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西游记》名著有感

2025/09/10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西游记》名著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西游记》名著有感 篇1

《西游记》这是一部大家都很喜欢的神话故事小说,在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有着自己的特点,就算是妖精,也是各不相同的,尤其是师徒四人给人的感觉最为深刻。那么读西游记有感想要说一下,对于西游记之中,大家都是比较喜欢孙悟空这个形象的,因为本领高强,不仅会七十二变还有火眼金睛,在每一次遇到危险的时候,都是孙悟空在前面打敌人。下面就和我看一下读西游记有感是哪些。

读西游记有感西游记师徒四人

家中也有很多的书,但是最喜欢的还是西游记这本书,因为在这本书之中有着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之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不相同的,各自有着各自的脾气。尤其是着里面的师徒四人,唐僧师傅就一直在唠唠叨叨的,而且一直就是慈悲为怀,意志坚定要到西方取得真经,从不退缩,就算是被妖精看中也没放弃,投降;但是唐僧也是存在缺点的就是太容易轻信别人,要是没有自己的大徒弟在,估计早已经丧命了。

读西游记有感三大徒弟互相合作

在西游记之中,出来唐僧,那么剩下的三个徒弟才是也是很厉害,不用说孙悟空,还敢大闹天宫,有着七十二变,火眼金睛,还有这金箍棒帮助,在每一次遇到危险的时候都能逢凶化吉。要说猪八戒那就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典范,基本上这一路上就总是听到猪八戒和孙悟空之间的争吵,一遇到问题就退缩,就想要散伙回家,是一个不靠谱的人,沙僧算得上没有特点了,在每一次问题上只能说:“大师兄说的对啊。”但是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实认真的对待师父,一路上帮助师父。

在全本书看完的时候就会发现,着师徒四人虽然看着互相之间存在争吵,互相也不是很看得顺眼,但是要是缺了谁都不能最后取得真经,就是因为一个集体的互相团结合作才会造就最后取得真经,一路上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互相的帮助就能一路的走到最后,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就能把事情完美的做好。

读《西游记》名著有感 篇2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神魔小说。这部小说记载了唐僧师徒四人历尽了千辛万苦、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到达了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然而这本书中的人物也是个性鲜明、别具一格。

其中孙悟空在师徒四人中是最勇敢的,他总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当师傅被妖怪抓走时,他一定会想出很多办法把师傅毫发无损地救出来。

而沙僧呢,我非常喜欢他。他很憨厚朴实,能吃苦耐劳,不像猪八戒贪馋好色,他总是踏踏实实的,从不会计较个人得失。唐僧虽是个一心向佛的人,但他胆小又懦弱,而且常常误信馋言、颠倒是非,是一个被嘲笑和讽刺的人物。

猪八戒呢,大家都知道,他自私偷懒,而且嫉妒心强,好搬弄是非,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是一个懒惰的人。

当然,《西游记》也给了我一些启发,就是无论做什么事,并非一下就能做好的,还是要经历些坎坎坷坷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就像《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他们为了取经,经历了多少的坎坷与辛苦呀。而我们也一样呀,就说学习吧,我们从小学就要开始学习,然后到中学,再到高中,最后还要考大学……又何尝不是九九八十一难呢?而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师徒四人团结一心,互相帮助,这才得从成功。然而,这又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大家必须齐心协力、同甘共苦才能成功。

读《西游记》名著有感 篇3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书,它是四大名著中的经典之作——《西游记》,作者是明朝的著名作家吴承恩,这本书通过作者的想象,描写了一位东土大唐的圣僧——唐三藏奉命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在途中他收了三个徒弟,分别是孙悟空、猪悟能和沙悟净。师徒四人历经磨难,虽然有时妖怪比哥仨还厉害,可有了各路神仙和观音菩萨的帮助,他们也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十四个春秋冬夏、十万八千里让人震撼的路程,最后到西天取得真经,被如来佛祖点化成了四位佛祖。

这本书中的每一位人物都让我喜爱。唐僧是一个意志坚定、有慈悲心肠但是分不清是非的圣僧,虽然几乎每次都被妖怪给捉住,但远离危险后,却又义无反顾、意志坚定地向西天去;他的大徒弟孙悟空,是一个机智勇敢、爱耍小聪明、活泼、道法高强的猴子,虽然他有时会十分冲动、猴急,可是,这一路上,他保护师父立了大功,而且和师父感情特别深厚,偶尔也会逗逗猪八戒,十分贪玩。

唐僧的二徒弟猪八戒是一个贪吃、贪睡、贪财、贪色的胖呆子,这头猪走到哪都会和孙行者有摩擦,他总是会在师父的面前说行者的坏话,嘴巴特别甜,因此最惹师父喜爱。唐僧的三徒弟沙僧是一个诚实、老实、厚道的人,这一路上,是他用自己的锡杖挑起重行李,西天取经路上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这厚厚的一本《西游记》,我最喜欢的故事是《驼罗庄里除蟒怪,八戒显威七绝山》。这个故事讲了师徒四人来到驼罗庄,听庄里人说后,愿意帮忙除掉庄里的妖怪。可意想不到的是,降妖除魔的能手——齐天大圣孙悟空却只打了个下手,妖怪竟然是猪八戒给打死的,原来,这妖怪的原形是一条大蟒蛇,兄弟俩一边幽默地打妖怪,一边当起了一对活宝,最后,还是八戒变成大猪来拱开了七绝山“稀屎同”那恶臭无比的道路,才能让师徒们继续向西方走去。

读完《西游记》我收获的启示很多很多。学习上要学习唐僧师徒坚定的意志,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和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进行团队合作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借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为我们所用,不被生活中的“妖魔鬼怪”迷惑,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

读《西游记》名著有感 篇4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一直在我身边,书读过,动画片看过,电视剧欣赏过,电影业品鉴过。如今重读原著,大有感触。每一遍读都有新的收获,每一遍读都能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也许这就是名著的魅力吧。

吴承恩以丰富瑰丽的想象,绚丽动人的文笔描写了师徒四人在漫漫取经路上遭遇的艰难险阻。他们以勇敢、智慧、团结度过一次次难关,最终取得真经。

《西游记》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细读,似乎能看到名著中的现实社会。邪不压正,人定胜天。九九八十一难,妖魔鬼怪成千上万,师徒四人依旧可以获得成功。邪恶永远无大胜过正义,在任何时代,这一点都是不变的。在书中,师徒四人凭借排除万难的战斗精神与人定胜天的坚强意志,终于获得成功,满满的正能量。

不完美才真实,不从众才可爱。孙悟空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尽管他不遵礼教,大闹天宫,藐视天条,可是他同时英勇无双,聪明机智,忠诚护主,幽默风趣,令人喜爱。孙悟空显然并不完美,却真实而亲切,与天庭的粉饰太平 形成鲜明的反差,他的“龙宫借宝”“火眼金睛”“大闹天宫”都令后人津津乐道。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狡猾贪婪的妖精最终有的死于棒下,有的回到天界,而唐僧、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则分别称为了旃檀功德佛、斗战胜佛、净坛使者、金身罗汉。善恶到头终有报,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好人也得到应有的奖励。

《西游记》中的人物刻画,事件描绘无一不入木三分,特点鲜明。读懂一本名著,亦是读懂了一个真实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