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教案

2025/09/16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教案 篇1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似,能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有关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说一说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

2、大家都知道矗立在城中的科技大楼是我们这里比较高的楼,那么科技大楼有多高呢?

我们如何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去测量出科技大楼的高度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导入新课:阅读课本73页例6完成下列任务:

例6中当金字塔的高度不能直接测量时,本题中构造了_______和_______相似,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已知或能测量的。

说一说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方案并加以证明。

【学法指导】同一时刻太阳光是平行直线,从而得到角相等,得到相似三角形。

例7中河的.宽度也是无法直接测量的,本题中构造了_________和________相似,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已知或能测量的。

说一说测量河的宽度的方案并加以证明。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运用两角对应相等的方法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三角形相似判定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来进行三角形相似的探究的过程,从而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2、能利用添加辅助线将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图形转化为预备定理的基本图形。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三角形相似判定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动手、勇于探索和勤于思考的精神.

2.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探究运用两角对应相等的方法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并能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

三角形相似判定方法的证明。

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定义:

2、我们已经学过的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及各自的适用的范围:(定义及预备定理)

若使用预备定理,我们发现需要存在平行线截三角形两边的基本图形,而对于任意的两个三角形,我们只能运用定义去判定,我们需准备对应角相等,且对应边成比例,那么是否存在识别三角形相似的简单方法呢?

3、回忆并叙述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探究过程。(由一个条件到多个条件,逐个按边、角及其组合的顺序去寻找)。

二、新课探究、巩固新知:

本节课,我们将类比三角形全等的探究方法来进行三角形相似判定的探究:

教师给出题目:

(1)在上面的网格中,已知△ABC,至少需要保证几个角对应相等才能确定出△DEF,使得△ABC∽△DEF;

(2)利用网格自己作出图形,并用刻度尺和量角器验证作出的图形与原图形相似;

(3)小组选派代表准备展示本组的成果:图形与判定三角形相似的猜想。

教师结合学生汇报的结果点评,并适时引导学生小结猜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师适时引导:借助辅助线将两个独立的三角形构造出预备定理的基本图形即可(强调作辅助线思想:平移小三角形到大三角形内部,但语言叙述应为:作线段或角等)。

教师板书判定定理1的符号语言:

在△ABC和△DEF中,∵∠A=∠A`;∠B=∠B`(已知)

∴△ABC∽△DEF(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

教师引导学生与三角形全等进行类比: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ASA、AAS、SAS,至少有一组边相等;而判定相似只需两角对应相等即可。

2、证明三角形全等需要准备3个条件,而证明三角形相似需要2个条件即可。

例1、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任意等边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2)有一角对应相等的两等腰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3)顶角对应相等的两等腰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4)任意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5)有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练习1:独立编写出一个能运用判定定理1来判断两三角形是否相似的题目,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练习2:(1)如图:E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一边BA延长线上一点,CE交AD于点F,请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在Rt△ABC中,CD是斜边上的高,请找出图中相似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教师巡视,并辅导重点学生。

解答完题目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小结基本图形。

例2、已知△ABC和△DEF均为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边AB、AC上,请找出一个与△DBE相似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教师适时点拨:由△DBE的角的特点入手,先由特殊角600作为突破口,通过观察确定方向(寻找另外的一组角相等即可),再去证明。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例2的证明思路:当存在一组角相等时,我们需寻找另外一组角相等,从而证明三角形相似。

三、小结提升:

谈谈自己的收获:

1、知识点方面: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定义、预备定理、定理1);

基本图形:双垂直;A字型、八字型。

2、学习方法:类比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回忆知识点;

结合教师给出的探究题目学生小组合作,大胆进行

尝试。

派学生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结合图形,学生口述该命题的已知与求证,并思考命题的证明过程。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口述证明过程。

思考:运用角的条件判定全等与相似的区别。

学生独立思考并作答。

学生自编题目练习: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

学生独立解决后,组内交流。

体会双垂直的基本图形,小结结论。

独立分析此题目,大胆尝试此证明过程。

学生回忆本节课教学内容,归纳提升。培养学生及时小结知识点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为探究相似铺垫思路。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归纳能力。

运用网格既可以准确作出图形,又可以为后面两个判定打好基础。

由于证明过程对学生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学生展示完自己的猜想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证明。

渗透转化的意识。

加强对学生学法的训练;

要求:正确的题目需结合定理1简单叙述理由,错误的题目需举出反例

加强对判定定理1的巩固。

自编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图形巩固判定定理1

对于比例线段的结论由学生课下完成。

总结基本图形为学生解决较复杂题目打基础。

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

(投影)判定方法:(文字语言、图形语言)例2、

作业:

1、课前引例中(在网格中作出与原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除了可以借助两组角对应相等,你还有别的办法得到与原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吗?类比本节课知识进行探究;

2、总结双垂直基本图形的所有结论:边(对应成比例)、角(对应相等)。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判定定理2、3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

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二、教学设计

类比学习,探讨发现

三、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是判定定理2、3的应用.

2.教学难点:是了解判定定理2的证题方法与思路.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2.叙述判定定理1,定理1的证题思路是什么?(①作相似,证全等,②作全等,证相似).

[讲解新课]

类比三角形全等判定的“SAS”让学生得出:

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单说成: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已知:如图,在 和 中,且 .

求证: ∽

建议“已知、求证”要学生自己写出.

另外,依照判定定理1的两个证明思路,让学生自己说出辅助线的作法.

下面判定定理3的引出与证明同判定定理2,这里从略.

在讲解判定定理3的.过程中,再一次强调使用比例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以便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它.

例3 依据下列各组条件,判定 与 是不是相似,并证明为什么:

解:让学生试着写出解题过程

这种类型的题具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正确的题目加以证明;二是对不正确的题目要说出理由或举反例,但后者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为降低难度,这里的题目全是正确的,只要求学生能用学过的知识给出证明就可以了,不必研究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不相似.

[小结]

1.让学生了解判定定理2、3的证明思路与方法.

2.会利用两个判定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