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武侯祠有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游览武侯祠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游览武侯祠有感 篇1
暑假,予至中外知之蜀之武侯祠,云此为纪亮与备而建之祠。
始入门,则有一武侯祠之简介,有国之语。此不惟有三国蜀人之像,犹是中国历史上一君臣合祀之祠庙,亦全世界之大国遗风博物馆,更有三国之美兮。
入次门,即先主殿,亦曰昭烈庙,其间有一高三米之备雕,仪容丰庄,耳大垂肩。左陪祀者其如北地王谌孙。盖其右曾有一子禅如,但以刘禅昏,无守善刘氏之业,宋时为四川土官撤矣。殿之东有羽与周仓之雕,西有张三世之雕。殿左之室为统首之文若,右为云为之武如。
备庙之后,下数阶(武侯祠下汉昭烈庙,象古君臣也)。是一过厅,带有“武侯祠”榜。武侯祠,祠三国时蜀丞相武乡侯诸葛之祠,封亮“武乡侯’。”,卒谥“忠武’。”,故纪其祠曰“武侯祠”。一“名垂宇宙”之匾悬于亮殿,两侧有清人赵璠撰书“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之联文,乃颇盛者一联,因谓亮、蜀政及璋政之成败得失之分总,醒后於治蜀、治时鉴之验,欲以“攻心”、“审势”。正殿中供着亮祖孙三代之像。内中有诸葛亮纶巾,手执羽之金像,如前之三面铜鼓传为兵南征时作亮,人谓“诸葛鼓”。鼓上有精之文章,为珍史之文物。然后又有一篇亮与其子瞻之《诫子书》,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尤为千古名言。
出武侯祠,予心涌,叹与诸葛之智与“质,死而后已。””神之;亦服其仁人;尚称羽之重情重义…。吾计,后必为一如其一者也。
游览武侯祠有感 篇2
我与爸爸乘飞机,又坐火车,去了闻名中外的陕西汉中勉县的武侯祠。
走进那条街,方知道进入了诸葛古镇。诸葛古镇真美呀,蕴含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路边的小树、失去了往日生机的湖面与道边几尊雕像,都披上了银装。可谓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远处云雾环绕的定军山,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坐立在勉县,如一把利剑一样直插云霄,气势如虹,富有生机。
那花花绿绿、层层叠叠的田野上栖息着一群小树,树下有一群可爱的小孩子,他们闲着无聊去爬树,看他们个个摔得四脚朝天的样子,我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进了武侯祠,矗立着一座古代样式的楼,红漆的柱子,绿漆的栏杆,碧瓦飞檐,朱梁画栋,那就是有名的阅江台。哎,真美!
再往里走,结冰的溪流,似乎平时唱歌唱哑了嗓子,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冰下有一群群鱼儿成群结队地穿梭其间,远处的树木倒映在河面上,显得十分美,千分美,万分美!
过了阅江台,我们沿着几座小门,逐一游览了武侯祠,把占地七十二点八公顷的武侯祠“翻”了个“底朝天”,学习到了许多有关诸葛亮的知识,最后原路返回,恋恋不舍地与武侯祠告别,随后又经过那高高的阅江台出了景区。
“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虽然来这里一共坐了28趟车,但是我感到十分充实,累并快乐着,不虚此行!
游览武侯祠有感 篇3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千两百年后,杜甫寻找的武侯祠已成为成都闹市中心的一道重要风景。以两棵古树为屏,一对石狮守卫,墨门飞檐,与门前两面五星红旗相映成趣。往祠前一站,旁边锦里古街的尘嚣似乎荡然无存,武侯祠,圣地矣!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进门是一座诺大的庭院,满院树木丛生,百花绽放。路两边有唐、明古碑提醒着欣赏花草的游人:将要去拜访一位贤明聪慧的良相,一位伟大的哲人。
进了二门,便见刘备殿——汉昭烈庙雄居于正中,侧面两廊奉着二十八位文臣武将。玄德居正位,慈眉善目,于黄帐中安坐,可下面香炉中的香却只有寥寥数支,人群匆匆地向后殿流去。
刘备殿后面,便是诸葛亮殿。这里不像前面香火稀少,反之却千百年香烟缭绕不断,令人称奇。殿门永远敞开着,仿佛要容下千年的君臣忠情;殿柱一直矗立着,似乎要贯穿大地的浩然正气。诸葛亮端坐于正中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好像正在凝神沉思千年的往事,墙外的喧嚣不能将他唤醒,历史的风尘也不能使他闭目,窗外清明鸟的呼唤,在讲述他如同长夜闪电般的一生。站在武侯祠里,伴随着婉转的鸟鸣和青翠的树草,我感受到孔明的凛然正气,惊叹他的雄才大略,敬佩他的忠义之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千五百年前,诸葛亮输给了司马懿,但他却赢得了世人的心。院东的两块碑文,刻满了唐明清诗人对他的悲叹。南面东西两廊上刻着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草书,笔走龙蛇,如同蛟龙出海,如泣如诉,铿锵轰鸣。两位忠臣良将,相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在这座四合庭院里,冶炼出民族之魂。
夕阳映照下,门外五星红旗飘扬,祠内千古忠魂萦绕。恰逢国庆,我心潮起伏。古往今来,爱国之心天下人尽有。我不一定要像孔明、岳飞一样具有雄才大略,但为了自己的理想,我愿做武侯祠中的一棵小草,追逐那一轮火红的太阳,描绘出属于我自己的最美风景。
游览武侯祠有感 篇4
读过《三国演义》,诸葛亮的过人智慧就在脑海里留下了一抹深沉的色彩,踏进诸葛亮的故居——武侯祠,便立即融身这座古风古韵浓厚的祠堂之中。
从山门跨进武侯祠,丛竹簇簇,松柏森森,翠柳青青,潭水粼粼,景色优美宜人,眼前的香炉里烟雾缭绕,仿佛能带人一览三国鼎立的场面绕过香炉拾级而上,进入了一处静谧的院落院子内古木交错,花卉满庭一棵棵百年大树就像忠心耿耿的士卒守卫着庭院,将庭院的气氛装饰得更加神秘大拜殿是人们祭祀孔明先生的地方,殿内塑着孔明端坐的正面像,他羽扇纶巾,风度庄严地上的蒲团上跪着祈福的人们,虔诚地祈求孔明的庇护殿堂的柱子上挂满了历代名人撰写的对联。这些对联无不包含着人们对孔明先生的敬重和仰慕之情,我闭上眼睛,好像看到了孔明先生手摇羽扇,为刘备出谋划策的情景。
大殿后,翠竹丛中簇拥着蓬松如伞、古朴美观的茅庐,茅庐正门上悬挂着“诸葛草庐”的匾额。据说,这是诸葛孔明当年隐居的地方。诸葛草庐左侧是野云庵,右侧为古柏亭,是诸葛孔明会友读书之处。在这淡雅气息的笼罩中,我脑中又浮现出“三顾茅庐”的画面……
武侯祠之游,给我留下颇深印象的要数那些碑刻、牌匾和楹联,这一切,使武侯祠彰显丰富的文化内涵,闪烁着中国古老文化的灿烂光辉。
领略过武侯祠的庄严和神韵,我更加确信,南阳儿女今天创造的辉煌,在若干年后,也定会成为巍峨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