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小班教案

2025/09/12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二、重点及难点: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通过触摸感知数量。

三、活动准备: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的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打开黄色的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打开黑色的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变魔术的`形式,能让幼儿在神奇、魔幻的快乐体验中,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首先让幼儿打开魔法之书,谁也不知道魔法之书里藏着什么,当出现物体时,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开展剩下的游戏,本次活动重点是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点一点等多种形式,能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教育活动目标:

1、懂得故事中有趣的情节,能说出故事的大概内容。

2、知道不同的小动物的家也是不一样的,能帮助动物找到合适的家。

3、能够感受到帮助人的快乐,愿意主动去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小蛋壳》。

1、欣赏小鸡出壳的动画,教师:“这是什么?”(一个鸡蛋)“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小鸡出壳走了)

2、出示小蛋壳伤心的图片。教师:“现在,小鸡到鸡妈妈的身边去了,鸡妈妈的翅膀就是小鸡的家!小蛋壳觉得很孤单,要去找一个小宝宝做它的家。那他会碰到哪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听看一看!”

3、欣赏课件《小蛋壳》。

提问:

(1)小蛋壳碰到谁了?

(2)小蛋壳对这些小动物怎么说的?小蛋壳有点难过,为什么?

(3)最后小蛋壳怎么样了?

(4)这些小动物的家分别在哪里?

4、小结:不同的小动物的家是不一样的.。帮助别人,自己也能得到快乐。

二、操作归类:帮动物找家。

1、出示动物的家,教师:“小动物迷路了,他们的家在哪里呢?”“这里有天空、森林和水里,我们看看自己手中的动物卡片,看看它回哪个家最合适!”

2、幼儿操作,并讲讲自己摆放的理由。

三、结束活动:小蛋壳帮助了别人,自己也变快乐了。那么你愿不愿意像小蛋壳一样去帮助别人呢?

活动反思:

我自己认为整节活动是有条不紊的上出来了,孩子在活动中很积极,被漂亮的课件深深的吸引,本次活动中的的重点环节之一,但是从幼儿的表现来看,似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基于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由表达、大胆表现”的考虑,我只是不时地用语言进行了启发、引导,虽然有启发作用,但是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和自身能力的局限,只能是“启而不发”。所以,我们教师心中要有游戏教学目标,思路要清晰,对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加以点拨引导,帮助幼儿提升学习策略与经验。因为只有教师自身投入地表现,才能使幼儿获得启发、受到熏陶,在热闹中也仍有所获。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数的数数、认识数字5,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2.知道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

活动准备

1.课件:2-13 到5的数字

2.课件:2-1 到5 的数字

3.课件:2-18 5以内的数

活动过程

1.趣味练习:2-13 到5的数字

加油,加油,蚂蚁在勤奋的工作呢,数一数昆虫有多少,说一说它们的数。

2.趣味练习:2-1 到5 的数字

黄色的小鸡出生了,数一数蛋的个数和小鸡的'个数,并正确是连线。

3.出示:趣味练习2-18 5以内的数

用手指出太阳,星星,月亮,圆月,云的位置。

找一找表现出相同位置的文字,并相互连接起来。

4.认识数字:5

观察、讨论:“5”像什么?

5个樱桃、5个苹果、5圆点,都可以用数字5 来表示。

5.请幼儿涂色

今天老师给了许多礼物,请小朋友找出可以用数字5表示的礼物涂上美丽的颜色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体验妈妈与宝宝之间的亲密情感。

2、感受歌曲的韵律,大胆地用动作表现音乐,表达对妈妈的爱。

3、喜欢体验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围裙妈妈和小嘴巴图片

2、课前看过绘本《抱抱》,有和妈妈亲亲抱抱的亲密体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经验

1、回忆绘本内容

T:小朋友们,前几天我们看了这本书叫《抱抱》,里面讲的是谁?他要干什么?看到其他小动物和爸爸妈妈甜蜜地抱在一起,也想跟妈妈抱抱,可是妈妈在吗?最后找到了吗?小猩猩终于找到妈妈了,心情怎么样?

