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经典方案 > 正文

工作方案

2025/09/13经典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工作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工作方案 篇1

市发改委:

根据张发改文件和张发文件精神,我县由发展改革局牵头,组织农业局、林业局工程技术人员,在实地勘察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出我县、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实施方案。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一、项目投资情况

(一)赤城县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总投资2190.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655.5万元(不包括小水电270.5万元),项目区群众投劳折资535万元。具体为:基本口粮田400万元、农村能源建设256万元、生态移民120万元、退耕农民技能培训48万元、设施农业100万元、中药材、抚育经营196.5万元、补植补造535万元,项目区群众投劳折资535万元(补植补造)。

(二)赤城县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总投资318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537万元(生态移民工程有83万元未编制完成),项目区群众投劳折资650万元。具体为基本口粮田1200万元、农村能源建设376万元、生态移民67万元、退耕农民技能培训60万元、设施农业64万元、中药材、抚育经营120万元、补植补造650万元。项目区群众投劳折资650万元(补植补造)。

二、项目建设地点

赤城县、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项目区设在镇宁堡乡、大海陀乡、茨营子乡、田家窑镇、东万口乡、龙门所镇、样田乡、东卯镇、云州乡、三道川乡、白草镇、赤城镇、独石口镇、龙关镇、后城镇、马营乡、雕鹗镇、炮梁乡等全县18个乡镇。

三、项目建设内容

(一)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

1、基本口粮田1万亩,建设内容:建小型蓄水池一座及配套设施;铺设地下管道6000米;打小井166眼;膜下滴灌1600亩、喷灌357.5亩;修防渗渠6840米,其中浆彻1900米,U40型494米;平整土地20xx亩;建护地坝3800米。

2、农村能源建设3040个,建设内容:建设沼气池20xx个、节柴灶1000个、节能炕40个。

3、生态移民搬迁240人,建设内容:搬迁移民240人,新建民房82处;饮水工程1处;配电工程1处,排水工程1处。

4、退耕农民技能培训12000人次,主要内容:对全县17个乡镇62个村4905户12000人进行技能培训。

5、设施农业建设100000平方米温室大棚。

6、中药材、抚育经营25100亩,建设内容:建设5100亩万寿菊、黄芩中药材种植基地;对退耕还林工程进行抚育经营面积20000亩。

7、补植补造10.7万亩,主要内容:对全县20xx-2006年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进行补植补造,共计补植面积10.7万亩。

(二)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

1、基本口粮田3万亩,建设内容:建小型蓄水池5座;铺设地下管道24000米;膜下滴灌1700亩;喷灌4700亩;修防渗渠43400米,其中浆砌4000米,U型槽39400米;平整土地3850亩;建集雨窖410个;增施有机肥7575亩;建护地坝3000米。

2、农村能源建设4800个,建设内容:建设沼气池2800个、节柴灶1000个、节能炕1000个。

3、生态移民搬迁134人,建设内容:搬迁移民134人,新建民房52处,道路工程1处。

4、退耕农民技能培训15000人次,主要内容:对全县18个乡镇5465户15000人进行技能培训。

5、设施农业建设64000平方米温室大棚。

6、中药材、抚育经营14000亩,建设内容:建设黄芩产业基地4000亩、退耕地抚育经营10000亩。

7、补植补造13万亩,主要内容:对全县20xx-2006年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进行补植补造,共计补植面积13万亩。

四、效益分析:

20xx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成后,在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民的基本生活、增收等长远生计问题。通过基本口粮田建设,可使4万亩基本口粮田平均亩增产粮食100公斤,总增产400万公斤,使退耕地区的农户基本实现口粮供需平衡;通过农村能源建设,可有效减少项目区薪柴量,通过生态移民,可使374人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通过发展后续产业,可使退耕地区农户持续增收,增强发展后劲;通过技能培训,使退耕农民有一技之长,保障农民持续增收;通过补植补造,使项目区进一步发展林地产业。经初步估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可使退耕农户人均增收1300元。通过后续产业建设和补植补造相结合,有效保护已有林地并提高森林覆盖面积,提高空气质量、优化水源环境、生态更加平衡,有效减少沙尘暴、狂风等恶劣气候的的发生几率和破坏程度,为首都北京筑起绿色长城。

