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
微文呈现整理的《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 篇1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本节课的教学自认为有一下几点做得比较好:第一,教学时我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将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成小数除以整数)进行学习,注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第二,课堂上注意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比如,列出算式7.6÷0.85后,问学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你会算吗?自己先试试。”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思考出现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我对一些细节处理得不够明确,比如:给0.544÷0.16列竖式时,当除数和被除数扩大到它的100倍时,原来的0和小数点没用了就应该划去,课堂上的板书这一点做到了但没有强调,五(3)部分学生没有做好,但五(4)班大部分学生都忽略了显示移动的过程。于是学生就搞不清小数点的位置而导致最后的计算错误。其次,当除数小数位数比被除数多时,学生容易只移动被除数原有的位数而没有添0比如:11.7÷0.26只转化成117÷26。最后,商末尾的0没写,比如:13÷0.065转化后是13000÷65,学生容易得出结果是2,而忽略被除数末尾还有两个0,商应写回这两个0。当然这点与学生原有知识没有掌握好有关。第三,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不够好,上课容易走神,感觉是一团“散沙”。
针对以上的不足我做了一些补救。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改变学生上课思想不集中(集中的时间不长)的坏毛病。课堂上我时刻注意着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提醒他们。其次,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对一些作业上出错的同学进行面批逐个辅导,效果不错。
总之,每节课下来总觉得有很多的不足。以后应该在备课上多花点时间,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有时会有一种课不会上的感觉,有点茫然。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 篇2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本节教材的重点,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按照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1、在教学时,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比较熟悉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由于提出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学生能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增加解决问题的成功率,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中,由于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为了最有效、最合理地解决问题,必须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算法。这里,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比较各种算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感受到这些计算方法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最后得到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地讨论、表达,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数学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时,比如当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改变了教材的传统例题模式;课堂引入从生活实际出发,变例题为习题。 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这些情况进行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习。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习。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 篇3
一、把握知识内在联系,找准新知识的最佳生长点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学生较容易掌握。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却是个难点。而商不变性质正是联系旧知与新知的桥梁,也是新知的最佳生长点。在教学中,复习旧知后,我要求学生根据214.5÷15=14.3,利用商不变的规律直接写出21.45÷1.5、0.145÷0.015的商。这是学习层面的一个飞跃,但却是有根据、有基础的飞跃。学生能根据商不变性质来说理,就证明了这个飞跃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只要紧紧抓住商不变性质这根线索,这部分内容就能轻松获得突破。
二、抓住本质,化繁为简,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根据商不变性质先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再反推出原式的商。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最根本的是要先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出商,完全没有必要计算时在小数点的问题上过多纠缠,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学中,抓住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本质,不在竖式计算上设置人为的障碍,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才能使学生学得更轻松。
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同,更明显地体现了商不变性质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算法的本质。计算方法,在教学中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尝试、观察、比较、思考中完成新知与旧知同化,更新知识结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获得新知,更新认知结构
在教学中,出示214.5÷15=14.3,要求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说出21.45÷1.5、2.145÷0.15、0.2145÷0.015的`商,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尝试,再让学生通过思考、观察、比较2.052÷3.6、20xx÷0.36、2.052÷0.036的转化过程来发现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转化方法。
最后通过计算来总结计算方法,在教学中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尝试、观察、比较、思考中完成新知与旧知同化,更新知识结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巧用儿歌教学,帮助学生总结算法,突破难点
在计算的过程中,除数和被除数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是一个难点,部分学生容易出现错误,适时引用儿歌可以帮助学生较好的突破这个难点。“外移几,里移几;方向一致要注意;里缺补零要牢记;上下点点要对齐。”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数学教学反思 篇4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还需要他们能够灵活应用这些规则解决实际问题。以下是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教学目标回顾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
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教学过程分析
成功之处:
情境导入有效:通过生活实例(如购物打折、分配食物等)引入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学习的实际意义。
算理讲解清晰:通过分步讲解,先回顾整数除法和小数乘法,再引入除数是小数的情况,强调了“商不变的性质”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倍数”的转化策略,帮助学生构建了清晰的知识框架。
实践操作强化:设计了多个层次的练习题,从简单的`直接计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巩固新知,提高了计算能力。
存在的问题:
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尽管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在理解“为什么除数是小数时要先转化为整数”以及“如何确定扩大的倍数”上存在困惑。
课堂互动不足:在讲解过程中,更多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缺乏足够的讨论和小组合作,影响了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
差异化教学不够:未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缺乏足够的个别辅导,导致他们跟不上进度。
三、改进措施
加强算理深度解析:针对理解难点,可以采用更直观的教学工具(如图形演示、动画视频)或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算理,减少认知负担。
增强课堂互动性:设计更多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解法,增加课堂的参与度和趣味性。
实施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分层练习,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材料或一对一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学习。
强化应用意识:增加更多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认识到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体验,不断探索更加高效、有趣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