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语文教案(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语文教案 篇1
语文教案实用(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2
一、揭示课题
1、直接导入
师:通过预习谁能告诉我小牛是用什么办法找朋友的?(板书课题:《征友启事》)
2、质疑
师:通过预习,把你懂得的`问题提出来考考大家。(让学生自由说)
教师把有价值的问题特别强调,如:征友是什么意思?启事是什么意思?它想征什么样的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那么多有意思的问题,看谁通过读书能解决?读书要注意读准字音,不掉字、不添字,边读边想。
2、小组合作读书。
小伙伴互相帮助把句子读通。都觉得难读的句子教师帮助、指导。
3、读后释疑。
师;初读课文你懂了什么?(围绕质疑中的问题)
4、示范读
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教师范读时,提醒学生认真倾听。
三、再读课文识生字
1、学生小声读课文,边读边记生字。
2、分小组合作识字,互相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然后指名在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熟字加偏旁、猜谜语等)
3、分小组读生字卡片,丰富词汇。(卡片上拼音带字,组多个词)
4、请小老师教读生字、词。
5、抽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词。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三个字“张、迎、或”,分别说说它们是什么结构?部首是什么?特别注意戈字旁的讲解。
2、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互相说说怎样写才好看。如:哪一画应该写长点,哪一画应该舒展些,哪一画靠近竖中线等。
3、描红。
4、示范写。
5、临写。
6、练习、评价。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学习“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4、体会课文中主人公讲文明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学习“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教学难点
学习“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两个关于做人的故事。
直接出示课题“18、做人的故事”
齐读课题。
2、这两个故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检查预习情况)
(1)为什么要说“谢谢”
(2)面对小夜莺感到羞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尤其是主人公的名字。
(2)读通句子,不读破句。
(3)想一想,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爷孙。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个分别叫奥莉娅和莉达的小姑娘。
学习生字:莉(形声字,组词:茉莉花。提醒:人名不能作为组词的内容出现)
3、完成填空:
谁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呢?你可以老师给的提醒,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故事一:爷爷和孩子口干舌燥,这时,()的河水()地流动。他们喝了起来。爷爷喝完后对小河说()。又告诉小男孩,( )喝了水是不说谢谢的,而( )是需要这个词的。
故事二:奥莉娅把吃剩的东西( ),而莉达把吃剩的东西(),因为她当着( )。
指名汇报。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为了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意思,让我们一个一个地来细细品味。
故事一:
1.出示故事的题目:为什么要说“谢谢”,质疑:
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考考大家?(谁说“谢谢”?做了什么事后说“谢谢”?)
2.学习描写小河的句子:
因为天气炎热,所以爷爷和小男孩来到小河边喝水。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呢?请你划一划描写河水的句子。
出示:清凉的河水缓缓地流动,发出轻轻地潺潺声。
理解词语:缓缓、潺潺(翘舌音)
3.理解小男孩的话。
爷爷喝了这么清的河水后对小河说谢谢!小男孩听了,他笑了起来。
出示:
“您为什么要对小河说‘谢谢’?”他问爷爷,“要知道,小河不是活人,它听不到您的话,也不会接受您的感谢。”
(1)指名读。找找提示语。说说如何读好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2)自由感悟。交流朗读。合作读。体会小男孩此刻的心理活动。
4.理解爷爷的话。
(1)读爷爷的话,想:人与狼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人要说谢谢呢?
(2)平时你在什么情况下也说“谢谢”的?
5.听了爷爷的话后,小男孩沉思
起来,他会想些什么?(人应该讲礼貌,也可以说人懂得感恩。)
6.你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
故事二:
1.出示题目:面对小夜莺感到羞愧
师述:有这样一个画面,两个小姑娘走了一段令人疲倦的路程后,坐在地上边听夜鹰唱歌,边吃东西,吃完东西后,他们各自怎么做的?用“ ”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后出示句子。
学习生字:
剩:给乘加个部首。
撕:做个撕的动作。
指导朗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体会两个小女孩说话时的语气。
3.你能说说她们不同做法的原因吗?奥莉娅把垃圾扔进灌木丛是因为——,而莉达则是觉得——
奥莉娅——谁也看不见。
莉达——当着夜莺的面感到羞愧。
4.想想:莉达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中间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为什么当着夜莺的面羞愧?(人要讲卫生。)
5.齐读第二个故事。想想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拓展:
1、锻炼口头表达:你还知道哪些做人的道理呢?