我县、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实施方案经县政府批准,现随文呈上,请审查上报,尽快批复,以便实施。

工作方案 篇2

根据20xx年浏阳市田家炳中学考区初中联考工作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考点工作方案,现将有关工作及操作安排如下,请认真落实。

一、组织领导机构:

1、领导小组:

考点主任:过巡视员:

副主任:

保密员:

2、考务宣传组:

组长:(负责制订方案,组织考试)

成员:(考场布置、工具准备),(广播,信号医务)

3、安全保卫组:

组长:(1-2楼)成员:(3-4楼)(前5后3楼)、(后栋2楼)

七、八年级班主任担任本校的副监考,还负责本班的含早晚自习及午睡管理

4、后勤保障组:

组长:彭常毅副组长:

成员:(水电)、(卫生)、(茶水)

5、主监考:河中学老师(32+2人)副监考:本校班主任及部分老师

二、考试工作安排:

1、联考科目及时间安排(初中全部为闭卷考试)

学段年级日期上午下午

小学六6月28日(星期二)8∶30-9∶50语文10∶20-11∶20数学2∶00-3∶00品社科学3∶30-4∶00英语

初中七6月29日(星期三)8∶00-10∶00语文10∶30-11∶30地理1∶30-3∶00英语3∶30-4∶30政治

6月30日(星期四)8∶00-10∶00数学10∶30-11∶30历史1∶30-2∶30生物

八6月29日(星期三)8∶00-10∶00语文10∶30-11∶30物理1∶30-3∶00英语3∶30-4∶30政治

6月30日(星期四)8∶00-10∶00数学10∶30-11∶30历史

考务会:6月29日上午7:20,考前15分钟进入考室,考前5分钟启封发卷。

2、组考有关规定:用装订机装订试卷;滚动监考。

3、七、八年级联考考室安排教学楼

五楼8-01考室8-02考室8-03考室8-04考室8-05考室考务办

四楼8-10考室8-09考室8-08考室8-07考室8-06考室

三楼8-11考室8-12考室8-13考室8-14考室8-15考室

二楼7-20考室7-19考室7-18考室7-17考室7-16考室

一楼7-21考室7-22考室7-23考室7-24考室7-25考室

科学楼

三楼172班7-30考室173班7-31考室语音室7-32考室

二楼171班7-29考室170班7-28考室169班7-27考室阅览室7-26考室

4、考室布置分工:(八年级15个考室,七年级17个考室)

考室所在教室布置班级考室所在教室布置班级考室所在教室布置班级

8-011741888-121851857-22195195

8-021751898-131861867-23196196

8-031761908-141871877-24197197

8-041771918-151881887-25198198

8-051781787-26阅览室192

8-061791797-161891897-27169193

8-071801807-171901907-28170194

8-081811817-181911917-29171195

8-091821827-191921927-30172196

8-101831837-201931937-31173197

8-111841847-211941947-32语音室198

考室布置由班主任负责,6月28下午4:00布置考场(多余课桌椅摆在教室外走廊上,标准考室40人,按5行8座摆放)。

三、本考点监考工作人员,领队及流动监考员:

八年级七年级

监考分组主监考监考验收员监考分组主监考监考验收员

教学处

工作方案 篇3

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经过学校领导的努力,特别是全体教师的辛勤工作,教育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本年度小学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由辖区末位跃升第五位。初中教学质量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县、辖区评比中严重滞后,我们只有找准问题,认真反思,注重细节抓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锐意进取谋xx教育发展。

一、认真分析,寻找差距。

(一)校总评

1、县级的评比:

