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绘本《点》教案

2025/08/30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绘本《点》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绘本《点》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图片中理解绘本故事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绘本故事

3、感受绘本语言,与幼儿共同阅读绘本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感受种种母爱

难点:通过形象的图画联想母爱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爱我你就抱抱我》音乐,带领幼儿做律动,初步感受爱,引导幼儿说出对音乐的理解。说出爸爸妈妈是怎么样表达对他们的爱的。

师:你们的爸爸妈妈爱你们吗?

师:你们怎么知道他们爱你们?怎么感受到的?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总结幼儿对爱的理解

师: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做饭,买衣服,陪你们做游戏…….这些都表示他们爱你。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外国大画家在他是小朋友的时候***妈是怎么爱他的。

2、播放课件《我妈妈》ppt1,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图片

师:你们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师:图片中的妈妈美吗?

师:图片中的妈妈在安东尼心目中都变成了什么?

师:你们的'妈妈在你们的心目中都代表什么?妈妈是怎么爱你的?

师:你们爱妈妈吗?

3、带领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片的内容。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妈妈用什么方式爱你们?

4、播放ppt2,用作者的语言讲述《我妈妈》

三、结束部分

播放音乐《爱我你就抱抱我》带领幼儿集体做律动,让幼儿感受爱得不同表现形式。让幼儿学会把爱表达出来。

四、活动总结

本活动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小班阶段的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敏感。比如老师轻轻的摸摸他们的头,他们就觉得是爱他们,一个简单的拥抱,一个微笑都能让他们觉得开心。我觉得本次活动让幼儿可以直观的感受母爱,从直观的绘本中看到妈妈质朴的爱。

绘本《点》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克服惧怕小虫的心理,养成勇敢的品质。

2、在“消灭害虫”的游戏中,通过“踩踏”动作的`练习,提高眼、脚一致的动作技能。

3、乐于参加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点心一份、有洞的苹果一只、被虫子咬过的青菜一棵、自制青菜、毛毛虫若干、ppt、火车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分享小点心。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份小点心,想请小宝宝们一起来分享,想吃吗?大家一起来品尝吧!

2、观看有洞的苹果。老师这儿还有更大、更甜的苹果呢!瞧!是什么颜色的?呀!怎么回事,这苹果上怎么会有洞洞的呢?

二、虫虫爬呀爬(ppt)

1、虫虫爬呀爬,爬到了大树上。

2、虫虫爬呀爬,爬到了树叶上。

3、虫虫爬呀爬,来到了田野里,它看到了一串串的谷穗,它想……接着它又爬到了豆叶上。

4、虫虫爬呀爬,爬到了公园里的草地上,它看到了开得正鲜艳的花朵,心想…..

三、害虫我不怕

1、谈话激励兴趣。虫虫爬呀爬,还会爬到那里去呢?它呀还会爬到菜地里,瞧!李老师把虫虫咬过的青菜都带来了,看看这些叶子都怎么样了?

2、老师示范消灭害虫。

3、老师鼓励、带领幼儿消灭害虫。

4、引导幼儿夸夸自己

四、结束

开着火车回家喽!

绘本《点》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能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地涂绕。

1、 能按自己意愿涂绕出不同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 在涂绕中感受到绘画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能按自己意愿,大胆地涂绕出不同的形象。

教学难点:

线条变化的丰富性。

课前准备:

油画棒或彩笔,铅画纸。

教学过程:

一、 回忆童年,激发兴趣。

1、 小时候,你们在墙上涂画过吗?

2、 有没有被老师或家长批评过吗?

3、 今天,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让小朋友们尽情的涂,有可能老师还会表扬你呢?

4、 请几个小朋友上黑板上来涂,其余同学在纸上涂。

5、 你觉得黑板上涂了些什么呀?

二、 以趣导学

1、 观察、思考,你看上面黑板上的小朋友画的像什么呀?能不能把它们添几笔,使它成为我们生活中熟悉的形象?

2、 试一试,请小朋友上黑板演示。

3、 比一比,看一看,打开课本欣赏。

A、 你认为它们好在哪里?

B、 看了这些画,你认为还可以涂绕出什么?

C、 请学生在自己的'纸上涂绕。

(表扬大胆的小朋友。)

三、 交流。

四、 布置作业

1、 小小组合作完成一张画,小小组自己确定主题。

2、 学生大胆用线创作。

五、 教师巡回辅导。

重点是指导胆小的学生。

六、 点评

你认为谁画得好?好在哪里?

绘本《点》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点和线。

2、认识基本造型元素──点和线。

3、学会用各种绘画工具、纸材料创造各种点和线,进行平面美术游戏,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4、能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地涂绕。

5、能按自己意愿涂绕出不同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重点:

1、用各种绘画工具、纸材料创造并感受各种不同的点和线。

2、认识基本造型元素──点和线。

教学难点:

点、线变化的丰富性,从生活中的物品到点,线的转换。

材料准备:

教师:彩带、皮带、硬币、纽扣、糖果、贝壳项链或其他常见的点线生活元素。学生:彩色水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设计:

引导阶段:

一、常见的线材料、点材料,形成对线和点的初步概念

1、师:“我给大家带来几种生活物品,你认识它们吗?”

