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经典方案 > 正文

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

2025/08/31经典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生态、文化和农业资源,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发展目标

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形成乡村旅游品牌。

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提高农民对乡村旅游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资源和条件,制定符合实际的乡村旅游规划。

突出特色:挖掘和展示乡村文化、民俗风情和自然景观,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产品。

保护生态: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民参与:鼓励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乡村旅游的主体和受益者。

四、主要任务

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由旅游局或相关部门牵头,组织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

规划应充分考虑当地资源和条件,突出地方特色,注重生态保护。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通讯、水电等条件。

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如停车场、厕所、旅游标识标牌等。

开发乡村旅游产品

依托乡村自然山水景观,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产品。

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产品。

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发展现代农业科普旅游产品。

借助城市近郊优势,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

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服务标准体系,规范乡村旅游服务行为。

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加强宣传营销

制定乡村旅游营销策划,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营销。

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扩大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保障措施

政策支持

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

对乡村旅游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

资金投入

整合各类资金,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投入力度。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乡村旅游领域,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建设。

人才培养

加强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乡村旅游的专业化水平。

开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监管评估

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监管机制,加强对乡村旅游的监管和评估。

定期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实施方案。

六、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

成立乡村旅游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和工作组。

开展乡村旅游资源普查和综合评价。

规划阶段

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组织专家对规划和方案进行评审和论证。

实施阶段

按照规划和方案的要求,逐步推进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设施完善。

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

评估阶段

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实施方案。

七、总结与展望

通过实施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条件,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品牌。同时,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未来,将继续加强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 篇2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行“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结合省旅发委规划财务处工作实际,现就全面推行“党建+”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把我内涵实质。

“党建+”,是指把党的建设融入党的各项事业、各项工作,通过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其核心在于确立党建工作在各项工作中的主导引领地位,其关键在于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互融合,其目的在于推动党建工作效能最大化、实现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相互促进。

二、明确思路目标。

1、总体思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深入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为统领,通过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重点任务、日常工作有机统筹、深度融合、始终贯穿,为实现“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2、工作目标。通过深入推进、持续努力,使“党建+”理念入脑入心、成为自觉行动,“党建+”工作在规划财务处全面铺开、有效落实,支部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强化,对党的事业推动作用进一步发挥。

3、基本原则。在推行“党建+”模式过程中坚持以下原则:

(1)抓统筹,把党建工作同本处室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协调推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抓渗透,把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等基本职能渗透到本处室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各项任务完成都有党员的身影和奉献。

(3)抓贯穿,把党建工作贯穿于本处室各项工作全过程,使工作取得的每一项进展和成绩都凝聚着党组织的支持和努力。

三、推进步骤

1、制定工作方案。2月份开始,按照《实施方案》,结合规划财务处实际,研究制定《规财处“党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思路、工作抓手,切实做到思路清、措施实、责任明确。

2、推进工作落实。从2月份开始,通过上墙报、上展板、上网络等形式进行展示,让“党建+”工作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出、有成效,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3、迎接专项检查。迎接省委组织部、省委“党建办”开展的“党建+”专项调研督查。

四、工作任务。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扣国家旅游局“515战略”要求,着眼于打好旅游强省建设攻坚战,把党建工作与旅游规划财务工作有机统筹,把党的组织建设、党组织的活动、党建工作的机制等内容融入、渗透到重点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链条,通过“党建+旅游规划”、“党建+厕所革命”、“党建+旅游招商”、“党建+项目推进”、“党建+旅游商品创新”、“党建+财务制度”等模式,促进党建工作与旅游规划、财务工作的深度融合、联动发展。

1、党建+中心工作。

20xx年全省旅游规划财务工作围绕“乡村旅游提升年”这个中心,在规划、项目、资金等方面进行谋划,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升级。一方面完善规划体系,以规划统领旅游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科学、规范、有效、安全使用产业资金,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2、党建+重点工作。

推进旅游规划体系构建与改革,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整合全省旅游资源,将涉旅的农、林、水和风景名胜区等部门的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经营和管理,并形成完备的旅游规划体系。积极推进旅游“厕所革命”,确保三年行动20xx年计划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加强旅游招商和项目推进工作,力争全省全年合同引进资金900亿元,实际投资550亿元。实施好“江西风景独好”旅游综合信息、商品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工程,力争全年全省境内重点高速公路服务区都设立特色旅游商品销售店。

3、党建+日常工作。

编制并启动实施一批旅游规划,抓好一批重点景区、乡村旅游点提升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进一步规范乡村旅游规划市场,积极支持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做好21个乡村旅游重点扶贫村旅游扶贫规划编制评审及全省优秀规划成果评选工作。依据《旅游法》,对旅游发展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积极争取旅游重点项目和引导性资金的支持,有效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大力推进旅游与相关资源融合发展。完善“三公”经费管理,规范政府采购程序及财务管理,强化纪律、规定、要求的落实,确保资金健康有效使用。

