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2025/09/11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1

废物真有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有些废物可以制成玩具。激发幼儿利用废物弃物制成玩具的兴趣。

2、引导幼儿利用一些废弃物学习制作玩具,初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用酸奶瓶制成的花瓶:用薯条盒做成的花,用可乐瓶制成的小猪

2、幼儿制作用的`半成品:麦当劳饮料杯、一次性盒子、饭盒……

【活动过程】

1、引起废物:

出示薯条盒、可乐瓶、酸奶瓶、牛奶房子

提问:盘子里有什么,这些东西还有用吗?

2、引导幼儿观看魔术表演,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来做魔术师,我要来变一变,看看这样东西到底有用吗?

(1)牛奶房子变成了大风车,真好玩呀。

(2)喝完的酸奶杯子变成了花瓶,真漂亮。

(3)幼儿参与表演:麦当劳的杯子变成了彩色的风车,真有趣。

(4)什么东西在叫,可乐瓶做的小猪,真可爱。

小结:你们看。风车、花瓶、小猪、龙,都是用什么做的?对,都是用废物做的。废物可以做出许多有趣的东西。

3、引导哟额看看讲讲废物做成的玩具,获得“化废为宝”的知识。

(1)我们一起去看看,废物还可以变成什么?

(2)用废物做成的玩具多不多呀?

小结:牙膏盒可以做成小气车、……

4、引导哟额利用废弃物做做小玩具。

(1)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废物,看看是什么?

(2)你们的小手也很灵巧,想去试一试吗?

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并展出幼儿的作品!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思路

我们将一日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教育内容创编成故事.在讲述给幼儿听的同时,给幼儿留有悬念,并抓住幼儿喜欢扮演警官破案的兴趣点,开展了“小警官破案”系列游戏活动。我们把各种疑点穿插在故事或游戏情节中,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使幼儿学会根据已有的自我保护经验进行破案,在破案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如何做才是最正确的,并迁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来。《小虎失踪之迷》是系列活动之三。在这一活动中.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需要,将入学准备作为活动的重点。力图通过这一破案游戏.教幼儿熟悉家庭、学校周围的环境,知道回家的路线,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记住回家的路线,知道放学回家的路上不贪玩、不和陌生人走。

2.在游戏中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找出小虎失踪事件的简单原因。尝试简单的分析推理。

活动准备

背景图、小虎的照片、水彩笔、画纸。

活动过程

1.教师以警官队长的身份出现,带幼儿走进游戏情景。

铃!铃!铃!……警察局的电话响了!

警官队长急忙拿起电话:“喂!”电话里传出了小虎爸爸妈妈(幼儿扮演)着急的声音:“我家小虎刚上一年级,他应该下午四点放学,可是现在还没回家。”警官队长抬头看了看挂钟,现在已经晚上六点了.她安慰着小虎的爸爸妈妈:“没关系,我们的警官会帮助您,一定能找回小虎。”

2.提供小虎失踪线索,警官们做破案前的准备工作。

图一:(身背书包的小虎照片)

图二:(图上画有从小虎的家到学校的背景图,途经树林、游乐场、小河、马路和集贸市场)

队长给警官们提要求:仔细观察小虎的照片和路线图,了解小虎的年龄、相貌、途经的地方。想一想会发生什么事情?

分组谈话:说一说你的想法,使幼儿互受启发。

3.根据线索进行分析、破案,激发小警官分析推理的欲望。

逐一出示图片,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破案:

图①:小虎路过树林的图片

当小虎路过树林时会发生什么事情?

小警官甲:小虎在树林中可能会迷路。

小警官乙:小虎会不会是被隐藏在树林里的坏人骗走,卖到其他地方了?

小警官丙:小虎会不会随便吃了掉在树林里的食物,肚子疼,走不动了?

讨论:谁的分析、推理最合理,请说出你的理由。

图②:小虎路过游乐场的图片

当小虎路过游乐场时会做什么?可能发生什么事情?

