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经典方案 > 正文

教学设计方案

2025/11/03经典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学会写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鼓励学生争当人人夸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 会写生字,争当人人夸的好孩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卡片 图片 相关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都有温暖的家。而且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那么在家中怎样的孩子才是人人夸的好孩子呢?

2、有一位叔叔就为这样的好孩子编了一首儿歌。

3、揭题,学生齐读

二、新课教学, 生字教学

(一)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师:读课文时你发现了什么?如(三字经)

2、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多读几遍。对有困难的音进行指导。

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4、师生正音

(二) 生字教学

1、 出示带拼音词语 ,识记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出示三字经巩固生字

三、写字教学

1、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 交流

3、练写

四、课文教学

1、出示一幅画, 想一想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是一位怎么样的好孩子?

学习第一句话:小朋友,正少年,尊长辈,懂礼貌。生字用红字体标出。

用自豪的语气朗读。

2、学习二、三、四句:同上教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

二、学习最后一句

(一)读全文

1、生字都认识了,课文应该读的更好, 自读全文。

2、 指名读句子。

(二)学习最后一句

1、长辈们为什么对你做错的事进行提醒,让你改正呢?出示最后一句。

2、你怎么做才是爱家呢?

3、读一读、听一听谁是最爱家的。

三、写字教学

洗 扫 认真

1、教师范写

2、生描红 交流

3、生练写

四、朗读课文

五、拓展

念儿歌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32页“猜数游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得数是6、7的加减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抽象出得数是6、7的加减法的过程,能够正确地计算得数是6、7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等方式,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与动手操作活动中学会得数是“6”和“7”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直观的参与到讨论得数是6、7的加减法活动中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具准备:磁扣 磁板 挂图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能说说你们喜欢做什么游戏吗?今天教师也要和你们一起来做游戏,你们欢迎我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做一个猜数游戏。(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对于能够积极参加游戏并遵守游戏规则的同学老师将会奖励他一枚笑脸,谁得到的笑脸最多,谁就是今天游戏的获胜者。

师:游戏规则是这样的:1、能认真听老师提出的要求。2、能倾听小朋友们的发言。3、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说话完整。听清楚游戏规则了吗?好,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单手猜数的游戏。

二、猜数游戏

1、数数

师:请同学们数出我在黑板上贴了多少枚棋子?(师贴,生数)

师:好,现在我从中拿出一部分,谁来猜猜我手中有多少枚棋子?

(学生或许猜多了或者是少了,教师给予相应的“多了”或“少了”的提示)

师:他猜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一起来数数。(师在黑板上贴出来)

2、拆分“2”与“4”

师:现在老师把这6枚棋子分成2堆,注意观察,老师左边摆了几枚棋子,右边摆了几枚,一共是多少枚棋子呢?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生:左边摆了2枚,右边摆了4枚,一共摆了6枚。

师:根据这个你能列出2个加法算式吗?

生:2+4=6 4+2=6 (板书2+4=6 4+2=6 )

师:那么如果老师把这6枚棋子贴在黑板上2枚,谁知道我手中握着几枚?

生:4枚。

师:你怎么肯定是4枚?

生:因为一共是6枚,减掉黑板上的2枚,所以手中就有4枚了。

师: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

生:6-2=4 (板书6-2=4)

师:如果我在黑板上贴了4枚,谁知道我手中又有多少枚呢?

生:2枚

师:你怎么知道是2枚呢?用减法算式表示呢?

生:6-4=2 (板书6-4=2)

3、学生带领做游戏

师:刚才同学们猜的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那么还是这6枚棋子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来做这个游戏呢?

师:你向大家说你是怎么摆的,一共摆了多少个?

师:谁能根据他摆的棋子列出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呢?

