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不觉人生寒》的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有梦不觉人生寒》的读后感(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有梦不觉人生寒》的读后感 篇1
“无迹方知流光逝,有梦不觉人生寒”偶然间阅读了于丹老师的这本书,让我整个心头随之震撼,但环视左右,这样的佳作又与喧嚣的城市氛围格格不入,我便发了疯似的搜寻一个僻静的小世界,远离快节奏的侵扰,静下心来默默品读于丹老师的这本书。这样寻找的过程便是人生的本真!
翻开这本书,我们便可发现于丹老师从真我出发、真命气象、真回山水、真爱家园、真如本性、真品人生、真珠流年、真心欢喜八个方面
其自身出发,对自我的一个感慨。老师已经人过中年了,她通过自身的经历,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再像年少之时的.懵懂无知,她开始回忆,回忆往昔的所作出的一切,是否有值得回味的地方。人到中年,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进步到成熟阶段,这时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承载着整个社会的中坚,但有时也会因为这样的缘故而处在焦躁不安的状态。孩童之时,生活总是无忧无虑,很多事情你会有父母的支持,你就会很轻松。但人过中年便不再如此,父母已然到了颐养天年的年龄,你要承担的是整个家庭的责任,心中有座大山不断碾压自己,当年风华正茂的青春也已不在,甚至身边的朋友有些都离你远去,这样的孤独与无助并不是一般人都能够克服的了的。当你有一天真正发现,我的人生进入了倒数期,而我奋斗的目标还没有实现,这便是一种悲哀,从心底里发出的凉气侵润全身,生活从此之后便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难以自拔!于丹老师正是处在这种阶段,她也是想从真我出发,开启健康的生活。
《有梦不觉人生寒》的读后感 篇2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待我回过头来,高考已经在一场夏日暴雨中,轰然结束。而我站在那场雨中,久久不能原谅自己三年的荒废。
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如期而至。虽然考试结束就知道自己考得很差,但还是心存侥幸,觉得再差也不会差到难以见人的地步。直到看到屏幕上惨败的数字,我才知道自己输得那么彻底,那么难堪,再也无法挽回。
那一刻,有被全世界抛弃的感觉,仿佛自己独自站在一座孤岛上,寸步难移。午后的雷阵雨,来得匆匆,去的`突然。推开门后,先去卫生间洗了一把脸,然后安静地对母亲说,没有考好。
“我要复读”,绝望但却坚定。
我想过一百种结果,唯独没有想到如此温情的局面,爸妈没有一句责怪的话,相反他们还开导我要想开点,乐观面对,只是一次高考而已,可能这就是父母平时对你十分严格,对你大呼小叫,但到了你最煎熬,最伤心的时候,他们会坚定的站在你身后,给你勇气和能量,让你继续前进。
接受了高四,就要接受更残酷的作息时间,或许还有又一次失败在等候。
每个人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孤独地站在题海里,像一个勇士,早起背书,夜深才去睡觉,好像就是练习一个人,在孤独中学会强大。“经历过高四的人,抗压能力更强”。老师总是打趣我们。他还说高四打好了基础,以后的人生就不怕失败了,毕竟人生路上还有更多的失败在等着。而你们能做的就是失败了,再站起来,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其实没有什么是不值得的,因为你
努力了,不是别人眷顾你,而是上天看见你的努力就会回报你,这是你本该得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庆幸这种东西,因为它不值得我们去相信,而我们能相信的便是,有梦不觉路远,一直在路上总有一天你会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
因为我明白,努力学习,成绩就会报答你;因为我明白,这一次一定要竭尽全力;因为我明白,付出总会有回报。
有梦不觉路远,有高考不觉青春索然无味。
《有梦不觉人生寒》的读后感 篇3
初见此书标题,误以为是市面上常见的心灵鸡汤版的励志文。无非是教我们要心怀梦想,将梦想当做粮食,空气,亦或是奢侈品,让所有生活的理由和出发的归宿都归于梦想。
然而拿到此书细细品读一番,不由自觉先前鲁莽武断。标题来自于这句诗“无迹方觉流光逝,有梦不觉人生寒。”也就是说人生没有痕迹,就像光阴流水一样都走完了,也像沙画中一幅一幅演绎过去的沙粒,再美妙非凡的图案,转瞬之间重又归为空寂。幸亏还有梦,有梦就不会觉得人生太寒冷。若干年后,我们将归于尘土,唯一能撷取的就是生命画卷里的美好回忆,而鼓励我们去做画,让我们留下这今生今世的宝贵证据的就是梦想。
梦想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曼妙遐想?梦想是豪华的房车,昂贵的奢侈品?如果本书的意义以只是要教人不断拼搏进取的追求物质财富的富足,那未免显得人太过肤浅。这里的梦想是让人追寻明心见性,善始善终,在秉持一团真气里学会随缘,达到道家的“返璞归真”,儒家的“真君子”;佛家的“净土之美”的真我之境,得一己清欢。
从真山真水,到真性真情,从“世间稀奇事,独坐大雄风”的真命气象,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真爱家园,让本性里那自由洒脱的浩然之气肆意驰骋,同一切绚烂至极,同归于平淡。于丹用诗化的语言将好山好水好人物还有精深奥义的儒释道三教文化,阐释得质朴无华却又清淡优雅。一句句志趣略殊的词话在于丹笔下串连成了相同的意境——虽世殊事异,所以心怀,其志一也。也让我们这些读者欣于所遇,以为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在别人的文章中,随随便便找一个段落都是古诗词的现象恐怕极为罕见,但是在于丹这里,这一切都是平常。不仅是文字带给人震撼心灵的力量,书中的国学小站和水墨名画,无不惺忪着一种淡雅而寻常的气氛。在丰美的国学滋养中,我们就这样开启着一段段美的历程。
可是这些丰厚的国学对于熟悉于丹风格的人来说,似是寻常,甚至谈不上有几分新意。但这本书最让人感动的确是于丹关于自己生活的记录。在外讲座再晚,也要赶回家只为家中母亲和女儿一大一小的期待;同学相聚有要事相烦,同学的一句“不是好人,是亲人”,让人有了理所应当的依赖;第一年当导师和学生一起外出爬水长城,一同窜到树上玩……这些文字没有了华美的诗词做矫饰,脱去了那份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多发出了几声质朴无华的凡响。诗词铺垫的真,太过高雅,像极了阳春白雪,高山流水,会心会意者少之甚少。而那些平淡生活的点滴描摹,却是那么真切贴合,让人不禁顿悟,这才叫活出一团真气的生活!
