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大班教案

2025/08/31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舞蹈音乐及动作结构,学习跟随音乐在单圈上跳集体舞。

2.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舞蹈动作的含义及顺序,在语言的提示下,换朋友、竞争学徒和交换魔术帽。

3.体验和不同同伴舞蹈和竞争带来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重难点:

能交换朋友,竞争学徒。

能和不同同伴舞蹈。

物资准备 :

电脑、剪辑好的音乐。

幼儿已有单圈上两两结伴,面对面舞蹈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熟悉音乐,了解基本动作

1.难点前置,学习变魔法的动作模式。

教师用基本动作"变魔术",幼儿集体模仿。

2.教师讲述游戏情节,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二、跟随教师,初步学会玩游戏

1.教师示范游戏动作,帮助幼儿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

2.教师再次完整表演一次,帮助幼儿整理动作顺序。

3.教师带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4.幼儿站单圈,两两面对面,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5.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游戏的玩法:教师做魔法师在音乐特定部分,选择一对幼儿,跳进他们中间,随后这一对幼儿要快速反应,在圈外进行反向追逐跑,首先跑回原位的幼儿为下一轮的魔法师。

6.幼儿听音乐尝试玩游戏一遍。

7.幼儿听音乐玩游戏。

三、学习交换舞伴游戏

1.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学习交换舞伴的方法。

2.完整跳集体舞并游戏一遍。

活动反思:

在"变魔术"这一环节,我让幼儿想象、创造出自己想要变的造型。这也是他们展示自我的一个部分,更能表现出他们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认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一)感受故事内容的有趣,体验动物们齐心协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乐心情。

(二)喜欢欣赏文学作品,能对故事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与表达。

活动准备

PPT\图画书《月亮的味道》、舒伯特的《小夜曲》。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发想象

[师]每年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怎样的呢?是的,月亮很圆,也很亮。

(出示图书)我这里有一本书,让我们一起来念念这本书的名字好吗?(《月亮的味道》)如果真的能吃到天上的月亮,你想象一下月亮可能是什么味道呢?

幼儿A:月亮的味道可能像香蕉一样甜甜的。

幼儿B:也可能就是大饼的味道,成成的。

幼儿C:也可能是没有味道的。

[师]让我们来看看故事里的动物们是怎么想的,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二、听讲故事,理解作品

[师]《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插问)

1.请大家数一数画面上有几双眼睛?(九双眼睛)能说说有几只小动物吗?(九只小动物)

2.小动物们都很着急,请你们帮帮它们,怎样才能够够到月亮?

幼儿A:再找一只小动物,找一只小一点的就可以了。

幼儿B:去借把梯子爬上去。

幼儿C:叫小猴子用力往上跳。

3.小动物们挤在一起睡着了,让你感觉怎么样?

幼儿A:这幅画面让我感觉很温馨。

幼儿B:我感觉像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很温暖。

幼儿C:这让我想起了宿泊活动,大家睡在一张大床上,心情很愉快。

4.小鱼在想什么?你们认为它说得对吗?为什么?

幼儿A:小鱼也想尝尝月亮的味道。

幼儿B:小鱼说,水里的月亮是假的,是影子。

5.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哪个部分最有趣?

幼儿A:小老鼠摘到月亮很有趣。

幼儿B:小动物们“叠罗汉”很有意思。

幼儿C:月亮被吃掉了一半最有趣。

6.小动物们是用什么方法摘到月亮的呢?他们是怎样“叠罗汉”的?

7.小动物们想摘月亮,但月亮为什么要轻轻地往上一跳呢?(月亮和动物们在做游戏)我们也来玩一玩。

(教师可请幼儿边复述边体验故事主要情节。)

三、完整欣赏,想象迁移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完整地听一遍这个故事。

(播放配乐故事,引导幼儿学讲故事中的对话。)

[师]如果,让你们也来摘月亮,你们会想什么办法?你希望月亮是什么味道?

