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钟教案优秀
微文呈现整理的花钟教案优秀(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花钟教案优秀 篇1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怒、暮、吻”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欣然怒放、悄悄绽放”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用科学的思想去发现世界的奥秘。
4.学习、感悟多样的句式表达。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感悟多样的句式表达。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1)欣赏美丽的花。
(2)听读课文
2.收集文中所及到的花的图片和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
一、看课件
师:老师家庭让你们看一组画面。
课件:(音乐欣赏花儿开放的画面。)
随着音乐老师调动学生的情绪:你们把眼睛再睁大点;深深的吸一口气;喊出来吧(学生在此时激情得到充分的调动,让学生看到花的美丽,感受花的香味,激发对花的喜爱。)
师:现在你想说什么?
生:略
师:花儿不仅仅有漂亮的'身姿,迷人的香味,还有她神奇的地方呢。
二、初读课文
板书课题:13花钟
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符号d s表示:读一读,说一说)
学生通过读课文知道了课文的大意:课文讲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以及原因。
三、再读课文(进行几项自学的活动)
1、(聚精会神)学生读课文,重点是批划生字词。
用符号(——)画出要求会读的词,(圆圈)画出要求会写的生词在生字上注上拼音再读一读。
2、(互相帮助)学生互相交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充满自信)学生展示读书
注重过程的评价:
(1)字音
(2)读通顺
(3)音调、节奏的初步评价(1、重点读音:吻、灼、暮。2、重点字形:醒、嫩、修)
四、精读课文
1、请学生分段读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为什么。(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自然段的分段、大概的段落大意的理解)
学生:略
师板书: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女同学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师:你认真的听,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归纳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的现象。
3、归纳有趣的现象。)
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师:用笔在句子上划上波浪线。
出示小黑板。
填一填: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
万瘦菊欣然怒放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月光花舒展开花瓣昙花含笑一现
活动:男女同学对读。
师:读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1、开花的时间
2、用了许多的形容词来形容花开的样子,写出了各种花的特点
3、同一事物的不同的表达方式。)
老师要在此,时时指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板书:睡莲、午时花、烟草花、昙花
表演读课文。加强对词语的理解。
师:你还知道了什么花开花的时间吗?
(太阳花,太阳升起的时候开花;洗澡花,下午五六点钟开花;)
师:读到这里,同学们对花的不再是因为花美丽,花香而喜欢它。更知道了花的神奇之处。那么,花儿为什么有这样的神奇呢?我们下节课继续读课文。
花钟教案优秀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怒、暮、燥”等8个字,会写“梦、醒、嫩”等14个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表达方法表达的妙处。
4、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生字词卡片分析生字结构,引导学生巧妙识字。
2、组织学生多读课文,巧读课文,读懂内容。
3、通过分析比较,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学会运用多样化的表达方法。
4、师生共同探讨,启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记观察日记。
5、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课的教学中,渗入“细心观察”的意识,使学生探究自然和身边事物奥秘的欲望被激发,体会到观察发现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乐于观察。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激发观察兴趣,培养好的观察习惯。
2、体会文中用不同说法表达不同花开放的妙处。
3、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并学习应用。
教学过程:
一、解题,引导思考,激发兴趣。
1、板书“钟”指生读字,说说“钟”为何物,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来。
2、指生说说它的作用有哪些?
3、用“钟”字扩词,先和同桌同学说,再汇报。
4、师在“钟”字前画一朵花,板书“花”。同学们喜欢花吗?老师这里收集了很多的花儿开放的画面,请同学们欣赏,注意观察每一个画面不同的地方。
5、小组讨论说说看后有什么发现。
6、根据课文题目,结合所看的.画面,你猜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呢?
二、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与你想象的课文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和你小组的同学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生字词。
3、师检查:⑴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艳、内、梦、醒、苏、湿、娇、嫩、强、适、昆、播、修、致”指生当小老师领读。⑵生字去掉拼音开火车读。⑶游戏(摘苹果):出示生字词指生读,读对苹果落下。出现问题及时纠正。⑷对本课生字词,你觉怎样识记好?先小组里讨论,再汇报。
4、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正确。
5、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模仿读通、读顺。
6、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把知道的和同桌讨论。
7、汇报情况,师小结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生:我知道了留心观察会有新的发现。
生:我知道了牵牛花是在凌晨四点开放。……
2、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这一段,说说你的发现。
生:我发现这段的中心句“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生:我发现这些句子都写得很美,我很喜欢。
生:我发现有一个句子不太美。“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
生:我发现那些有关花儿开放的词用得很恰当。
3、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并对小组的同学说说喜欢的原因。
4、练习:比一比,填写下面的表格,看看那组最快最准。
5、你喜欢这些句子吗?和同桌同学多读几遍能把它背下来吗?
