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司马光》教学设计

2025/09/16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司马光》教学设计(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

1. 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以及他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教学 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 . 导言: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位新朋友。他生活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他就是司马光。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22,说的就 是 他 的 故事 .

3.你看,司是一个(平舌音),我们一起读好它。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同"字少一竖)

4、(出示图片)你瞧,这就是长大后的司马光。你知道他姓什么吗?老师告诉你啊,司马光可不姓司,他姓司马,这是复姓。光是他的名字。

5.老师还告诉你:司马光曾经做过宰相。他花了19年的时间主持编修了有名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

二、初读课文

过渡:那课文又写了什么呢?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读读课文吧。

学生自读

1.读生字词

(1)出示"一".同学们,这个字,你会读吗?

(2)你再看,这些词你能读准吗?(谁来读前两个?)

后两个你来读。你瞧,在不同的情况下,一的读音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们一起读准它们。(齐读)

(3)除了一,课文中还有些生字宝宝。现在请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词儿连读。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指名读)

3.去拼音,开火车检查

4.初读课文

(1)这些生字宝宝你都会读了,把它放回到课文里,你还能读好它吗?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双手捧书,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5. 学生 分小节朗读课文

(1)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文章一共有~~~~~~?(手势)

(2)你喜欢哪个自然段?就请你来读。你呢?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听听,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帮着他们读读课题吧。(课文22,司马光)

(3)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呀?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1.其他同学仔细听,想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2.出图,你瞧,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

(出示句子)你能通过朗读把他们的高兴表达出来吗?

3.出示第三句话。再读读,花园里还有什么?

(1))(出示"水缸"词)这个缸是一个(后鼻音),我们读准它。

(2)水缸是做什么用的?

是的,古时候的人不像我们现在都用自来水,他们用水需要挑水,这种水缸就是用来装水的。

(出示图片)你看,这口水缸和我们小朋友比比个子,还非常(大),(出示"一口大水缸")谁能读好水缸的大?看,水缸不但大,里面还装满了水。

(3)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口水缸的大和满表达出来呢?(1个)

4.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1)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节?

(2)课文第一段有三句话,告诉了我们事情发展的起因,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 学习课文第 二 自然段。

1. 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快,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2.发生了什么事?

(1)孩子一不小心掉进了 水缸里 .

(2)刚才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口又大又装满了水的缸,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么样?

(出示第一句)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那其他孩子怎么样?

(出示第二句话)我们一起读读。

(1)什么叫"慌"呀?你瞧这个"慌"字。(出示)是一个(竖心旁)的字。说明(和心理活动)有关。想想看,你在场,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么担心啊?因为情况紧急。)

(2)情况危急呀,孩子们怎么做的?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出示有的~~有的~~还有的~~)

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是的,你看这个小朋友他(摸着脑袋,不知道该什么办),他慌了;这个小朋友他(吓得都哭了),他慌了;那这个小朋友(他喊着去找大人),他也慌了;他、他、他,他们都慌了。

(3)孩子们都慌了,谁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我们?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你在担心什么?

(4)是的,我们都很着急,很担心,人命关天呀。一起读读这一节。

(三)学习课文第 三 自然段。

过渡:缸里的孩子危在旦夕,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读读文章的第三段。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却(没有慌),(出示第一个断句)。他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去哭,去喊,去找大人。他很镇静。这就叫"从容不迫".一点儿也不慌乱,这也叫"方寸不乱".方寸就是一点儿的意思。我们读好这两个词。(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板贴两个词,并说:此时的司马光是从容不迫的,是方寸不乱的。司马光他没有慌。

2.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石头很重,司马光很费力气。

(2)指名读第一句。

4.结果怎么样呢?

面对危险,司马光不害怕,想出了好办法。这就叫"临危不惧".

谁来读读?你读,你读,全班读。

5.孩子得救了,读到这儿,你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救落水的孩子呀?你是怎么思考的?

6.也许,当时的司马光也和我们一样,他的脑子里有许多的办法,可他果断地选择一个办法,这就是"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他想出了这个砸缸救人的好主意,并且立刻去做,这就叫"多谋善断".出示词卡。你读,你读,全班读。

7.孩子得救了,如果你就在司马光的旁边,你会怎么夸夸他?

