秋天的主题墙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秋天的主题墙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秋天的主题墙方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学科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那么”、“熟了”、“黄澄澄”等词,了解“金子、运动场、电报”所比喻的事物。
2、按从上到下,由远到近顺序,仔细观察秋天图画及录像,提高观察能力。
3、通过听读训练,想象画面,体会秋天的美景。
(二)、美育目标:
1、初步通过语言文字感受秋天及大自然的美。
2、初步能通过听再用语言展现图画,并进行初步审美想象。
3、初步感受课文描写出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二、视点:
知识点:秋天的一些特征。
审美点:秋天美。
关键词:高、蓝、黄澄澄、金子、黄叶、落。
三、教学重、难点:
1、要让学生通过听的训练看图、学文,掌握秋天的特征。
2、金子、伞、运动场、电报指的是什么?
四、教学材料:
(一)典型材料:欣赏、感知《秋天》课文录像。
(二)延伸练习材料:观察秋天景色的图片和录像,体验秋天的美。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做“传话兵游戏”)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征。春天草长莺飞,夏天枝繁叶茂,而秋天的特征呢,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了解的。秋天到了,让我们一起进入秋季,领略一下秋天的风采。(读课题:秋天)
(二)听朗读,初步进行审美感知、欣赏
1、请闭上双眼,用你们的乖耳朵听一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放录音)
(仿佛看到蓝蓝的天、白云、黄澄澄的稻子、落叶、鱼儿、蚂蚁、燕子)(觉得天很美,丰收了)
2、让我们一起去看录像,看看你脑中的图画是否同画面上一样,听听你讲述的是否同教师说的一样
再放录像,抽生回答。(天、树叶、稻子、池塘……)
(过渡)课文又是用怎样的词语来描写这迷人的秋色呢?
(三)进行审美理解
1、这一课共有几个自然段?(4个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学习典型材料)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2句)
(2)听师读,看师的表情,想,写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天)
你听出了秋天的天怎么样?你对天空有什么感觉?(高、蓝)
(看图片帮助体会秋天天高云淡)
(3)你能够读一读这美妙的语言吗?(教师指导)
(过渡):多么好看的蓝天和白云啊!蓝天下怎样呢?
3、同法学习第二自然段(进行审美延伸)
(1)、请一、二组的同学读,其余的小朋友比赛谁的耳朵最灵敏,最先听出第二自然段写了秋天的什么?
(稻田)读后提问,什么地方的稻田?(蓝天下)稻田怎么样?(一眼望不到边)这个词什么意思?(广、多)说明了什么?(丰收了)指导读。
(2)稻田的稻子熟了,什么颜色(黄澄澄)(板书)把稻子比作什么?(金子)(板书)金子什么颜色(黄)让一大片一眼望不到边的金子放在农民的眼前,农民会怎样想?(发财了、丰收了、很高兴)
(3)用丰收后的喜悦心情来朗读。(指导读)
(过渡):那么,秋天还有什么特点?
4、同法学习三、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三、四自然段,问:梧桐树在什么地方?(池塘边上)池塘在哪儿?(稻田旁边)(勾划)
(2)、梧桐树的叶子有什么变化?(黄、落)(板书)
落是什么意思?(掉)
怎么落?(轻轻地……)(教师加上动作指导帮助学生理解)
叶子落下时像什么?
(小鸟、蝴蝶……)
你打算怎样读这个词?(轻、长)(抽生试读,教师指导)“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3)、树叶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把它当作什么?(伞)
小鱼的伞指什么?(落叶)
小鱼在伞下说什么?(悄悄话……)
有的树叶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把它当作什么?(运动场)
蚂蚁的运动场指什么?(落叶)
瞧,蚂蚁多爱运动,真有趣呀!你能用“△”勾出描写小鱼和蚂蚁动作的词吗?(游、藏、爬、跑)
(过渡):秋天到了,稻子熟了,树叶黄了,燕子捉虫的任务完成了,他们又将干什么?
