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

2025/09/05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 篇1

《告诉孩子你真棒》虽然是写给父母的一本书籍,但是也给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以深深的启示,使我们的教育工豁然开朗。

一、夸,就是给孩子以赏识,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常听人们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天下的孩子相貌不同,个性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渴望听到喝彩!我想这也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说是"赏识教育"。"孩子,你真棒!"一句出自肺腑的表扬,这就是赏识的开始。然而,赏识并不是随意的表扬、一味的说好话,赏识是需要学习的,做到赏识有度,才能取得实在的效果。作为父母,需要学会赏识,作为一名教师,更要学会赏识,父母只有一个孩子,老师有几十个孩子,他们需要在赏识中学习,使孩子在赏识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家长、教师的评价对孩子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自信。自信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有人说自信是人的半个生活,但我要说自信就是一个人命运的主宰。一个不断被批评的孩子会有什么后果?灰心丧气、毫无斗志、自卑无能,总觉得自己永远失败,一事无成。这样的事例身边就有,想一想我们每次挨批评后的样子吧。

因此,大胆为你的孩子、你的学生喝彩吧!别瞧人家!请相信,你的孩子、你的学生会创造奇迹!

二、信,就是对学生充满信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能行"。

书中讲述许多父母,整天逼着孩子学习,缺少的正是对孩子的信心。对孩子推着、压着、吵着、骂着的父母,也恰恰是缺少对孩子的自信。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你为他喝彩,他会给你一个又一个惊喜;你说他不如别人,他会用行动证明他真的很笨。大人就是这样来用语言来塑造孩子的。仔细思量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当学生学不如我所预期的那样好的时候,我自己首先失去信心,并在言语和行动中表露出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产生我就不这块料的想法,让自信的大厦从此坍塌。作为老师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不是为教书而教书,是不是应该多学习一些教学的艺术。应该要用书中说的要用"我能行"激励孩子,就要坚信孩子"能行",放手让孩子去实践,亲身体验失败的滋味和成功的喜悦。像卢勤那样爱孩子爱我们的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懂得学生,让学生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让学生慢慢地由消极变为积极,将"你能行"变成"我能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感觉,让"我能行"陪伴学生成长,建立自信,重塑理想之殿堂。

自信心,是人们自己相信自己,追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表现的心理倾向,是人类健康的核心!在许多伟人的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敢于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并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地努力,获得最终的成功。拥有自信心的学生是幸运的,只要你再为他加点劲,他就能展翅飞向天边,而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则需要你去用心去鼓励,用心去启发,才能为他指出一条通往知识殿堂的光明大道。

总之,作为老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帮助孩子成功,要经常鼓励孩子,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教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法。我们不苛求每一个都像伟人那样,成就一番宏伟大业,但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激励下,树立起最起码的自信心,无论何时都能说出:我能行。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一个自信的世界,让孩子感觉今天比昨天学得好。让孩子带着自信步入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三、放,就是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要把孩子固定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孩子渴望得到自主的发展,而作为家长和教师的我们,为了不让孩子多走冤枉路,就主动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在无意识当中剥夺了孩子体验快乐的权利。其实,有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发展,让他们在探索解决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克服困难的成功感,给孩子们以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

我们要想学会放,就必须成为孩子的观众,为孩子的成功喝彩。其实孩子在学习的路上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身边有一位"督学者"。这会让他们的心理产生压力,从而产生一定的抵触和厌烦的心理,使其原有的兴趣和一点点的主动性都会消失掉。如果我们作为一名忠实的观众在孩子的面前,为孩子的成功喝彩,孩子就一定会喊出"我能行"。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 篇2

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让孩子从小就有了“争”的概念,没办法,中国人多,你不争你就落后了,因此最关键在于教育。但不要悲观,学校教育有学校的方法,家庭教育则掌握在家长手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至关重要的还是家庭环境教育,特别是父母的教育方法和态度。

如何将亲情融化在教育孩子成长的每一个过程,十分重要。我认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给孩子一种自由发展的机会,让孩子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因材施教,以孩子的想法为中心。

