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路遥人生有感

2025/09/13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路遥人生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路遥人生有感 篇1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心情是复杂的。

全书围绕着主角高加林,讲述了他高中毕业后的人生。高加林高中毕业后,没能考上大学,就在县城上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可惜没几年,他们村的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高中毕业了,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托干部马占胜走了个后门,让三星顶了高加林的位置,而高加林只好灰头土脸的回到农村。但高加林是一个有才的人,心中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不甘心一辈子守着黄土,做一个平凡又普通的农民。刚开始,他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几天,就觉得着实对不起父母,于是尝试下田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与他们村二能人刘立本的女儿刘巧珍相爱了。巧珍是一个有着白杨般的身材和出众相貌的农村女孩,却遗憾没读过书,大字不识一个。高加林和巧珍每天晚上都悄悄地出来见面,是巧珍让他在困难时期感受到了爱与温暖。没过多久,高加林的叔父高玉智回乡当了劳动局局长,官很大,高明楼和马占胜怕高加林把那件事告诉他叔父,就再次走后门,为高加林在县城上找了一个体面的记者工作,于是高加林就这样走了。

这是本书的上篇。先说说主人公高加林吧。他是个才子,能力强,悟性高,却被他所处的社会环境随便开玩笑。他的父母亲一生为农民,没权没势,只能受当时社会环境的欺凌,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他无力反抗,只能听天由命。我认为他是可怜的,在当时的旧社会中,虽然他有学问,可别人总是不平等的对待他,就好像他父母的高度就决定了他的高度一样,他的理想和命运也任凭别人摆布。作为和他年龄差不多的我来说,这简直就是灾难。你有这个能力,也干着一份你能力范围内,能用于施展你的才华的工作,却要因别人的插入而停止,这是我绝不能忍受的。在我们这个年龄,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点小小的虚荣,却三番五次被人践踏,瞧不起,这也是我难以接受的。但高加林对待感情却很坚决,他敢勇敢地当着大家的面,承认他对巧珍的爱,尽管所有人都反对,他还是一如既往。再说说这个爱高加林如命的女孩。巧珍淳朴,善良,大方,唯一的缺点就是没上过学,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她没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后悔一辈子。当她得知高加林要再次去县城工作,她又高兴又悲痛,高兴是为了她的加林哥哥可以再次走出农村去追求他的梦想而为他高兴,被悲痛为他们要分开而悲痛。虽然巧珍没读过书,但我认为却十分的善解人意,她爱他,也懂他,永远默默地支持着他,非常伟大。

来到县城的高加林,很快进入了工作,在城市里,他尽情地施展他写作与技术的才能,在城市中立刻受到了全县人的瞩目,同时也受到了他高中同学黄亚萍的关注。他们在高中时期就是很好的同学,所以有很多共同话题。他们经常讨论国家大事,谈论时政新闻,不久就互相喜欢了。可高加林的内心是矛盾的,他觉得自己对不起巧珍。突然,有个和黄亚萍去大城市南京发展的机会给到了高加林,在前途与爱情面前,他选择了前途。于是狠下心来跟巧珍分了手,巧珍难过极了,只好嫁给农民马铨。黄亚萍也跟自己的现任男友张克南分开了,但张克南妈妈却气不过,查出了高加林是走后门进的`城,并告发了他。这下谁也报不了他了,马占胜和高明楼被撤职,高加林又回到了农村。

这是本书的下篇。小人终将受到惩罚,善良的巧珍没能和他心爱的人在一起。黄亚萍同时也爱着高加林,它代表了资产阶级,学历高见识广,同样也高傲自私,不顾及他人感受。她实在是太放肆了,不换位思考,做事过于果断,但她确实又令人羡慕。巧珍的结局真的很让人心疼,以后的一辈子就要和她不爱的男人过着农民的生活。她们这样的农村女孩,连努力的机会也没有,他们一生下来就被定义了农民的身份,被田地栓死。高加林则有走出去的机会,可他被利益冲昏了头脑,忘记了自己真正爱的人是谁。我认为他想走出去,去更大的地方发展,展示自己是积极的,好的,可当他选择伴侣时却没有遵从自己的内心,只是从物质上来衡量其中的利弊,巧珍一无所有,当然输给黄亚萍。

