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常见的几种自然灾害。
2、让幼儿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伤害的程度。
3、让幼儿掌握基本的避险应急措施。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抗震救灾视频资料,升国旗的flash动画.大型图片上画有一小姑娘掉进40多米深的天坑. 每个幼儿一面红旗,一颗大五角星,四颗小五角星里 浆糊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师: 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叫地震吗?发生地震后大地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幼儿说出各种不同的地震现象后,接着观看录像,发生地震的那一瞬间以及地震后大地那惨不忍睹的场面.
师:刚才你们都看了录像,你们明白什么是地震了吗?对了,地震属于一种自然灾害,它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可大了,房子在一瞬间倒塌,大地即刻变成一片废墟,人们在顷刻间变得无家可归,甚至会有大量的生命将不存在;为了抗震救灾.,那些战斗在一线的解放军叔叔,白衣战士和志愿者都将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因为他们时刻会遭到余震的袭击.
师;他们为什么不怕危险,还帮助那些受灾的人们呢?
幼儿发表不同的意见.
总结:这些来自全国的叔叔阿姨不怕困难,不怕危险,战斗在抗震救灾的一线;因为他们都是中国人,中国人都是一家人,在家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帮助他们,不怕吃苦,不怕危险,.甚至付出生命.
二 进入主题,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性
1 小朋友,你们知道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那你们还知道哪些属于自然灾害吗?
2 小朋友互相讨论,最后列举:水灾、火灾、雷电等,老师补充,海哮 、台风等都属于自然灾害。
3 观看录像:洪水淹没村庄、 大火无情的烧毁房屋、树木、森林,雷电烧伤人等。
4 总结:小朋友看到的这些都属于自然灾害,它是人们控制不了的,灾害来临的时候我们谁也不晓得,所以小朋友们从小要学会怎样避险自救,掌握基本的应急避险知识以及自救能力。要知道,我们的生命是很宝贵的,我们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保护别人的生命。
三 灾难来临时我们应该采取那些应急措施
1小朋友,自然灾害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学会应急避险知识,掌握应急自救技能,我们就不会被这些灾难吓倒,那我们应该掌握哪些技能和方法呢?
2分组讨论后请幼儿踊跃发言。
3总结:当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注意先找地方躲避,最好是先躲在桌子底下,或是弯曲身子靠在墙角,再找机会逃出去,发生余震的时候要蹲在开阔的地方,不要呆在建筑物底下;当洪水来临时,我们应该往高处跑,土房屋顶上千万不能呆,在十分情急时,可以把床、板凳等扎成木伐子,大树上还可以栓绳子,可以救命用。当火灾来临时,我们应该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巴,这样浓烟就熏不到我们,如果身上有火的话,就在地上打滚,这样火就会熄灭。不要从楼上往下跳,栓住绳子后往下滑。当雷电天气发生时,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离铁的东西和电线杆远点,以免人触电烧伤;在打雷的时候,家里的电器开关全部拔掉,窗户要关闭,以免屋里起火发生火灾。小朋友要掌握这些基本的技能和知识,在灾难来临时我们不要慌张,要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把自己解救出去。同时利用所学的知识还要帮助别人。还有很多灾害我们这里是不可能发生的,像海哮、台风等,但是我们也要了解他们的性质和应急方法。
四 面对困难,坚持不懈
1 小朋友,当我们遇到一些其他困难和灾难时,我们应该怎样自救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2 出示画有一小姑娘掉进40多米深的天坑的一组图片,小姑娘是如何自救的,边看边讲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小姑娘掉进天坑里昏睡了几天几夜,当她醒来的时候,是又冷又饿又黑又怕,但是她在想办法爬出去,可是坑壁悬崖峭壁,爬了无数次就掉了无数次。就这样又过了几天几夜,她实在没力气了就休息一会,等有精神了,她就用手在坑壁上凿洞做往上爬的石梯,就这样她坚持了7天7夜爬出了天坑,当她爬到坑附近的同学家里时,她一头栽倒在同学的家里,最后经过抢救,终于小姑娘得救了。
3 讨论,小姑娘是怎样自救的,在灾难面前,她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4 总结:小姑娘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生命的最后依然不放弃,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活下去,活下去……一定想办法爬出去。就是她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她坚持到最后,战胜了困难。
五 延伸活动
小朋友观看升国旗的flash动画,让幼儿知道自己出生在中国。五星红旗代表中国,我们都是中国人,要爱自己的祖国,从小多学本领,长大后要建设自己的祖国。美工活动:幼儿粘贴五星红旗 ,注意五角星的位置。
活动反思:
本节课之前,我充分阅读教材、教学用书,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备课比较充分。另外,我将录播室的座次改成了有助于小组讨论的形式,这样,一是方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探讨;二是我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巡回指导,关注到每一个小组,每一位学生。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本课的学习。
探究一体现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本环节选择学生真实的生活片段“体育课剧烈运动后”及对学生起外号的反应作为情景,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知道该如何从小事上爱护自己的身体。