(教师示范句式:我希望月亮是甜甜的,就像美味的巧克力……)

幼儿A:我希望我能乘直升飞机去摘月亮。

幼儿B:我希望月亮有薯片的味道。

幼儿C:我要做一架很长很长的梯子。

幼儿D:我希望月亮是冰淇淋的味道,最好是香蕉味的。

幼儿E:我希望乘热气球去月亮。

幼儿F:我希望月亮是月饼的味道,我要摘下一片回来和我的家人一起分享。

活动延伸

教师可启发幼儿在区域活动时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

活动评析

瑞士画家麦克?格雷涅茨笔下的绘本故事《月亮的味道》充满童趣。

夜晚,高高挂在天上的月亮在成人的眼里已经是遥不可及的,更不要说会想到去品尝一下月亮的味道了。但是,在这则故事中,那一轮皎洁的明月被幻化成了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不是吗?在孩子们的眼里,它像极了一片香喷喷的薯片,还像极了一个诱人的冰淇淋球。而故事中的小动物们,为了能吃到那美味的月亮可谓不惜一切代价。在“够”月亮的过程中,小动物们“叠罗汉”的执著和合作精神令人感动,故事中小动物们那可爱的“坚忍不拔”“坚持到底”对孩子们来说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大班的孩子大多都知道天上的月亮是不可能吃到的,但他们又相信故事中的小动物们确确实实吃到了月亮,这就是童话故事的奇思妙想带给孩子的无限乐趣。尤其是故事的结尾,当小动物们尝到了月亮的味道,一个挤着一个心满意足地睡着时,一条小鱼看着刚才发生的这一切,提出问题了:“为什么它们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这不是还有一个嘛,喏,就在水里,在我旁边呀。”这一情节无疑又激发孩子们更深地去思考和想象……这真是一本既好看,又好玩,还可以让人动脑筋的故事书。应该讲,教师在执教中,很好地把握了故事的主旨,并力求让孩子体验故事的情趣。尤其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上,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导入,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月亮是什么味道的”,由此激发幼儿听赏故事的兴趣。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听赏一想象一讨论一体验”的方式,预设了一些插问,如“小动物们都很着急,请你们帮帮它们,怎样才能够够到月亮”“小动物们挤在一起睡着了,让你感觉怎么样”,这些插问在启发幼儿想象的同时,更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并进而体会小动物们坚持不懈的精神。

当然,在以下方面,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探讨和实践:

1.需进一步正确把握主次线,采用恰当方式演绎作品

这个故事的重复情节较多,讲述中教师采用了边讲边插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内容,但插问要注意详略得当。我认为重点插问可以放在小动物们“叠罗汉”的情节上,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展开讨论,使幼儿了解动物们“叠罗汉”的顺序,感受动物们玩耍时的调皮可爱。次重点插问可以落在小动物们睡着了的情节上,进一步引导幼儿去体现齐心协力的成功所带来的满足与快乐的情绪。

此外,在讲述故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处理好语气语调以及适度的情感渲染。教学中可以请孩子们学一学小动物的话,让幼儿融入角色体验“摘”月亮的快乐,获得语言练习的机会。

2.要注意满足幼儿对问题讨论的'需求

从活动现场看,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内容是“叠罗汉”,因此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幼儿对这个情节和画面进行重点讨论,如“小动物是怎么叠罗汉的?”“海龟为什么被叠在最下面?”“海龟会不会被压死?”结尾时,孩子们对“水中怎么会有一个月亮”尚存疑问,教师在此可以即兴组织一次小小的“辩论赛”,让孩子们各抒己见,借“辩论”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进而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现象“水中倒影”产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3.应适当选用乐曲,营造温馨的欣赏氛围

引导幼儿欣赏文学作品,音乐的烘托和渲染,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乐曲的选用上,还可再做努力。如当小老鼠“摘月亮”时,配上更加优美流畅的音乐;当小老鼠“吃月亮”时,配上活泼诙谐的音乐;当小动物们“同枕共梦”时,再配上舒缓的梦幻曲。这样处理,会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增强幼儿对故事情趣的感受。

附故事:《月亮的味道》

作者:(瑞士)麦克?格雷涅茨

“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真想尝一小口啊!”

夜里,动物们望着月亮,总是这么想。可是呢,不管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

有一天,一只小海龟决心去摸一摸月亮。小海龟爬呀爬,总算爬到山顶,月亮近多了。可是,小海龟还是够不着。于是,海龟叫来了大象。“大象,你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这时,月亮想:“这是在和我玩游戏吧!”月亮轻轻地往上一跳。大象还是够不着,它叫来了长颈鹿。然后长颈鹿叫来了斑马,斑马叫来了狮子,狮子叫来了狐狸,狐狸叫来了猴子……每次都是眼看就要摸着了,可月亮总是会轻轻地往上一跳,月亮又漂远一点,还是够不着。

最后猴子叫来了老鼠。

月亮看着老鼠,心想:“这么个小不点儿,肯定捉不到我的。”月亮已经玩累了,这回它没有动。

瞧,老鼠先爬到海龟身上,然后爬到大象身上、长颈鹿身上、斑马身上、狮子身上、狐狸身上、猴子身上,然后……

“咔嚓!”老鼠咬下一片月亮。“多么美味的月亮啊!”