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我们走的每一步都要遵从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心中的想法,别给自己后悔的机会。

读路遥人生有感 篇2

路遥笔下曾经有一个矛盾的人,他出生于陕北高原的乡村,他曾是家人的骄傲,他有过短暂的恋爱时光,他顺利过,他潦倒过,他在一次次的抉择中浮沉,他在一次次的取舍中徘徊,他身上有着年轻人对人生的迷惘、不知所措。年轻就意味着被原谅吗?年轻就意味着可以肆意妄为吗?人生有太多的抉择与取舍了,若不是曾经因难以抉择而跌倒过,曾经因不懂取舍而挫败过,人哪里会有成长,人生哪里会丰满起来?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难免会有高加林的影子。当我们失意的时候,我们会忘了自己最初追求的是什么,我们会退而求其次,我们会因为抓着一根浮木而感觉心安理得。当我们重获辉煌的时候,我们难免会抛弃浮木而登上豪华邮轮,面对这个抉择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吧。因为我们的人生需要登高,需要“会当凌绝顶”,这无可厚非。但是,人生仅仅需要辉煌吗?抛弃那些曾经在我们最失意的时候给过我们温暖的怀抱,当我们觉得世界都抛弃我们的时候,仍旧站在我们的身后做我们最坚实的支撑的他们吗?难道这样的付出,换不回我们对于名利的取舍吗?

人生就是这样,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抉择和取舍。谁敢保证失意的时候做出的抉择都是经过思索的,谁敢保证当名利摆在眼前时我们做出的抉择是理智的?或许我们都在一直做着错误的抉择中成长,或许我们都因为难以放弃名利而曾伤害过别人迷失过自己。但是这种错误看似让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远,但是我觉得这种错误让我们品尝到人生更多的酸甜苦辣,让我们在一次次的受伤中变得更加的坚强,变得更加稳重踏实。

读路遥人生有感 篇3

人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古今中外,任何一种文学样式,任何一篇文学作品,无不是在书写人生。人生也是个探讨不完的哲学问题,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回答。人生二字,之于青年时期的我们,说到底,是一种理想信念的指引。如若在年轻的时候感到困惑迷茫,那么年老的时候也很难对自己的一生感到满意。而这盏明灯,这种理想和信念,我在作家路遥的《人生》中找到了答案。

人这一生,要用美德去完善自己,做一个高尚的人、优秀的人。从这一点来讲,主人公高加林是我的榜样。高加林高中毕业便去公社当老师。他虽是个刚毕业初出茅庐的学生,可他通达人情世故。对同是镇里显赫家族没上过学的孩子,他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比他们差。他甚至有时不认同他们的有些行径。高加林是农民的孩子,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但他十分向往外面的世界,自由而又精彩的世界。工作地点由镇到县的转变,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和更高的追求。偶然的机会他来到省里,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境界,对人生、对命运有了新的思考,促使他毫无畏惧,奋力一搏,人生就应当永不停下前进的脚步。他知道,凭借他的能力和努力,早晚有一天他能阅览更广阔的天地、能翱翔更自由的天空,能品位更精彩的人生。

做一个纯粹的人,不迷茫心性,不慌乱步伐。高加林受过良好的教育,他非常好学。在他的心里,总有那么多有趣的话题可以谈论,他常常感到世界一切都很新奇,都能让他产生十分的热情,是他这种青年人常常会燃起的热情。世界在他的眼里只有好恶之分。他厌恶的便会握紧拳头,他甚至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愤怒。他喜欢的便爱得热泪盈眶。无论何时,他的'感情总是如此激烈。他遇到了书记刘玉海,景老师等他十分尊敬的人。他常常因为他们的优秀品质而深受感动和激发。他也遇到了高明楼,刘占胜这样做事不公正的人。他虽受过他们的好处,却打心眼里瞧不起他们。他热烈地期盼成为前者。

