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大班语言教案

2025/08/30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掌握故事内容,理解迟到的根本原因。

2、能大胆、多元、有逻辑的讲述作为小学生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体验归咎于别人与改正自我两种态度及行为的不同结果。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活动知识点:

1、把迟到的原因归咎与别人:嘟嘟总是迟到,可他把原因归咎于"妈妈骑自行车太慢,爸爸喊我太晚了'闹钟的声音太轻了",结果同学们都笑他。

把迟到的原因归咎与自己:自己早点起来,动作快一点。就不再迟到了。

2、大胆、多元、有逻辑性的讲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例:我也会迟到,以后我会快快的穿衣服,这样就不能迟到了。

以后我会早早的睡觉,也不会迟到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一:

家长的画面:爸爸叫他起床(妈妈煮好饭,叫皮皮吃饭)(闹钟响了)。孩子的画面:穿衣服时慢吞吞,一边玩一边穿(皮皮吃饭时左看看右看看,摸摸玩具,慢吞吞的吃饭)(皮皮不起床,蒙上头继续睡)。结果:迟到,小朋友都在上课(小朋友捂着嘴巴笑)。

PPT二:

家长的画面:爸爸叫他起床(妈妈煮好饭,叫皮皮吃饭)(闹钟响了)。孩子的画面:穿衣服速度很快(皮皮吃饭时专注,没有东张西望)(皮皮很快的起床)。结果:不迟到,小朋友都在操场上游戏。

课件《总是迟到的嘟嘟》

(2)知识准备--前期了解作为小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3)场地准备座位坐成U字型。

活动过程:

(一)通过出示PPT"皮皮上学了",引起幼儿--今天早上,小学生皮皮在上学的过程中和他的爸爸妈妈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吧!(播放课件1)

(二)通过欣赏课件,掌握故事内容,理解不要把迟到的原因归咎与别人的道理1、通过欣赏PPT,将难点进行前置。

(1)通过欣赏课件1,初步了解迟到的原因--谁愿意说一说故事中皮皮和他的爸爸、妈妈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

爸爸叫他起床。皮皮穿衣服时慢吞吞,一边玩一边穿妈妈煮好饭,叫皮皮吃饭。皮皮吃饭时左看看右看看,摸摸玩具,慢吞吞的吃饭闹钟响了:皮皮不起床,蒙上头继续睡。

结果皮皮迟到了。

--请小朋友完整的说一说,皮皮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穿衣服时慢吞吞,一边玩一边穿吃饭时左看看右看看,摸摸玩具,慢吞吞的吃饭闹钟响了:皮皮不起床,蒙上头继续睡。

(2)通过欣赏课件2,初步了解不迟到的原因--后来,老师告诉皮皮一些不会迟到的好办法,到底是什么办法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2)--谁愿意老师告诉了皮皮什么好办法?结果怎样?

爸爸叫他起床:快速的穿衣服,有顺序的穿衣服。

妈妈煮好饭,叫皮皮吃饭:皮皮低头专心的吃饭,认真的吃饭闹钟响了:皮皮赶快起床,也不磨蹭结果皮皮没迟到。

--请小朋友完整的说一说,皮皮没有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快速的穿衣服,有顺序的穿衣服。

皮皮低头专心的吃饭,认真的吃饭皮皮赶快起床,也不磨蹭(3)通过对比活动,明白迟到的原因是因为自身的原因。

--请小朋友比一比这两个故事,你发现了皮皮迟到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自己的行为改变了。

2、通过欣赏课件,了解故事内容,理解不把迟到的原因归咎与别人的道理。

--小朋友都知道了皮皮迟到的原因,皮皮还有一个好朋友嘟嘟,他是不是也经常迟到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播放课件)

(1)初步整体欣赏故事,了解故事的内容--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故事中都有谁?

--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2)分段欣赏故事,了解迟到和不迟到的原因--现在我们来听一听故事的第一段,听完以后小朋友告诉我:嘟嘟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嘟嘟认为是什么事情导致他上学迟到了?

--现在我们来听一听第二段,听完以后小朋友告诉我:后来嘟嘟迟到了吗?为什么没迟到?