自信心如同是一双翅膀,能让他飞得更高、更远,如果没有这对翅膀,他或许会永远在地面上徘徊不前,永远都看不到前方那亮丽的风景线。在学习上,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自信,看着孩子对学习渐渐失去信心,我们当家长的,要用“我能行”激励孩子,慢慢的培养孩子的兴趣,去挖掘他们的潜力,放手让孩子去实践,亲身体验失败的滋味和成功的喜悦。像卢勤那样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让孩子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让孩子慢慢地由消极变为积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建立自信,重塑理想之殿堂。拥有自信心的孩子是幸运的,只要你再为他加点劲,他就能展翅飞向天边;而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则需要你去用心去鼓励,用心去启发,才能为他指出一条通往知识殿堂的光明大道。

因此,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卢勤在写爱孩子的八种办法,“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用爱的鼓励调动孩子,用爱的感觉滋养孩子,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用爱的责任惩罚孩子,用爱的意志磨练孩子,用爱的激-情回报孩子。”可见爱中包含这么多的内涵,并不是“母鸡爱小鸡”这么简单。象我们作为家长,要学会真正地去爱每一个孩子,而不是仅仅把爱停留在嘴边,而是心中有爱才能发现爱。爱是融入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入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因此作为家长特别是面对孩子我们应该用我们爱的激-情去感染孩子,让孩子们对家长产生依恋,同时一定要从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声音,多告诉孩子你真棒,大胆地为孩子喝彩,这才是开启孩子心灵宝藏的钥匙,孩子的潜能才能被你开发出来。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帮助孩子成功,经常鼓励孩子,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教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法。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一个自信的世界,让孩子感觉今天比昨天学得好。让孩子带着自信步入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 篇3

认真读完《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后,自己受到了强烈的震撼,“那些整天逼着孩子学习的父母缺少的正是对孩子的信心。那些对孩子‘推着、压着、吵着、骂着’的父母,恰恰是缺少对孩子的自信。”

仔细思量自己的教学,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当学生学得不如我所预期的那样好的时候,我自己首先失去信心,并在言语和行动中表露出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产生我就不是这块料的想法,让自信的大厦从此坍塌。

其实我们也看到在教学中对孩子说:“有进步”、“还可以做得更好”、“不要泄气,再努一把力就会成功!”、“我真为你骄傲!”、“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积极有进步的言语暗示时,孩子就会兴高采烈,喜悦洋溢在脸上,更加努力地去做到最好;但很多时候我们也会脱口而出:“我已经讲了很多遍啦,怎么还不会呀”、“怎么讲,你也不会明白的”、“算啦,就这样吧”、“怎么这么笨啊”,对孩子的过失,做不到宽容和理解,一味的表示不满,品头论足、求全责备,给孩子带来过多的负面信息。看到沮丧写在孩子的脸上的时候,我们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言语和指责对孩子会造成怎样的心理负担;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行为会不会让孩子丧失自信。

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自信。看着孩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不是为教书而教书;是不是应该多学习一些教学的艺术,像卢勤那样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让孩子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让孩子慢慢地由消极变为积极,将“你能行”变成“我能行”。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建立自信,重塑理想之殿堂。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

一、尊重孩子的人格。

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不分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如果一位老师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不尊重他,任意褒贬,这就做错了。老师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被家长和老师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

二、帮助孩子成功,经常鼓励孩子。

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人的自信。一个孩子,当他写好一个字,做对一道题,正确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他都有成绩的喜悦,会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作为老师,给孩子帮助,让他有点滴的成功体验,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这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积累一分一分的自信。

我读过一篇文章叫《一位母亲与家长会》,文章中的母亲共参加了孩子的三次家长会。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母亲做出很自豪的样子对儿子说“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以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第二次家长会,小学老师对母亲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母亲她流泪了,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第三次家长会,母亲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初中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取这所学校。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文中的这位母亲给予儿子的就是一种激励的爱,使儿子总有一种做得更好的欲望。我想如果我们老师能做想那位母亲那样就教育我们的学生,那么我们会成为非常棒的老师。

三、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看待孩子应有全面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有了这样的观念,就不会一叶障目,只看一点,不计其余,也不会因孩子一时表现欠佳而气急败坏、大发雷霆。

四、教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法

对于做事缺乏信心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自卑感强的孩子,在不断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指出他们的闪光点的同时,要教育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我能行”,“我再努一把力就会做好的”,“我不会被困难吓倒”……

总之,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一个自信的世界,让孩子感觉今天比昨天学得好。让孩子带着自信步入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 篇4

做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期望是什么?应该给她怎样的“幸福”童年?我想这是很多父母考虑过的问题。

当我的孩子还在幼儿园的时候,看见小学生的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学习四处“奔波”,我认为那是不可思议的!我有我的教育理念,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当我的孩子快乐的跨入小学的校门,看见有的家长们喊着“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觉得无法理解!因为我有我的教育观,我希望我的孩子快乐学习生活!