探究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回顾以往的经验,从而在以往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总结,生生质疑,生生互助,生长出新的更成体系的安全知识与技能。
探究三通过正反两个材料的鲜明对比,凸显出精神发育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追求精神发育,重视精神发育,守护好自己的心灵,追求真善美。
探究四也是从学生实际生活着手,让学生畅谈精神的来处,并反思这些精神到底是什么,从而引出我国民族精神的精髓,并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等活动,守护好精神家园,传承民族精神。
小百科:生命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ēng mìng。一指生物生存,生物所具有的活动能力;二指事物借以生存的根本条件;三指命运;四指活命;五指有生命之物,特指动物;六指生活;七指生物学上认为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在我们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离不开标志,标志随处可见,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标志的不同含义,并初步学会运用标志。养成关注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习惯,探索周围事物。
2.通过看看,说说,做做,让幼儿了解标志有不同的含意,知道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离不开它,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配合进行教育活动的多媒体课件,幼儿制作标志的纸、笔等、供幼儿张贴的标志若干。
活动过程:
1.观看多媒体课件,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教师提问:这里有些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2.教师小结:看到了这些标志,就知道这是哪里了。标志是各种各样的,代表了不同的意思。如:看到红“+”,就知道是医院,看见大滑梯等玩具就知道是幼儿园……
3.请幼儿观看课件中的标志,并说出你在哪见过?它告所我们什么?(教师可为幼儿准备一些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等)
4.请幼儿说出自己还见过什么标志?
5.请幼儿讨论这些标志应该张贴在什么位置?
6.观看多媒体课件,启发性的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这张标志贴在这里合适吗?
7.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可看到各种各样的标志,每种标志都有自己不同的含意,但不能随便乱贴,必须贴在适合的场所,才能起到它的作用。
8.请幼儿自由选择标志,到适合的位置进行张贴。
效果分析:本次活动通过让幼儿看看、说说、做做,是幼儿了解了标志的不同含意,并学会了运用标志,知道张贴标志应选择适合的位置,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标志。使幼儿在生活中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
活动延伸:
1.在平时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各种标志。
2.幼儿园需要标志吗?哪些地方需要标志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想想,做一做。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让幼儿看看、说说、做做,是幼儿了解了标志的不同含意,并学会了运用标志,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标志,使幼儿在生活中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让幼儿知道我们必须要遵守交通安全秩序。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积极性比较高,对各种交通标志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自己所看到的标志,进行简单的描述,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明显的进步,在师幼配合上比较默契,相互之间比较和谐,
幼儿一贯喜欢图画式教学,加上我园在走廊、楼梯处等都贴上相关安全教育常识挂图,为了让我班幼儿能通过自己的进一步观察,来更好地认识安全标志因此,我开展了安全教育《会说话的标志》活动,在过程中,我学会了更好的在教学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师逐个展示紧急出口标志、攀爬标志、禁止触摸标志、当心触电标志、当心车辆标志,引导幼儿理解;通过言语交谈“这些标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见到,在我们教室里也需要一些标志,请小朋友们自己来设计一个,并展示给大家”引导幼儿进行操作活动;结束活动时,教师总结出标志是各种各样的,看到这些标志,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也请家长引导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标志,并且引导幼儿去观察、学习新的标志,以便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观察意识,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手语关爱聋哑人。
2、体验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活动准备:
手语新闻、《千手观音》片段、《感恩的心》、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手语新闻导入
1、小朋友,你们好!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新闻录像吧!
(播放手语新闻)
2、提问:刚才这段新闻里说的是件什么事啊?
在这新闻播音员的旁边还有一个人,她在干什么?(做手势、做动作)
这是做给谁看的呢?(聋哑人)(就是耳朵听不见声音,嘴巴里说不出话的人)
3、小结:做给聋哑人看的手势动作,我们叫“手语”
聋哑人和我们一样也喜欢看新闻,也关心国家大事,可他们的耳朵听不见声音啊,就用手语来告诉他们,这段新闻就是手语新闻。
二、学习简单手语
1、老师做幼儿猜你们会不会做手语啊?老师学了几个手语,做出来给你们猜一猜好不好?
