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盲人摸象》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盲人摸象》读后感 篇1
今天上午,我看了一篇文章,叫《盲人摸象》。
那里面的主要内容是:五个盲人摸一头象,他们只摸到象的一个部位。其实他们都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头象了。不过,他们都反驳前面一个说的。一个路过的人听了他们的说法,哈哈大笑,肚子都疼了。
这篇《盲人摸象》让我想:这五个盲人真是一叶障目,看到了一部分,却以为自己看到了全部,认识事物片面、狭窄,这个不行。我们看到了一部分千万不要满足,一定需要完整的。我看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先生爱读书。一天他看到一句话“螳螂捉虫时用一片叶子挡住自己,就很容易捕食了”。先生以为这片螳螂的叶子有隐形术,就拿着这片叶子去偷东西,结果被捉住了。这个故事就说明他看事物片面、狭窄。因为,他把小小动物的东西来比喻自己,这就不像《盲人摸象》了吗?!
读完了《盲人摸象》让我明白:我们认识的事物一定要多不要片面、狭窄:争取要一下看到整体,可千万不要“盲人摸象哦!”
《盲人摸象》读后感 篇2
有一天,四个盲人坐在大树下乘凉,有一个赶象的人说:“象来了快让开,四个盲人说:“咱们来摸一摸大象是什么样的?赶象的`人想了想说:“好吧。赶象的人就把象绑在了树上。
一个盲人摸摸大象的身子说:“大象像一堵墙。”第二个盲人摸摸大象的牙齿说:“大象像滑滑的棍子。”第三个盲人摸摸象的四条腿说:“大象就像根柱子。”第四个盲人摸摸大象的尾巴说:你们都错了,大象像一根粗绳子才对。”
赶象的人说:“你们都弄错了,你们只有摸遍了大象的身子,才能知道答案。你们每个人只摸了象的一部分,就来断定象是什么样子,怎么能说得对呢?
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人做事情不能像那四个盲人一样,只凭自己的感觉去判段事物,就以为自己是对的,我们一定要认真的全面的去思考一件事或去做一件事。
《盲人摸象》读后感 篇3
《盲人摸象》这个故事讲的是:为了弄明白大象是什么样子,四个盲人就去摸象,结果,摸到大象身子的盲人说大象像一堵墙,摸到象牙的盲人说大象跟又圆又光滑的棍子一样,摸到象腿的盲人说大象跟柱子差不多,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象跟粗绳子一样。
这四个盲人说的都不对,因为他们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不能用部分代替整体。一定要摸遍大象全身,才能知道大象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故事让我受到了一些启发:要正确认识一件事情,就必须认认真真把它的各个方面调查了解清楚。
如果马马虎虎、一知半解,就轻易下结论,很容易犯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错误。
《盲人摸象》读后感 篇4
寒假里读了一个成语故事《盲人摸象》,故事情节很有趣,寓意也很深刻,在妈妈的帮助和提示下,我有了三点体会:
一、四个盲人眼睛看不见,但很好奇大象究竟长什么模样,于是商量决定用手摸一摸,感受并想象一下大象的样子。好奇心理人人都有,妈妈说:“有了好奇之心,才会有探究之意,方能感受万物之奇。”我理解大概的意思就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一定是个聪明的人,有着丰富知识的人。”遇事多问一个“为什么”,说不定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二、当一个人的眼睛不能发挥作用的时候,可以使用其他身体器官来代替眼睛,如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嘴巴尝,这些都是不错的方法。想要弄清楚一件事情或解决一个问题,第一个方法不行,应该开动脑筋,就可以想出很多种方法,千万不要半途而废哦!
三、摸象就应该仔细和耐心地摸遍大象的全身,再来想象大象的样子,这样才不会闹出大象是一堵墙、是一个棍子、是一根柱子或是一条绳子之类的笑话了。相同的道理,看事物不能只凭片面了解,表达也不能只说只字片语,不然自己糊涂,别人也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