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小班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
对小班幼儿来说,用肢体表现事物,边做边说才会记忆更深刻!因此设计了一节综合课,既有实验,供幼儿观察,又有动作表现,使幼儿边做动作边学习,了解泡茶的过程,学用礼貌语接待客人,乐意用肢体动作表现大茶壶,小茶杯的样子。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会很高。
活动目标:
1、了解泡茶过程,学用礼貌用语接待客人。
2、用肢体动作表现大茶壶,小茶杯的样子。
活动准备:
水壶、茶托、茶壶、茶杯、茶叶等泡茶用具。
活动重点:
认识茶具。
活动难点:
用肢体动作表现物体特征。
活动过程:
一、熟悉泡茶工具。
师:出示茶壶,说:“孩子们来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总结出茶壶。接下来咱们一起来看看茶壶的样子吧。
1、观察茶壶、茶杯的外形特征。
师:(茶壶)分别观察壶身(鼓鼓的、圆圆的、大大的)、壶盖(像顶帽子)、壶把(弯弯的、方便人们抓握)、壶嘴(尖尖的、翘翘的)。请孩子集体参与用肢体动作分别表现茶壶各部分。茶壶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泡茶)
(拿起茶杯)这是什么?(茶杯)它长什么样子?(圆圆的口、大大的肚子,有的有把,有的没有把)
请孩子集体参与用肢体动作表现茶杯。茶杯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喝茶)
2、引导幼儿观察对比茶壶大、茶杯校。
茶壶和茶杯是一对好朋友,我们一起来比一下谁大谁校(总结出大茶壶小茶杯)
3、小结: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茶叶和开水,我们一起来泡茶吧。
二、演示泡茶过程。
师:老师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知道怎样泡茶吗?(幼儿分别回答)
教师按照放茶叶——洗茶——泡茶的程序泡茶,边操作边讲解。
师:“先把茶叶放入茶壶中,然后倒入水,盖上壶盖,摇一尧洗一洗后,把水倒掉,这叫洗茶。为什么要洗茶呢?因为第一次倒进的水比较苦,所以要倒掉。再放入第二次水,泡一泡才能喝,这叫泡茶。”
(请孩子讲述泡茶的过程。随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远离热水。)
三、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茶壶、茶杯。
1、模仿大茶壶、小茶杯。
师:泡茶需要等待2-3分钟的时间,我们再来一起变一只大茶壶,看看哪个小朋友变得最漂亮。老师数到三,一二三,变个大茶壶。(鼓励孩子,并注意与孩子共同观察孩子所变的不同之处)。一二三,变个茶杯。那茶壶是怎样向茶杯里倒茶的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吧!
2、教师倒茶,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倒水动作。
教师边倒茶边提醒幼儿,倒茶时要把壶嘴靠近茶杯后再倒茶,要不然离的很远的话,水可能会被洒在外面。这里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呢,边说儿歌边倒茶。(大茶壶,尖尖嘴,看见小茶杯,弯弯腰,咕噜咕噜,倒了一杯水。)
鼓励幼儿用肢体表现茶壶倒水动作。(弯弯腰表示倒水)
3、请老师品茶。
师:端起茶杯,闻一闻,啊!好香啊!我们一起请客人老师喝茶吧!
老师端茶走到客人老师跟前,请小朋友一起说“请喝茶”。
小结:刚才给客人送茶时我们是怎么说的?(请喝茶!)那客人老师是怎么说的?(谢谢!)所以,我们招待客人时要说“请”,别人招待我们时要说“谢谢”,这才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四、玩游戏“大茶壶 小茶杯”。
“刚刚我们都用身体表现了茶壶和茶杯,茶壶和茶杯是一对好朋友,我们也请两个小朋友来扮演茶壶和茶杯,来,找一对好朋友,”老师请两名幼儿上前表演,一名幼儿扮演茶壶、一名扮演茶杯;幼儿一起边说儿歌边看表演;(此处提示孩子进行情景表演时,记得把礼貌用语渗透进去)结束后,再请幼儿两两结合,(找自己的好朋友)分别扮演茶壶、茶杯,边说儿歌边表演喝茶的经过,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交换角色反复玩游戏。
五、结束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泡茶,也学习了好听的儿歌,请小朋友们回家也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大茶壶,小茶杯”的游戏奥,来和老师们说再见。
小班教案 篇2
目标
1.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2.能有节奏地念儿歌,正确发音gua。
准备
1.娃娃木偶一个。
2.图片。
过程
1.观看木偶表演。
――娃娃去买瓜,想买什么瓜?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各种瓜的名称。
――教师边操作木偶,边有节奏地朗诵。
2.学习儿歌。
――教师按儿歌韵律有节奏、有顺序地与幼儿一起说出各种瓜的名称。
――告诉幼儿儿歌的名称,教师再次完整朗诵。
――鼓励幼儿边念儿歌边拍手(或用身体语言)表示儿歌的节奏,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朗诵这首儿歌,你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有很多瓜)
――如果你是那个小娃娃,你买了那么多瓜后,会怎么做?
