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飞红滴翠记黄山的教案

2025/09/07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飞红滴翠记黄山的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飞红滴翠记黄山的教案 篇1

飞红滴翠记黄山的教案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飞红滴翠记黄山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飞红滴翠记黄山的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一、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二、从黄山形成的地质史与黄山的自然景观中,认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三、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或事物进行解说。

基础知识

一、重点字词:

瑰(guī)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壑(hè):山沟。

苍穹(qióng):天空也说穹苍。

心往神驰: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也说心驰神往。

崛(jué)起:(山峰等突起)。

阴晦(huì):阴暗,昏暗。

旭(xù)日:刚出来的太阳。

喷薄: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

重点难点

课文分析

(一)整体把握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有别于一般的游记,因为它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法,所以,第一,它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出,或环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讲出画面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西,不宜过分发挥;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本文对于这三个特点体现得比较充分。

本文在整体组合上,设置了三条线索:其一是时间线,从古至今,开头从徐霞客的话谈至黄山的地质形成史,再到黄山现貌;其二是空间线,从上山到出山,历群峰,或观黄山种种景物,或体验黄山生活;其三是逻辑分类线,如体现黄山特点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和温泉,是逐一带出的,彼此间相对独立。这些线索并非贯串全篇,如黄山的历史状况只是开头提一下,接下去就讲黄山现貌,而不是去讲黄山的开发史;再如空间线,也是若隐若现,并不是游人行经路线的再现。正是由于作者的精心组合,虽然所写到的内容相当复杂,但是把握起来并不困难。

(二)文章结构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黄山。概括介绍黄山概貌、地理位置,从地质史上说明其形成的过程。

第二部分(第4-17段),分别介绍了黄山的各种景观:奇峰、古松、怪石、云雾、日出。可以分为五层:

第1层(第4-6段),介绍黄山奇峰,着重写天都峰。

第2层(第7-8段),以“迎客松”为主体,介绍黄山松。

第3层(第9-14段),简介莲花峰,细写黄山怪石。

第4层(第15段),描写黄山烟云。

第五层(第16-17段),描写黄山日出。

第三部分(第18段),介绍黄山温泉。从山上写到山下,为全文作结。

本文通过对黄山的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提示了黄山的特点,激发读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的感情;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和人类的审美感知在提升景物品格中所起的作用,从而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开头关于黄山地质史的部分是比较严格的科学说明,主体部分——介绍黄山风光和特点的,主要是运用了叙述和描写的手法,表现日出的部分用了直接抒情。话语方式的选择是服从于所表现的内容和.写作目的的,作者选择得恰当,转换也比较自然。

(三)重点语段

1.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人间欢乐的生趣。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结合。

句中“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是指人们为这些峰石所起的名字,而这些名字又是审美观照的结果,其中凝聚了想像力和创造力,体现了人们的情趣,使得冰的石头有了人的精魂。这是外加上去的,就是“外在美”,峰石本身的千奇百怪的造型是大自然的创造,是属于内在的,就是内在美。这句话是着重讲人的审美创造的伟大作用。

2.如果说泰山的旭日东升是庄严神圣的话,那么黄山日出则是无比的瑰丽、壮观、辉煌!

注意这句话的开头“如果说”三字,这是一种假设,是虚拟性的,是作者个人的审美感受。自然这种感受也是有其现实基础的,泰山给人的印象是凝重的,《诗经》上有“泰山严严”(意思就是泰山积石很有气势),孔子说过“登泰山而小天下”,它被尊为“五岳之首”,屹立在齐鲁大地上,雄奇俊秀,气势磅礴。在泰山上观日出的感受说是庄严神圣,评价井非不当。黄山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在这里观日出,会有一种梦幻感,正像文中所写的,“让人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仙山琼阁”。瑰丽、壮观、辉煌,是一种概括性的评价。

飞红滴翠记黄山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体会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之美,能说出黄山诸景的特点。

2、了解电视解说词的特点,能说清本文写作角度的转换。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种变换角度多方面写景的方法。

3、懂得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4、能用流畅的语言介绍一处自然景观。

教学重点:

