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1
坚强就像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给口渴的人们带来一丝清凉;坚强就像是远处的一盏灯塔,给在茫茫大海中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坚强就像是黑暗中飘荡的歌谣,给孤苦无依的人带来心灵的慰藉。
我就看了一本关于坚强的书,它叫《鲁滨孙漂流记》。主人公鲁滨孙喜欢航海冒险,他在一次冒险中流落荒岛,在岛上坚强乐观、不屈不挠,生活了二十八年,终于获救。
还记得美国著名探险家贝尔在沼泽密布,极度危险的亚马逊丛林中生活了六十多天,最终逃出原始森林的故事。是什么使贝尔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呢?我想,只有坚强乐观罢了,只有不屈不挠罢了。在六十多天内,他也许遇到了强大的鳄鱼群,也许遇到了长达八九米的森蚺,可是坚强与乐观使得他不屈不挠,逃出原始森林的魔爪。他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坚强乐观、不屈不挠,你就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有一次旅游,我看到一只老鹰正追逐一只兔子,我笃定兔子会被老鹰抓起,从高处扔下来。可兔子不屈不挠,坚强地抵抗着老鹰的攻击,在老鹰的一次进攻中,兔子双脚用力向鹰蹬去,老鹰终被击退。我想,如果是我,此时我应该葬身鹰腹了。兔子能鹰爪逃生,不正因为兔子的坚强,不屈不挠吗?
家喻户晓的《蜗牛与黄鹂鸟》一歌中,蜗牛不顾黄鹂鸟的嘲笑,凭着坚强的信念与乐观的心态,爬上了葡萄藤的顶端。它,正是蜗牛界的“鲁滨孙”。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掩卷沉思:有人说,风可以吹起一张大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正是有了这种不顺从,坚强乐观,不屈不挠,才能绝处逢生。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2
说来惭愧,我还是看了语文书上的“精彩片段”之后,才从旧书堆里翻出了那本落满灰尘的《鲁滨孙漂流记》的原著。不过,再次读完后,真的被勇敢的主人公鲁滨孙所打动了,我忍不住为他逃离荒岛而喝彩,忍不住为他遇见野人而揪心,我完全被那曲折的故事迷住了,我完全沉醉在那美丽的孤岛上,亲身体会鲁滨孙快乐与悲伤。
说真的,在鲁滨孙这个人身上,我只能看见无数个闪光点,根本没有任何缺点。不过,在他的勇敢、智慧、勤劳、执着、知难而进等众多品质中,我最欣赏、最崇拜的还是他那份乐观、自信的品质,是啊,如果我们在孤岛上单独生活了28年之久,有钱又有什么用?有钱能当饭吃吗?然而,我们必不可少的就是鲁滨孙那乐观的心态,只有这乐观的心态,才能不使我们步入深渊,努力拼搏奋斗生活下去,只有这乐观的心态,才可以开垦出一片片麦地,才可以养那一群群白羊,只有这乐观的心态,才能在岛上坚持下去,最终安全回到了文明的社会。
在我为鲁滨孙叫好时,我也同时认真反省了自己。在这文明社会中,如果没有一颗乐观自信的心,还谈什么在孤岛上生存下去?就算生存了下去,又怎能生活28年?想到这里,我又不禁地忆起鲁滨孙的冒险之旅,再与我自己一比,我真是差得太远了。记得我刚刚步入六(4)班这个陌生的班级时,我就像鲁滨孙来到了荒岛一样――这个班有语文课代表施靖娴,有年级第一王子健,还有作文大王涂鹏飞,在这些“巨人”面前,我显得那么渺小,那么平凡,当时,我像鲁滨孙遇见野人一样,害怕极了。于是,一向大嗓门的我甚至不再大声说话,下课后也只是和朋友一起看书,那时,年级第一的位置仿佛是一座我永远无法攀越的高山,矗立在我面前,简直和鲁滨孙列下六条坏处时的心情一模一样。
在竞选台上,看着王子健、施靖娴一个个举起了手,我更加没有自信了,原本想举得高高的手越往下坠了,那条手臂仿佛有千斤重,怎么也抬不起来。“算了,不当班干部也没关系!”我在心里这么想,用羡慕的目光看着施靖娴的手臂。可是,却不知从哪里传来一句话,印在我的脑海里,“鲁滨孙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命运,你难道不能吗、不能吗、不能吗(此为回音)…”是啊!我眼前一亮,不知哪里来的一股勇气,将手举过头顶,此时,手臂似乎比鸿毛还轻,在我不知不觉中就举了起来,我知道我的对手是谁,也知道最后的结局是怎样,可是,我能那么屈服于命运吗?所以,我要放手一搏。
到了投票时间,我用坚定的信念支撑着我的手臂,最后的结果――我竟当上了副班长!尽管没有超过王子健,可对我来说,这已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了。我真要感谢鲁滨孙的那份乐观的信念,是它使我尝到了甜头,所以,我一定会把鲁滨孙铭记心中,更重要的是,把他的那份淡定、从容与乐观铭记心中,我坚信,这种精神一定会使我受益匪浅。
生活与命运,是属于勇者的游戏。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3