4、党建+特色工作。

(1)参加第八届中国(义乌)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积极组织参加5月份在浙江省义乌市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

(2)参加赣港经贸活动。积极组织参加5月份的赣港经贸活动,开展旅游招商项目推介。

(3)江西省旅游产业合作(广州)推介会。9月份在广东省广州市举办,邀请珠三角地区知名企业参会,推介我省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

(4)20xx年江西省旅游招商成果汇报会。10月份拟在南昌市举办,积极开展前期工作,争取签约一批、进资一批旅游招商项目,同时,重点策划包装一批乡村旅游项目。

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富农”的发展理念,通过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丰富品类、突出特色,强化管理、提升品质,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把乡村旅游业培育成为精准扶贫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实施乡村旅游规划,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特色鲜明、效益可观、环保一流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具体目标:

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和旅游扶贫村。

发展一定数量的农家乐和农家客栈,提升乡村旅游接待能力。

开发一系列乡村旅游产品,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求。

通过乡村旅游,直接和间接拉动当地人口脱贫致富。

三、基本原则

坚持旅游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突出主题和农民参与:突出“旅游扶贫”主题,尽可能吸收全体村民参与,使村民成为旅游扶贫的对象和主力军。

一村一品,突出特色:因地制宜,依托当地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

留住“乡愁”,保护性开发:在旅游扶贫开发中,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保护好历史遗存,留住“乡愁”。

四、主要任务

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全面做好乡村旅游扶贫村开发建设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和方向。

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改善乡村旅游地的道路、停车场、厕所、水电、通讯等服务设施。

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依托乡村自然山水景观、乡土文化资源、农业科技资源等,开发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

提升乡村旅游商品档次:重点扶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开发民间工艺品,推进旅游商品设计创新。

加强宣传营销:编制乡村旅游营销策划,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营销,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乡村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

加大政策扶持:出台相关政策,对乡村旅游发展给予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支持。

强化人才培训: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

加强监管和服务: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监管机制,加强对乡村旅游市场的监管和服务。

六、实施步骤

规划准备和启动:明确规划范围、期限、指导思想等,组织规划工作组,建立协调保障机制。

调查分析:对乡村旅游地基本情况、资源状况、客源市场等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战略方向研判:确定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形象策划、发展方向与布局等。

制定规划:依据总体思路,提出具体措施,构建乡村旅游规划内容体系。

组织实施与综合评价:按照规划内容,做好乡村旅游规划管理,并进行综合评价和反馈调整。

七、风险评估与应对

市场风险:加强市场调研和预测,及时调整乡村旅游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

环境风险: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避免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管理风险:加强乡村旅游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乡村旅游规划实施方案 篇4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以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它对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改造乡村环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等有积极作用。蓬莱市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但是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虽早却严重滞后。20xx年蓬莱市委市政府启动“蓬莱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全市创建“蓬莱美丽乡村”40个左右,促进蓬莱乡村旅游跨越发展。目前乡村旅游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本文重点探讨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政府干预的若干措施,以期对我市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西方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发展中政府干预的成熟经验。

乡村旅游产业涉及农户、旅游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等发展主体,纵观世界发达国家乡村旅游的历史,政府介入发挥主导推动作用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道路。

(一)政府主动谋划,政策鼓励促进。

发达国家大都把乡村旅游作为政治任务或公益事业来发展,主动谋划,不同程度地采取了一些促进措施,积极发挥政府旅游和农业等职能部门的组织、规划、协调、宣传、推动的作用。

比喻西班牙,每个地区政府都有相关乡村旅游的立法,从立法上确定乡村旅游的地位。美国从县、州一直到联邦的各级政府对乡村旅游都制定了一些列扶持政府。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芬兰相继成立了农村旅游发展协会和农村政策委员会,协调农村发展尺度,推进农村资源的有效配置。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区政府主持制定了发展规划并提供了规划编制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并给予严格管理。

(二)积极搭建平台,强力推动发展。

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各国政府积极搭建企业投融资平台、跨区域合作平台、网络商务服务平台、市场营销平台等等。

比喻1992年,美国土地管理局、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国家森林公园中心、森林委员会、国防部、美国旅行与旅游管理局的“理解备忘录”(mou),形成了地方、区域、州政府在推进联邦土地发展旅游业中共同合作的框架。法国于1953年成立法国农会常设委员会,1998年专门设立了“农业及旅游接待服务处”作为推广农业旅游的中央机构;建立“欢迎莅临农场”网络,完善农场客栈、农产品市场、点心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和露营农场等九大系列,推销农业旅游,大大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坚持农业主体,规范行业运作。

