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旋转与角教案

2025/09/16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旋转与角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旋转与角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剪刀剪硬质物品,学习用废旧乒乓球制作旋转的小花。

2、通过探究小花旋转,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3、产生对科学操作活动的兴趣,体验旋转带来的快乐。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废旧乒乓球若干,剪刀、泥工板每人一套,清水每桌一份。

2、录音机,欢快音乐。

3、幻灯片。

4、魔袋一个,不同材质的小花。

【活动过程】

一、"变小花",导入活动。

教师扮魔术师,从魔袋中变出出不同材质的小花,导入活动。

二、幼儿制作旋转的小花并探究旋转的奥秘。

1、幼儿闯第一关"观察关"。

播放幻灯片1,幼儿在观察乒乓球小花外形的基础上说一说其制作方法。

(1)这些小花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谁能说一说是怎样做成的?

(2)师生小结乒乓球小花的制作方法,强调剪刀剪硬物的技巧。

2、幼儿闯第二关"动手关"。

播放幻灯片2,

(1)幼儿动手制作小花,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自由探索:请你试一试,如何让你的小花转起来。

3、幼儿闯第三关"探索关".

播放幻灯3,借助学具让小花旋转起来。

(1)提供泥工板、清水,让幼儿再次尝试。

(2)小结幼儿操作,肯定幼儿的探究。

4、幼儿闯第四关"揭秘关"。

播放幻灯片4,初步了解水的吸附力作用。

(1)幼儿讨论:小花为什么一直转,不容易掉下来。

(2)师生小结:必须有水,小花才不容易掉下来,水的`吸附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板子的倾斜度决定小花的旋转速度。

5、游戏"看谁转的快",幼儿亲自尝试如何让小花转的更快。

师:现在我们来比赛,看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谁的小花转的又快又稳,不会掉下来。

三、联系生活,感受旋转的快乐。

1、幼儿寻找生活中旋转的物品。

2、幼儿用肢体动作扮演小花,感受旋转的快乐。

旋转与角教案 篇2

旋转与角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旋转与角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旋转与角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各个部位的活动,体验自己在旋转时的感受,初步了解旋转是物体运动的一种方式

2、通过自由玩会转的玩具,与同伴相互交流的活动,初步了解物体的一些旋转方式

3、通过转动理发店标记牌、小鸟纸环、转转卡等玩具的活动,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旋转中物体图案的视觉变化,激发制作转转卡的兴趣

4、在提供制作风转的基础上,通过幼儿自选材料,创造性制作自己的转转卡和同伴相互交流的活动,让幼儿感受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体验和发现的快乐

教学准备:

磁带、录音机、转转卡、理发店标记牌、小鸟纸环、各种会转的玩具、牙签、水彩笔

教学过程

1、听音乐做运动,转动身体各部位

2、幼儿讲述自己身体那些部位转动了

刚才我们做运动时发现身体有很多地方可以转动,我想请小朋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发现

3、幼儿玩会转的玩具,相互交流,讲述这个玩具哪里会转动

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玩具,请小朋友去玩一玩,找一找,看看这些玩具会不会转,它是怎样玩的,你去选一样,玩好后来告诉小朋友(幼儿自由玩玩具后交流)

4、出示理发店标记牌、小鸟纸环

你们在哪里看见过的?老师把它转起来,你们看一看花纹有什么变化?你们觉得怎么样?反过来转你们又觉得怎么样?

5、出示转转卡,激发幼儿制作风转的兴趣

这张转转卡上有什么图案?这些图案转起来和不转时有什么不一样?

请小朋友一起来做转转卡,老师介绍做法

6、相互交流,欣赏做的转转卡

旋转与角教案 篇4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在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进活动”。让学生在人人参与的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在活动中学会质疑,体现了建构数学思想的全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在新课的设计中,主要通过转一转、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总结平角和周角的概念,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概括出平角和周角的特征。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设计在新知的探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发现并获取知识。在活动设计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这些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大胆表现,积极探究。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享受到自主探究的乐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三角尺、活动角、小棒、硬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而且其中有不少还和数学有关。今天,老师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老师设计的人物图案,这些图案是由许多数学密码组成的,这些数学密码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你能看出来吗?

(学生指出这些图案主要是由角组成的)

师:刚才我们从图案中发现了角,但是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变化(出示时钟模型),在时针和分针不停地旋转过程中,它们也组成了不同的角,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研究旋转变化中的角。(板书课题:旋转与角)

⊙获取新知

1.感知旋转成角的过程。

(1)指导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条和图钉,照着书上的样子,自己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引导学生借助自己做好的活动角,说一说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3)组织学生旋转这个活动角,并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让学生体验角的大小在变化,发现开口越大,角就越大)

2.转一转,回顾锐角、直角和钝角。

指名将操作过程展示给大家看,并说一说在旋转过程中形成的角的名称。

(学生展示角的变化过程: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3.认识平角。

(1)在操作中发现问题。

教师旋转活动角的两条边,使其在一条直线上时,提出质疑:当旋转的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还是角吗?想一想,将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能不能说服其他人。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预设

生1:不是角,因为角的两条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了,没有角度了。

生2:是角,因为这个图形也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的,符合角的基本特征。

(3)命名。

师:旋转到此状态时,所形成的图形也是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角,你觉得这个角叫什么名字合适?

(学生自由为“平角”命名)

(4)摆一摆,感知平角与直角之间的关系。

①学生动手操作,并展示摆好的角。

②明确平角与直角之间的关系。

(1个平角=2个直角)

(5)试一试,画出平角。

①教师板演画平角,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半圆形的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并标出旋转的方向。

②学生试着画平角。

(学生练习画平角,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