生答师板书

4、全体动手操作

师:刚才老师用这6枚棋子摆出一种方法,又找了一名同学也来摆出了一种方法,并且都列出了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你们也想亲自来摆一摆吗?好,那就拿出你们手中的学具,边摆边想,看看这6枚棋子还能摆出哪几种方法,并把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记录下来。

生动手操作,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应的板书。

5、小结:

刚才我们把6枚棋子分成两堆,摆出了四种不同的方法,除了左右摆一样多的情况下可以列出一加一减两个算式,其余每种分法都可以列出四种算式。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黄山奇石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2. 知道课文写了黄山的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了解主要内容。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解释指定词语。

4. 读懂第1、2段课文。

5. 认识并列段式,能读懂第2自然段是怎样具体写两块奇石的形状,又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并列段式,读懂用并列段式写的第2自然段。

教学难点:读懂第2自然段是怎样把黄山奇石的样子写具体的。

(三)教学准备

1. 课文朗读录音;

2. 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师板书:“黄山”)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吗?谁能介绍一下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师简介黄山:黄山是我国五大名山之一,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山体雄伟奇特,有岩、洞、潭、瀑等自然景观,素有“人间仙境”之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黄山“四绝”。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欣赏一下“四绝”之一的“奇石”(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 播放全文录音

2. 自读课文,把课文介绍的奇石用“——“划下来

3. 说说课文写了黄山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

4. 这4块奇石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

5. 你觉得文中哪个段落与众不同?为什么?

三、预习课文

四、检查预习效果

1. 多音字组词:

tán ( )

dàn ( )

2.辨字组词:

徽( ) 尤( ) 陡( ) 状( ) 臂( ) 峭( )

微( ) 龙( ) 徒( ) 壮( ) 避( ) 消( )

3.字形分析:微、脖,并交流如何巧记难字。

4.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神奇、陡峭、云海、闻名中外、奇形怪状

5.质疑问难。

五、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共有几句?分别写了什么?

a) 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

b) 黄山风景区的景色特点。

3.“那里”指什么地方?黄山风景区整体景色的特点是什么?哪一句总写了黄山石的神奇?哪个词点明了在黄山景色中,“奇石”是最有名的?(尤其)给“尤其”找个近义词。

六、研读第2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2自然段

2.指导学生认识并列段式:

像第2自然段这样在一段话中并列地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容的“段”叫并列段,并列段中的几个内容可以调换顺序,它与总分段式最大的区别是没有总起句,各句之间是表示并列的关系。

3. 学习“单元学习提示”,说说:并列段式可分几步来学?讨论后出示小黑板:

1).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

2).每个内容是怎样写的?

3).这几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4. 根据学法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

(2)这两个内容分别是怎样写的?

①(出示“猴子观海”投影片)齐读写“猴子观海”的话,“猴子观海”奇在什么地方?

a) 在哪里观海?

b) 观什么“海”?

c) 怎样观海?圈出3个动词

②(出示“仙人指路”投影片)齐读写“仙人指路”的话,说说“仙人指路”又奇在什么地方?

a) 第5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b) 圈出写仙人姿势动作的3个动词,并在投影上指认“仙人”、“手臂”等。

(3)这两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呢?

a) 默读,用“~~~~~~~~”划出这句话,并圈出最重要的连接词。(“仙人指路”也很有趣。)

b) 指导朗读这句话(“也”读重音)

c) 你能把“也很有趣”换个词说说吗?(也很有意思……)

(4)小结:口头填空后完成《作业本》第5题。

(5)指导朗读并背诵第2段。

六、作业:《作业本》第2、3题。

板书: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黄山奇石 仙桃石

金鸡叫天都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2. 读懂课文第3段是怎样具体描写两块山石的奇特,又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认识并列段式的结构特点,掌握其阅读方法。

3. 背诵课文第2、3段,听写第4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继续读懂用并列段式写的第3自然段。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文字,读懂第3自然段是怎样把黄山奇石的样子写具体的。

(三)教学准备

1. 课文录音;

2. 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 多音字组词。

2. 解释词语。

3. 听写。

4. 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5. 复习“自学提示”,出示小黑板。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3段。

2.这一段讲了哪几个并列的内容?为什么说它们是并列的`?

3.读句理解怎样把这一山石的“奇”写具体。

① 第1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山石比作“桃子”和“盘子”,你看像吗?)

