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托尔斯泰传》优秀读后感

2025/09/03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托尔斯泰传》优秀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托尔斯泰传》优秀读后感 篇1

我国伟大的先哲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行拂乱其所为……”

这句人尽皆知的名言,在《名人传》中得到了异曲同工的精髓体现。

此书是罗曼·罗兰最为得意的作品,因为他成功重现了三位在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的人物:德国的贝多芬、意大利的米开朗琪罗、俄国的`托尔斯泰,他再现了他们丰富多彩却悲惨多舛的人生,他们精深宏博又竭尽心血的作品,他们历代经传且经久不衰的影响!这本书在文学领域被奉为经典,其独特的价值让“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新的支撑点”,因此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

因此,我们都希望在这本书中发现能够支撑我们向前的人性闪光点!

贝多芬出生于贫困之家,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桀骜不驯,普通乖僻,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双耳失聪。可是,这个自尊心极强的伟大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他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的精神,从事音乐创作,写出《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之作!

难以想象,如何让一个双耳失聪的人普出绝世乐曲,他甚至连观众如雷的掌声都听不到!这是多么悲哀、多么对音乐炽热的心啊!又是如何能让他在贫困交加、上餐不接下餐的困难生活中依然不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他以他的意志,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扫空忧郁的思想,战胜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写出《欢乐颂》!

米开朗琪罗加精富有却被迫为教会工作,他每从事一项工作,必然会遭到一批小人的妒忌和怨恨,他同贝多芬一样终身未婚,没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知道临终前的几天还整日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之作!

这是一个悲剧的故事,展示了一个天才为了征服世界,为了创作出不朽的杰作而流出了惨痛的鲜血。艺术上的无与伦比,永远追求尽善尽美;但精神软弱无力,只能挣扎着而没有力量奋斗!

至于托尔斯泰,他博爱、敏感、自我完善,他面对着的是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以至于被教会开出了教籍。他留下了《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传世之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拜托贵族生活的决心。

贵族,拥有一切上流社会的尊贵地位,但是托尔斯泰不要!他有着博大的心胸,他关心一切穷人,渴望平等,他希望社会能够人人安居乐业,但是他做不到!整个家庭都不能理解他,因为他们没有他这般宽宏的心胸,只在乎自私地享乐!能够放弃一切的贵族,将有怎么样的心胸和怎么样的博大才能够放弃这一切!

《名人传》告诉我们,伟大的天才必须向庸俗而且充满敌意的社会进行不去的斗争,就能获得胜利,完成天才的创造事业。

学习亦是如此,不仅要有绝佳的才华,那只是一小部分,就像爱因斯坦说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十九十九的汗水。”

要有成功,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唯有付出超脱于常人的汗水、艰辛、努力!也许这个过程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就像三位伟人,他们有才华却无处安放,他们有心而力却不足!他们面对的比我们学习面对的还要多的困难,需要面对的是整个社会的抛弃或者敌视!而我们面对这学习,只是需要克服懒惰、不坚定的困难,一切的难题都会因为坚韧迎刃而解!

这便是人性的闪光点,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托尔斯泰传》优秀读后感 篇2

今天,我看到了托尔斯泰传的第一篇《作品与家庭》。

在这篇文章中我知道了托尔斯泰对在作者那一代人的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罗曼·罗兰就这样赞扬托尔斯泰:“在十九世纪终了时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他的目光足以吸引并抚慰我们青年的心魂。”托尔斯泰的童年十分的悲惨,他在《童年时代》一书中说他的母亲逝世时,他还未满两岁。而他的父亲却在他刚刚九岁时死了,托尔斯泰从小就生活在丧失双亲的悲痛之中。

但幸亏托尔斯泰有两个心地善良的姑母,她们分别是:塔佳娜姑母和亚历山德拉姑母。正因为是这两位姑母的善良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托尔斯泰,所以他从小就懂得博爱。

