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450字
微文呈现整理的《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450字(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450字 篇1
才华横溢却宦途崎岖,屡遭贬谪依依乐在其中,他就是百年一遇的奇才全才—苏轼。
由于政见不合、小人弄权,苏轼历经大起大落,他却保持一份潇洒傲然,面对人生苦难与世道沧桑,顺境与逆境的转换,出世与入世的变更,苏东坡不因贬谪而消沉感伤,举杯笑看平湖秋月,看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不怨不愤不恨,超然于物外的豁达与包容,徐徐前行,以赤子之心看淡人间事、世间人。
刘辰翁在其著作中写道:“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轼彻底改变世人觉得词难登大雅之堂的束缚,一反词句艳情腻语的风格,他的词大气磅礴,语言朴素精练、兼有豪放与婉约派双重特点,自成一派。东坡先生还是一位美食先驱者。“东坡肉”、“东坡饼”等美食无一不出自他手。
在被贬岭南期间迷上了荔枝,著有“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名句。在海南上更发现了“生蚝”这一美味,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名曰《食蚝》,提及“恐北方君子闻之”令人忍俊不禁。
历史上罕见诗、书、画、文全才的苏东坡在这人世间乐得逍遥,轻松自在,不沉溺于苦痛,潇洒一生。畅快淋漓!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450字 篇2
《苏东坡传》这本书我才只读了一遍,便对苏东坡这位大文豪有了足够的认识。书中提到过许多地名,多得数不清,这也正提示了我们苏东坡一生漂泊。
时势造英雄,苏东坡之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谈论上经久不衰,多半是因当时所处的环境,造就他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正因为苏轼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犹如一颗璀璨的星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以文才学术论,他远超过其他文人学士之上,他自然无须心怀忌妒,自己既然伟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对人温和友善,对自己亦无损害,他是纯然一副淳朴自然相,故无需乎尊贵的虚饰。在为官职所羁绊时,他自称局促如辕下之驹。处此乱世,他犹如政坛风暴中之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勇士。虽然历朝天子都对他怀有敬慕之心,而历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挚友人,苏东坡竟屡遭贬降,曾受逮捕,忍辱苟活。
还记得苏东坡被蹢吗?他当时已只不过是一个草民,但他依然一心想着那些黎明百姓,
拿林语堂做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450字 篇3
几千年前,从高贵的皇太后到普通的老百姓,但凡是客观的人,无一不被苏东坡的才华性格所吸引。
几千年后的今天,人们谈起那个极具个人特色的苏轼,仍不禁流露出敬佩的神色。
我也十分喜爱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宝藏人物,他是年少有志才华横溢的苏子瞻、不慕名利而诚实顽固的苏轼、平易近人又乐观豁达的苏东坡。
他堪称"完美",但也会犯错。而我,却因为他犯错后的态度被打动。
在当时朝廷小人百出的时代,又恰巧碰上了闹得轰轰烈烈的变法,直言不讳的苏轼,出现的那么不合适。果不其然,他因为他的.诚实"犯了错"。若是大多数人,应该被打倒了,然而经历了“乌台诗案”的苏轼活出了更美好的自己。
我深信不疑,他曾不止一次在被贬的路上哀声叹气,但最终,我们认识到的还是幽默、开朗又喜自嘲的他,也许几千年前的一天,苏东坡正津津有味地手把手教着一个厨子东坡饼,东坡肉的做法。厨子问了句:“您可曾争取过回朝廷的机会?"东坡一边搓着面饼一边一边笑着说 :"我若回去了,你们崇拜谁的手艺呢?"
苏轼传奇般的一生,留下了让人们欣赏的各种诗篇、美食,这几千年,他都活在人们身边和心中。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450字 篇4
初识苏轼,是在宋词中,浩瀚词海,他的诗,是最有吸引力的。
他满腹才学,年纪轻轻就得到皇帝和文学大家欧阳修等人的赏识,可见他是几千年难出的大才子。可在他的诗中,那些华丽词语、高人一等的傲慢并没有出现。更多的则是豪放乐观或简约轻松。但这样的诗词,更能走进读者的心里,这似乎就是文学创作中更高的境界。
后来,读了《苏东坡传》,才了解乐观的诗词背后有多少生活的艰苦与忧愁,但也正是这样的生活,才成就了一个无法复制的“苏东坡”。他是个天生的乐天派,被贬黄州期间,他没有因苦难而消积,反而他人生中的大部分名篇都创作于那里。他把自己变成一名农夫,过着田园潇洒的生活,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就是他对自己最好的形容。
也许是他过人的才华,也许是他无可救药的可爱或是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造就了他不凡的一生,流传千古,闻名中外。我们可能没有他与生俱来的才智,但我们可以勤奋努力,在遭遇挫折时,也可以微笑以待,用自己的力量,创造一个美丽光明的人生。
此世唯一的苏东坡,他不仅为我们后人留下这些美丽的诗篇,他更是每个逆境中的人的榜样,教会我们如何对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