但是,当我周末还快乐地象小鸟一样,带着我的孩子到处参加各种活动的时候,当我时不时沮丧着,看着孩子在学校里的一次次成绩的时候,我开始犹豫我的家庭教育理念了。

现实似乎让我迷失了原来的方向。

我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苛刻,好似掉进了万恶的“漩涡”,无法自拔!直到有一天,班主 任唐 老师在孩子作业上的批语——“太多了吧!会增加孩子负担?!”(前一天我给孩子的听写作业,整整三张纸!)这让还沉浸在对孩子听写结果不满的我,顿时有了一些不知所措。

翻开“知心姐姐”卢勤的《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以分为本变以人为本,成长比分数重要”,其中“小和尚打油的故事”给了我深深的震撼!“厨师的苛刻要求,给小和尚带来无比紧张,结果油洒了一半;而老和尚注意的是过程,结果小和尚心情放松,碗里的油一滴未洒。”我恍然大悟,想起 唐 老师的批语,在孩子作业的签字栏欣然写下:“ 唐 老师,您好!昨天确实给孩子听写太多了……但孩子坚持的态度让我感动!……我觉得您是从关心孩子长远发展来考虑的,是正确的提醒,所以我一定听取您的建议!谢谢您!祝您全家幸福安康!”我想这就是 唐 老师和卢勤的书给我带来的改变。

当我看见孩子的分数,我不再一味地责备,而有了一份坦然,因为毕竟我们应该“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分为本”,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成长永远比分数重要。

那么,我的孩子应该如何成长?我应该给她怎样的幸福童年呢?

有一次,班主 任唐 老师因为改错了我女儿的试卷,在班级群里表示歉意。本来为孩子能够得到满分想回去夸赞下孩子,告诉她“这是她努力的结果,她有多么了不起!”——虽然结果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因为改错了,她的满分已经不存在了,那回家我是应该表扬孩子?还是批评孩子?这成了我思考的问题。回到家,只见女儿欣喜地拿出试卷( 唐 老师的良苦用心,没有涂改掉之前的100分),满嘴堆笑地说:“妈妈,满分哦!”我先是一愣,但立马笑了,因为我知道,我的教育契机又来了。“知心姐姐”告诉我“一个人的习惯、为人处世、道德品质不能马虎,品格是支撑人一生一世的关键。”那么,我的孩子应该“品格胜于分数”!我笑着说:“是啊,真替你高兴!不过今天你们班有个小朋友的试卷, 唐 老师不小心改错了一题,所以原来他的100分就没有了;但是 唐 老师勇于在班级群里承认自己的错误,真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啊!”女儿听了沉默了。我又接着说:“是不是你啊?”女儿抬头看了看我,怯怯地小声说:“是的!”我开心的笑了:“你很棒哦,勇于承认错误很了不起,能够诚实地告诉妈妈,你更值得表扬!就像 唐 老师一样!”女儿和我相拥而笑,说要好好订正试卷。这一切比起满分,要更来得珍贵啊!

“育人先育德”,诚信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什么是人生的起跑线?我想明礼诚信、老老实实做人,这才是人生真正的起跑线!

想起这快一学期的时光,孩子和我的点点滴滴;想着班主 任唐 老师简短精辟、一语道破的中肯话语;想着《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讲述的很多教育艺术;当我面对孩子的时候,我又多了一些成熟和睿智。我可以理解我的孩子,相信我的孩子, 相信她是有潜力的,相信她的今天会比昨天强,相信她能养成良好的习惯,相信她懂得感恩,相信她是一个有梦想的孩子……总之,我庆幸——“有个女儿真好”!

我爱她,一定会陪着她找到这些“幸福”的源泉,让她拥有一个完整幸福的人生!这就是我们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