巩固率75.1% ,合格数41人,合格率30.4%,优生4人,优生率2.96%,平均分336.2分,高中就读108人,就读率79.41%,就读职高数2人,就读职高率1.47%,“七率”总得分55.44分,占全县附设初中40名。高中就读率、前5--20名学生在我县就读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巩固率、优生率、职高就读率均低于全县同类学校平均水平。

2、督导组评比

六年级:巩固率100%、优生率24%、合格率63.8%、平均分192、“四率”得分73.58,居辖区第五位。与XX年比,优生率上升10.2%、合格率上升20.1%、平均分上升17、“四率”得分上升了13.81。

初中:巩固率100%、优生率15.3%、合格率42%、平均分334、“四率”得分61.1,居辖区末位。与XX年比,优生率、合格率、平均分呈下降趋势,总分500以上8人。

(二)、学科评比:

县级评比:初中九科的优生率、合格率和平均分都低于县平均水平,从中可看出我校没有什么优势科目可言,更显逊色,

督导组评比:六年级前六名有杨爱和6.1数学第三名,叶均林6.2英语第五名。初中前十名只有杨刚9.1班数学第五名,袁桂先9.1班物理第九名,张正云9.2班历史第八名,王友文9.1班历史第九名,杨春雷9.2班地理第二名,其余学科均为两位数。

分析情况可以看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还存在的一些主客观因素,责任要敢于担当,问题要敢于面对。

二、认清问题、反思不足

1、教师队伍不稳定,临阵换帅、换将较频繁,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学校中青年、骨干、特长的教师一个接一个考调或借调,学校成了培育优秀教师的试验田,近三年流动中青教师15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2、教师年龄结构不够合理,两级分化严重,特别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我校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教师青黄不接,中青年教师(30—45岁之间)不到5人。

3、学科教师结构搭配不合理,部分学科年轻教师较多(09、10、XX年共12位特岗教师,大多都在初三上课),特岗教师虽然激情高涨,但教学方法、经验不足,理念不够,且缺乏学科带头人给予指导与帮助。

4、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不协调,科任教师配备不合理,科与科、班与班差距较大,制约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5、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认为教育教学是“例行公事”,没有当成事业来做。部分班主任跟班不紧且疏于学生心理沟通,学生流失较严重,特别是优生的流失,我校XX级第一名李欢已被大桥中学挖走,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师生压力大。

6、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忽视了学生德育教育,只抓学习不问纪律,只管成才,不管成器,反而使得其所,学生精力所限,什么也学不好,会导致更大的厌学情绪。

7、培优补差工作不彻底,一个尺度量一群人身高,县区评比平均分占的比重较大,班主任、任课教师只抓优生,忽视学困生,没有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

xx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们在夹缝中生存(三方夹击,西方的伏虎中学、镇中、镇小,南方的大河小学,北方的大桥中学、镇小),在各兄弟学校狠抓教学质量同时,我们应该增强紧迫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物竞天择,不进则灭。我们应该直面挑战,团结协作,随时反省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

3、领导率先垂范,战斗在一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虽少,精诚团结,胡校长到xx三年来都上初三的物理,处处走在前面,不计报酬,不争名利,无私奉献,使得全体毕业班教师思想端正,事业心责任感增强,勤于教书,乐于奉献。

4、班主任跟班要紧,随时作好学生的心理沟通及前途理想观教育,鼓励学生进步就成功,严格保辍控流,教育学生成材路很多,唯一担心不成器,切实减轻学生厌学情绪与升学压力,让学生快乐学习。

