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演讲稿 > 正文

励志演讲稿

2025/09/05演讲稿

微文呈现整理的励志演讲稿(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励志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5年前,一次偶尔的机会,让我和北京有了一个美丽的邂逅。我迷上了北京冬天封冻后的湖面,爱上了北京人略带儿化音的腔调,恋上了北京宏伟霸气的环形立交桥;但我最向往的还是北京那一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学。校园里的绿荫下,学子们在激烈的进行学术辩论,图书馆成为了校园内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各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彰显着学校独特的立校宗旨。我向往它们,就如同当年向往一中一样急切地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最终让我下定决心的是中国人民大学。虽然无缘参观人大,但我早早就被它的建校历史和独特的校训所吸引。1937年,中国人民大学在硝烟弥漫的战争中诞生了,8年的抗日战争,人大以“屹立青山不放松”的姿态深深地扎根于中华大地,并一步步地成长壮大起来。我佩服这样的气魄,仰慕它在战争中所能保持的不屈和顽强。也许是源于这特殊的建校史吧,人大的校训——“实事求是”也是如此简练而又强劲地道出了青年学子求学、做人的真谛。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卫兴华指出人大的治学态度是“不唯上,不唯书,不唯风,不唯众,求真求实,追求真理,走自己的路,由他人去评说”。正因如此,我对人大又多了一份情有独钟。

经常会听学长学姐说:“只有经历了高三的人,才开始真正长大了。”现在的我也开始感受到这种“痛并快乐着”的心情。来自于数不尽的作业和考试的“痛”固然让我们曾有过疲倦或放弃的念头,但与追梦的快乐相比,那些痛又算得上什么呢?与其视高三为人生最苦的一年,还不如把它看做是为了梦想而磨练意志的365天。经历了这样的成长,学会了在困难中坚持,学会了在痛苦中微笑,即使最终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最高目标,但有了这个过程的积累也足以让我们更加顽强、更加独立,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我始终记得班主任龚家喜老师所说的一句话:“当所有人都在努力的时候,你只有用尽全力才能进步。”如今的我已经习惯了下课后与同学们一起研究数学难题;习惯了下晚自习后与好友在跑道上一边跑步一边背诵文言文;习惯了充分利用每一个曾被我无情挥霍掉的时间段。在有限的时间里,我要做的是更灵活地支配好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为了8个月后的战斗而拼搏,为了到达梦想的彼岸而坚持。

励志演讲稿 篇2

我其实很羡慕现在的大学生们,不是因为年轻,也不是因为漂亮,我羡慕是因为,在更年轻的时候,他们多数人比我顺利一些。

在十几年前,我因为在校外兼职拍广告,旷课超过了学校规定,被大学赶出来,那种感受就相当于,你跳伞跳到一半,发现伞包没了。我觉得我被摔得粉身粹骨,有一种死过一次的感觉。

我认为这就是我之所以为我的开始。如果没有那段令我耻辱不堪的经历,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活着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一个选择或者一个一个无奈,很多时候也是一个一个问题。可能因为有过死过一次的经历吧,所以那时,我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当时看了一本书叫《活着》,那本书里最后一段说,活着就是活着,活着本身没有任何意义。不过我想,也许活着的意义就是在追求活着的意义。听上去很拗口吧?如同前任特首曾荫权说的,香港的核心价值就是不断维护香港的核心价值。所以你看,其实大家都搞不明白什么是价值,什么是意义。

我有时候也会问,田朴珺又是谁呢?有时候呢,我常常觉得自己是楼下的那名保安小哥。因为他经常会问三个哲学问题,你是谁?你到哪里去?你要做什么? 我总是喜欢反复问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从我的人生经历里体会到,活着的意义是让自己变得更美好,从而增加这个世界的美好。

如果没有被劝退那段令我耻辱不堪的经历,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我认为这是我对于生活意义追寻真正的开始,却是被动的,极不情愿的。常常有人说,这是命运跟你开的一个玩笑。而我不这么看,因为,这个玩笑也太大了点儿,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可以称为“惨烈失败”的经历。

总之,我希望从书中学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度过那段耻辱的时光,那几个月不敢见人,走到地铁里,都低着头。那时,我日夜攻读《卡耐基人际关系学》,坐地铁看,坐公交看,坐马桶看,手不释卷,用句话说:这人魔怔了,为什么要看这本书?因为我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我的为人处世方式有问题?为什么那么多同学旷课,只处罚我,为什么我被处罚,没有一个老师替我说话,为什么我被处罚,没有一个同学出来挺我,不但没人挺我,说不定还会点赞。