(你、我、他、哭、帮助、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等)
你们真棒(手语)!
三、故事情境感染
1、我们学了这么多手语了,当聋哑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就能够帮助(手语)他了。(音乐开始)
2、幼儿表达爱的情感小女孩为什么发不出一点声音?
唉,这真是个可怜的小女孩,如果你遇到这个伤心的聋哑的小女孩,你想帮助她吗?
你想怎样帮助她?(幼儿自由讲述)
3、你们说得都很好,可是这个小女孩先天聋哑,听不到你们说的话,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和她交流?
4、请幼儿尝试用自己想出的手语动作将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
请你和你旁边的小朋友互相做做手语看,把你想说的话用手语做出来(教师巡视参与)
5、请3、4位幼儿 做手语表达。
四、欣赏《千手观音》片段
1、欣赏
你们真是爱帮助人的好孩子,小女孩这回一定看懂你们说的话了。
小女孩也真的得到了许多像你们一样好心人的关心和帮助,从此她不再伤心,变得很坚强,而且还刻苦练习各种本领,渐渐地小女孩长大了,终于它出现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看!(展示千手观音定格画面),她就在这群姐姐中间,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千手观音》片段)
2、小结
小姐姐们跳得怎么样?这些小姐姐都是聋哑人,听不见一点音乐,可他们却跳得这么整齐这么美,真是了不起,我们一起用手语来夸夸她们:小姐姐,你真棒!(手语)
五、手语歌曲,感恩升华
1、小姐姐今天还带来一首好听的手语歌来感谢你们、感谢大家、感谢所有的好心人(手语)歌曲叫《感恩的心》请大家起立,跟着音乐唱一唱歌曲,学一学手语好吗?(播放《感恩的心》片段)
2、现在我们邀请客人老师一起来学这首手语歌,来感谢所有的一切吧!客人老师请起立,准备好喽。(放《感恩的心》)
3、结束:感谢你们!感谢大家!感谢所有的好心人!(教师做手语)
活动反思:
社会活动《爱心手语》,始终交织着一条爱的情感线。通过运用手语认识与情感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幼儿进一步关爱聋哑人,并逐步引导幼儿的心灵更加美丽、友善。通过活动幼儿知道了应该正确对待残疾人,同情、照顾、关心、帮助残疾人,从身边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很多幼儿在听到聋哑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时留下了同情的眼泪,在学习手语时,孩子们表现都非常积极,表示要用自己学到的手语帮助聋哑人。
不足之处是,有个别幼儿对老师讲的故事没有什么感觉,课后结合大家的评价,我觉得是我的引导还不是很到位,讲故事时情感的流露感有所欠缺。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思路
我们将一日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教育内容创编成故事.在讲述给幼儿听的同时,给幼儿留有悬念,并抓住幼儿喜欢扮演警官破案的兴趣点,开展了“小警官破案”系列游戏活动。我们把各种疑点穿插在故事或游戏情节中,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使幼儿学会根据已有的自我保护经验进行破案,在破案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如何做才是最正确的,并迁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来。《小虎失踪之迷》是系列活动之三。在这一活动中.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需要,将入学准备作为活动的重点。力图通过这一破案游戏.教幼儿熟悉家庭、学校周围的环境,知道回家的路线,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记住回家的路线,知道放学回家的路上不贪玩、不和陌生人走。
2.在游戏中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找出小虎失踪事件的简单原因。尝试简单的分析推理。
活动准备
背景图、小虎的照片、水彩笔、画纸。
活动过程
1.教师以警官队长的身份出现,带幼儿走进游戏情景。
铃!铃!铃!……警察局的电话响了!
警官队长急忙拿起电话:“喂!”电话里传出了小虎爸爸妈妈(幼儿扮演)着急的声音:“我家小虎刚上一年级,他应该下午四点放学,可是现在还没回家。”警官队长抬头看了看挂钟,现在已经晚上六点了.她安慰着小虎的爸爸妈妈:“没关系,我们的警官会帮助您,一定能找回小虎。”
2.提供小虎失踪线索,警官们做破案前的准备工作。
图一:(身背书包的小虎照片)
图二:(图上画有从小虎的家到学校的背景图,途经树林、游乐场、小河、马路和集贸市场)
队长给警官们提要求:仔细观察小虎的照片和路线图,了解小虎的年龄、相貌、途经的地方。想一想会发生什么事情?