小老鼠给动物们都分了一口月亮,大家都觉得,这是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夜幕下,动物们在月亮的陪伴下,美美地睡着了……

这时候,河里的一条小鱼看着这一切,怎么也闹不明白:“为什么它们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这不是还有一个月亮嘛,喏,就在水里,在我旁边呀。”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信件和图片,理解故事情节,展开合理想象,尝试多元表达。

2、能依据图片信息进行细致地观察、描述。

3、体验朋友之间快乐相处、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优美的音乐、2封信、多媒体课件:咪咪和旺旺放风筝;咪咪照顾旺旺的4幅图。

【活动过程】

一、调动经验,引入故事情景

1、小朋友,你们有朋友吗?你的朋友是谁?

2、(出示小猫和小狗的图片形象)咪咪和汪汪是一对好朋友。咪咪住在山的这一头,汪汪住在山的那一头。他们常常一起玩耍,一起聊天,非常快乐——可是,每当他们回到各自的家,他们总是很想念自己的朋友。很想念朋友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二、阅读第一封信件,了解图片和画面基本内容,尝试针对性讲述,根据画面信息进行想象。

(一)阅读信件,尝试针对性讲述和想象。

1、看,咪咪和汪汪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信封)写信。信封上有什么呢?读信封:汪汪收,咪咪寄,是咪咪写给汪汪的信。

2、咪咪在信中说了些什么?(打开信)试着读一读呢。明天的什么时候?太阳升到哪里?升到山顶是什么时候?

3、总结:咪咪真聪明,它虽然不大会写字,但它想到用画画的方式来写信,表扬一下咪咪。

4、第二天中午,当金灿灿的太阳升到山顶的时候,咪咪和汪汪在大树下见面了。朋友相见真快乐!哎,两个好朋友在一起,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呢?

(二)阅读画面,引发讲述和想象。

1、咪咪和汪汪做了什么有趣的事呢?(点击欣赏画面)他们干吗了?美丽的风筝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像什么呢?

2、是呀,朋友相见真快乐!(欣赏配乐故事片段:放欢快音乐。教师利用幼儿的语言来总结表述。)第二天中午,当金灿灿的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咪咪和汪汪在大树底下见面了。他们在一起愉快地放风筝,一个在前面跑,一个在后面追,一阵风吹来,“哇!”风筝飞上天啦。一对好朋友在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点击屏幕)

3、就这样,两个好朋友经常书信来往,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三、观察第二封信,引出问题冲突,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进行多元表达。

1、(出示第二封信)看,这封信是谁写给谁的?看一看呢,打开信,呀,发生什么事了?语气和表情神秘惊讶。你从哪里看出他生病了呢?请你来指一指。他感觉怎么样啊?(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图片中的细节)

汪汪写信的时候病了,那应该怎么读这封信呢,让我们读一读吧。

@_@我是分割线@_@

2、汪汪病得不轻啊,看到了这样的一封信,咪咪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呢?(丰富词语:心急如焚)心里很着急,像着了火一样,叫:心急如焚。光心急如焚有用吗?还是赶快去看看它吧!好,我们一起做咪咪赶快出发。咪咪飞快地跑啊跑啊,呀,前面有个黑漆漆的'山洞,好可怕啊,我们还是回家吧,行吗?为什么?看,汪汪真的躺在床上,看到汪汪,说什么呀?

3、汪汪有气没力地说:我生病了。看到汪汪难受的样子,咪咪想留下来照顾汪汪。咪咪会怎么样照顾汪汪呢?

4、你们一定有许多照顾病人的方法,看,后面有纸和笔,请你们轻轻地走过去,用最快的速度画出咪咪照顾汪汪的方法,画好后送到汪汪的身边,然后坐在椅子上和你的朋友讲一讲!

