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美术教案

2025/09/07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美术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可利用的锡纸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身边的各种工具将锡纸加工成立体变化的浮雕。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创新和再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制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和再造能力。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各种工具将锡纸加工成立体变化的浮雕。

教具学具:图片、锡纸、废旧电线、泡沫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很独特的画,睁大你们的'眼睛,发现了什么?(出示图片)2、它与我们画的画有什么不同?3、你猜猜它是用什么方法加工完成的?

---平面作品与浮雕作品不同的特点。

三、讲授新课::

(1)探索浮雕(出示浮雕作品)a、这些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

b、仔细观察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2)看一看自己手中的材料,你有什么方法能让它有凹凸感?

(3)面对这些闪闪发亮的锡纸你认为可以打算用它来制作什么形象?

(4)作品欣赏

(5)锡纸与我们平时的纸有什么不同?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评价

六、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尝试了锡纸制作的浮雕,其实制作浮雕的材料有很多种,观察你的身边,有没有可以用来制作的材料,并可以尝试着做一做。

教学后记:

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各种材料。有些学生找不到锡纸,可以利用身边有的东西,如烟盒中的锡纸,报纸或其他硬一点的纸。在练习中要多鼓励学生,毕竟这是他们的第一次接触此类创作。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认知:感受音乐旋律、节奏的律动起伏,欣赏与歌曲匹配的画面,激活感觉联通,让学生明白对音乐的感觉可以用色彩与线条来表现。

2、能力:能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受。能用简单话语表达内心的感受。

3、情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感悟音乐、文学与美术的联系,重视自我感受和表现。

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热情,能听歌曲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并注意视觉听觉的协调运动。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l、绘画

播放克莱德曼钢琴曲(乒乓之歌)与儿童歌曲《表情歌》多媒体选段不同旋律与节奏自然衔接的音乐,学生听并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随着音乐做律动。学生可选择—种颜色蘸在手上,在专门的墙壁上或大张纸上随音乐的旋律涂抹作画(画完后,用湿布把手擦干净)。

2、回味

让学生相互说说在作画时的感受,如:听音乐作画时的心情。手触摸颜料时的感觉,不同的色影碰到—起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速度、力度影响了线条的粗细、长短、转折等的变化)。

学生以尝试表现的方式体验音乐和美术相交融活动的感觉。才会急切地投入到综合学习的活动中来。

二、综合学习活动

1、观看课件配乐的抽象、具象图画:优美的歌曲运用平缓的线条,调和色彩来表现。活泼的歌曲运用起伏的线条、对比色彩来表现。

2、播放贴近儿童生活的歌曲,让学生听一听并随着歌曲齐唱。

3、请喜欢舞蹈的学生上台挑选彩带或彩球,根据歌曲运用色彩配合律动即兴表演。

4、欣赏与歌曲匹配的.画面,并请学生想象歌词大意。用简单富有感情的语言描绘场景。通过学习活动,激活音乐、文学与美术的感觉联通,明白音乐的感觉可以用色彩线条来表现。

三、创作表现

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受,借助多媒体呈现听觉效果,把流水、下雨、刮风、鸟叫、车鸣、敲击声、运动声。儿童歌曲(《大自然的声音》、《小月亮》的听声音与听曲子听歌词自然而流畅地衔接起来播放,学生倾听。选择印象最深。最愿意表现的绘画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表现工具不限,如用彩笔进行具象表达;用毛笔、水彩、油画棒进行抽象表达。

四、学习活动评价

自评与互评都参考下列条件:

1、自己是否对本次学习感兴趣

2、是否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3、自己是怎样理解音乐。并能否大胆地用绘画形式表现听歌曲的感受。

4、在体验练习及创造时有无注意清洁?

5、是否与同学和睦相处,不发生冲突?

6、能否发现自己或别人在学习以及创造表现的优缺点?还可以怎样表现会更好?

五、学习迁移

出示—些绘画作品,让学生联想到—些曲子或歌曲,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对音乐美术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综合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画家和小朋友的画再次证明。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

美术教案 篇3

一、教材记忆大比拼分析

本课记忆大比拼借助主题、图片、起首语假拟了一种竞争状态,力图解决用线条表现物体结构及空间透视的知识技能。记忆大比拼半遮半掩的物体图片,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在观察写生中融入默写的因素。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运用线描的方式画出物体的立体形,以并联的方式设置了两个学习活动。 记忆大比拼

活动一学习内容记忆大比拼是添画。参照教材图片中显现部分的物体结构,理解地补充物体被遮挡的部分,使之成为一个结构连贯而完整的形象,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写实探求心理,又巧妙设置障碍让他们思考理解物体结构转折的变化。记忆大比拼通过添画物体的外轮廓线和内部结构线,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外形包含了遮挡、收缩和转折等前后空间透视变形的因素。教材中火锅范图的添画表现出物体的厚度和立体感,符合透视规则。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由于面的收缩,平置的圆形成了椭圆形,如果是侧面的方形也将变窄。在绘画时,应注意归纳轮廓线特征:线的位置包括与其他线相连的起笔位置、转折位置及与其他线的距离位置;线的方向包括线的倾斜状况和转折角度;线的长短总是比较而言的`。包括了形的长短、大小比例等;线的曲直反映了轮廓线的凹凸程度。

活动二学习内容是画出完整的立体形。教师需指导学生首先观察立体物的外形特征,然后再分析结构,物象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除这几个部分本身的形体变化外,其相互组合使轮廓有了较多的变化,每一部分将如何衔接,特别突出的是各形体之间的相互遮挡关系,反映到轮廓线上则是线的遮挡、断连关系,最后再表现细节。儿童描绘形体首先应是画得生动,其次才是画准确。

二、教学目标

◆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抓住物体外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合理地添画立体形。

◆能具体细致地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以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

三、教学思路

儿童写生并不需要具体规定应该怎样画,重要的是指导他们怎样观察,怎样自己画,并在画的过程中根据造型原理不断启发、提醒他们。相关绘画知识技能的传授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进行。

活动一教学过程建议设置为:尝试添画一作业评析一引导观察一了解方法一再次添画一评析交流。可以先让学生尝试添画茶杯或纸盒,在作业评析中解决一部分技术问题,如用线是否流畅,是否抓住物体大小比例特征,然后出示茶杯或纸盒实物引导观察,并利用教具让学生了解圆的透视缩形原理及六面体的透视变形原理。教材中的火锅图片进一步明确了画立体形的步骤方法。学生第二次添画作业内容可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也可作适当增添、删补。

活动二教学过程建议设置为:出示竞技游戏规则一闯一关:画简单物体(六面体)一闯二关:画简单物体(圆柱、圆台)一闯三关:画较复杂的物体(立体形组合)一作业互评、心得交流。学生在竞技状态中发挥潜能快速作画,巩固知识,逐步训练,提升品质。教师应根据学生普遍水平来确定每一关作业的多少、时间的长短。

四、教学选择

1.工具材料的使用可以不同:可用铅笔、签字笔、水彩笔或钢笔来画线条,但切忌用尺来画直线。

美术教案 篇4

美术教案汇总(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