小警官甲:我认为小虎可能在游乐场玩耍,忘了回家的时间,我们可以去游乐场找一找。

小警官乙:小虎玩了危险的玩具或者没有按要求去玩,受了伤被送到了医院。

小警官丙:不会的,我们小朋友都知道自己家的电话和地址,医院的医生会通知爸爸妈妈的。

……

讨论:谁的分析、推理最合理,请说出你的`理由。

图③:小虎路过小河的图片

小虎路过小河会做什么?有什么危险事情可能发生?为什么?

小警官甲:是不是小虎在河边贪玩,不小心掉到小河里了?

小警官乙:小虎可别去小河里游泳,那样多危险呀!

……

讨论:谁的分析、推理最合理,请说出你的理由。

图④:小虎路过马路的图片

小虎路过马路时会发生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小警官甲:小虎和小朋友在马路上玩儿被车撞伤了。

小警官乙:小虎帮助找不到妈妈的小弟弟找警察叔叔去了。

……

讨论:谁的分析、推理出你的理由。

图⑤:小虎路过集贸市场的图片

小虎路过的集贸市场是什么样的地方?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小警官甲:我认为现在拐骗小孩的坏人太多了,小虎可能会在路过集贸市场时,被坏人用糖果、玩具骗走。

小警官乙:对!我上回在电视里看见,一个小孩的爸爸妈妈正在集贸市场卖菜,一个坏人就骗那个小孩说带他到商场买玩具,结果小孩就上当了,被骗走了,永远也找不到爸爸妈妈了。

……

讨论:谁的分析、推理最合理,请说出你的理由。

队长提出设想:“如果小虎没走这条路,他又会到哪儿呢?会发生什么事情?”

小警官甲:也可能小虎刚上学还不认识回家的路。

小警官乙:不会的,如果小虎不认识回家的路,***妈会接送他上下学的。

队长:大家都在动脑筋想办法,观察得很细致,分析得也很有道理。请你们按照自己的分析、推理,每人设计一个最合理的破案方案。然后再商议,咱们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找回小虎。

活动延伸

小警官设计破案方案:(分组活动)

1.引导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允许幼儿用一幅画或连环画的形式表现。

2.大家共同分析,推选出最合理的破案方案,并依照方案破案。

点评

小警官是孩子们喜欢效仿的人物形象,教师巧妙借助孩子们这一兴趣点,灵活运用警官破案的游戏方式。把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到的许许多多安全教育内容,都通过小警官引发出来.让小朋友们在破案的过程中去讨论和思考。由于有了小警官这一形象,一下就把孩子吸引到活动中来,激发了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警官形象的运用,既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又使活动充满了乐趣儿在每一次的破案过程中,边分析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丰富了自护经验。

《小虎失踪之迷》是“小警官破案”系列活动之三,这一活动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兴趣引出法和问题讨论法,即运用幼儿喜欢的故事、图片、游戏等辅助材料,吸引幼儿的兴趣。将小虎失踪的问题提出来引发幼儿讨论.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使幼儿明确了如何避免走失的方法,提升了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该活动还是一个入学准备的活动。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走入社会,教会幼儿了解关注周围的生活环境正入学准备中的重要目标。通过该活动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去关注学校、家属周围的环境,以及从家到学校的路线等,避免出现走失现象的发生.以便更好地保护好自己。

此外,这一活动所表现出的另一价值还在于很好地培养了幼儿分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个个活动中,孩子经常跟着老师一起针对方方面面现象进行逐一的分析、归纳、推理、总结,长此以往,孩子们不仅习惯了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更重要是养成了一种有序的思维方式。这将幼儿终身受益。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十二生肖及排列顺序及一年一种属相,12 年一个轮回的规律。

2、初步了解十二生肖与人们年龄之间的关系;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3、感知十二生肖是中国人所特有的,并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

4、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5、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自制钟面与生肖钟。

