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2025/09/08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工程问题教学设计(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98页例10

教材简析:

工程问题应用是分数应用题中的一个特例。它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与整数工程应用题基本相同。本节教学,主要是用整数工程应用题引入,让学生根据具体数量解答,然后把工作总量抽象成一个整体,用单位“1”表示。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工程问题的实际意义,掌握它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对比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分数工程问题的特点。

2、理解、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方法。

3、能正确解答分数工程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几张。

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口答列式:

1、修一条100米长的跑道,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2、一项工程,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几分之几?

3、修一条100米长的跑道,每天修25米,几天修完?

4、一项工程,每天完成1/8,几天可以完成全工程?

(通过这组题,复习工程问题的'三个基本数量关系,以及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不定具体的数量应样表示,为学习用分数解答奠定基础。)

二、新课:

1、引出课题:工程问题应用题、

2、教学例10

(1)出示例10: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2)审题后,根据条件问题列成下表,分析解答,讲算理:

工作总量

甲独修完成时间

乙独修完成时间

两队合修完成时间

30天

10天

15天

3、改变例10中的工作总量,让学生猜一猜,算一算,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接上表在工作总量栏中写出:60千米、90千米。

(1)让学生猜完后,计算:

(2)订正后问:为什么总千米数不同,而两队 合修的天数都一样?

(通过工作总量的改变,让学生猜猜、算算合修的天数,激发学生学习工程问题的兴趣,引起思考,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4、如果去掉“长30千米”这个条件, 改为“修一段公路”,还能不能解答?

(1)组织学生讨论:

(2)列式解答、讲算理、

(3)比较与归纳:

再讨论:

1)这题与上面的练习题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两题的解题思路是否相同呢?

3)用分数解答工程问题的解题特点是什么?

4)指出例10这样的题目可用两种方法解答。

(通过学习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工程问题的特征,掌握了用分数解答工程问题的方法。)

三、练习:

1、第98页做一做。(通过基本练习,让学生及时掌握、巩固工程问题的解法。)

2、第99页

3、判断题。

(通过辨析、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解答工程问题,工程总量和工作效率必须要相对应。加深学生对工程民问题应用题的特征的理解,牢固掌握解题方法。)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 P95 例9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它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工程问题的基本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出示小黑板

本班语、数两学习委员分发数学作业本,语文学习委员单独分发要2分钟,数学学习委员单独分发要3分钟,大家猜一猜,两人一起分发要几分钟?

1、学生读题

2、先让学生大胆猜想

3、然后老师提出:

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好吗?

二、由浅入深,辅路搭桥

出示小黑板:

1、一迭作业本60本,聪聪分发需要2分钟,每分钟发多少本?明明分发需要3分钟,每分钟发多少本?

2、一迭作业本60本,聪聪每分钟发30本,明明每分钟发20本,两个人合发,几分钟发完?

3、一迭作业本60本,聪聪单独分发需要2分钟,明明单独分发需要3分钟,两人合发需要几分钟?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1、60/2=30(本) 60/3=20(本)

2、60/(30+20)=1、2(本)或者:设X分钟发完?

(30+20)x=60

X=60/50

X=1、2

3、60/(60/2+60/3)或者:设两人合发需要X分钟

X(60/2+60/3)=60

三、引导探究,挑战问答

老师质疑:

假如上面三道题都隐去“60本作业本”这个条件,你们能探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1、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思考、探究 。

2、让各小组组长把解决问题的办法讲出来,老师板书:

A、1/2=1/2 1/3=1/3

B、1/(1/2+1/3)或者:设需要X分钟完成

X(1/2+1/3)=1

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其中一小组,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恰当时机提问:

“你怎么知道这是对的?”

“还有没有别的.思路或可能性?”

“列式为1/(2+3)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

四、促进思维,拓展发散

解决好“分发本子”问题后,我问学生:

你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类似的“做套装衣服问题”、“相遇问题”吗?

五、反馈练习,以促双基

1、P95 “做一做”

2、练习二十五 第1题

3、指导学生自学例9

六、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2、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哪些地方你还不太懂?

家庭作业:

练习二十五 第2、3、4题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工程问题的抽象化过程,进一步感知它的产生。

2、复习巩固工程问题的一般解决策略。同时通过联想熟悉的事件解决与此相类似的数学问题,进而进行类比数学思想的渗透。

3、在基本解决简单工程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练习。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在数学这门学科里,大家最感到头痛的是什么?(解决问题)同学们还知道在这门学科里最有价值的是什么?(解决问题)它能让我们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一、感知工程问题的特征及产生的原因。

出示课件。上面显示以下习题。

1、盘柏公路长8千米,单独修甲队4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50天修完,两队合修多少天完成?

2、盘达公路长20千米,单独修甲队4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50天修完,两队合修多少天完成?