(好,好在哪里?聪明,聪明在那里?)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夸夸司马光吧!一起读读第三段。

8.你瞧,想出这样一个好办法的司马光,当时也就只有7岁,和你们一样大。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司马光呢?(四个成语)

四 、总结全文。

1.最后让我们捧起书本,用朗读来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第三节我们一起读。

2.出示课文填空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 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⑵ 认读字卡片。

2、教师:

⑴ 吹塑纸剪成假山、水缸。

⑵ 课文插图,第4、5自然段的文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司马光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位古时候的人,他的名字叫司马光。他是一位有名的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他小时侯的事。

(板书课题 20、司马光)

(从图入手,引出课题,激起学生对司马光了解的愿望。)

二、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读通课文:

⑴ 借助拼音。

⑵ 问别人。

⑶ 联系上下文猜字。

⑷ 听别人读。

2、同桌互读正音:

3、指名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订正读音,教师随机利用卡片指导学生巩固认读字。)

4、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师:现在我们要把生字朋友从课文中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大家还认不认识?

出示生字卡片,用“摘字”的游戏识字。

(方法:把字贴在黑板上认识哪个字就摘哪个字来读,其他学生跟读。)

让学生在小组里摘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

师:谁来说一说哪几个生字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记住的?

叫──收 球──救

师用“开火车”的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5、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的家中,全班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司马光干什么?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出示了四种识字方法,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识起字来饶有兴趣,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这样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效果。)

6、四人一小组读课文,可以齐读、分段读、表演读。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以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小组汇报交流。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习“到、别”两个生字:

1、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找一找两个字的相同点。

(学生知道这两个字是同部首的字 ,学习立刀旁)

2、教师范写,生描写

3、请写的好的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

4、生练写,同桌互评。写的满意的画一个。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在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同时感悟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好听的故事,大家齐读课题;司马是复姓,注意节奏,再读;“光”是因为当时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在“光山”这个地方做官 ,所以起名“光”,再次读好课题。

2、词宝宝看到我们小朋友坐那么好,急着要和大家见面呢!

3、读得真好,告诉大家,这几个词还能编一个小故事呢,你来试试。

二、精读感悟

第一自然段:

1、 你喜欢故事中的谁?带着你的`喜欢读读他的名字。

2、 司马光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出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你能读好吗?谁能把大家带到很久很久以前,齐读。

第二、三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发生什么事?

2、自读,交流,什么样的大水缸?

3、出示:假如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评:不错,你的水缸最大,里面的水也很多,齐读。

4、就是这么大,这么满的水,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去了。

5、“一不小心”?出示:练习,你能试说说吗?

6、一不小心掉进去了,你什么心情?试读读。(害怕、着急)

第四、五自然段

1、过渡:你为什么不救他呢?水缸太高了。

2、其他小朋友什么表现,先看图,看看书上怎么写的?

3、交流:都慌了。慌成什么程度?

4、生活中遇到两种以上情况都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

5、出示填空。通过说话告诉老师你理解了,那齐读,读慌张样子。

6、小朋友可能会喊什么?再读读。

7、过渡: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怎么做的?

8、找两个小朋友读。

9、老师把“搬”换成“拿”你觉得好不好?指名交流

10、谁上来把司马光砸缸样子通过朗读读出来?

11、司马光当时怎么想的?再读。

第六自然段

1、 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高兴齐读。

三、总结升华

1、出示全部填空。

2、司马光当时怎么想的,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3、大人会说,同伴会说,你会说?

四、拓展延伸

1、如果商场迷了路,你会怎么做?