2、PPT及“十二生肖的来历”故事视频。

3、配套《幼儿画册》第二册

4、幼儿调查过自己家人的生肖及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进一步了解有关十二生肖的经验,感知其顺序。

1、出示时钟,激发兴趣

师: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面大钟,钟面上有数字和指针,可以告诉我们时间,那时针走一圈是多少小时呢?我们都知道,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那看看老师还带来了面特别的钟,钟面上都是什么呀?有哪些小动物呢?一共有多少种动物呢?为什么是这12种动物呢?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引出十二生肖)

(评析:以孩子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充分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和参与活动的热情。)

2、活动小结。

原来钟面上的十二种动物就是人的十二种属相,称十二生肖。(PPT画面)一年一种生肖,我们已经谈论过“十二生肖”的话题,而且知道十二生肖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你们能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刚才按顺序你们都能说出来,牛排第几?虎排第几?羊呢?猪呢?

那我再考考你们:(PPT操作)鼠的后面是谁?羊的前面是谁?马的前面和后面分别是谁和谁?

(评析:由于幼儿已有了如何看钟表的知识基础,知道钟表上的12个数字,知道12个数字的轮回是怎么回事。运用知识的迁移原理,将幼儿对钟表的知识迁移到下一环节中让幼儿感受和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上,符合教育规律,同时钟表的周期具有直观性,这样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幼儿理解十二生肖的轮回,是突破知识难点的有效手段。)

3、幼儿进行生肖排序。

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能给它们正确地排序呢?请你们按照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每种生肖排在第几呢?请在下面的括号里给它写上序号。

幼儿操作。

4、PPT验证操作结果,幼儿自查操作情况。

小结:中国人很聪明,在很久以前就发明了十二生肖,也就是这十二种动物,12种动物是按顺序排列的,(PPT演示生肖钟)用十二生肖来记录时间,一年一种生肖,12个生肖一个个地轮流下来要12年。

5、看十二生肖的故事,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

师:你们知道,十二生肖为什么会按这样的顺序排队?为什么老鼠会排在第一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一起来看看。(播放视频:“十二生肖的来历”)

小结:真有趣,原来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呢。

(评析:通过学习与进一步集体操作的经验累积,孩子们已经具备了独立操作排序的能力。视听结合的方式,形式直观、生动,孩子十分有兴趣。有助于孩子对经验的进一步巩固以及在下一环节中经验的有效转化和运用。)

二、了解自己和家人的属相。

1、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属相,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你们属什么呢?哦,你属狗,是狗年出生的,你呢?

2、提问:小朋友的属相为什么有的是鸡,有的是狗,不一样呢?

3、提问:根据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你们想一想,我们班上属鸡的小朋友和属狗的小朋友谁大谁小?(操作生肖钟)

4、那你们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呢?今年出生的宝宝属什么呢?

5、过新年,我们都会长大一岁,属相会变吗?

小结:原来生肖与年有关,狗年出生的属狗,猪年出生的属猪,生肖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有,外国是没有的。

(评析: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是这一环节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问题的学习者和探索者,幼儿带着对十二生肖动物的好奇参与学习,探索问题,大胆表述自己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着、组织者、促进者,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三、初步了解十二生肖与人们年龄的关系。

1、提问:除了知道自己的生肖,你还知道家里人的属相吗?

师:前几天呀,我们做了一次调查,这是你们的调查表,我们一起来看看。(看一例:家里人数和生肖数一样的调查表。)

2、每个人都有一个生肖,是不是家里有几口人,就一定会有几种生肖呢?

(再看一例:家里人数和生肖数不一样的调查表)

提问:家里的人数和生肖数不一样,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小结:原来,其中有2人年龄相同,生肖也就相同,所以家里有5口人,只有4种生肖。(年龄相同,生肖相同。)

3、师:那我们再来看看,(看一例:年龄不同,生肖相同)这里,他们两个年龄不同,为什么生肖也相同呢?