从袋子中取出各种常见的线状材料(皮带、彩带、筷子),请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它们的名字。(其实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运用周围的东西更加直观,学生的积极性更高)

生:“彩带,皮带,筷子。”(回答的时候加上,黄色的彩带,橙色的皮带,加上颜色,与课题彩线联系更加紧密)

师:“大家都非常聪明,那谁再来告诉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生:“他们都长长的。”(可以将皮带进行卷曲,变成螺旋线,同学们能更加直观的看到线的变化)

师:“对了,像这样长长的东西,我们在美术里面称它们为线。”

2、师:“上节课陈老师也带我们认识了很多的线,那我们现在来复习下,大家都认识些什么线呢?”

生:“直线、曲线、波浪线、粗线、细线、螺旋线、虚线······”(老师同时板书画出这些线)(板书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彩色粉笔来表达彩线)

3、师:“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糖果、扣子、小石头),他们还能叫做线吗?”

生:“不能。”

师:“我们可以把这些相对比较小的形状叫做点。”师:“点除了小圆点,还可以有许许多多形状的点,那大家来说,老师来画。”

生:“爱心、五角星、正方形、三角形······”

4、师:“现在老师有个难题要考考大家,老师这边有串贝壳项链,那它到底是线还是点呢?哪个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

生:“线···点。”(学生进行自主分析,请不同意见的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师:“这条项链是由许多的小贝壳组成的,然后用绳子串一串就成了项链。所以这条项链是由点和线一起组成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彩线连彩点。”

二、认识生活中的点和线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的点和线这两位好朋友,他们早就迫不及待的跑到大家身边

去了,请大家瞪大眼睛把他们从我们的身上、衣服上、桌子上把他们找出来。”

学生寻找身上的点和线,教师鼓励他们细心观察: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学过美术

的人,就是有一双与众不同的眼睛;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点和线,真是比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还要厉害;形成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三、作品欣赏

1、欣赏吴冠中的点线作品师:“接下来请大家打开课本第四页,我们来看第一幅图。这幅图是由我们现代大画家吴冠中画的,小朋友举手告诉我,这幅画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树,很多点和线···”师:“对了,这幅画是由许多的彩点和彩线组成的,它们组成了一棵树,小绿点是树叶,咖啡色的线条是树枝。”

2、欣赏《春夏秋冬》师:“我们再来看看旁边者四幅画,它们画的是什么丫?”生:“春、夏、秋、冬。”师:“那我们是怎么知道这些画里面那幅画说的是春天,那幅画是秋天呢?大家举手回答。”

生:“·······”师:“真棒!我们可以通过颜色来知道哪幅画是春天,哪幅画是秋天。春天呢,四处都在长新芽,嫩绿嫩绿的,还有五颜六色的小花朵都盛开了。秋天呢,树叶都换上了金黄色的衣裳,都要落下来了。所以我们通过这些不同颜色的点和线来表达不同的季节。”

四、示范

师:“那厦门老师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大家都认真听,认真看,看看老师是用什么来完成这幅画的。”(故事对于小朋友来说还是有点难度,毕竟不是所有小朋友都坐过飞机)

故事:暑假的时候呢,老师去了一趟北京。我们现在在厦门,厦门一个小小的岛屿,那老师就用一个小点来表示厦门,那北京是一个大城市,老师就用一个大的正方形的点来表示。老师去的时候是坐飞机去的,飞机走的是直线,那老师用一条直线把这两个点点连在一起。一路上老师会看到些什么呢?(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添画)回来的时候老师是坐汽车的,那汽车不如飞机快,它走的是弯弯曲曲的路,那老师就用这么的曲线来表示它。这就是老师暑假去玩的故事。

师:“老师把自己暑假去玩的故事用这些点和线画出来了,那大家也可以把自己的故事用这样的点和线画出来。”(布置作业的时候不够清晰,还是要反反复复强调彩线彩点。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启发学生打开自己的思维进行想象,最后交上来的作业很多都是模仿老师这样去旅游)

五、学生创作

六、作品展示与讲评

1、通过欣赏同学们的画,评价同学们哪里好,哪里还不够和画画的学习态度。

2、说说自己创造了些什么样的点和线。讲讲自己的画?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来集美小学实习的第一节课。上课的时候还是挺紧张的.,但是小朋友的天真,可爱让人心情愉快。

彩线连彩点,中心词就是点和线。这个是我显然做的不够的地方。后来的评课,陈老师指出了很多小细节,确实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如果有这些小细节的添加可以让课上的更精彩,也能让小朋友更好的理解。(添添改改的小细节用红色的字体添加在上面的教案当中,使教案更完整,使用起来更方便)

从课本上提供的插图上进行分析,课本上的插图都是比较抽象的。因为自己对抽象画的理解有限,在对作品进行分析与欣赏时觉得心里没有底,没有讲的很透彻。

以下几点是在以后的课堂中要注意的地方:

1、声音。声音尽量大声,富有感情,这样能吸引同学的注意力。

2、纪律。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都刚刚从幼儿园毕业,还不习惯这样的上课,上课需要反反复复的强调纪律,可以运用些口诀使他们安静下来。

3、粉笔字。粉笔字有待加强。

4、互动。互动最好是有个人的,小组的,全班的。

5、语言通俗易懂。在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上课的时候,语言尽量儿童化,更贴近他们。

6、引导。尽量多用些生活中,周围就有的例子,更好理解,更加直观。

7、围绕话题。上课的时候要反复强调,围绕话题。

8、布置作业。布置作业的时候需要让学生们都静下来,认真听清楚作业的要求,作业要求要布置的清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