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大班教案

2025/09/10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讲述自己知道的"动物之最",增加相关经验。

2、愿意参加抢答游戏,体验其中的乐趣。

3、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活动准备:"动物之最"图片若干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谜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猜一个关于动物的谜语:头小四腿长,脖子高过墙,身穿花皮袄,不声又不响。小朋友们猜出来了吗?

2、提问:小朋友们真聪明,答案就是长颈鹿,你们知道长颈鹿为什么长得这么高吗?它长这么高有什么好处吗?

3、小结:长颈鹿是动物王国里面长得最高的小动物,它长长的脖子可以使他看的更远,很快就能发现敌情,这样它就能很快的逃走,它还能吃到大树顶上最新鲜的叶子呢!

二、了解"动物之最"

1、提问:你们知道最重的动物是哪一个吗?(出示蓝鲸),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最重的动物,平均有26米长,平均体重有150吨。

2、讨论:你知道跑的最快的动物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猎豹)猎豹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动物,他的最高时速达110公里,相当于高速行驶的小汽车的速度,他可真是了不起。

3、(出示鸵鸟)提问:看看这是什么动物?它是最大的鸟,身体高达2.75米,体重有100多千克。

4、猜测:有一种动物活了152年,据科学家研究,有的能活到200多岁呢!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物中的老寿星(出示乌龟)5、简单介绍飞的最快的昆虫,最小的鸟,游得最快的鱼,最厉害的恐龙(依次出示澳大利亚蜻蜓,蜂鸟,旗鱼,霸王龙的图片)6、小结:今天我们看来好多的动物之最,有最重的蓝鲸,跑的最快的猎豹,最大的鸟鸵鸟,最长寿的乌龟,飞得最快的蜻蜓,最小的鸟蜂鸟,游得最快的鱼旗鱼,最大的恐龙霸王龙。

三、抢答游戏

1、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两组,举手回答知道哪些动物之最,哪个小组回答正确的次数最多的获胜。

2、教师小结讲评。

四、保护动物

今天我们看到了许多的动物之最,可是有好多动物一件快要灭绝了,以后再也看不见了,所以小朋友们要爱护这些动物,也要好好保护身边的小动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好吗?

五。请幼儿进行模仿性创造

出示长颈鹿和大吊车等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人类对动物的简单模仿。请幼儿把它们画下来。何家幼儿园孙玲玲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梳理和巩固对动物外形特征的正确认识,理解它们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喜欢探究,愿意问为什么。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PPT、问题板等。

活动过程:

一、找找“为什么”

1.(出示图书)孩子们,还记得这本书吗?书名叫《为什么》,里面藏着一些关于动物的问题,我们来看看,书里到底问了哪些为什么,好吗?

2.说出自己找到的“为什么”(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出示动物,并将问题呈现出来)。把你找到的问题说给大家听听!

二、想想“为什么”

1、想想、议议“为什么”

孩子们,在这些问题中,你知道哪个问题的答案,并告诉大家。

从长颈鹿、大象入手

(1)从长颈鹿入手:为什么长颈鹿有很长的脖子。(图片验证)

(2)从大象入手:为什么大象的鼻子那么长?大象有嘴巴,为什么还需要用鼻子来吃树上的香蕉和喝地上的水(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图片发现大象脖子短、腿粗短的特点)?

[体验]如果没有那根长鼻子,大象会面临什么(让孩子们学做没有鼻子的大象,并尝试摘树上的香蕉,从而体会长鼻子对于大象生存的重要性)?

大象会用这根灵巧的鼻子做什么(鼓励孩子说出大象鼻子的多种用途)?

[过渡问题]还有谁也像长颈鹿、大象一样,长得很特别,是为了吃到食物、不饿肚子?

从斑马入手

(1)为什么斑马身上要有黑白条纹(鼓励孩子大胆说出答案)?

(2)(邀请孩子们看斑马在草原上生活的照片)黑白色在草原上很明显,怎么能保护自己呢(引导孩子讨论分析)?让孩子谈谈盯着看斑马花纹后的感觉。

[体验]我们来做狮子吧,草原上烈日当头,在旁边紧盯不舍的狮子目不转睛地看着成群奔跑的斑马群时会发生什么事(鼓励孩子大胆想象)?

[小结及过渡]用皮毛的颜色来保护自己真是聪明的办法,像这样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来保护自己的动物还有谁?

从蜗牛入手

(1)为什么蜗牛身上要“背”座大房子(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并出示图片来完善答案)?

(2)看来背着走的房子真是个好东西,好东西要拿来跟大家分享,把“房子”送给谁呢?送给狮子、送给长颈鹿(让孩子自由选择动物“背房子”,并尝试考虑合理性)……

(3)凶猛的狮子不需要房子保护,长颈鹿个子很大也不需要房子保护,为什么唯独蜗牛离不开这坚硬的小壳呢(蜗牛个子小、身体软)?

(4)还有哪些软体动物也是用背着壳的办法来保护自己的?

从骆驼入手

(1)为什么骆驼背上要有驼峰(看视频验证答案)?

(2)驼峰里面藏了什么?里面的东西能供使用多长时间(鼓励孩子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并回答)?

2、梳理小结“为什么”的原因

教师呈现梳理板:边出示六个动物的外形特征,边进行梳理和总结。

每一种动物都有奇特的外形:有的有长长的鼻子,有的有长长的脖子,这是为了吃到食物;有的有坚硬的外壳,有的有刺眼的皮毛,有的有威风的鬃毛,这都是为了保护自己;骆驼有驼峰是为了适应环境吃到食物、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适应自己生活的环境,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

三、看看“为什么”

孩子们,《为什么》里还有很多你知道或者还不知道的“为什么”,还有许多你想知道的问题答案,我们回教室再去找找问题、看看答案,好吗?