文中运用多幅画面组接连缀的方法,从各个方面写出了黄山的特点。依据观察和表现的需要,自由地变换角度写景。

教学难点:

理解多角度全视角地观察写景,切合电视图像的需要,跳脱式结构方式

教时安排:

两教时

教前准备: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2、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更全面地了解黄山。

教学思路:

一、导课激趣

(1)播放《话说长江》电视片中关于黄山的片段。同学们知道刚才老师播放的这如画的美景是什么地方吗?是啊,自古黄山天下秀,这里的自然美景鬼斧神工,令人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将随着柯蓝为电视片《话说长江》中黄山片所写的解说词一起走进黄山。

(2)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自古就有“天下秀”的美誉。今天我们将随着柯蓝为电视片《话说长江》中黄山片所写的解说词一起走进黄山,感受其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

二、检查预习

(1)投影生字词,自由认读。

(2)这篇解说词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哪些景观?你喜欢哪一个景观就放声的朗读课文内容。(按课文顺序板书)

三、研读课文

1、在黄山的这些景观中你认为最具特色的是哪一处?结合具体文句说说他们有什么特点。

山峰,挺拔巍峨险峻

天都峰海拔1810米,这是一座高耸入云,盘空千仞的险峰。

两侧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峭壁,万丈深渊,不能不叫人心惊胆战。

古松,姿态万千,生命力强

它的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是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

他们的形状千变万化,有立有卧,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右侧瓜。无论何种姿态,都显示出顽强的万古长青的生命力,不怕长年的风吹雨打,冰雪欺压,屹立于悬崖危石之上,仰首苍穹。

怪石,千奇百怪(千姿百态)

不同的角度获得不同的联想。在黄山群峰中,那些高高低低、争相崛起的巧石,千姿百态,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

在黄山,你可以结识许多“天国仙友”,又可参观一个奇特的“动物世界”。

(峰石本无语,可为什么人们会有如此丰富的认识呢?体现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冰冷的石头有了人的精魂。人的审美创造的伟大作用)

云雾,轻盈飘忽

轻盈的云雾忽东忽西,一上一下,若即若离,仿佛是山峦、峰石的恋人,沉浸在云雾的怀抱里。

云雾的皎洁,云雾的柔美,特别是云雾的飘舞,是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

日出,瑰丽壮观

冲破北海云雾,喷薄而出的太阳是暗红色的,但是,在一刹那间,太阳好像经过了一次净化,变成了纯净的橘黄色。蔚蓝色的天空,剪影般的群峰山松,五彩缤纷的云海霞光,在高空气流的影响下变幻无穷,使人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仙山琼阁。

直接的抒情赞美。

温泉,惬意舒适

2、自由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某一景观,有感情地放声朗读。学生试读。

3、黄山的景色壮丽多姿,作者在写景时依据观察和表现的需要,按照电视片解说词的要求,从不同角度去表现景物。那作者是如何从不同角度去表现景物的?学生读读思思,并做好批注。

组织交流:

【“从高空俯视……神游天外了。”(俯视)

“巍峨黄山……取名天都峰。”(仰望)

“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登山的集体。”(起先置身于旅人之中,边攀登,边观赏,然后改从远处遥望)

“……当我们登上……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从峰顶俯视)

“沿‘百步云梯而下’……驮着一只金龟。”(翘首昂视)

“西海中的‘飞来峰’……称它为仙桃峰。”(如听导游解说)

“黄山著名的巧石……‘猴子观太平’了。”(如听导游解说)

“清晨……神奇的仙山琼阁。”(远视,随着太阳升起而变换视角)】

小结:课文是电视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法,因此课文写作角度就象电视镜头一样变化很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转换,自由地变换角度,或环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让观众能把黄山看个淋漓尽致,向我们展示了黄山独特的美。

4、作为一篇电视旅游风光片的解说词,同学们在阅读中是否感觉到它和一般的游记散文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不同:在选材的全面性上,游记散文只写自己的所见所闻,不全面,而解说词一般都把描写景物的各方面都加以概括;在主客观上,游记散文反映作者自己的见闻感受,而解说词一般都是客观介绍。)

四、语文活动:

让学生选择一个较为熟悉的自然景观,选取其中的一点,学习用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写一段解说词。