(4)、齐读第四自然段、问:小燕子看见树叶落下来时说什么?电报指什么?(落叶)想像电报上会写什么?(天冷了,快快回去吧!……)指导朗读,看板书总结全文,用“秋天到了(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总结。
(四)进行审美检测
小结:小动物们在秋天欢快地活动着,给宁静的秋色增添了许多生气。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生动有趣的秋天吧!
朗读全文。
(五)进行审美延伸、检测、体验
你还想了解秋天其它的特征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多彩的秋色吧!
看录像。
刚才你见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感想?
你能用“___________________(什么怎么样)啊!秋天到了”的句式说一说吗?
(六)进行审美欣赏、联想、体验
让我们再次闭上双眼,聆听古筝曲《秋思篇篇》,想象这迷人的秋色吧!
(七)总结全文:啊!秋天多迷人啊!
(八)课后作业:
仔细观察家里的花草树木和田野里的庄稼,看它们跟夏天时有哪些不同,把观察到的情况,讲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听。
秋天的主题墙方案 篇2
一、主题的确定:
“孩子们,你们喜欢秋天吗?你们知道秋天是什么样的吗?”
秋天是我们最喜欢的季节,它是五彩缤纷的:天空的深蓝、云彩的纯白、稻田的金黄,到处是一片迷人的景象。此时,我们渴望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我们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家住农村,对秋天这一收获的季节以及丰收的迷人的景象有很多的了解。这一次,梁老师提出,我们要开展一次研究秋天的学习活动,别提我们有多高兴了。
那么,要研究秋天,都应该研究哪些内容呢?对此,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同学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想了解有关果实的知识。
同学2:秋天的景色是一年四季中最有特点的,我想研究秋天景色与其它季节的不同。
学生3:秋天的叶子色彩斑斓,变化各异,为什么一到秋天树叶就改变颜色呢?
学生4:秋天天气为什么变凉呢?
学生5:如果是诗人,秋天一定会成为他吟诵的对象。
学生6:对呀,很多诗人和作家都对秋天有过很美的描写,了解一下这些诗人、作家是怎样描写秋天的,一定会很有意思。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对问题归类,共选出5个研究课题。
(1)搜集秋天植物的种子;
(2)观察秋天的景物;
(3)研究秋天的叶子;
(4)查寻诗人眼中的秋天;
(5)发现秋天的美。
二、制定活动方案
内容确定下来以后,怎样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呢?我们决定全班同
学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合,分成三个研究小组,我们还聘请了几位科任任课老师作为我们的指导教师,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各组拟订了各小组的活动方案。并确定了我们的活动目标,并把我们的活动分成了三个阶段。请看我们的小组活动方案:
第一小组活动方案
组长:成员:
小组课题观察秋天的景物指导教师
活动方法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调查
观察调查内容:
1、野里的庄稼有什么特点?
2、山林、果园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气候有什么不同?
活动步骤:
1、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观察。
2、对调查来的资料进行整理。
3、总结在活动中的体会。
成员分工观察、搜集资料。负责记录和汇总
疑难问题的采访、记录。负责整理、总结。
第二小组活动方案
组长:成员:
小组课题搜集秋天植物的种子指导教师
活动方法到大自然中去采集各种植物的种子。
观察调查内容:
1、秋天的田野里有哪些常见的作物成熟了?
2、不同的作物的种子的形状、结构一样吗?
3、什么地方可以搜集到这种子?
4、怎样将这些搜集来的种子制成工艺品?