2、锻炼阅读能力:朗读《做人的故事》中的另一个小故事。
五、课文:
受人帮助应适时表达谢意,而注意公共场所的卫生应该是人的一种自觉的行为,不能因为“谁也看不见”,就忘记做人的'原则。这两则故事教会我们两个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描写和抄写本。
2、熟读课文。
3、和身边的同学演一演这两个故事。
4、你能把你知道的做人的道理编成一个故事吗?试着写下来。
板书设计
18做人的道理
讲礼貌
讲卫生
教学反思
课文中的两个小故事浅显易懂,学生只需多读几遍就能理解意思,得出结论。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质疑,自己解答。虽然有些孩子问的问题比较幼稚简单,但学生之间的问与答的互动活动,使得课堂活力四射,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在这样的课堂中,作为老师的我说的话还是多了点,也许是心中对学生的不信任造成的吧。以后,我要多放手,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展示出更多元化的个性。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3、有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识字效率。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感悟汉字,掌握朗读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能在读后说说自己猜谜语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说出自己猜谜语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字词卡片、写有谜底的大苹果、小黑板、几张谜语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自读识字
(一)、
1、创设情景导入: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来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刚才的同学说出来让大家猜的部分叫“谜面”,你们猜出来的答案叫什么?(谜底)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字谜,想猜一猜吗?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关于谜语的课文《识字五》
教师板书识字五
(二)试着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79页,自己来读一下这篇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应该怎么办呢?谁来说一说呢?
自己读读课文,找出生字宝宝读生字指名回答
齐读课题
遇到不认识的字应该拼一拼拼音、问同学、问老师
导入开门见山,直接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入到新课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醒学生怎样获得别人的帮助
二合交流
(一)出示生字宝宝
(二)指名试读,随机纠正
小老师领读师生点评
分组读
1、开火车读,师点评
2、生字组词游戏,加深学生的记忆
指名读
其他小组组员点评
学生学习正确客观的评价别人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学会生字的基础上学会组词
语文教案 篇5
一、复习生字,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一张卡片,学生出示相应的卡片,看谁出得又快又准。然后再请一个孩子教读。
2、教师提问:我们知道,小牛想找
教案《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征友启事》教案与教学反思》,来自网!
朋友,它贴出了征友启事。(引出课题)那它贴出了几张征友启事?(两张)教师出示小牛的两张启事。
二、品读感悟
1、请孩子们先自己小声读一读这两张启事,然后指名读。请其他孩子评一评。
2、在书上用波浪线画出两张启事的不同之处,请人到黑板演示。同桌互相说说不同之处的意思。然后请人在全班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孩子理解“谁能做到”和“谁能做到其中一点”,体会“或者”的意思。)再分男女生读这两张启事。
3、请孩子们在课文中找一找,第一张征友启事贴出过后出现了怎样的结果?请人读一读答案(第三段),再请人来评一评。小组表演读。孩子带着头饰表演读,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读书、表演,在具体的情景中感悟小动物们渴望交到朋友的兴奋心情,及交不到朋友的失望,理解“兴奋的跑过去,又摇着头走了”。请小组在全班表演读。指名说说,如果你是这些小动物,当你摇着头离开时,你会说些什么?
4、师:小牛没找到朋友就去找老牛,它对老牛说了些什么呢?它当时的心情怎样?指名说说。讨论:你在什么时候会对别人诉苦?引导孩子体会小牛一个朋友也没找到时的'伤心、失望、难过心情。(4、5自然段的学习)
(1)同桌互读,体会小牛心情。
(2)师生齐读。
5、师:于是小牛又贴出了第二张启事。这次它找到朋友了吗?小牛和小动物们的心情怎样?(8—13自然段的学习)
(1)让孩子们说一说在平时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高兴事,演一演当时的表情和动作。引导孩子们体会小动物们看到启事和交到朋友后高兴的心情。
(2)小组内分角色读。
(3)指名分角色读。学生评价。
(4)戴着头饰表演读。
5、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师引导:为什么小牛开始一个朋友也没找到,后来就有了许多朋友?(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如果你能既想到自己的需要,又能考虑到别人的爱好,那么一定能交到许多好朋友。
6、师生一起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读整篇课文,再整体感悟。
三、拓展延伸
你也来写一张征友启事。(先分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最后动笔写)教师指导一下格式。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组词。
教学反思
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训练。因而在本课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孩子们的朗读训练,我将教学中的朗读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感受、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比如在指导孩子们读小牛向老牛诉苦这一段的时候,开始他们总是读不好,后来我问:“你一般在什么时候会去找别人诉苦?”他们有的说:“在遇到难题时会抱怨诉苦。”有的说:“别人欺负我时我会诉苦。”有的说:“我受委屈时想诉苦。”说出了各种各样的情况,全是他们亲身经历,切身感受过的事情。这时我再让他们读,发现很多孩子都是皱着眉头读的,他们自然而然的就读出了小牛那种伤心、失望的心情。在后来小动物们看到启事后高兴地和小牛交朋友时有许多对话,需要带着高兴的感情来读。我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我告诉他们:“上次诗歌朗诵比赛我们得了第一名。”(这之前他们不知道)他们听了后立刻欢呼、跳跃起来。这时我引导他们读这一部分时,他们个个都是满脸微笑,神采飞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