五、作业布置

1、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结合课文内容对照图片学习解说。

飞红滴翠记黄山的教案 篇4

学情分析

黄山虽是安徽的名景,但去过黄山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大量图片和相关视频让学生熟悉文章内容,感受到黄山独特的美,并结合家乡的风景介绍学会解说词的运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型

自读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略黄山的独特的美。

2.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或事物进行解说。

3.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阅读和欣赏中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

2.通过讨论探究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3.通过写作小练习掌握解说词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珍惜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突破

1.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清作者思路,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脉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3.制作PPT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解决生词。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教学工具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包括文学、图片、课文朗诵的声音资料。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熏陶感染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圈点批注法、练习法等。

教学要点

本课是自读课文,着重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通过吟诵感受黄山独特的美,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黄山

1、导语:

师问;我们安徽的骄傲有哪些?

生答后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提到了我们安徽的很多象征符号,我想这些符号中最蜚声海内外的应该要数我们的黄山了。今天我们就走近黄山,共同感受一下他那独特的魅力。

2、作者简介

学生结合注释介绍

二、整体感知,网游黄山

1、文章内容解析(屏显)

这是一篇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有别于一般的游记,因为它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段,所以,第一,它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或环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讲出画面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西,不宜过分发挥;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本文对于这三个特点体现得比较充分。

2、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了解黄山美景。

3、结合课文,欣赏图片,谈谈赏后感受。(屏显)

4、观看视频,网游黄山。(视频《如画江山,黄山秋冬》)

三、合作探究,共赏黄山

屏显问题

1、浏览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飞红——文中的黄山日出;滴翠——青山苍松 (屏显)

2、本文在整体组合上,设置了三条线索,你能通过研读课文分析出来并作具体的解说吗?(提示:时间,空间,逻辑)(屏显)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黄山地质的形成:时间顺序

上山到出山:空间顺序

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温泉等景物依次且相互独立:逻辑顺序

3、本文依照内容可以分成几部分?

学生作答后屏显:

总写黄山(1-3)

奇峰

古松

分写山上(4-17) 怪石

云雾

日出

山下温泉(18)

4、从时间顺序上说说黄山是怎样形成的。(或用简明示图画表示)

汪洋大海——丘陵——地壳运动,形成基础——喜马拉雅运动,黄山形成——冰山侵蚀,形成奇特的造型。(屏显)

5、用吟哦讽诵读书法朗读课文,回顾前面风景,标出文中所写景物及特点。

奇峰——高而险;古松——苍翠奇特;怪石——千姿百态;云海——轻盈;日出——瑰丽、壮观、辉煌;温泉——令人有温馨感。(多种表达方式,多角度描写)(屏显)

四、赏析佳句,品味黄山

1、仿照示例,品味优美的语句,领略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在书本上做批注。

例: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人间欢乐的生趣。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结合。

析:“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是指人们为这些峰石所起的名字,而这些名字又是审美观照的结果,其中凝聚了想像力和创造力,体现了人们的情趣,使得冰冷的石头有了人的精魂。这是外加上去的,就是“外在美”;峰石本身的千奇百怪的造型是大自然的创造,是属于内在的,就是内在美。这句话是着重讲人的审美创造的伟大作用。

学生圈点批注,然后交流欣赏。

2、黄山的美景激发了你哪些情感?

赞叹大自然、热爱家乡、珍惜保护这些自然美景等。

五、延伸拓展,超越黄山

1、明确解说词与游记散文的区别。

结合学过的知识总结(屏显)

游记散文 解说词

作者出现 作者隐形

文学体裁 文艺性说明文

不必全面 全面反映

2、和州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就名胜上说就有不少象征性的符号,如刘禹锡的陋室、白桥的天门山、乌江的霸王祠、香泉的度假村等,选你熟悉的一处景点,为其写一段解说词。

3、交流评价。

六、课堂小结,回味黄山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领略到了黄山的美景,又深入了解了解说词的写作,同时,对我们可爱的家乡又多添了几分热爱。对这些自然美景我们更要珍惜保护。

七、布置作业,永记黄山

选取课文中你最喜爱的两处黄山风景描写进行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