西方发达国家在坚持宏观管理的同时,大都走出了一条行业管理、市场规范、行业自律的发展道路。为了保障乡村旅游的农业属性,英国从法律上规定了农业的地位,全面推行农村事务管理方案;德国农业协会于1972年制定了乡村旅游品质认证制度,凡经检验合格者,颁发度假农场认证标章,并由经济部、财政部等负责后续认证工作的推行,该制度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德国乡村旅游服务的总体质量。法国于1974年颁发了《质量宪章》,根据“农家乐”的周边环境、软硬件设施、房间舒适度及各项服务,以麦穗为标志,将它们分为5个等级,最低等级1个麦穗,最高级别5个麦穗,要想获得5个麦穗的“农家乐”要求十分严格,要有私家花园、停车库,还要有包括网球场、游泳池、桑拿及音乐设备在内的休闲设施,引导企业规范运作、加强行业自律。

(四)优化农村环境,注重品牌特色。

发达国家普遍认为,乡村旅游是多事业系统推进的结果,是乡村传统产业的替代产业,是发展区域基础设施、优化农村发展环境的一条重要措施,因此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特色和优势进行开发利用。芬兰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在:经济增长与调整、创造就业、增加投资、人口稳定、基础设施和设备供给及保障等。意大利将乡村旅游与现代化的农业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新型生态环境及其他社会资源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综合性项目,对农村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改善城乡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德国乡村旅游推出“森林轻舟计划”,那里大大小小的湖泊、沼泽、岛屿、游人轻舟泛行期间,其乐无穷。

二、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推动我市乡村旅游跨越发展。

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不断提升蓬莱市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从20xx年起,蓬莱市委市政府在对现有村庄实施整治建设的基础上,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人文美、村稳民安和谐美”要求,在全市开展“蓬莱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这对于蓬莱的乡村旅游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契机,我们一定要在政府首责的原则指导下,走出一条多元化推动、产业化发展、特色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的乡村发展旅游之路。

(一)构建多元化推动机制,促进乡村旅游的跨越发展。

在今年的旅游产业大会上,我市确定了从“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以城市为依托,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要构筑大旅游概念,首要的是加强领导,构建多元化推动机制,形成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镇村互动、农户参与、多级扶贫发展乡村旅游的强大合力和全民办旅游的良好局面。要建立专门机构,贯彻落实组织领导,负责全市创建活动的协调指导和调研;各镇街办事处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把最美乡村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规划部门要按照生态优先、宜居优先要求,逐村高标准、高起点科学编制“蓬莱美丽乡村”创建规划,增强规划的指导性、操作性,确保规划落地、项目顺利;旅游部门要结合我市当地实际和世界乡村旅游发展大势规划乡村旅游产品,加大了网络推广和营销宣传力度;财政部门要把农村休闲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休闲设施网络并建立绩效管理和财政激励机制,对创建省级、市级旅游名镇、旅游名村,对旅游商品开发,对获得部级、省级名牌旅游商品称号,对引进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等方面均制定出台一系列的奖励办法,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健康跨越发展。

(二)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走特色产业化发展道路。

20xx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明确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这给乡村旅游带来了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旅游产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我们一定要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探索新模式,打造乡村旅游的新业态,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繁荣城乡经济。要构建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和联动发展模式,引导乡村旅游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以民生为根本实现城乡共建共享,促进我市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是以艾山自然保护区建设为重点,依托和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推出温泉保健、森林氧吧、休闲度假、特色采摘、农家小院等乡村旅游产品组合,加快生态农业和康体生态游。二是利用我市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促进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和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以建设中国葡萄酒名城为重点,推出生态种植、果品采摘、加工体验、美酒品尝等旅游产品组合,打造中部葡萄与葡萄酒风情体验游。三是以滨海旅游为基础,促进渔家乐的升级换代,开发海上旅游项目,打造北部渔家乐滨海度假游。四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为重点,推出大秧歌、大鼓戏、大杆号等民间传统艺术活动,打造乡村民俗游。

(三)规范服务,提高乡村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乡村旅游要想跨越发展,还必须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一要建立健全规范的乡村旅游接待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配套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二要普及推广《好客山东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和《蓬莱市渔(农)家乐旅游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从接待设施、接待条件、卫生状况和接待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对已经从事经营接待的家庭要依据服务质量标准进行评审;对刚开始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和家庭,要有序地引导和指导,使农户家庭接待的服务标准达到和保持应有的水平。实现农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逐步完成乡村旅游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三是要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加强对农村旅游人才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经营业主的经营水平及从业人员素质。四是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意见》要求,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功能化改造和景观化提升,切实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营造整洁的村容村貌,良好的乡风文明氛围,为旅游者提供愉悦、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