活动步骤:
1、各自寻求爸爸帮助。
2、到田野山冈中采集各种种子。
3、查阅相关资料,做好活动记录。
成员分工观察、搜集资料。负责记录和汇总张路
负责小组疑难问题的采访、记录。负责整理、总结。
第三小组活动方案
组长:成员:
小组课题诗人、作家眼中的秋天指导教师
活动方法:
1、到图书室查资料。
2、请教老师
观察调查内容,历史上有哪些诗人、作家对秋天的景物有过描写?他们笔下的秋天的景色是什么样的?搜集这些文章。
活动步骤:
1、请教老师查阅资料的方法。
2、分头查阅相关资料。
3、收集诗人、作家描写秋天景物的诗词的文章。
成员分工:负责组织活动及材料的汇总。负责记录和整理。
其他成员—分头查找、搜集资料。
活动目标:
1、通过“发现”秋天的活动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亲近自然的同时,积累知识,认识秋天、了解秋天的美妙和秋天的乐趣。
2、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在活动中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通过“展示秋天”的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设计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
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激发兴趣,确立小组的研究主题。
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搜集资料、汇报交流。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三、组织开展活动
1、各小组按制定好的活动方案开始实践、调查,并随时记录和交流出现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法。
2、老师作为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对学我们的活动进行了跟踪和指导,并组织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分析得与失,及时发现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帮助我们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如:到野外观察的安全,观察要准确、具体、真实,学会在生活中捕捉自己喜欢的、较有质量的景色和具体的事物等。在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安全,与他人交流时注意的交往礼仪等。
请看我们在汇报交流活动时的一个片段:
同学1:我们小组对秋天的种子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爸爸帮助下,搜集了许多植物的种子,有常见的玉米、高粱、谷子、糜子、绿豆等,可丰富了。
同学2:我通过调查,了解到了不仅农作物秋天成熟了,花儿、草等也有籽了。看(出示各种花籽),这是我和小伙伴在校园的花坛里采到了花籽:季草花、地雷花、九月菊等,这些花不仅花美,种子更是美。
同学3:为了找松子,我和爸爸跑到了很远的松树山,山又高又滑,我还在山上摔了一跤呢!但当我找到松子时,那种高兴真是难以形容。
同学4:请大家看,我把看到的景色画下来了。
同学5:我搜集了描写秋天的古诗,是在图书馆的老师的帮助下找到的,我给大家朗诵一首。
同学6:我们的活动得到了爸爸支持,我想搜集一些不常见的种子,爸爸说他认识一种山喇叭花,在他的帮助下,在我们村外及树林中找到了这种喇叭花种,我很感谢我的爸爸。
同学7:我和我的伙伴为了观赏到秋天的整个景色,特意爬上了南山,在山顶往远处望去,真是太美了,可惜当时没有录象机,否则一定得录下来。
同学8:为了了解古代诗人眼里的秋天,我查找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古诗词,我发现古诗里秋天这个季节真是美丽极了。象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秋野五首》、《秋兴八首》,刘禹锡的《秋词二首》,杜牧的《秋夕》,还有宋朝杨万里的《秋凉晚步》等都是描写秋天的,多极了。
同学9:我观察了秋天的田野。那是一个星期天,妈妈带我到地里去干活。秋风吹来,弥漫的都是果实成熟的味道。而且风飘落的树叶真的就像蝴蝶在翩翩起舞。
四、总结、资料整理、汇总
1、资料汇总
请看我们在进行资料汇总时的一个片段:
同学1:我搜集到了秋天美丽的树叶。有火红的
枫叶、金黄的杨树叶、橘红色的山杏及形态各异的山查叶、榆树叶、柳树叶。(展示各种叶子)
同学2:我把看到的景物记下来了,这是我的观察日记。
同学3:我在一本课外书上找到了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听我有感情地给大家朗诵一下。
同学4:搜集这些资料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它记载着我的辛勤与汗水,这次活动是我生活中一段难忘的记忆。
同学5:我在山上采集到了槐树叶、松树叶、荆条叶,这些叶子都很有特点。通过采访自然教师,我知道了树叶变黄的奥秘。
同学6:活动中,虽然很累,很心苦,也很难,但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能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如何去搜集那些多样的种子,如何克服遇到的困难。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一粒粒小小的种子,却有着这么大的学问!
