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科幻小说《三体》读后感

2025/09/08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科幻小说《三体》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科幻小说《三体》读后感 篇1

角色之生动,令人倾慕

《三体》三部曲中,塑造了叶文洁、汪淼、史强、罗辑、章北海、云天明、程心等许多生动饱满的艺术形象,仿佛近在我们身边,读这本书的时候,恨不得把自己变成小说中的的人物。自己尤其喜欢罗辑和章北海两个人,罗辑浪漫潇洒,大智若愚,章北海冷静淡定,足智多谋,充满坚定革命理想主义精神。当然还有史强,聪明睿智,棱角分明,精明能干,把罗辑保护得安全无恙。

几点疑问:

1.按书中所写,三体文明远高于地球文明,经历了百余次毁灭与重生后,被逼迫得不得不逃离母星。这里有个逻辑矛盾,生命和文明一般诞生于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三体人所处环境如此恶劣,如何能诞生生命,更何况是高等文明?

2.书中写到,三体人有思维透明的致命缺陷,缺乏谋略。总觉得这个描写有些牵强,高度智慧的人怎能不懂谋略,此处也困惑不解。

总之,看完《三体》,便感慨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只不过是风轻云淡,所有困难、困惑都不值一提,为我们启发了新思维。也许在三体人等外星文明眼中,人类是虫子一般的低等智慧生命。但就像蝗虫一样,虽然人类用了很多办法,如杀虫剂等各种化学药品,但蝗虫几千年来依然顽强活着,从未被赶尽杀绝。如《三体》中所写:“三个人沐浴在生命的暴雨之中,感受着地球生命的尊严。丁仪和汪淼把手中拎着的两瓶酒徐徐洒到脚下的华北平原上,这是敬虫子的!”

珍惜人间日常,也心怀浪漫宇宙。

科幻小说《三体》读后感 篇2

“在一小块陆地上的草丛中,有一滴露珠从一片草叶上脱离,旋转着飘起,向太空中折射出一缕晶莹的阳光。”

《三体》描写的场面是宏大磅礴的,正如曹文轩在给《幻城》的序言说过“语词的千军万马,无边无际地簇拥在他的麾下。”但是《三体》亦不同于《幻城》,它的作者是一名工程师,我说的是指当作者用“光年”来计算距离,用“亿年”来计算时间的时候,人们才深感知宇宙的宏大磅礴。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久久不能释怀,心中是被荡涤了般的空灵,但当我努力地去回想我被打动的文字,就像一个孩子在运动会之后努力回想自己为什么会如此激动般的,停留在我心中的只有三个让人扼腕的男人——孩子发现他记不得比赛项目和名次却清楚地记得他参加的项目。

一个是魏成,数学天才。我常常想,是不是真的有那么一个人像他一样是绝对的天才。我想为什么现在的人在呼吁勤奋可以超越天才,因为天才是极少数的人,而社会却是被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所支撑起来的,所以我们需要勤奋的普通人。但是,我们知道自己要做一个勤奋的普通人,我们知道自己对天才的羡慕不用过多,但是每一个人都在渴望做天才。

我从魏成身上看到了天才。但是当我看到后来的时候,已经完全没有了魏成。我费尽心机想要去寻找蛛丝马迹,在言语的大军中寻找那可怜的几个字,但是被掩盖的无影无踪。他是那么的引人注目,但是后来我却找不到了。

或许正如魏成所说的,天才的下场不比普通人好。他被时间湮灭在文字之中。正如当今社会中的天才们,有的年仅八岁上大学又有什么用?未成年人能够做的只有读书,当你读完了书只是四顾茫然。四岁精通七国语言又有什么用?做不了翻译而且当时间被其他琐事所占有的时候,这些知识会被冻结。

他们是天才,因为他们超越了普通人。超越了普通人,也终将无法与普通人并行。

科幻小说《三体》读后感 篇3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三体》

疫情期间闲来无事,无意中看到了在书柜里放着的三体,脑中便产生了想再攻读一次的想法,翻开第一部的封皮,映入眼帘的.是略微发黄的书页,上面刻满了时间的印记。翻开书页,慢慢品读,我又见到了汪淼,叶文洁,杨卫东,罗辑,程心,史强,章北海。那句我最喜欢的话:“全员进入深海状态,自然选择号,前进四!”也安静的躺在那里。仿佛上一次的攻读,还在昨天。

用了十天重新把三部曲攻读了一遍,看到了大刘用自己的基本理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构建了这座文学史上的丰碑。