“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这是美国大作家海伦·凯勒受用一生的名言。前几天,我们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这一课,课文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我,星期天,我迫不及待地向书店跑去,将《鲁滨孙漂流记》全书买了下来。回家之后,我如恶狼般贪婪阅读着。
全书主要讲了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时遇上大风,船翻了,他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之后,最终获救,回到英国。二十八年,整整二十八年,这二十八年的路程中长满了荆棘:忧郁寂寞、食物短缺、没有住所、野人……但鲁滨孙都一一克服,抱着的就是一种良好的心态。
《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是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的笛福。他赐予了鲁滨孙几乎所有人类的优良品质,如不畏艰险、聪明能干。小说自然真实,富有传奇色彩。
我深深体会到,鲁滨孙有如此的经历,与其勇敢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文中多次指出,鲁滨孙曾在岛上遇见了许多野人,可鲁滨孙并不畏惧,仍然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之久,最终回到英国。
鲁滨孙的人生路程是不平坦的,上面布满了荆棘,可鲁滨孙毅然砍下了荆棘,毅然走向了平坦的人生大道。
那我们呢?想想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能自己动手砍下荆棘呢?恐怕是少之又少。在学习上,我曾遇到许多困难,可是与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遇到困难我总是放弃、退缩,可鲁滨孙呢,他克服了,他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勇敢的性格和乐观的精神克服了。
也许,在人生漫漫长路中,荆棘丛生,我们要学习鲁滨孙那样,自己动手砍下荆棘,那样,在你面前就是一条平坦的大道!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篇4
书籍是知识的海洋,智慧的翅膀。这个学期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学习了多篇课文,但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鲁滨孙漂流记》这篇课文了,虽然这篇课文呈现的只是梗概加精彩片段,但是依然能令人感受到作者那细腻的笔尖下所描述得栩栩如生的鲁滨孙的人格魅力。
我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这篇作文,它主要写了一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十分爱好冒险,在一次航海中遇上了大风,他被大浪冲到了一个荒岛上。他在这个荒岛上克服了重重困难,生活了差不多二十八年,最终回到了英国的故事。
读完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这篇课文里的主人公鲁滨孙是令我最佩服的一个人,他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令我觉得最惊讶的是鲁滨孙竟然在一个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唉,一个多么难以想象的数字啊!换作是我们这些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在那里生活几天肯定就被饿死了。
鲁滨孙还是一个坚毅的人,他并没有因为岛上恶劣的生活环境,而放弃自己,而是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克服了困难。搭建了帐篷,捕了羊,把羊蓄养起来,后来还可以常喝羊奶和吃羊肉,另外还靠十几个穗子反复收种,之后四年,他终于可以吃上自己种的粮食。
再说了,在这荒无人烟的荒岛上,没有人跟我说话,多孤单啊!我准会闷死的,可见鲁滨孙是多么乐观向上啊!
我觉得人应该学习他那种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无论在何时何处都要坚强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线生机也要争取,决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