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预防校园欺凌安全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中班预防校园欺凌安全教案(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中班预防校园欺凌安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幼儿认识幼儿园欺凌产生原因,认清欺凌带来的负面影响。
2.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暗示教会幼儿察觉自己的攻击意识,并合理控制与调整不合理的观念。
3.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机。掌握应对欺凌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欺凌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1、开走近幼儿园欺凌
幼儿园本是静美之所,然而这片静土也染上了暴力。如果任由这种幼儿园欺凌发展下去,那无疑会在幼儿中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要拒绝校园欺凌。
幼儿园欺凌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对施暴者来说,其过早染指了不良恶习,日后的成长令人担忧。而对受害者来说,这样的经历无疑是一场梦魇,很容易使人走入极端。
2、分析幼儿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幼儿园欺凌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受多方面的影响。有家庭原因,有社会因素,也与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有关。调查中发现,仅从施暴者自身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
第二、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虚。
第三、传媒渲染(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
3、幼儿园欺凌带来的危害
幼儿园欺凌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
对于施暴者而言:给他人带来伤害,要受到学校老师严肃批评教育,他们的行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那些常打架,很多最终都走上犯罪道路。
对于受害者而言:带来肉体损伤甚至残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造成心灵的`阴影和伤害;厌学甚至辍学。
4、如何预防幼儿园欺凌
幼儿园欺凌常见情形:
①索要钱物,不给就拳脚相加;
②以大欺小,以众欺寡;
③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
④同学之间因“义气”之争;
⑤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
预防欺凌的办法:
第一,不能“怕”字当头。在遇到勒索、敲诈和殴打时不害怕,要敢于抗争。因为这些拦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龄,他们所实行的第一次拦截往往都是一种试探。如果此时在心理上就被对方所压倒,任其欺压,那么这样的第一次妥协其实就纵容、鼓励了拦截者,就会带来了更不良的后果。因而,有效防范校园欺凌的第一要诀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发对方欺凌升级,导致眼前吃亏。
第二、要及时报告。我们也要认识到勒索、敲诈经常是同欺凌紧密联系的,我们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与之抗争,但不意味着逞一时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诈后要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第一次遇到拦截后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对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气吞声,或是不想宣扬,相反的会在无形中助长了对方的气焰,使得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往往会导致新的勒索、敲诈和殴打事件的发生。
第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防范校园欺凌的一条途径。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孩子,就不容易成为勒索、敲诈和殴打的对象。
第四、要慎重择友。要对幼儿的交友进行教育,鼓励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对已经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动或煽动其找人来报复,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
中班预防校园欺凌安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让幼儿学会识别欺凌行为,并勇于拒绝。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通过游戏增强幼儿对欺凌行为的警觉性。
活动准备:
欺凌行为识别卡片
“勇敢说‘不’”游戏道具
奖励贴纸或小礼物
活动过程:
热身游戏:
进行一个简单的互动游戏,如“找朋友”,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认识欺凌行为:
展示欺凌行为识别卡片,让幼儿识别并说出哪些行为是欺凌。
引导幼儿讨论:遇到这些行为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游戏环节:
进行“勇敢说‘不’”游戏。老师或助教扮演欺凌者,幼儿需要勇敢地站出来说“不”,并寻求帮助。
对勇敢说“不”的`幼儿给予奖励贴纸或小礼物,鼓励他们的勇敢行为。
情景模拟:
设定几个常见的欺凌场景,让幼儿分组进行情景模拟,练习如何拒绝欺凌并寻求帮助。
总结与反馈:
总结本次活动,强调勇敢说“不”的重要性。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欺凌时,要勇敢地站出来保护自己。
中班预防校园欺凌安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使幼儿了解校园欺凌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培养幼儿面对校园欺凌时的勇敢精神和自我保护能力。
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尊重他人,远离欺凌行为。
活动准备:
校园欺凌相关案例。
角色扮演所需服装和道具。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一个校园欺凌的案例,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如何处理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二、认识校园欺凌
教师解释校园欺凌的含义,并列举几种常见的欺凌形式,如:言语欺凌、肢体欺凌、网络欺凌等。
引导幼儿讨论:校园欺凌会给受害者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行为的发生?
三、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教师讲解遇到校园欺凌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如:保持冷静、大声呼救、及时报告老师或家长等。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遇到校园欺凌时的情景,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保护自己。
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做到尊重他人、远离欺凌行为?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友善的班级氛围。
五、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预防校园欺凌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所学知识,共同维护班级和谐与安全。
中班预防校园欺凌安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意识。
2、让幼儿明白打骂是不文明、不友好的行为,要做个乖小孩。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儿歌:《不打架》小刚不小心,踩了我一下。我不把他骂,也不把他打。打骂都不好,不是乖娃娃。
2、图片:打架情形的图片一张、打架之后受伤的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出示图片:打架情形的图片一张,并提问。
师:图片上的小朋友都在干嘛呢?为什么?
幼:在打架
2、教师示图片:打架之后受伤的图片一张,并提问。
师:打架了身体会怎么样?
幼:受伤.....
师:所以小朋友之间有什么矛盾都不能干什么呀?
幼:不能打架
师:不小心踩到了别人要说什么?
幼:要说:对不起
二、基本部分:
1、幼儿仔细倾听儿歌内容,教师朗诵儿歌:《不打架》
师:儿歌里有谁?
幼:小刚
师:小刚干什么了?
幼:不小心踩了我一下
师:儿歌里的我有没有打他骂他?
幼:没有,打骂都不是乖娃娃
2、师幼共同朗读儿歌,并感受儿歌内容且明白打骂是不文明、不友好的行为。
师:小朋友们接下来让老师来带读你们跟读,好吗?
幼:好
师小结:打骂都是不友好的行为,大家都不喜欢会打架的小朋友,所以小朋友们要做个乖娃娃,不打架、骂。
三、结束部分:
情境表演《不打架》:两个小朋友在玩耍时有个小朋友不小心踩了另一个小朋友一脚。
教师在旁边引导幼儿,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做。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班上的孩子年龄幼小,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老师就要将工作做到最细微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积累,调整。我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方法,那时,幼儿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中班预防校园欺凌安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校园欺凌,并认识到其危害性。
培养幼儿初步的防范意识,学会在遭遇欺凌时保护自己。
教育幼儿要团结友爱,不参与欺凌行为,共同维护班级和谐。
活动准备:
校园欺凌相关图片、视频。
角色扮演所需道具。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话题
教师出示校园欺凌相关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图片中的行为是否正确,引出“校园欺凌”的主题。
二、了解校园欺凌
教师播放校园欺凌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性。
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校园欺凌?它有哪些表现形式?会给受害者带来哪些伤害?
三、培养防范意识
教师讲解遇到校园欺凌时的应对措施,如:大声呼救、告诉老师或家长、寻求同学帮助等。
角色扮演:教师安排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遇到校园欺凌时的.情景,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保护自己。
四、教育幼儿团结友爱
教师讲述团结友爱的重要性,引导幼儿思考:如何避免校园欺凌的发生?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帮助他人,共同维护班级和谐。
五、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强调预防校园欺凌的重要性。
引导幼儿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不参与欺凌行为,共同维护班级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