《三体》本身,对人性,有着极其准确的认知。其中,对人类的自大,无知,以及目光短浅,进行了深刻的披露。而我们,就像住在地下室,却总想探索外面都市生活,但却没有能力和条件。而我们又像那从深井中仰望天空的青蛙。想探索,但却没有能力。

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止,在人类像个孩子一样,对着深渊喊道:“嘿!这里有人吗?”此时的深渊正在凝视着这个无知的孩子,其他的文明早已把枪对准了他。毕竟,在这片无尽黑暗的森林里,信谁也不如信自己,自己既是猎人,同时也是猎物,只有隐藏好自己,才能得到捕猎的资本。

而我们转念一想,宇宙无比广阔,而你我,包括整个人类文明,都是时间这条长河之中,激起的一朵渺小的浪花罢了,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从那个奇点而来,最终,也将归于虚无,而人类文明的生命历程,在宇宙这这本“故事会”之中,甚至,都算不上一个故事。

人们,总是高喊保护地球,实际,人类指示地球存在46亿年中的一瞬。而我们的存在,或许就是一种幸运。就好比,一只小鸟,大声喊道,要保护自己的这片雨林。

这,和人类文明在其中认为自己是浩瀚宇宙中为数不多的高等文明一样荒谬,人类需要保护的不是地球,而是自己本身。只不过都是想让自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多存在一会儿,尽可能的,留下自己的痕迹。尽管,这些痕迹终将归为尘土。

也许,有人会问,那我们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岂不是做什么都是无用功,没有意义。

恰恰相反,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并不是为了完成自己繁衍后代的任务而来,或者来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任务,并不只是单单的繁衍后代。也不是为了进化而来。而是,为了我们自己。“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我们的存在,正是为了给现在的岁月以文明。为我们现在的时光,输入生命。我们的每一步,每一次的思考,都会给我们本身赋予意义。

“我是一束烟花。”

“我要燃烧我自己全部的生命,努力盛开的更加耀眼夺目。”

“我知道天空很大,也知道我盛开后一切还是会归于黑暗。”

“但我知道,这片天空曾因我而绚丽过。”

“这,就够了。”

科幻小说《三体》读后感 篇4

知道世事艰难但依然微笑地面对生活,文明也一样。不管是童年不幸历尽艰辛蒙受欺骗的叶文洁还是对怀有物种共产对人类失望的伊文斯,都试图理解我们的文明,地球文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性贪婪、自大、唯我独尊的劣根性在我们面前暴露无疑,只不过伊文斯为代表的降临派属于悲观主义者,认为人类文明已经无法挽救了,要借助三体文明将其消灭。

有的时候悲观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是共存的,伊文斯为代表的降临派肯定也是一种理想主义者,当地球文明无法达到他们理想的物种共享的状态下,他们伤心欲绝想让地球文明彻底毁灭,这类悲观消极的人类就像伊文斯的下场一样,只会被无情地消灭。叶文洁为代表拯救派面对人性的劣根,他们期望通过三体文明来改变地球文明,三体文明获得可以生存的空间,地球文明根除劣根性,友好和平的相处,叶文洁想法错误一是将科技进步和道德高尚划上了等号,有些科技水平非常高的文明却非常的蒙昧;二是叶文洁抛开人的劣根性谈生物的劣根性,三体文明和地球文明一样,都有追求生存空间的欲望,有欲望就会产生劣根性,正如后面小说中写的,三体来到地球上并不是给你传授知识和文化的,而是奴役人类,压迫人类的。

内因决定外因,要想解决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生物灭绝等地球文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只能依靠我们人类自己来解决,无数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期望借助外部力量来发展自己的行为都是引狼入室,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在浩瀚的宇宙中没有那样多的圣母慈父,有的只是端着枪的猎人。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人类能够在地球上发展起来是经历了数次幸运的自然选择才发展起来的,人类可谓是极其幸运的,幸运的让我们忘记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让我们忘记了我们也是众多动物中的一种,不是我们天生就优等,就是地球上对其他生物肆意杀害的主宰,幸运不是我们妄自尊大的资本,要是哪天幸运之神再不垂青人类,人类凭自己的本领是否能够依旧生存发展,我们安逸得太久了,忘记了残酷,我们要居安思危,如履薄冰,去珍惜这份幸运,去守护我们的家园。

我们一直倡导守护我们的地球要像守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的去守护,但是面对文明的不断增长和扩展,我们很容易为了眼前的利益来牺牲我们的环境,殊不知这是饮正止渴。虽然我们都是资源有限的普通一员,做的事情也许微不足道,但是你每做一点好事世界都会因此而变得好一点,借助外力是不可能,我们只能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众志成城,使我们的人类文明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