(3)整体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现在我们再来完整的听一遍故事,听完以后小朋友告诉我: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遇到问题时我们要从自身找原因,不要总是怪别人。

(三)能大胆、多元、有逻辑性的讲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再过几个月小朋友也要进入到小学,做一名小学生了,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迟到?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谁愿意来说一说做一名小学生了,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迟到?

早睡早起、不睡懒觉、不赖床穿衣服动作快一点,有秩序的穿衣服早上专心的吃饭晚上收拾好书包2、通过讲述活动,了解作为一个小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还会遇到哪些问题?怎么解决?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1)作业、书包忘记拿:晚上自己把书包收拾好,不要让爸爸妈妈收拾了

(2)和好朋友打架: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死自己做错了

(3)考试考不好:是不是上课没认真听讲,老师讲的没听懂。

(4)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开动脑筋想问题。

(四)延伸--小朋友刚才学会了故事,等会区域的时候请小朋友把这个表演出来,请小朋友互相讨论一下互相讨论一下,下课时把讨论的结果告诉我!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个社会活动《总是迟到的嘟嘟》,故事是幼儿接触的最多而且也是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爱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故事"总是迟到的嘟嘟"内容比较简单,孩子对于故事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在活动中利用提问,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的多向思维,逐步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测,是幼儿很快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去,在活动中教师充分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为孩子提供了宽松的语言环境,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活动最后,我请每天都能早早来幼儿园的孩子说说,怎么才能不迟到,大家纷纷介绍了自己的经验。而那些经常迟到的孩子,他们也说了自己的决心,并且要请爸爸妈妈一起监督他们养成这个好习惯。

大班的孩子处在幼小衔接的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是要为上小学打好基础的,而幼小衔接的关键不在于教孩子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为他们的小学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总是迟到的嘟嘟》这个故事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孩子们更能领会到故事的意义,也更能帮助孩子找到并且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开始增强准时上学的意识。解决迟到现象,不仅要从种种具体问题入手,更要从认识和态度这一根本问题入手。把迟到的原因归咎于他人或某个具体问题往往是幼儿容易产生的想法。很多次我问孩子为什么会迟到,孩子就会告诉我是妈妈或爸爸的事耽误的,理由说的一大堆,我经常和家长沟通,家长反映孩子吃饭慢,穿衣服磨磨蹭蹭,刷牙都要半个小时。因此,在上课时,我抓住认识和态度这一关键,通过层层深入的讨论,真正使幼儿体会到:要想不迟到,只有改变自己。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使幼儿知道朋友的重要性,学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2、在献爱心活动中,掌握一些助人为乐的方法,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3、体验关心、帮助别人的快乐情感。

活动 准备:

物质:1、爱心卡每人一张,爱心小屋一座、笑脸、哭脸、磁带

2、失学儿童、战争中的儿童、动物受伤、快乐的生活等图片( T)

经验:观察周围生活人们是怎样关心的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办家家》

T:小朋友,听,这是什么歌?让我们一起唱一唱。

T:我们都有一个家,家里有谁?你们生活在一起快乐吗?为什么?

T小结:在家里,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都相互关心、爱护,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二、帮孩子过生日,协助幼儿体验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温暖、快乐的气氛。

1、T:我们都有一个小家,还有一个大家庭你们知道吗?(幼儿园)原来我们幼儿园也是一个大家庭,老师就象(妈妈),你们都是老师的宝宝。今天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有两位宝宝要过生日,还有大蛋糕呢?那生日要怎样过呢?(唱生日歌、吹蜡吃蛋糕、还有要祝福他们)那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3、T:你们今天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过生日,心情怎样?那其他小朋友你们生活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开心吗?为什么呢?幼儿园里除了老师还有谁会关心我们?(院长、保健老师、厨房阿姨)他们怎样关心?原来还有这么多人在在关心爱护我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生日蛋糕吧!