若无求真之心,梦想会有多么单薄,人生的幸福感会有多模糊。散文大师林清玄曾有文章题为“人间有味是清欢”,在此不妨借来一用。
人间有真是清欢,逐梦前行的路上,愿你我都能活出一团真气来。
《有梦不觉人生寒》的读后感 篇4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于丹老师的《有梦想不知人生寒冷》一书,内心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感悟。于丹先生深厚的国学功底和通俗易懂的笔触,让我对梦想和自己有了新的认识。的确,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良师对话,总能对世界有新的感悟。
“你会知道岁月的流逝无痕,有梦想就不会感到生活的寒冷。”没有生命的痕迹像光阴似水流逝,但梦想会让生活变得更加温暖和充实。从书名到书的设计,这本书都非常抢眼。全书分为八个部分,分为从真我出发、真人生风雨、真回归山水、真爱故乡、真自然、真人生、真珠流年、真欢乐,一切围绕关于“真理”的中心思想。以我浅浅的人生阅历,无法完全看懂书中的每一章,但我能看懂的部分却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首先让我坚定的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你真的努力去追求你的梦想了吗?”这种审讯直击人心。得过且过比拼劲儿舒服得多,吃喝比苦苦挣扎容易得多。当我们谈起自己的梦想时,常常责怪环境和制度,但反问自己,在当下的社会规范下,我们真的努力过了吗?前进。一切都尽善尽美了吗?年轻不是享乐的阶段,而是努力去实现心中所想的阶段。虽然我有时会这样告诫自己,但在实际行动中,我还是常常变成一个懒惰的人。如果你从一开始就朝着心中想要的方向一路走下去,不被路边的诱惑所吸引,你现在会有更好的平台,你会离你的目标更近一些。
第二个原则是要“坚持真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挫折,以及不符合我们本性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不是“圆滑虚伪”,而是“坚持真理,学会顺应命运”。正如书中所说:“有时候,你不得不面对丑陋和邪恶而不被淹没。让做一个真正的人的信念永远长存。”
在于丹老师的书中,他时刻提醒读者去探索和保持真实的自己。为人处世,面对自己,保持本真自我,就是平衡万物的“道法自然”。
《有梦不觉人生寒》的读后感 篇5
难得的周末,很大的雪,安安静静的享受了一段闲适的阅读时光。从一个采访中得知于丹写了一本新书,精彩的访谈,让我遇到了《有梦不觉人生寒》。很快读完此书,感觉一个字——美。书的装帧很美,设计很美,文字很美,纸张、颜色、插图、书票、阅读的感觉都很美。
于丹把本书称为"求真卷",她讲道:活出一团真气来,不负今生。就这么一句话,让我们看到了她活得自信,充实,通透,和几分豪气。古人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虽不尽然,但逐步进入并走过这个年龄段,大家都会有与作者一样的心路历程,从访谈中,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进入中年以后,不仅行走千万里到过南北极,还对人生、生命以及国学做了深入系统的思考,于是有了本书。本书分为真我出发、真命气象、真回山水、真爱家园、真如本性、真品人生、真珠流年、真心欢喜八个部分。因为真心,真言以及作者对中国文化深厚积淀后的真知、直解,让人读后是大有裨益的。我想不同经历的人不同年龄段的人读后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悟,在此不做更多评价。不管怎样说,本书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作者在前言中写道:人到中年,才能感觉生命深处,有一些历久弥真的东西,缓缓甦醒。"甦"字,是死而复生的意思。作者今年正好五十岁。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进入四十岁以后,大多都会变得焦虑起来,焦虑实际上是对自己前一段人生和未来人生的自然不自然的反思和思考,是对生命无常失去亲人之痛后的遗憾和对亲情友情的珍惜。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漂泊久了想回的'那个家,要么父母走了,要么他们像孩子一样需要我们照顾。会时常听说,周围的亲朋好友或同事或听说有人英年早逝和得了什么大病,生命变得无常起来,过去从来没有考虑过的事,似乎一下子离我们这么近。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自己却在不知不觉中一天天变老,原来很听话对你有些小崇拜的孩子已经不再听你的了,或着准备开始他们自己的人生。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正在奋斗追求的一些东西已经偏离了我们的内心。职业生活开始由正数期进入到到数期。等等,等等。
作者今年正好五十周岁,经过可能几年或十年的思索,终于感悟到了真我。从真我出发,秉持一团真气学会随缘,开始自己"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