既然正途把我赶出,我就走一条野路子吧,后来,我尝试过很多方式来寻找“什么是我想要的”。从那以后,我开始问自己到底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从学校出来之后,我到香港拍戏,开始了演员生涯,现在有人说那时的田朴珺是个二流演员,有人说是个三流演员,有人说是个八流演员,总之,这个不入流的演员,一边靠演戏生活,一边在地产公司学着跟合同,学着怎么谈成一个项目,怎么做个好的商人,学着怎么依靠自己,学着不依靠青春活下去,还要活得有尊严,还要活得有意义。

如同一个国家一样,每个人的历史构成了ta的现在。历史无处不在,站在你们面前的我,就是由我的历史构成的。这些被称为“人生经验”或者“人生经历”的东西,就是我的一个一个的小故事,也有人把这个叫做“成长”。这其中的一部分,编成了我今年出版的一本书《习惯就好》,这本书印刷之前,我拿到样书的设计封面和内文的时候,突然有个可怕的想法:这个人就是田朴珺么?不,绝对不是。这个书里的人,只是田朴珺想让你们看到的那个田朴珺,绝不是田朴珺本人。有谁知道,光是封面图片我就改了九次?

人生的意义是要自己更美好,那通过什么途径到达这种美好呢?我认为是“丰富性”和“可能性”。反过来会有人问,如何实现这种“丰富性”和“可能性”呢?去尽可能地增加经历,扩大心胸。胸大不大不重要,但是心胸一定要大,尤其是女孩儿。

20xx年,我有了不错的积蓄。当我财务自由之后,我反而决定蹲下来,看看人生究竟还有多少种可能。就在所有人认为我将继续把地产生意做下去,我做了一个决定:放弃生意,去纽约。我想,既然,没有读完中国的大学,就在美国找个大学继续读吧。

感谢在纽约的一年,让我认识到一个被称为伟大的城市,究竟是为了什么而伟大,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人生构建的可能性与丰富性。我爱上了这座城市,以至于在我出版了讲述纽约游学生活的随笔集《习惯就好》之后,还意犹未尽地重返纽约,把书里的内容拍成了纪录片《谢谢你,纽约》。

一个我在纽约求学时的故事

我的教授莎士比亚课的老师,要求我们背诵《哈姆雷特》,那是大段大段的古英文,这对一个外国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就像让美国人背诵李密的《陈情表》一样艰难。但他为了教授学生,将近80岁的老人,在我面前痛哭表演,他告诉我怎么理解一部戏,他说,“你能想象,一个女人,深入骨髓地爱着一个男人,但男人却疯了,曾经所有的美好都飘散了,这个女人的爱,只会更加炽烈更加痛苦更加绝望——所以她会痛彻心扉地说出,‘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老先生已经泣不成声,躺坐在地板上,完全变身为奥菲莉亚,这让我理解了什么是悲剧,悲剧的经典定义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你看。那之后我几个星

期都在看那些古典英文。他让我爱上了莎士比亚,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去专门学习莎士比亚戏剧和古典英文。

在纽约,因为我的好奇,我得以接触到华尔街的细节,也体会到了最最普通的纽约人的人情冷暖。提到纽约,大家还会想到什么?财富?纽约就是个犹太村,那里居住了很多犹太人。那么,就再讲一个犹太人的故事吧。

我刚到纽约的时候,请一个犹太木匠爷爷做订做了一个满意的书架。由于书架太高,我又请他做个梯子,先付了一半的定金300美元,约定十天后交货。十天之后,我没有收到梯子,却接到了爷爷的电话,他对喷漆厂的工艺不满意,需要退回重做,晚两天交货。没想到两天之后,他亲自上门来,没有带来梯子,却退还了300美元的定金,他说油漆重做的效果依然不满意,只能取消订单了。

他费工费料已经做好了,又是配合我书架的特殊尺寸,我不要的话,就得由他承担全部损失,于是我说可以要,但他却坚持自己的意见,我无奈,只好同意作罢。

这次拍摄《谢谢你,纽约》时,我们摄制组特意来到木匠爷爷的店。我们才发现,这位木匠爷爷他的作坊非常偏僻,只有四十多平米,堆满了木板。他的身上,作坊里,甚至办公室,都落着厚厚的木屑灰。可以想象,我之前那个梯子所造成的600美元损失对他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我问他,当时您为什么把定金退给我?爷爷说:我做了40多年的木匠,没交过一个不满意的货。

在我看来,当世俗的绝大部分眼光都还停留在“财富权利大于一切”时,木匠爷爷让我看到了生活中的“丰富性”,他证明了一件事:他人对你的尊重,不仅是因为你的社会地位,或者你的财富,而是因为你本身要有足够的尊严,有尊严地坚持着自己的原则,有尊严地寻找着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意义。