4、T:在幼儿园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老师和小朋友们都相亲相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过着幸福生活。

三、看 T,知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也是个家,并体会各种幸福和难过的事情,能献出自己的爱心,帮助有困难的人。

1、T:我们有个自己的小家,里面有爸爸妈妈还有我;我们还个

幼儿园这个大家庭,有老师、小伙伴还有我,我们都生活的很幸福吗?我们还有一个更大的.家,是什么呢?猜一猜呢?(地球)。

2、T:在地球这个更大的家庭里,每天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你们想知道吗?看PTT。

T:你看到了些什么,觉得心情怎样?(幼儿讨论)(有幸福的,有难过的)

3、在我们地球这个大家庭里有些事情让我们觉得幸福,有些事情让我们觉得很难过,那些觉得难过的事情你想怎样呢?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把自己的一片爱心献给他们。

4、献爱心活动,幼儿把自己祝愿全都藏在爱心里,放进爱心小屋,送给需要帮助的人。

1、T:在我们小朋友的身上都有颗爱心,请小朋友拿着它想一想,你想对那些有困难的人说些什么爱心的话?先和你边上的好朋友讲讲好吗?(讨论)把你想说的祝愿藏在你的爱心里,然后把它放进我们的爱心小屋里好吗?

2、你们把爱心都送出去了吗,心情怎样啊?那希望爱心小屋把我们每个人的爱心送给全国各地每个有困难的地方,好吗?也希望我们这个大家庭到处充满爱心,变得更加温暖!

3、结束游戏。

建议:本活动可以分三次教学!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理解散文的内容,体验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

2.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朗读,并能根据散文中的句式进行仿编。

3.感受森林的灵动与生机,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森林场景录像;课件《小鸟的歌》;音乐《野鸟情歌》。

2. 根据描述小鸟歌声的四句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卡片。

3. 天空、草地、河流、果园等美丽场景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了解森林,谈话导入。

1.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森林吗?在哪里见过?森林是怎样的?

2.欣赏森林场景录像。

3.讨论:森林是怎样的?(引导幼儿用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描述)

(二)结合课件欣赏散文,体验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1.欣赏散文的第一部分课件。

教师:这是一座怎样的森林?

是大树在唱歌吗?

森林里真正的歌手是谁呀?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小鸟图片。)

2.小结:小鸟的歌优美动听,还有神奇的作用呢!

3.欣赏散文的第二部分课件。

教师:小鸟的歌神奇吗,神奇到哪里去了?(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4. 欣赏老师示范朗诵第二部分。

教师:小鸟的歌是怎样到树梢、枝头、草地、溪水上的?(分别提问,并通过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感受洒、挂、落、跳等动词。)

5. 再次欣赏散文的第二部分课件。

讨论:小鸟的歌还很神奇,小鸟的歌,洒下树梢,变成什么?

小鸟的歌,挂在枝头,结成什么?

小鸟的歌,落在草地,变成什么?。

小鸟的歌,跳进溪水,变成什么?

(根据幼儿回答将图谱补充完整,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第二部分的意境,重点感受理解阳光瀑布、绚丽多彩等词汇。)

7.欣赏散文的尾声课件。

教师:这么多小鸟的歌都汇成了什么?为什么每一座森林都会唱歌?(引导幼儿理解是森林中的小鸟等生物为森里到来了灵动与生机。)

(三)结合课件完整欣赏并表演。

1.播放课件,完整欣赏。

2.引导幼儿自选角色,边表演边朗诵。

(四)尝试根据散文第二部分句式进行仿编。

1.教师:小鸟的歌那么神奇,到哪里,哪里就会变得很美很美!小鸟的歌还会到哪里?变出什么呢?(提供多幅图片激发幼儿想象,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仿编,可与同伴商量合作,也可请听课教师帮助。)

2.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创编的诗句。

3.结束语:小鸟们,让我们把美丽动听的歌声带到更多的地方,带给更多的人。(飞出活动室)

活动延伸:

1. 将图片、幼儿创编的诗句等投放在语言区,让幼儿继续欣赏朗诵创编 。

2. 活动中的背景音乐《野鸟情歌》是一首非常优美、适应听赏的乐曲,可根据散文的意境进一步生成音乐欣赏活动。

附散文: 小鸟的歌

(第一部分)

