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微文呈现整理的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1
(1)父母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学校用心引导,双方共同努力
我们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有自我做了,孩子才会跟着学习。如果光说大道理,而自我不能作为孩子的榜样,那么,这种教育,但是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教育,是丝毫起不了作用的。同时,学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儿子的母亲目前是一所大学的研究生,对孩子而言,这是他引以为自豪的事,也是一种促进力量。虽然他不明白母亲考研的历程有多么辛苦,但母亲深夜还在静静的看书的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个榜样,使他明白只有勤奋努力才会梦想成真。孩子已经上初一,虽然母亲不在身边,孩子在爸爸和学校老师的谆谆教导下,不仅仅在学习上有进步,其他各个方面都有了可喜的进步,成为了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2)营造家庭学习气氛,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习惯
听我的同事讲过他家女儿和侄女双双同年考上大学的事,他的心得体会是营造家庭学习气氛,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每一天晚上吃完饭后,他和妻子就出去散步。女儿和侄女两个孩子收拾完桌子,就去写作业,他们回到家,在孩子做作业时,从不看电视,各自拿一本书看,时光久了,孩子就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女儿和侄女经常相互比,看谁学习好,看谁学的晚,去年高考,两个孩子双双以优异成绩考取梦想的.大学。
(3)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儿子小的时候很喜欢玩电脑游戏,我对他说,玩能够,你也能够玩出新花样,比如,做幻灯片之类,拿给别的孩子看时,多有成就感啊。于是儿子学会了制作幻灯片,时常还叫别的孩子欣赏,并教会他们。儿子此刻喜欢上了英语,刚开始的时候,我同学家的女儿去学英语,让他也去跟着学,如今,他已经越学越有兴趣,对妈妈说:“我班上有一个英语说得很好的同学,我也要跟他一样”。看到孩子这样爱学英语,我很欣慰。我明白儿子的语文不太好,我有时替他着急,真期望他能把语文提高一下,可儿子说要继续报名学英语,我还是高兴的答应了。
(4)处罚孩子要适当,用心引导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得儿子在小时候,有一次拿家里的钱,没有经过父母同意,买了许多玩具,我们明白后,让他退回了玩具,并打了他,打得很重,以后他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儿子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写字很差,我让他把写错画的字重写10遍,结果我们吵打起来,儿子说他已经尽力了,一时难以改变,我向儿子认了错,同时指出他打我也是不对的,儿子也认了错,此刻我和儿子有时像朋友一样聊天,其乐无穷。
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2
这几天读了杂志《家庭教育》有许多的感想。
一,教育就是养成习惯。注重培养孩子健康快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二,不仅要用照相,录像录儿子的成长,更要用文字录儿子的成长。这将会是给他的成长的.礼物。
三,童年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还给儿子一个快乐和有忆的童年。
习惯决定命运。这句话可谓是至理名言。人们说习惯的养成要有21天的时间,慢慢地成为了一种固定的习惯。难就难在这前面的21天时间,有决心要养成好的习惯。现在,儿子基本上养成了1,睡前刷牙,2,睡前阅读的习惯。每晚睡前听故事,可以慢慢让他自己来复述故事,培养听说能力。这个习惯要一直延续下来,直到他自己能够独立阅读3,每晚睡前安排听英文故事,每天早上听英文故事。虽然听的时间不多,但要养成一个习惯。每次听十分钟。
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3
说来惭愧,周围朋友很早就推荐景老师的讲座,一直都没机会去学习,感恩学校组织的这次学习,今天有幸听到景老师的《读懂孩子,培育良好家风》,收益颇多。
父母总是怪孩子不听话,但我们真的理解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动机吗?他是想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亦或是为了报复、为了,这就需要我们学习如何读懂孩子。做父母从来就不是自然而然就会的事情,真的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教育只要开始就不算晚,正如景老师所说,我们该庆幸我们的孩子还处于错误的初级阶段,一切都还来的及。和孩子发生冲突,我们要顾及孩子的感受,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就会避免过激的行为发生,同时我们更要反省自己,要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能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也在反省,也在尝试怎样从可怕的大老虎变成孩子眼中温顺的小白兔,真的希望一切还来的及。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喜欢科胡特的这句名言,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是父母的人格,特别是他们以不带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去回应孩子需求的能力。
真正的“为你好”。
看着小宝贝们一张张笑脸,仿佛自己又回到了童年时代,不同的是作为家长的我们有了压力,有了责任,有了面对社会的各种尔虞我诈,多想他们永远都这样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昨天,有幸听了景老师的课,猛然发现我和孩子的`距离是那么的远,本以为我已经全力以赴,谁曾想我还不够格,没有真正了解孩子所需,没有真正体会孩子所感。看着孩子满脸质疑的眼神,也从不当回事,总认为自己就是对的,就是好的.....陪伴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桥梁,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一次旅行。面对犯错的孩子,我们不能只是发火惩罚,而是要控制自己的脾气,平和地帮助孩子,只有你真的够强大,才能接纳并且引导孩子去承担后果。
儿女若是风筝,父母便是线;儿女若是箭,父母就是弓。适当的放手既是成全,也是尊重,更是真正的“为你好”。
听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4
儿子读三年级了,读的书越来越多了,却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看书的时候有点囫囵吞枣,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对文字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意境理解比较肤浅,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作品本身表达的内容比较深刻,年纪尚小的他确实无法理解。其实,说来也惭愧,作为语文老师的我,这些年来不断地要求所教的孩子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要多读书,读好书,但自己却很少看书,那么多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我只是了解书名、作者,其他一无所知。
从儿子、从自身角度考虑,半个月前,加入了儿子的阅读行列。我们会各自选择一本书,挑选一个时间段,坐在一起静静地看,看到有趣处,也可以停下来先讨论一下。等各自看完以后进行交换。当两本书都阅读结束后,利用一起骑车上下学的路途或者空余时间一起聊聊书中的故事、人物,谈谈自己的体会、收获。
孩子的理解或许有些肤浅、孩子的语言或许有点稚嫩,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会用自己相对丰富的经历、感悟去帮助他理解,丰富他的语言。同时,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检查反馈的过程,能让我清楚地了解孩子阅读是否投入。更为重要的是,夜晚,温馨的灯光下,母子俩头凑在一起,各自翻看着一本好书,彼此间的情感更近了,心贴得更紧了。
希望每天都能让我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