求学之后,我开始习惯用文字表达自己,在这我特别感谢邀请我写专栏的那位杂志主编 ,我不知道他凭什么能断定我会成为一个专栏作者。今天站在这里,我也在学着成为一个好的演讲者。求学的经历,文字的经历,让我能够学着坦然面对各种褒奖和非议。

60年前,bob dylan也问过这个问题,“一个男孩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一个男人”,对女人何尝不也是如此。

有一天晚上,我饿了,拉开冰箱找吃的,发现冰箱里还有一排鸡蛋,其中一个是带毛的。在这一刹那,我想起刚入职场时,我很自卑,身边人都大学毕业,就我是个肄业生,总觉得不好意思。同是冰箱里的鸡蛋,为什么你们歧视我,他们说,因为你是个猕猴桃。对呀,本来我的人生,也许应该像那排浑圆的鸡蛋,我却活成了一只猕猴桃。

对,我要勇敢地承认:没错,我就是那只猕猴桃! 它还有一个很文艺的名字,叫做“奇异果”。

励志演讲稿 篇3

同学们: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我最感动的一件事》。

谈起感动,我想大家并不陌生,生活在这个人情冷暖的世界里,感动无处不在。也许是母亲的一句话,也许是别人为你做的一件事,也许是一个简单的节目……

前天下午,我们在班里看的那段视频节目,让我感动不已。那是发生在一座深山里的故事,一个洞里住着18户人家,生活尽管贫苦、拮据,但很温馨,很快乐。湖南电视台举办了一次活动,让几个十岁多的.城市孩子到那洞里与他们一起生活。离开了父母的城市孩子,没有通信工具,没有成堆的零食,没有多余漂亮衣服,有的仅是生活必需品。来这之前,他们并不知道会这样,所以一个个变得十分的失落。不过,他们很快的对这里的生活充满了好奇感。

对于这些来说,我没有太多的感动。真正感动我的是其中的两个细节。一个是父母为了锻炼孩子们的吃苦能力却把自己最疼爱的孩子留在了山上。临走前,父母和孩子都哭了,其中一位母亲说:“孩子,不是妈狠心,只有让你现在经历苦难,今后你的生活才会更加精彩!”看到这里时,我忽然想起了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

另一个片段是,两个孩子跟着一个山洞学校的孩子一起生活。生活拮据的山里村民是好客、无私的,即使家里穷的揭不开锅,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借来别家的母鸡杀掉,拿出舍不得吃的大米款待他们,毫不吝惜。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个城里的孩子感动的哭了。这时,我才发现我已经泪流满面。

看完节目,我在感叹的同时,更惊诧于在我们挥霍、浪费,满身名牌的时候,竟然还有这样一群吃不饱、穿不暖的大山里贫困的孩子。此时此刻,我想了很多,但更多的是从心底油然而生的一种对大山里孩子的那种崇敬和佩服!

那么,作为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我想我们大家都知道。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励志演讲稿 篇4

还记得一首歌:“最初的梦想就握在自己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就别在半路返航。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又怎么会懂得,执着的人,有双梦的翅膀。”不顾一切疯狂追寻过,失落过,也妥协过,但都不能湮灭梦想兑现时的片刻欢喜。在梦想与现实交锋的那一瞬间,我看到了它们的差距。而这只是一个梦想的差距,需要太多的勇气,太多的才气,太多的热情,才能点燃青春的高潮。

是成为笑傲天穹的精灵,还是成为陆地上平庸的小丑,这一切都由你自己决定。当奥运健儿站在最高领奖台上,当国歌奏响、五星红旗缓缓升起的那个瞬间,我们看到是自豪、骄傲。可这自豪的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与汗水,要实现梦想就必须为之奋斗。

在几千年前,年轻的苏秦都懂得克制,更何况现在的我们呢,青春的日子请好好把握,不要等到对梦里都麻木的一天,才懂得懊悔,不要等到青春散尽的一天,才懂得珍惜。

战国时期的政治家苏秦。年轻时,学问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家人也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决心发奋读书。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他便想出了一个方法,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才有了“苏秦刺骨”的佳话。

让我们去回想我们最初的梦想,燃起我们的激情,洒一路汗水,饮一路风尘,咀嚼一路艰辛。让青春在红旗下继续燃烧,我们是搏击长空的鹰,是辽阔无垠的海,我们是有梦想,有作为的少年,我们乘风破浪,披荆砍棘,只为最初的梦,只为最炫目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