这是一座会唱歌的森林。

歌声中仿佛好多好多歌手在唱歌,有的`轻柔悠扬,有的婉转动听……

是大树在唱歌吧?森林里最多的是树。

我走进了这片森林,走进了歌声里。走走,看看,听听,我找到了真正的歌手。瞧,每一棵树上,都有许多许多小鸟。每一只小鸟,都爱唱歌。

(第二部分)

小鸟的歌,洒下树梢,流成金色的阳光瀑布。

小鸟的歌,挂在枝头,结成晶莹的露珠。

小鸟的歌,落在草地,变成绚丽多彩的花朵。

小鸟的歌,跳进溪水,变成欢蹦乱跳的鱼虾。

(尾声)

小鸟的歌,汇成了森林的歌,每一座森林都会唱歌。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一、 活动目标:

重点;1、 理解儿歌内容,懂得对人、对事要好恶分清、爱恨分明。

难点;2、 学会节奏明快地朗诵儿歌,并且能有兴趣地进行表演。

二、 活动准备:

1、儿歌《孙悟空打妖怪》的录音磁带或

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t:老师给小朋友讲过《孙悟空三

打白骨精》的故事,请小朋友说说看,白骨精为什么能骗过唐僧和猪八戒?

c:白骨精很坏,她一会变成漂亮的小姑娘,一会变成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和老婆婆,使人看起来象好人,而唐僧和猪八戒又很糊涂。

t:今天老师教小朋友念一首儿歌,题目叫《孙悟空打妖怪》。请小朋友说一次。

(二)请幼儿看flash动画片,听教师示范朗诵一遍。

t:我请小朋友看动画片,你们边看边听老师来念,好吗?(教师念一次)这首儿歌的题目叫什么?

(三)教师边演示教具边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加深对儿歌的印象。(一一请幼儿回答)

t:唐僧去西天取经,带着哪几个徒弟?

c: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t:唐僧一路上是怎么走的?请小朋友用儿歌中的话来告诉我。

c:唐僧骑马咚那个咚。

t:后面跟着个谁呢?

c: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t:孙悟空是怎么样走的?

c:孙悟空,跑得快。

t:后面跟着个谁?

c:后面跟着个猪八戒。

t:猪八戒长的什么样?

c:猪八戒,鼻子长。

t:后面跟着个谁?

c:后面跟着个沙和尚。

t:请小朋友边看图片边跟着老师来念,好吗?(教师示范朗诵从开始到“后面跟着个沙和尚”部分)

t:沙和尚是怎么样的?

c:沙和尚,挑着箩。

t:后面来了谁?

c:后面来了老妖婆。

t:为什么说老妖婆真正坏?

c:骗过唐僧和八戒。

t:为什么说唐僧和八戒真糊涂?

c:是人是妖分不出。

t:请小朋友跟着老师来念,好吗?(教师示范朗诵从“沙和尚,挑着箩。”到眼睛亮,冒金光。)

t:孙悟空是怎样打妖怪的?

c:高高举起金箍棒。金箍棒,有力量。妖魔鬼怪消灭光。

t:请小朋友来跟老师学最后四句,好吗?(幼儿学念)小朋友你们来动脑筋表演孙悟空打妖怪的动作,好吗?(请2——3名能干的幼儿上来表演,其他幼儿学做)请小朋友边做动作边念最后四句。

教师再完整朗诵一遍。

(四)幼儿完整学念儿歌数遍。

(五)活动延伸;

教师请五名幼儿分别戴上头饰,运用道具,在教师的指导下,表演儿歌,其他幼儿均拍手打节拍。

1、介绍各种角色所用的道具。(孙悟空的金箍棒、猪八戒的钉耙、沙和尚的箩筐、老妖婆的佛珠和拐杖。)

t:请五名小朋友拿上道具来表演唐僧、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老妖婆。要求边念边表演,下面的.小朋友给表演的小朋友拍手打节拍,听明白了吗?

指导过程:

a、角色拿上道具。

b、角色想好自己的动作,试着先表演一遍。

c、告诉幼儿一句话的时间走到指定位置,请扮演唐僧的幼儿试着用一句话的时间走到指定位置上)其他角色类推。坐下面的小朋友一边念一边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