3、柏达公路长28千米,单独修甲队4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50天修完,两队合修多少天完成?

4、一段路,单独修甲队4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50天修完,两队合修多少天完成?

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几个题有什么特征,再冷静地思考一下,看谁能最快解答出来?(教师巡视,发现那么没有一个一个解答的同学,只解答一个的同学。然后让这位同学汇报原因,直击中心两队每天的工作量(占总共的几分之几没发生变化)从而得出这一段路的长度可以有多种数量表示,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单位1”来进行解答。对这些学生进行大力表扬。

8÷( + )

20÷( + )

28÷( + )

1÷( + )

二、复习基本解决策略。

出示例题。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15天完成,如果两队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总共的 ?

1、先认真读题,独立思考(理清思路)完成习题。

2、汇报交流。要求说出解题思路。通常有综合法和分析法两种。

3、如果学生回答较好,则不必出示解题思路,如果不是很好则出示。而且要安排一个习题让学生做后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我是这样想的。甲队单独做20天完成,就可以想到甲队每天做的(也就是甲队的工作效率)占总共的 ;乙队单独15天完成,就可以想到乙队每天做的(也就是乙的工作效率)占总共的 。甲乙两队合作一天就是甲队每天修的 和乙队每天修的 ,也就是 + 。用两队完成总工程的 ,除以两队每天完成总共的 + ,就可以得到需要多少天。 ÷( + )

像这种从条件入手解决问题的策略称为综合法。

我还可以这样想:要想求出甲乙合作多少天完成总共的 ,就必须找出甲乙合作的`工作总量( )和甲乙合作一天的工作效率的和( + ),然后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 ÷( + )像这种从问题入手解决问题的策略称为分析法。

4、练习题。

三、拓展延伸。

1、出示一个类似的问题。一段路,甲单独6小时行完,乙单独8小时行完,如果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几小时可以相遇?

1.独立完成,交流解题思路。

2.教师总结:像这种通过联想熟悉的事物或例子将问题转化成熟悉的例子数学上把这种解题策略称为类比。

解题思路:我是这样想的:这个题跟我们熟悉的工程问题有想类似,我可以把它转化为一项工程,甲单独6小时行完,乙单独8小时行完,如果两人合作几小时可以完成?

2、出示一个习题。一批布,单独做上衣可以做10件,单独做裤子可以做15件,如果要做成套的,可以做多少套?

1.通过观察采取类比策略转化为工程问题然后解答。

2.交流总结。

3、同学们还能列举出类似的例子吗?先独立思考1-2分钟再抽生交流。

四、综合练习。

此环节是根据前面第二环节如果学生基础较好则此为补充。习题:一项工程,甲独做6天完成,乙独做8天完成。两人合做,中途甲因病休息1天这项工程前后共用了多少天?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工程问题的特征,分析思路及解题的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和题目特点,掌握分析、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解答下面应用题

1、挖一条水渠100米,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列式:1005=20(米)

2、挖一条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长的几分之几?

列式:

教师提问:上面这两道题研究的是哪三种的关系?已知什么,求什么?

学生回答:上面两道题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的三量关系,已知工作总量和工程时间,求工作效率、

3、挖一条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几天可以挖完?

列式:10020=5(天)

4、挖一条水渠,每天挖全长的,几天可以挖完?

列式:(天)

师生小结:上面3、4两题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问题、已知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求工作时间、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9、

例9、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1、教师提问:

(1)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怎样分析?怎样解答?

30(3010+3015)=6(天)

(2)把上题的一段公路完成60千米、90千米、30千米、24千米等如何分析解答?

60(6010+6015)=6(天)

90(9010+9015)=6(天)

24(2410+2415)=6(天)

(3)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结果都相同)

(4)为什么结果都相同呢?

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变了,但数量关系没有变;工作效率是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得到的,所以工作效率是随着工作总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它们的商也就是工作时间不变、)

(5)去掉具体的`数量,你还能解答吗?

把这段公路的长看作单位1,甲队每天修这段公路的,乙队每天修这段公路的、两队合修,每天可以修这段公路的()

列式: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工程问题)

3、归纳总结、

4、小组讨论:工程问题有什么特点?

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工作效率用来表示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5、练习、

(1)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几天可以完成?

(2)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用12小时,乙单独做用10小时,丙单独做用15小时、甲、丙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完成?甲、乙、丙三人合作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三、巩固练习、

选择正确的算式、

一堆货物,甲车单独运4小时可以完成,乙车单独运6小时可以完成,现在由甲、乙两车合运这批货物的,需要多少小时?正确列式是()

四、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新的分数应用题-工程应用题、其解答特点是什么?(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工程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用表示、)工程应用题还有很多变化,以后我们继续学习、

五、板书设计

工程问题

例9、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30(3010+3015)=6(天)

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天)

特点:工作总量:1

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