――鼓励幼儿改编儿歌的最后一句,如“买回家,送给好妈妈”等。
附:瓜娃娃
小娃娃,去买瓜。
买了冬瓜和西瓜。
甜瓜南瓜小黄瓜。
苦瓜菜瓜哈密瓜。
买回家,装满一箩筐。
建议
1.可在会念儿歌的基础上尝试用打击乐器为儿歌配上节奏。
2.可请幼儿找一找,儿歌中哪些瓜不是水果。
3.提供冬瓜、西瓜、甜瓜、菜瓜、哈密瓜、苦瓜、黄瓜的替代玩具和小篮子,鼓励幼儿进行情境表演。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能根据图画书提供的画面,有序地讲出故事的基本内容。
【活动准备】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星星警察》(图画书),幼儿活动操作材料《星星警察》(图画书)。
【活动指导】
1.出示图画书.引发幼儿的兴趣。
引导语:星星的本领可大了,晚上小偷出来干坏事,都逃不过星星的眼睛。(出示封面)老师带来的一本书,叫作《星星警察》,讲的是星星警察赶走小偷的故事,可好听了!
2.引导幼儿逐页看书,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利用大图阃书,引导幼儿翻看小图画书。
引导语:书要从第一页看起,先看完左边一面,再看右边一面。边看边想,画面有谁?它在干什么?
引导幼儿边翻看图画书边思考:
读图l: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公鸡在做什么?
读图2:公鸡在睡觉的时候,小老鼠从它家出来背了什么?
读图3:老鼠偷了公鸡的一袋米后,心里面会怎样?(好得意)
读图4:小老鼠的歌声被谁听到了?
读图5:看到小老鼠得意地背着偷来的东西,星星警察是怎么做的?
读图6:小老鼠看到星星警察.会怎么样?(引导幼儿学说:"警察要抓我啦!警察要抓我啦!"表演"扔下米袋,拔腿就跑"。)
读图7:星星警察把米袋送到公鸡家的时候,公鸡为什么没有反应?(正睡得香)
读图8:为什么天亮了星星警察就不见啦?仰望天空,公鸡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3.看图讲述。
引导幼儿翻看图画书,按照画面完整地讲述故事。
引导幼儿说说最喜欢哪一幅图并把它找出来,讲给大家听。
活动建议
区域活动:语言区投放《星星警察》《黑猫警长》等书,供幼儿自由阅读和讨论。
生活活动:组织幼儿到派出所参观.听警察叔叔讲抓小偷的故事,培养幼儿的正义感和对警察职业的崇敬之情。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 幼儿学习、感受动词:抱、躺、靠、坐。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兴趣,促进动作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的发展。
3、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在游戏中发展 幼儿合作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靠垫若干;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靠垫,激发游戏兴趣。
1、小朋友你们看(指靠垫)地毯上有什么?
2、这叫靠垫,你们想不想有一个这样的靠垫,我们脱掉鞋子,到地毯上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靠垫坐下来吧!
3、我们把靠垫压一压、捏一捏、拍一拍有什么感觉?(软软的、很舒服的)
4、靠垫可以用来做什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靠、抱、躺、坐等)
二、游戏:
1、靠垫不但可以抱、靠、躺,还可以玩,你们想玩吗?
2、“走小路”:(把靠垫一个接一个纵向摆成小路)这条小路高高低低的,谁会勇敢地走过去?
先由个别幼儿尝试走小路,接着集体练习。
3、“堆小山”:和幼儿一起把靠垫堆成小山,鼓励 幼儿勇敢地爬过去玩。
4、“推小山”:和 幼儿一起把“靠垫小山”推倒。
三、结束:
今天,我们和靠垫玩了这么多游戏,开心吗?回家后你们把这些游戏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让他们也开心开心,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