活动反思: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务必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透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职责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构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构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忙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构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由来:

近阶段,“上小学”成了我们大班孩子共同的热点话题,经常会听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讨论有关上小学的内容,我意识到:上小学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何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幼儿围绕上小学展开深入与全面的探究,使幼儿在期待上小学的情况下主动获得一些有助成长的生活经验?从这点出发,我开展了《我要上小学》这一主题。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大家以后所要上的小学并不相同,有的小朋友还准备搬家,因此逐渐萌发出要制作“毕业纪念册”来记住伙伴、方便同伴的联系的愿望。而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又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本次活动就是源于为制作毕业纪念册而引发的。

本次活动让幼儿统计生日、居住楼层、家庭人口等,在上次活动中孩子们已收集了每个幼儿的基本情况并做记录,但有些孩子很快便发现这些原始资料多而杂不便记忆和记录,我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把问题抛给孩子,引导幼儿通过统计解决这一问题。在统计的过程中幼儿运用图画、文字、数字等符号进行记录,通过孩子们间的协商、分工、合作完成统计。由于原始资料较多加之我班幼儿对统计接触不多,故此活动将是对孩子合作能力的挑战同时也是孩子体验成功的过程。

在今天的活动中幼儿可能有争论、有矛盾,更有不足的地方,但站在孩子的发展角度,我更多的注重活动过程,注重孩子们交往能力、分工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真正提高,这才是我密切关注的问题。

目的要求:

1、通过统计伙伴的生日、居住楼层、家庭人口等,初步建立统计的概念

2、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材料准备:

1、笔、难度不同的三种统计表等各若干

2、黑板、幼儿生日、楼层、家庭成员等情况的分类记录表各一份。

3、知识准备:初步了解自己和伙伴的生日等情况,并进行初级分类记录。

指导过程:

一、出示分类记录表,激发幼儿讨论

1、提出问题:

“上一次小朋友一起想办法完成了这三张记录表,从记录表上可以知道小伙伴的生日、居住楼层、家庭人口。”

“有些小朋友又发现了新问题?”“他们想知道每个月一共有多少人过生日?可以用什么办法?”

2、幼儿自由讨论,引导幼儿说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如何统计?”

(引发幼儿思考:楼层、人口也能这样统计吗?)

二、幼儿自主选择图表完成统计

(一)出示材料,鼓励幼儿自主选择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三种表格”

(二)幼儿自主结伴统计,教师观察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大胆、合理的使用或设计统计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三、分组验证

(一)提出要求:

1、在小组中可先自由验证,再推选出两位代表完成小组统计表供伙伴共同验证。

2、知道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方法。

(二)幼儿分组验证。

活动延伸:展示分类记录表与小组统计表让幼儿观察,鼓励幼儿发现新问题。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的身体动作的协调,灵敏性和跑步的能力。

2.发展幼儿的独立,集体团结的精神。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3.发展幼儿想象力。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培养幼儿组织能力。

2如何发挥幼儿绘图的能力。

活动准备

小彩旗 彩色粉笔 彩条 图形:圆 三角形 正方形 半圆

活动过程:

1.教师充满热情地对孩子说:“今天终于放晴了,我们去户外活动玩好不好?请小朋友认识图形及彩带。

2.教师带着幼儿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操场。

3.教师跟孩子们做些简单的活动前准备。

A.刚才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每组选一个优秀有组织能力的孩子(小指挥)来回答,答对了,幼儿选图形和小彩旗,一共分四组。

B.请幼儿想象,把手中的图形用粉笔在地面上变成些有趣的小建筑。每组经过大家的商量。并要求适合孩子们跳跃、平衡的图形。

C.在自由活动中,孩子们,你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安全!跳时不能太快,以免相撞。一定听从小指挥的安排。

D.每组的小指挥拿着彩旗,图形和粉笔,带着自己伙伴去完成一个图形。每组在不同方向画。

4.教师观察,孩子们画好后,观察每组活动的情况。教师在让幼儿集中一起。孩子们,请告诉老师,你们画的是什么?

1.第一组:彩带。长长的独木桥。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

2.第二组:圆形。梅花桩。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幼儿的跳跃能力。

3.第三组:圆,三角形。转转转。发展幼儿想象力,幼儿的跳跃能力。

4.第四组:半圆,正方形。跳房子。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幼儿的跳跃能力。

5.让每组的孩子演示给大家看。【演示的效果很好,孩子很开心。】

规定1:脚必须来到独木桥,梅花桩,转转转,跳房子上。

2:双脚离开粉笔画线外,离开团队。

3:跳到最后的幼儿为胜。

6.让独木桥、梅花桩、转转转、跳房子,最后组成一个闯关游戏。【幼儿带着老师一起游戏】。四组组成一组一起闯关。

7闯关的游戏,既培养了个别幼儿的组织能力,语言能力,也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动作协调能力。懂得赢和输,胜利和失败的尝试,让幼儿从小养成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教学反思

这堂户外活动是幼儿在户外自由活动,发现幼儿的特别喜欢有挑战性的活动。经过幼儿实践,构思写成了教案活动。

幼儿容易理解,特别喜欢。幼儿活动时可以让教师也参与活动,让幼儿感觉的快感,成功的喜悦。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幼儿会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应用在实践中。幼儿的兴趣会更大。上这堂课后:孩子对我说:“刘老师,我求求你了,让我们在玩一会吧!” 孩子的话,说明这堂课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