5、科任教师应提前侯课,辅导到位,让学生增强紧迫感,时时紧、事事紧,营造小六、初三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育学生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6、加强初三学生的德育教育,避免因噎废食。良好的班风才能促进浓厚的学风,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7、加强初三教学常规检查,继续坚持阶段综合诊断和分析评价,做到精考少考,使考试既能准确检测教学效果,又不使学生产生“厌考、怕考”甚至是“麻木考”情绪,阶段考试实行“五统一”,统一组织、命题、监考、阅卷、分析,特别每学科由出题教师统一阅卷,统一评分标准,及时作出试卷分析,查漏补缺。尊重学生人格,每班后15名不排名、不公布。其余学生的成绩排名到科、班、校,让教师、学生能准确定位和找到学科问题差距,提前注意偏科现象,查漏补缺,加以弥补,以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8、各科任教师包生制,分层教学,实现三级转化,全面提升差转中、中转优、优拔尖,整体提高班级平均分。

9、利用绩效工资,充分调动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是我们在坐的所有人思考的问题,也是教师最关心的热门话题。处理好两极教师(老教师、年青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矛盾。

老师们,面对成绩与不足,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要认真寻找差距,一切工作要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发,沉下身去,静下心来,不要把工作放在口头上。不要对别人横加指责,要反思、分析、总结自己做的怎么样,自己的教学成绩怎么样。过去的一年我们要总结经验,从中汲取教训,在新的一年我们要鼓足勇气,昂首挺胸、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远处着眼,从细处着手,向教学要效益,向课堂要质量,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潜力,积极、大胆、创新工作,锐意进取谋xx教育发展,力争XX年xx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更大提升。

工作方案 篇4

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十二五”期间全面解决全省农村整体存在危险的困难家庭(即d类危房)住房问题的要求,以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我县“十二五”期间农村d类危房数据,结全我县实际,**年我县农村危房改造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农村危房改造的工作目标

**年,省委、省政府确定我县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为700户(其中20xx年400户,20xx年300户,20xx年节能示范户200户),工程建设于20xx年10底完成建设任务。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分期分批推进。根据困难群众的经济状况,按照先无房、危房户,后其他困难住户的要求,科学制定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以下简称“解困”)规划。

因地制宜,分类分户解决。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区别不同对象和住房困难类型,按照旧房维修,危房改建、无房新建等不同类型逐户解决。

先易后难,满足安全居住。根据经济安全实用、节地节能节村的要求,要先易后难,坚持低标准起步,广范围覆盖,以满足安全适用的居住要求。

节约用地,坚持一户一宅。解决农村困难群众新的住房后,应收回原宅基地,以防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三、方法程序

(一)解困对象

1、解困对象标准。解困对象,是生活在农村贫困线以下的下列人员,并属于居住在上世纪50年代前建造,不能保障安全的简易土窑洞、简陋土坯房的住房或房屋已经倒塌的无房户:

(1)经县级人民政府部门确认的农村低保户;

(2)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的农村低保边缘住房困难户;

(3)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因病返贫的住房困难户;

(4)经县级人民政府部门确认不宜集中供养,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农村重点优抚对象。

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困难家庭,而子女有经济能力,但不履行赡养义务造成住房困难的,不在此解决范围。

2、解困对象认定。认定农村住房解困对象,按下列规定执行:

(1)农村低保户和优抚对象,由县级民政部门审查认定。

(2)农村低保户和优抚对象中的住房困难户,由县级建设部门审查认定。

(3)农村低保边缘和因灾因病返贫的住房困难户,由县级建设部门会同民政部门审查后,报县人民政府认定。

城市和县城规划区内的农村住房困难户,不在此次解决的范围;已经规划在地质灾害治理搬迁村、整体移民搬迁村的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在整村搬迁时一并解决;已经在残疾人危房改造中解决住房的农村贫困残疾人,不再重复解决。今后,解决经民政部门认定的扶贫搬迁和残疾人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时,可适用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政策,但不能重复适用其他优惠政策。

(二)解困方式

在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中,坚持个人自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坚持旧房利用与新房建设相结合;坚持统一组织建设维与住户自行修缮相结合。解困工作要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村庄整治、土地整理、村庄绿化结合起来,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要求,结合移民搬迁、残疾人住房改造,结合农村困难群众的意愿,采取新建、改建、修缮、置换或其它方式,做好解困工作。