托尔斯泰甚至还亲吻老马,请求原谅他使它受苦。托尔斯泰还具有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力,他有一个工作不息的头脑,努力想着一般人所想的问题。他那锐利的目光,能在丧礼上看出参加者是否真的悲伤。他从五岁开始就觉得“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托尔斯泰十分陶醉于俄国通俗的故事,因而每天晚上,在他祖母的房间里,都有一个盲人坐在窗台上为托尔斯泰娓娓述说这其中的故事。

《托尔斯泰传》优秀读后感 篇3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托尔斯泰传》。在这部传记里,讲述了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的后半生,从中我简单而清晰的看到了托尔斯泰的老年、晚年的生活。

托尔斯泰一岁丧母,九岁丧父,使他幼小的心灵扎下了痛苦的种子。他长大后初时寂寂无名,直到后来写了鸿篇巨制《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虽然我还没看过这些不朽著作,但我从他的一生经历中,看到了一颗坚强的心,一种不屈的信念。

这位大师曾经严厉批评贵族奢侈的生活。他自己的生活更不用说了,他在自己房间里放了各种农具,自己的衣服穿得十分朴素。他在82岁高龄时离家出走,中途患病,病逝于一个叫阿斯塔波沃的小火车站。

在这部传记里,不仅让我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托尔斯泰,而且让我看到了一个有思想的伟大作家,他的精神永远名留千古!

《托尔斯泰传》优秀读后感 篇4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罗曼罗兰的《列夫托尔斯泰传》主人公列夫托尔斯泰9岁时失去了父亲,父亲的死使他第一次明白了悲苦的现实,使它的心灵充满了沮丧绝望。在青年时他又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能丑陋的相貌深感痛苦。之后他拥有了地位和财富,但他为自己的富有感到羞愧,从而厌倦生活,最终在一个寒冷的夜晚离家出走,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其实,托尔斯泰发出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如他所说的死是一种“解脱”,死,即幸福的死。

列夫托尔斯泰发出的颖问,让我不禁浮想联翩,在生命即将逝世的一位老人发出的感慨,竟然还是在想着别人,他的想法让我钦佩,他的精神让我学习,他的这番举动,让我想到了一个人,一个立志长大后要参军的女孩,我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她正坐在班级靠窗的一个位置,冬日里一缕阳光照进教室里恰好落在她身上,当她抬头看我的时候,我被她那可爱的脸庞,美丽的笑容所折服了,当她向我打招呼时,我毫不犹豫走到她旁边的位置坐下且和她谈了起来,我觉得她是个开朗的女孩,我们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亲密,在日后的交往中,我知道了她的父母幼年时就去世了,现在她随爷爷、奶奶生活,更有一个令每个人都不愿谈起的事实,她的左腿与右腿的长度不一,是个残疾人,但她却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其实,我们每个人明白她心里其实很难过,但她是个要强的女孩,她不愿让别人看到她的不开心,并且她还常常对我们大声的说:“我长大后要当一名军人,要去保卫我们的祖国,要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可她种种不幸是掩盖不了她身上的品质和精神。总为别人着想的她,总会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她的双手,记得有一次,她因为好心帮助别人,却被别人骂到:“一个瘸子还想巴结人,装好人。”她伤心的跑到了我身边哭着对我说:“虽然我是个残疾人,但是我有颗健全的心,我对别人的帮助,也是对社会的帮助,更是想为国家做一点贡献,这样才能离我的理想更近一样。”听着她的这番话,我的眼睛模糊了起来。我一个四肢健全,心理健康的人更应该去为社会为祖国出一份力,因为祖国,我有了家,因为祖国,我有了快乐,因为祖国,我学到了知识,得到了收获,我身为新中国的中学生,为祖国日新月异感到无比自豪,为祖国的成就而感到骄傲,我立起一定要好好学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悲惨的命运不仅仅降临到普通人的头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虽然享有盛名,但并不能免除痛苦的考验,托尔斯泰对写作的执著,对自由的向往,值得我们学习,他一生的经历更值得我们思考,因此,我们应该读读《列夫托尔斯泰传》,并像他那样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