操作生肖钟:今年是兔年,生下的'宝宝属兔,那明年生下的宝宝属什么呢?后年呢?那绕一圈又回到这里是几年呢?十二个生肖绕一圈,表示过了十二年,再绕一圈,十二生肖没有变,但是又过去了十二年,这样就出现了年龄不同,但是生肖是相同的。所以++家里有5个人,而且年龄都不同,却只有4种生肖,就是因为他们不同的年龄轮到了相同的属相,生肖就相同了。

(评析:结合生肖钟,联系幼儿的家庭属相调查表,用问题引导幼儿了解生肖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十二生肖的轮回。这一环节不仅是对已有经验的进一步迁移和巩固,同时也渗透了数学领域的统计,两者巧妙结合,使整个活动情境完整、主题突出,同时又由易到难、层次分明。以各种形式不断挑战孩子的认知及思维能力,促进其发展。)

4、小结:中国人很伟大,有了十二生肖就知道明年是什么年,还可以知道几年以后是什么生肖,知道了别人的生肖,还可以猜出他的年龄。

(1)提问:今年是兔年,3年以后是什么生肖年?5年以后呢?

(2)属牛的小朋友今年5岁,那属兔的小朋友是几岁呢?你能猜出来吗?

(评析:在本环节中,进一步的深入与延伸,通过给幼儿提出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问题,将十二生肖与年龄的关系以及十二生肖的轮回的活动难点进一步理解,帮助幼儿运用想想,说说的学习方法,进一步突破难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活动反思:

首先此活动内容来源于大班综合活动课程中,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一种记年方式,它有十二种动物组成,是我们所熟知的,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以及在中班时已进行过语言领域方面的相关活动的基础上,大班的孩子们好奇、好知的目光延伸到更宽广的范围,他们对身边的各种信息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关注度。因此我对活动目标针对社会领域作了进一步的调整与提高,把内容挖掘得也更深入,当然,这也是基于我班幼儿对该内容已有的经验来确定的。

活动给我和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的题材、贴近孩子的活动能让师幼都得到快乐。对于孩子而言,知道十二生肖并了解自己和家人的属相是他们的已有经验。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对十二生肖传说故事、十二生肖排列顺序、涉及到十二生肖的数字统计等方面内容的充实,更丰富孩子们对于十二生肖的全面认知。并利用生肖钟,借助孩子们的调查表,让孩子们逐步理解十二生肖一年一种属相,12 年一个轮回的规律以及十二生肖与人们年龄之间的关系;虽然有些难,但孩子们都很感兴趣,因此对于这个重新定位的活动目标也达成较好,孩子们对十二生肖的理解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在活动中都得到了发展。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内容

重点领域 社会

相关领域 语言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是班级的一员,要随时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服务。

2、学会整理物品的简单方法。

3、让幼儿体验到为班级服务的`乐趣和意义。

重点、难点 教会幼儿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来整理物品,能找到当小主人的感觉。

活动准备 1、请大班幼儿排练情景表演“小椅子”倒了。内容大致为:看到小椅子倒在地上的不同表现:(1)视而不见,(2)告诉老师,(3)自己把它扶起来。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情景表演,激发幼儿兴趣。

1、组织有观看情景表演“小椅子倒了”,小椅子倒了,一个小朋友去报告老师,但有的小朋友就视而不见。

2、表演完后老师提问小朋友:

(1)看了这个表演,里面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件事情里你认为哪种行为是对的,那种是错的,为什么?如果让你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3)老师请小朋友来讨论一下,我是怎么为大家服务?都服务了什么?如果我自己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做?会不会像第一个小朋友一样视而不见呢,还是会像第二个同学学习,报告老师或自己把他扶起来。

二、改编情景表演内容:

请小朋友按照这个情景表演,把自己的行为表现表现一下,让幼儿亲身体验。

三、结合图片幼儿交流讨论

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应该怎么来关心我们的活动室,平时可以为我们的活动室做些什么。

四、小结:

通过这个情景表演,老师让小朋友明白在今后的生活中都要做个时时注意身边事的小朋友,不能自私自利,只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