2、唤醒和妈妈在一起的甜蜜回忆

T:你们和妈妈抱过吗?什么感觉?你和妈妈玩过什么游戏呀?

二、初步感知,学唱歌曲

1、初步感知歌曲

T:有一首歌就是唱给妈妈听的,唱了什么呢?

T:你听到了什么?亲亲妈妈哪里呀?歌里亲了哪些地方?我们再来听一听!

T:我们刚才先亲了妈妈哪里?“亲亲你的额头,抱一抱你!”然后亲了妈妈的?鼻子,“亲亲你的鼻子,抱一抱你!”最后亲了妈妈的?嘴巴。“亲亲你的嘴巴,抱一抱你!”我们连起来说一说,小手指一指。

2、亲围裙妈妈,理清亲的顺序

(1)教师示范

T:我们和围裙妈妈打个招呼!T:这一次马老师来亲亲围裙妈妈,宝宝们和我一起哦!我们亲了几下?

(2)幼儿尝试

T:谁也想来亲亲围裙妈妈?。

T:他亲的对吗?围裙妈妈收到了那么多甜甜的吻,感觉怎么呀?

3、出示照片,巩固歌曲

T:看!是谁?你们想不想也请自己的妈妈出来?妈妈说了,要听到宝贝好听的歌声才愿意出来哦!

T:妈妈出来了吗?都出来了吗?有的.妈妈说:刚才我没有听清楚宝贝的声音。怎么办?再唱一次,要用响亮好听的声音哦!

T:妈妈听到你好听的声音都出来了!

四、师友互动,感受歌曲

T:这一次马老师变成了你们的妈妈,也想你们来亲亲我!谁想来试一试?

T:谢谢你们!刚才那么温柔的亲亲我,抱抱我!

四、仿编歌曲,表达情感

T:那除了想亲亲妈妈,还想亲亲谁?爸爸!那你愿意唱好听的歌来亲亲爸爸?

T:亲过了爸爸妈妈,还想亲谁?谁来试一试!

T:我们一起来亲亲XX,好不好!轻轻站起来!

小结:宝贝们,到我这里来,我们唱着歌到外面亲亲我们的爷爷奶奶吧!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圈涂或画椭圆形涂色表现枇杷的方法,用两条斜线相交表现枇杷的柄。

2、引导幼儿学习选用几种颜色进行作画,表现出枇杷一柄多果的特征。

3、鼓励幼儿大胆作画,自由表现,培养幼儿作画的兴趣。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请家长课前带孩子到市场观察枇杷,重点感知枇杷的颜色、形状、以及一柄多果的特征。

2、实物枇杷;范画一张。

3、幼儿用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枇杷,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枇杷)问:小朋友这是什么?你吃过枇杷吗?是什么味道的?(让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自由说说)

2、引导幼儿观察。

问:枇杷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根据观察大胆描述)

小结:枇杷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椭圆形的;还没有成熟的枇杷是绿色的,成熟了的枇杷是黄黄的;有的是一个一个的,有的是一个柄下面有几颗枇杷。

二、创设情境,激发幼儿作画兴趣。

(出示娃娃)有一个娃娃,非常喜欢枇杷,我们画一些给她,好吗?

三、教师示范画枇杷。

先用橙色的蜡笔用圈涂的方法涂成一个一个椭圆形,用赭色的蜡笔在一个枇杷上画出粗粗的柄,然后在另一个枇杷上画出短一点的柄把它们连起来,最后在枇杷的'下面画出一个小圆点,就是枇杷的蒂,枇杷就画好了。(用先画椭圆形的方法再示范一次)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作画要求。

2、提醒幼儿选用几种颜色表现枇杷,同时注意两柄相交的方法。

3、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大胆表现不同颜色、形状的枇杷。

4、引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五、展示、评价幼儿作品

1、收拾作画工具。

2、展示幼儿作品:展示一些画面整洁、布局比较好的作品和一些有进步的小朋友的作品让幼儿欣赏。

六、枇杷送给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