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草船借箭读后感优秀

2025/08/31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草船借箭读后感优秀(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草船借箭读后感优秀 篇1

最近我们新学了有关四大名著的课文,每一篇都使我印象深刻,但是给我触动最深的是《草船借箭》。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吴国的大都督周瑜非常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只箭,并且暗中吩咐工匠延迟,以此来陷害他。这足以说明周瑜为了陷害诸葛亮不择一切手段。但是诸葛亮胸有成竹,仅用三天时间巧妙地从曹操那里“借”来了十万只箭,周瑜得知借箭经过后自叹不如的故事。

当周瑜找诸葛亮让他造箭时,他明知道这是周瑜的陷阱,不是去揭穿,而是沉着冷静面对,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证明自己,让周瑜心服口服。诸葛亮还知道对手曹操是一个谨慎多疑的人,这说明诸葛亮是一个知己知彼的人,同样他还有渊博的学识,要不然的话,诸葛亮那次就得被周瑜重罚了。

像诸葛亮这样足智多谋的'人还有许多,例如我的好朋友王伟。有一次,我们在草地上玩小球,无意间球掉进了一个小洞中,其他人想用手取球,可洞又窄又深,怎么也取不到,大家都非常着急。这时,王伟灵机一动,让小伙伴们往洞里灌水,小洞里一下子就灌了许多水,球很快浮上来了,孩子们高兴地手舞足蹈,对王伟敬佩不已。解决眼前的不是着急,不是慌乱无措,而是沉着冷静的思考和智慧。

我们要向诸葛亮那样专心研究学习,遇事要沉着冷静、心胸宽广,用自己的才能证明自己,不要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只会妒忌别人。只有这样,才能早日成才,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草船借箭读后感优秀 篇2

如果看到别人比自己能干,不是去奋发努力的追赶别人,就是去嫉妒别人,或者故意的去陷害别人。三国时候的周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课文《草船借箭》讲的是在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周瑜,他对诸葛亮心怀妒忌,于是,他就让诸葛亮10天赶造十万只箭,诸葛亮说:“三天就行”。结果还真成功了,周瑜听了鲁肃的话,觉得自己比不上诸葛亮。

我觉得诸葛亮不仅神机妙算,而且还非常的有诚信,自己承诺的三天造完箭,果然第三天他真的做到了。

文章中的鲁肃是一个老实的人,因为他没有把这个事情告诉他人,所以我觉得他老实守信。

那么有一些人为什么会有嫉妒别人之心呢?那就是怕别人超过了自己。当别人有了成绩做出了贡献,受到众人的尊敬和爱戴的`时候,这种人不是去探究别人取得成绩的原因,虚心学习,顽强拼搏,取人之长,补己之难,而是讽刺造谣,甚至重伤陷害,这是多么愚昧无能的表现啊!

这篇课文让我想到我小时候,那时我特别喜欢和哥哥在一起玩耍,但是我心里很妒忌我的哥哥,他样样都比我优秀,我想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和哥哥比赛跑步,他比我胖多了,一定跑不过我的,我还给他增加了难度,结果哥哥还是比我跑的快,我却没有赢,我自叹不如。

读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我们不要去一味的妒忌别人,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奋发的去追赶别人。妒忌对人的害处是非常大的,我们一定要从小杜绝它,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草船借箭读后感优秀 篇3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这个故事写的是: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以此陷害他。但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周瑜太小看诸葛亮了。诸葛亮其实心里对怎么借箭早已经胸有成竹:他知道第三天后会有漫天大雾,使曹军不知虚实,他还不停地把船头船尾调换过来,使两边的草人上都插满箭,他还知道第三天刮的是什么风,使船顺风顺水,像飞一样地行驶20多里。他了解鲁肃和曹操的性格,他明白曹操做事有分寸,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弓箭手射些箭;他也知道鲁肃是个老实、厚道的人,所以才向鲁肃借船,不让他告诉周瑜。这几方面的综合因素才让诸葛亮的.借箭计划得以成功。

从《草船借箭》中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要像诸葛亮那样虚心,宽宏大量,心胸宽阔,用自己的智慧证实自己的成绩。而不是像周瑜那样小心眼,小肚鸡肠。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同学比我成绩好,这时我要做的并不是嫉妒他,而是虚心地学习同学的长处,改掉自己的短处。

怎么样,你也去读读《草船借箭》吧!

草船借箭读后感优秀 篇4

《草船借箭》一文,人物栩栩如生。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小肚鸡肠的周瑜,谨慎多疑的曹操,忠厚老实的鲁肃,个个鲜活有个性。

故事情节也韵味无穷。当我读到“周瑜说:‘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只,在十天内造好。’”我就有点愤怒了,十万只箭怎么可能在十天内造好?这明明就是个圈套。可是当我读到“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的`时候,我感到疑惑,诸葛亮明知这是一个圈套为什么还要上当呢?在读到“诸葛亮向鲁肃借船”的时候,我非常惊讶,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那还怎么造箭?当读到“诸葛亮第一天不动身,第二天还不动身”,我为他有点着急,因为马上就到交箭的时间了。我只得悬着心继续往下读。终于诸葛亮在第三天四更动身了,我心想,他唱的是哪曲戏啊,我满怀期待地往下读,想早点知道诸葛亮是怎样得到箭的。当我读到“曹操得知江上有动静后就下令让弓弩手朝江中射箭时”,读到“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我恍然大悟,暗自佩服诸葛亮唱的这一曲好戏!

我佩服诸葛亮,他神机妙算,算到了鲁肃不会向周瑜密告他的计划,算到了三天后必有大雾,算到了曹操不会派兵来近距离攻打他们。诸葛亮真是“知天时”“明地理”“懂人心”,真可谓是智慧的化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