流雾散尽,透过无涯的时间荒原,只需一眼,便懂得真情才是生命中弥足珍贵的东西。古有黄粱一梦徒留唏嘘感叹,通过阅读我好像也做了这样一场梦,似乎也得到了一番梦醒后的彻悟。作家路遥选择用高加林的青年经历告诉我们人这一生最珍贵的是什么。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高加林在关键的就业问题上走了捷径,当他失去县里的工作,再次被退回公社当农民的时候,他觉得很踏实,他知道这一切现在来得刚刚好,如果再晚一些,他会跌得更重。可是时间终究改变了一些东西,在虚荣心作祟下,他伤害了最爱他的巧珍,他失去了巧珍,原来巧珍对他的这份感情才是比金子还贵重的东西。

我觉得作家路遥的《人生》这本书是写给青年人看的。他细笔描绘了高家村的一草一木,描绘了高家村的村民,给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加林成长的农村环境,具有非常广泛的现实意义。我想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也是一样,有珍爱我们的父母,他们总是担心我们受到伤害,想给我们最好的保护。我们可能会遭遇高明楼,刘立本诸如此类人不公平的对待,但是我们身边总有善良正直的人,给我们提供真诚无私的帮助,用最朴素的道理教诲开解我们,陪我们走过人生中最黑暗的长夜。

人这一生,诱惑很多,干扰也很多,很难清楚自己真实的想法。但越在这时候,越要把握住关键步伐,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坚守初心,方得始终。人生路虽然充满坎坷和荆棘,但困难与机遇同在,磨砺与成功并存,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越是来之不易的东西,越值得用汗水去拼搏,越值得用余生去珍惜。前路多崎岖,且高歌前行,单纯热烈不枉此生。

读路遥人生有感 篇4

《人生》中的男主人公高加林在他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就遇到了他事业上和感情上的岔道口,他的人生也随着他人的介入与自己的选择,经历了大起大落。高加林事业上形成悲剧的原因,如果说的宿命一点就是他是权力的、是那个时代的必然的牺牲品。

高加林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的儿子,他的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耕作供养他读书上学,在他的青少年时期,他接受了完整的学校和现代文明的洗礼。尽管他没有考上大学,但民办教师的职业不仅可以给他的家庭带来一个全劳力的工分、一个月几块钱的津贴,还使他彻底摆脱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命运,他是一位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青年。如果不是村支书利用手中的权利,让他的儿子顶替高加林的工作,他也许会做一辈子的教师。

但是,事实如此,高加林成了一个真真正正的农民。这对于一个曾经感受过山外面的无限精彩的、充满诱惑力的世界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高加林变了,他不再对生活抱有希望,他变得颓废和苦闷。现代文明对于他的熏陶已经使他与农村贫瘠的精神世界和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格格不入,但是,天意弄人,留给高加林的只有悲哀的接受。

高加林用一种近乎于“自虐”的方式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他不惜用自己的鲜血染红锄头,用疯狂的体力劳动宣泄自己在精神世界的失败,同时,也是在一种严酷的方式在向权贵们宣战。然而,就在高加林认命的时候,权利又一次使他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他的叔叔转业回到了县城,并成了劳动局的局长。这个可谓是从天而降的转机,再一次给了高加林改变命运的机会。当年把高加林从民办教师的职位是换下来的公社文教助理,现在的劳动局的副局长马占胜,主动献媚,暗中一手操办,高加林摇身一变成了县城里的风光无限的通讯干事。命运的突然改变,唤起了高加林久违了的热情,他凭借着他的努力、他的才气、他的献身精神实现着他自己的价值,他受到了领导的青睐,同事的羡慕,少女的爱慕。就在他春风得意之时,他在一次被命运捉弄。他靠“走后门”进入县城的方式被人告发,他不得不又一次回到农村。

现实的残酷在一次扼杀了理想的美好,他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成绩都被视而不见,纵使他才高八斗,他也没有与人平等竞争的机会,因为他的来历是不合法的。这不仅是高加林的悲剧,而是当时整个处在社会转型期与高加林有着同样理想的知识青年的悲剧,是传统文明在向现代文明的转换中所必须付出的惨重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