1、新建住房。对没有住房或现住房已不能居住的利用本村现有住房也无法解决的,可采取新建的方式解决。

2、改建住房。对原住房已成危房但还有一定利用价值的可采取对原住房进行改建的方式解决。

3、修缮住房。对原住房已经严重破损,但修缮后还能使用的,可采取修缮原住房的方式解决。

4、置换住房。对于没有住房的,除采取新建住房外,还可在本村置换解决,即在原住户自愿前提下,收购现有依法批准建设的空置住房进行维修的,安排没有住房的困难群众居住。

(三)解困要求

1、严格控制建房面积。新建和改建住房的建筑面积可按困难群众户籍人口确定,一般控制在40—60平方米之间,乡(镇)政府要积极引导、防止出现超标准建房的问题。修缮住房的,按现有住房面积修缮。置换住房的参照新建住房的面积标准掌握。

2、严格质量安全管理。各乡镇组织技术力量,对危房改造施工现场开展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要组织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农房建设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确保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实用、经济”。具体要求是:

(1)新建和改建住房的,应为一层砖混或砖木结构的平房,铺水泥地面,刷内外墙壁,性能要安全适用。

(2)修缮住房的。根据实际情况,可选做墙壁维护,屋顶维修,铺水泥地面,刷内外墙壁,性能要安全适用。

(3)置换住房的。应购买置换一层砖混或砖木结构的平房,铺水泥地面,刷内外墙壁,性能要安全适用。

(四)补助标准

在解困时,按《意见》要求,各级财政对农村危房改造平均每户补助标准为1400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7500元,省级财政补助2600元,市政财补助1950元,县(市)财政补助1950元。对农村危房改造建筑节能示范户,中央财政每户再增加2500元补助。解困工作的摸底调查、建立档案工作培训,监督管理等工作经费,由县财政根据工作需要专项列支。省、市两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下达后,连同县的补助资金一并在银行专户储存管理,上年结余部分可滚动到下年继续使用,由县建设部门根据各乡(镇)、农村的工作进度,按照管理程序的规定拨付。

(五)工作程序

1、个人申请。符合解困条件的家庭,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长治市农村困难群众住房解困申请表》并提供户籍、住房和低保等证明材料。

2、评议公示。村民委员会对收到的解困申请,经村民代表会进行评议,初定解困对象,并予以公示,广泛听取意见。评议公示后,对符合条件的,村民委员会签署意见报乡(镇)人民政府;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向申请人说明情况和依据。

3、审查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上报的申请材料;要及时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报县建设局、民政部门审批,不符合条件的,将材料退回所在村委会,并说明原因,审查结果应在乡(镇)人民政府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

4、核准上报。县级建设部门会同民政部门对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汇总复核。对符合条件的,核准其享受住房解困优惠政策,并按市里分配指标,分年、分批解决,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人民政府向市建设部门、民政部门申请补助。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舆论宣传

建立长效、动态的解困工作机制与监管机制,建设完善公示制度、严密审核制度、透明资金拔付制度。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栏和标语等形式,宣传解困工作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配合解困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注重业务培训,开展产权登记

要通过专家讲课等形式,加强对农村建筑工匠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进一步适应农民建房由传统砖木结构向现代钢筋水泥结构转变的需要。开展农村住房产权登记培训,尽快开展农村房屋产权登记发证工作,为解困工作的逐步落实提供条件。

(三)搞好政策衔接,落实解困规划

理顺解困政策渠道,做好政策衔接工作,避免重复补助。积极组织搞好调查研究,摸清住房困难情况,建立住房解困档案,扎实搞好前期工作,实事求是、各负其责、协调配合、认真落实解困年度计划。

五、资金使用管理。

农户改造竣工后,乡镇根据改造建设情况各种档案资料、申请审批程序和完备情况,会同相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后,按规定财政部门拨付乡(镇),乡(镇)以一折通的方式拨付到改造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