2、司马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遇事不慌,积极动脑,学习他勤奋好学,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小朋友:慌了

司马光:没有慌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

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0.司马光

没有慌 —→ 搬石砸缸 —→ 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 —→ 积极动脑 —→ 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司马光

2. 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 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 范读课文。

2. 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 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 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 教学生字词

1. 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 检查自学情况。

(1) 检查读音。

a. 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 去拼音读。

c. 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 检查字形。

a.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 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 作业

1. 抄写生字。

2. 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试读课文

1. 指名分段读课文。

2.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 讲读课文

1. 讲读第一段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2) 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 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4) 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5) 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6) 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2. 讲读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

(2) 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3) 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4) 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3. 讲读第三段。

(1) 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2) 指名读课文。

(3) 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4) 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5) 比较句子。

a.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b. 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a. 司马光杂那口缸。

b. 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6) 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7) 指导朗读。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三. 总结课文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四. 作业

填空:

别的( )( )( )都慌了,( )( )哭,( )( )喊,( )( )( )跑去( )( )( )。( )( )( )没有慌,他搬起一块( )( )( )使劲砸( )( )( )。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

2. 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时(si shi) 找(zhao zao) 座(zhuo zuo) 砸(za zha)

二. 练词说话

1. 看图复述故事。

同桌练说,小组练说,各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说。

2. 用词练习说话。

(1) 不小心

(2) 有的……有的……有的……

三. 课堂练习

1. 看拼音写词语。

Gu shi hou yi hou jin dou lai le zhao da ren

2.组词区别。

古( ) 时( ) 候( )

石( ) 村( ) 后( )

那( ) 缸( ) 找( )

都( ) 红( ) 我( )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登”等7个生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讲故事,感受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以歌曲《司马光砸缸》激趣,接着介绍故事出处;复习文言警句,为学文做准备。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司”字。

3、交流复姓。

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1、读准字音。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明确多音字“没”在文中的读音,并学会根据字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读出节奏、韵味。

(1)教师范读,强调停顿,做到“声断气连”。学生跟读,读出文章的节奏、韵味。

(2)学生自由练读,体会文章内在的逻辑停顿。

(3)教师指名朗读,相机指导停顿要自然。

三、读懂意思,读出思考

1、方法迁移,自主学习。

(1)学生交流总结理解古诗常用的方法:借助注释理解、借助插图理解。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文言文。

2、合作学习,交流解疑。

(1)学生带着理解或疑问,根据学习提示进行合作学习。

(2)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1)群儿戏于庭

①教师提示,“于”可以理解为在。

②学生仿说。孩子们还会在庭院里干什么呢?可以怎么说?

(2)“瓮”与“缸”。

图片对比区别“瓮”与“缸”。

(3)“跌”与“登”

①学生找出这句话中与足有关的动作词。

②运用拆字法理解“跌”。“跌”是一个“足”加“失”组成的,那怎么理解它呢?(失足)

③通过字理识记、理解“登”。

④利用写字歌,指导书写“登”。

⑤指导朗读,读出当时情况的紧急。

(4)众皆弃去

如果你的朋友遇到危险,你会怎么做?那文中的小朋友离开去干什么了?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解释呢?(大家都被吓坏了,连忙离开跑去找大人帮忙。)

教师小结:理解文言文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添加自己合理的理解。

(5)光持石击瓮破之

①情境表演,加深理解。

②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之”。

4、交流表达,感受人物品质。

落水的孩子获救了,你觉得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四、走近古文,发展语言

1、文白对读,体会文言文特点。

(1)出示古今文章,师生文白对读。

(2)交流、总结文言文的`重要特点:言简义丰。

(3)学生朗读无标点、竖排版的课文,深化理解。

2、角色体验,灵活讲故事。

(1)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讲给爷爷奶奶听吗?

(2)如果要把它讲给弟弟妹妹,你会用什么形式讲呢?

(3)如果你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私塾,给讲课的老先生讲这个故事,又该怎样讲呢?

教师提示:给不同的人讲述,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五、丰满形象,延伸课外

司马光七岁砸瓮;十二岁斩杀巨蟒;二十岁时考中进士,从此便开始步入仕途。后来成为了北宋时候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了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司马光的故事,可以读一读白话文版本的《宋史·司马光传》。如果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喜欢上了文言文,可以读一读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书中有中两千多个有趣、充满智慧的文言小故事,书中有原文,有注释,相信你们能读懂它们,也会喜欢它们。

六、板书设计

24、司马光文言文

借助注释借助插图

机智勇敢沉着冷静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