② 前面写到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都很有趣,作者不但写了它们像什么,还写出了它们的姿势、动作,把这些奇石给写活了。这段写“金鸡叫天都”与前面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处:

① 作者想像“金鸡”还能报晓

② 有色彩,很好看,也很像。(理解:为什么叫“金鸡”,能金光闪闪的原因。)

③ 看着投影说说“金鸡”叫“天都”是怎样的奇景,并说这一景为什么“著名”。

4. 课文中是怎样把“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这两个景观连接起来的?

5. 小结段式特点和阅读方法。

6. 齐读。

三、讲读第4自然段

1. 导入:学到这里,请你们说说黄山的奇石为什么“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如果黄山只有第2、3段写的这4种奇石的话,它能“闻名中外”吗?

2. 从哪里可以看出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等等”,叫得出名的和叫不出名的。)

3. 这段中从哪里可以看出黄山奇石的奇?

4. 看投影,仔细观察各种岩石的造型特点,试着给它们起个好听的名字。

四、总结谈话

1. 有关黄山景观。

2. 有关并列段式。

3. 小结:黄山石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有机会,大家不妨亲自去看一看,你一定也会陶醉其中的。

五、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全文。

六、背诵第3自然段课文。

七、质疑问难。

八、作业:

1. 背诵第2、3自然段。

2. 抄写第4自然段。

板书:

猴子观海 一动不动 望 翻滚

仙人指路 伸着手臂 巨石

黄山奇石 仙桃石 像大桃子

金鸡叫天都 金光闪闪

课后小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⑴ 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⑶ 了解颐和园的内容,质疑──讨论: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⑷ 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体会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质疑──讨论自主、合作的了解课文的内容。

⑵ 通过体会句子,学会抓住特点进行描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关键】

1、了解颐和园的内容,质疑──讨论: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粗知文章内容,学习头尾两段。

3、了解游览顺序。

〖教具准备

放大的颐和园插图。

〖教学过程

一、揭题,简介颐和园

1、生自由介绍颐和园:

最好由游览过此园的学生上台介绍,可出示图片、相片,不管去过的,可凭见过的图片或想象讲一讲。

2、师归纳:

北京西郊有一座规模宏伟的古典园林名叫颐和园。它原名好山园,后又名清漪园,是古代皇帝寻欢作乐的'行宫。清朝的慈僖太后执政后,为把它作为避暑游乐之地,竞移用海军费用,重加修建并改称颐和园。国内各种园林建筑300余间。该园善用地形,构造巧妙,形成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布局结构,是我国建筑技术与艺术的结晶。

解放以后,这个园成了旅游胜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主识字。

2、出示词语进行速记。

3、了解疑难词语的意思:

画肪:指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琉璃瓦:内层用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宇宙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肪形栏板。

三、理清全文思路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人、事、景、物。

写景的文章开头与结尾一般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写,大家说说:

总分总。

看书,找出头尾两段,看看主要讲什么?

开头主要讲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结尾主要讲颐和园到处都是美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这开头与结尾是什么关系?

首尾呼应。

剩下的自然段围绕着颐和园的美丽来写呢?

四、理清2~5自然段的思路

自由读2~5自然段完成练习:

2~5自然段是按照──的顺序写的。

(方位)

画出表示方位顺序的语句。生自由画后汇报。

生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生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生3:登上万寿山。

生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师引导:到了昆明湖还游览了什么?

(十七孔桥)

现在完成练习:

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五、总结

我们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作者是怎样把处处景点写具体的,下一节课再读。

六、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

宫殿 长廊 油漆 栽满 昆明湖 清爽 阁楼

2、复习昨天学过的2~5自然段的游览顺序:

(方位)顺序,游览了(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二、讲读课文

大家自由读课文。

最喜欢读哪一段就先说哪一段:

采用的方法与以前的一样,先找喜欢的段、句、词, 再说好在哪,最后再感情朗读。

生自学5分钟。

听取汇报。

生1、生2、生3各说一段,师为了结合方位顺序讲,故意选取最后一段──昆明湖。

1、精讲昆明湖第5自然段:

方法同上:

找、说、读。

自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