同学7:我认为秋天最美的景色失色采,所以我把秋天画了下来。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归类,竞选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保存起来。请看部分成果展示:
同学画的作品:(《秋天到了》)高兵同学搜集到的有关秋天的图片:
五、我们的收获和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我们走出了课堂,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使我们学到了在课堂上、在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在活动中,我们不仅积累了很多新的知识,还学会了很多搜集和整理资料、与人交流的本领,我们喜欢综合实践活动课。
秋天的主题墙方案 篇3
设计理念
《北大荒的秋天》以写景为主,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今天的北大荒是个富饶而美丽的地方,抒发了作者对北大荒由衷的热爱之情。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宜以诵读为主,通过充分的诵读,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和表达的情,并由此欣赏和品味作者那种简炼而又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1、布置预习:可要求学生自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查查字典,较长较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查阅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北大荒在哪里,北大荒是个怎样的地方。
2、教师准备有关地图和北大荒秋天的图片。
3、课前调查,选3名语文程度不一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作好摘记,以备教学中有的放矢,重点指导。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读题审题:出示地图,让学生说说北大荒在什么地方,是个怎样的地方。然后教师介绍北大荒;再读题,说说“秋天”是个怎样的季节,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
自读课文,了解大意:让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再读课文,可让全班学生齐读,教师可从中了解学生是否读正确读流利,有没有难读的词句;读后思考讨论: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为什么说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学习字词,读通长句:
1、朗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银灰绛紫透明波纹
燃烧山岭几缕漾起
北大荒一碧如洗清澈见底
读音上重点注意:紫、烧、澈、纹、岭。
词义的理解上重点注意:绛紫、一碧如洗。
2、读长句,注意合理的停顿。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3、讨论解答学生尚不理解的词、句。
逐段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可以先指名读,再齐读各自然段,讨论问题: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北大荒的秋天来得比较早?还可补充词语“一叶知秋”。哪几个自然段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物产丰富?最后一段只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复习生字,指导书写:让学生自行识记生字字形,重点指导写好“碧、紫、燃”3个字。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读课文,赏美景: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教师问:你最喜欢哪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喜欢,能读给大家听吗?
读课文,悟情感,教师问:作者是那样地熟悉北大荒,热爱北大荒,你能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这种情感来?把这样的语句读一读。
重点研究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作者写“天空”抓住色彩,写“小河”抓住清澈,写“原野”抓住什么来写?默读课文。
朗读讨论“原野热闹非凡”一句:“非凡”,什么意思?“热闹”原是形容什么?课文中形容什么?此句在自然中有何作用?
朗读,讨论写“大豆”“高粱”“榛树”的句子,体会“热闹非凡”,体会农民对于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小结,这一段作者先概括写“原野热闹非凡”,然后通过写“大豆、高粱、榛树叶子”,具体描写了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表现了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美。
秋天的主题墙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植物的名称,区分不同植物叶子的明显特征。
2、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
活动重点:
区分不同植物叶子的特征
难点:
学习拓印叶子,制作成标本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种不同形状的叶子。
2、为幼儿准备彩色的蜡笔和白纸。
3、幼儿已经阅读过《捡落叶》诗歌。
活动过程:
1、观察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叶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各种树叶:“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植物的叶子吗?”(幼儿交流)
幼儿比较各种叶子的不同之处。(知道它们的颜色与形状)
2、引导幼儿学习拓印叶子
(1)、教师讲解拓印叶子的方法
“把叶子放在垫板上,上面盖一张白纸,纸用夹子固定。用蜡笔在盖着叶子的纸上左右来回的涂擦,是叶子的形状显现出来。大家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进行拓印。”
(2)、幼儿学习拓印叶子,教师随机指导
3、将幼儿拓印的叶子做成标本,挂在教室里展览,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