交流:看,有这么多的方法啊!向大家介绍一下。

四、观察故事图片,合理想象,引导连贯讲述,进一步理解故事内涵。

1、咪咪也和你们一样,想了很多方法,看,它为汪汪做了哪些事呢?(打开多媒体)请你仔细观察,并和旁边的朋友轻轻地讲一讲。

(出示四幅图片)哪幅图片最让你感动呢?请你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一讲。

2、让我们把这感人的事情连起来讲一讲。(放音乐)

五、从故事迁移到生活,鼓励幼儿自主表达。

1、故事中,咪咪和汪汪都收到了对方的信,第一封信,让好朋友享受到在一起游戏的快乐。第二封信,让汪汪得到了好朋友热心的帮助,最后,汪汪的病很快就好起来了。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你喜欢谁?为什么?(咪咪能主动关心朋友,热心地帮助朋友)那汪汪会对咪咪说些什么?

2、对呀,朋友之间就应该像咪咪和汪汪一样,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我相信,你们之间肯定也发生过许多这样的事情吧,来讲一讲呢!(尽情讲述)

3、(放感恩的心的音乐)是呀,有了朋友的帮助,我们就会更快乐。孩子们,看看你周围的朋友,他们与你朝夕相处,相亲相爱,你一定非常爱他们吧。来找到你的好朋友,和他们深深地拥抱吧!

4、孩子们,今天,我这个新朋友,和你们一起分享了活动的快乐,此时此刻,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呢?来,赶快,让我们也拥抱一下吧!

附故事(改编)

小狗汪汪和小猫咪咪是一对好朋友。汪汪住在山的这一头,咪咪住在山的那一头。他们常常一起玩,一起聊天。可是,每当它们回到各自的家的时候,他们总是很想念自己的朋友。

有一天,咪咪写了一封信给汪汪。汪汪看了信说:“噢,我懂了。”

第二天中午,当金灿灿的太阳升到山顶的时候,大树底下,咪咪和汪汪见面了。朋友相见真快乐!他们开心地一块儿放风筝,捉迷藏,野餐。

有一天早晨,咪咪也收到汪汪的信。咪咪看完信,着急地说:“哎呀,汪汪生病了。”

咪咪心急如焚,一路飞奔赶到汪汪家。一进门,就焦急地问“汪汪,你怎么啦?”汪汪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说:“我生病了,真难受啊!”咪咪说:“别着急,我来照顾你!”咪咪端水、喂药,让汪汪减轻病痛;咪咪讲好听的故事、有趣的笑话,让汪汪心情舒畅;咪咪买来骨头,熬一锅香香浓浓的骨头汤,让汪汪增加营养;咪咪陪着汪汪到户外荡秋千,呼吸新鲜空气。照顾病人虽然很累,但咪咪心里充满了快乐。在咪咪的精心照顾下,汪汪的身体很快好起来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地朗诵快板儿歌《拜年》,探索不同的念快板地方法。

2、运用模仿、商讨和合作的方式,感受说快板的乐趣。

3、在与同伴互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投影仪、幼儿用书每人一本,快板。

活动过程:

一、观看教师表演快板儿歌《拜年》,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老师有节奏地念快板儿歌。

老师:刚才,你听到了什么,你想来试试吗?

请几个幼儿上来学习打快板,注意握的姿势,全班幼儿一起随快板节奏年儿歌。

二、引导幼儿看图学习儿歌。

老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刚才咱们听了快板拜年,现在咱们一起来看看,人们是怎样拜年的。请幼儿说出图上人们在干吗?小朋友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要说些什么?老师用儿歌总结。如张灯结彩放鞭炮,左邻右舍贴春联。解释一下张灯结彩和左邻右舍(根据孩子的理解程度说明儿歌的意思。)全班看图念儿歌。

提问:这是一首快板儿歌,这首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三、学习打竹板念儿歌。

1、老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带领幼儿右节奏地拍手。

2、老师打竹板带领孩子念儿歌,老师放慢念儿歌的速度,让大多数幼儿跟上。

3、分组跟老师的`竹板念儿歌。

教学反思:

《拜年》这首儿歌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让孩子掌握儿歌的内容,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特别是一些书面词语“张灯结彩”“左邻右舍”等词语,还是比较难的。我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让孩子们通过图画 和简单的文字提示,将儿歌展示出来,如“张灯结彩放鞭炮”我就画一个灯在再画一串鞭炮表示;“左邻右舍贴春联”我写下文字“左”“右”再画一副春联来提示孩子,而这些提示都是孩子们好我共同讨论 ,当时在黑板是画出来的,这比老师事先准备好要更能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