分组谈话:说一说你的想法,使幼儿互受启发。
3.根据线索进行分析、破案,激发小警官分析推理的欲望。
逐一出示图片,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破案:
图①:小虎路过树林的图片
当小虎路过树林时会发生什么事情?
小警官甲:小虎在树林中可能会迷路。
小警官乙:小虎会不会是被隐藏在树林里的坏人骗走,卖到其他地方了?
小警官丙:小虎会不会随便吃了掉在树林里的食物,肚子疼,走不动了?
讨论:谁的分析、推理最合理,请说出你的理由。
图②:小虎路过游乐场的图片
当小虎路过游乐场时会做什么?可能发生什么事情?
小警官甲:我认为小虎可能在游乐场玩耍,忘了回家的时间,我们可以去游乐场找一找。
小警官乙:小虎玩了危险的玩具或者没有按要求去玩,受了伤被送到了医院。
小警官丙:不会的,我们小朋友都知道自己家的电话和地址,医院的医生会通知爸爸妈妈的。
……
讨论:谁的分析、推理最合理,请说出你的理由。
图③:小虎路过小河的图片
小虎路过小河会做什么?有什么危险事情可能发生?为什么?
小警官甲:是不是小虎在河边贪玩,不小心掉到小河里了?
小警官乙:小虎可别去小河里游泳,那样多危险呀!
……
讨论:谁的分析、推理最合理,请说出你的理由。
图④:小虎路过马路的图片
小虎路过马路时会发生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小警官甲:小虎和小朋友在马路上玩儿被车撞伤了。
小警官乙:小虎帮助找不到妈妈的小弟弟找警察叔叔去了。
……
讨论:谁的分析、推理出你的理由。
图⑤:小虎路过集贸市场的图片
小虎路过的集贸市场是什么样的地方?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小警官甲:我认为现在拐骗小孩的坏人太多了,小虎可能会在路过集贸市场时,被坏人用糖果、玩具骗走。
小警官乙:对!我上回在电视里看见,一个小孩的爸爸妈妈正在集贸市场卖菜,一个坏人就骗那个小孩说带他到商场买玩具,结果小孩就上当了,被骗走了,永远也找不到爸爸妈妈了。
……
讨论:谁的分析、推理最合理,请说出你的理由。
队长提出设想:“如果小虎没走这条路,他又会到哪儿呢?会发生什么事情?”
小警官甲:也可能小虎刚上学还不认识回家的路。
小警官乙:不会的,如果小虎不认识回家的路,***妈会接送他上下学的。
队长:大家都在动脑筋想办法,观察得很细致,分析得也很有道理。请你们按照自己的分析、推理,每人设计一个最合理的破案方案。然后再商议,咱们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找回小虎。
活动延伸
小警官设计破案方案:(分组活动)
1.引导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允许幼儿用一幅画或连环画的形式表现。
2.大家共同分析,推选出最合理的破案方案,并依照方案破案。
点评
小警官是孩子们喜欢效仿的人物形象,教师巧妙借助孩子们这一兴趣点,灵活运用警官破案的游戏方式。把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到的许许多多安全教育内容,都通过小警官引发出来.让小朋友们在破案的过程中去讨论和思考。由于有了小警官这一形象,一下就把孩子吸引到活动中来,激发了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警官形象的运用,既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又使活动充满了乐趣儿在每一次的破案过程中,边分析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丰富了自护经验。
《小虎失踪之迷》是“小警官破案”系列活动之三,这一活动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兴趣引出法和问题讨论法,即运用幼儿喜欢的故事、图片、游戏等辅助材料,吸引幼儿的兴趣。将小虎失踪的问题提出来引发幼儿讨论.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使幼儿明确了如何避免走失的方法,提升了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该活动还是一个入学准备的活动。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走入社会,教会幼儿了解关注周围的生活环境正入学准备中的重要目标。通过该活动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去关注学校、家属周围的环境,以及从家到学校的路线等,避免出现走失现象的发生.以便更好地保护好自己。
此外,这一活动所表现出的另一价值还在于很好地培养了幼儿分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个个活动中,孩子经常跟着老师一起针对方方面面现象进行逐一的分析、归纳、推理、总结,长此以往,孩子们不仅习惯了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更重要是养成了一种有序的思维方式。这将幼儿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