6、你还知道哪些花儿开放的时间和样子呢?能仿造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吗?
7、课件欣赏,这么美的花儿我们同学们一定很喜欢,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呢?(有感情地读、并到背诵、用画笔画出来。)
四、小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些什么?有没有还想问或者还想说的话。
五、留心观察会让我们有很多发现,你有这样的体会没有,有的话把它写出来。如果没有你也试着去观察一下周围的花,也许会有发现。
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在谈及到我们身边的环境下,我们应该怎么去保护他们,让花草树木受到每个人的保护,并让学生了解相关法律内容,有法律的意识。
七、作业:在田字格里正确地书写生字词。
花钟教案优秀 篇3
一、教学要求。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难点是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三、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文稿。
2、学生课前观察的一天花儿开放时间的资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
2、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
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请学生读1、2两段。
4、评议。
5、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段呢?
(说体会,谈感想)
3、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
4、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5、交流自己的收获。
6、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抄写19个词语。
板书设计:
13花钟湿度
花
不同开放
时间
(一天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7、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
13花钟
湿度
温度花钟光照
昆虫活动
花钟教案优秀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读“干燥、暮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鲜花吗?能用你喜欢的词语形容一下鲜花吗?我们都知道鲜花可以欣赏,但是它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花钟》。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课题质疑
同学们,读了题目之后,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启发学生对课题提问)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问题,并且在提问过程中带领学生有意识的进行问题归类。
三、自主朗读,解答问题
1.同学们已经说出了自己心里的疑问,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大声朗读课文。朗读要求: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把课后的生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找到答案就在旁边标上记号。(教师巡视,指导)
2.同学们,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老师来考考你们。
(1)出示生字认读自读——互读——指名读——齐读
(2)出示词语认读自读——互读——指名读——齐读
3.就初读提出的问题,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答案。
四、指导难写、易错字(醒嫩强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二、朗读感悟。
1.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吗?
(1)出示喇叭花图片,说一说像什么?怎么吹喇叭?
(2)体会一下喇叭花开时的高兴心情,感悟拟人手法带来的不同效果。
(3)出示蔷薇花,对比体会“蔷薇花开了”和“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两种不同句式带来的不同感受。
(4)感受课文不同句式的表达方式,把自己融入到鲜花之中去,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同法学习其他花开放的句子。
2.过度: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答案,再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1)梳理原因:
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
②开花时间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2)理解花开不同时的原因。
3.制作花钟
三、梳理总结
植物学家平日里细心观察发现了花开不同时这一有趣现象,并且利用这种现象制作出了花钟,你想认识一下这位植物学家吗?出示植物学家的图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细心,有创意,多联系)
板书设计
发现?----------------(不同的花不同时间开放)
研究?-----------------(为什么会不同时间开放)
利用?-----------------(制作花钟,知道大致时间)
3.课后反思
《花钟》是一篇语言优美,思路清晰的文章。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向我们说明了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问题导学阅读模式的基本要求,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多联系多思考的习惯。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在朗读中感悟不同的词语、不同的句式带来不同的感受,而本节课的难点就是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课程一开始,我设计的是让学生对课题质疑。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能力都不是很高,如果让学生读了课文之后对全文进行质疑,学生未免有点摸不到头脑,很可能提出一些不相关的问题,浪费课堂时间。所以我设计的是对课题进行质疑,范围一下子缩小了,而且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提出一些比较关键的。问题,比如“什么是花钟,花钟里都有什么花”等等,把这堂课的门槛设置的低一些更适合我们的学生接受。然后就是自主学习阶段,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思考找出答案。这样通过问一问,找一找,答一答,学生理解课文就很容易了。之后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反复朗读,加动作,加表情,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花开的魅力,通过比较“蔷薇花开了”和“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等一些不同句式,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我们农村的学生平日里这种朗读训练并不是很多,他们在朗读课文的时候不懂得如何融入到课文中去,如果不融入到课文,那么理解课文就是机械式的,没有自己的观点。所以在日后的授课过程中,我依旧会把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列为重点。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没有充分的体现出学生自主的学与老师引导的教这一互动关系,因为害怕放手太多导致会不按我的教学设计发展,所以依旧显得老师说得多,学生说的少。二在学生质疑课题的时候,因为害怕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所以给学生们提问题的时间很短。如何处理老师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是我以后需要多学习研究的地方。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