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心得体会 > 正文

语文学习新课标的心得

2025/09/17心得体会

微文呈现整理的语文学习新课标的心得(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语文学习新课标的心得 篇1

2022年4月21日,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教育部发布会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通过学习,我感到豁然开朗。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学到了不少新的教学理念。《新课标》主要是对教师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以往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在课程学习中“人”的作用,尤其是学生的作用,还注重教学法的指导。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地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白新课程“新”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体现“新”字。

“2022版课标”相较于“2011版课标”在许多方面都提出来新的要求,增加了新的要点,在此,我只想就整本书阅读浅谈自己的感受。

在新课标颁布之前,就有专家一直在强调“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而阅读又是语文的基础”。“2022版课标”相较于“2011版课标”创新地指出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且要系统规整和整体安排,教材选文要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要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教材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可见,2022版新课标特别重视整本阅读,而且关于整本书阅读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变化,比如:一二年级的与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没有图画书。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要读哪些图画书,这又是新的内容了;《爱的教育》,原来是六年级上学期快乐读书吧的内容,现在是第二学段的整本书阅读任务了;《十万个为什么》原来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现在变成了第三学段;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相对降低了一些难度。五年级下册的《西游记》阅读,课程标准说得非常清楚,这是第四学段的,而《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小学乃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并没有要求学生阅读,相信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我国四大名著”的阅读,看来也要有所改变。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生的课余时间明显增多,我们学校积极营造书香氛围,引导孩子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阅读方面十分重视,不论是高年级的共读一本书,还是低年级的特色阅读记录,每个年级都能根据学生不同特点,不同层次引导学生读书,并将阅读收获及时记录下来。我想经过小学几年的积累和沉淀,无形中一定会让孩子们有质的蜕变的。

语文学习新课标的心得 篇2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作为语文教学实践者,认真学习和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握新变化,明确新要求,是我们第一步要做的重要行动。

何xx校长通过解读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2022版与以往的变化,重点突出“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阐述学习目标、行为、评价的转变,由此引申出三大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何校长结合小学学段做了详细的讲解,整个讲座深入浅出,专业性和针对性较强,使我受益匪浅。而作为一名教师,要深入了解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体会与收获:

一、改变观念

整个讲座中,何校通过对比的方式,让我清晰直观地认识到,新旧课程标准的变化。一场头脑风暴下来,最大的体会是观念需要积极转变,在旧课标实行的时间较久,教学中容易拿来主义,直接运用之前的经验,这在执行新课程标准是很“危险”的,我们要有主动改变的自我意识,不要固守旧经验,要主动去了解,只有做到明确观念,才有可能付诸正确的行动,才能够准确达成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目标。

二、深入研读

每位教师都是课标的研究者,何校通过梳理,以框架式向我们解读新课标,可见何校对新课标是深入研究的。而作为一线教师更要学习这种研读的态度,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教学的前提与保障。我们不光要知道整体框架,更要研读每一个细则,学习任务群的具体任务是什么?怎么做?如何评价?新课程标准中均给出了细致的指导,我们应认真研读,才能将新概念融入自己的认知领域。

三、积极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程标准,化为与学生的互动、交往,这是一线教师新课标实践的最佳途径。日常教学中的方方面面,都是落实新课标的阵地。我们在这一阵地的固守中,要让教学更精准,让每一次的教学指导更扎实,成为学生发展进步的台阶。

新课程标准对我们老师来说是机遇、是挑战更是方向。我会更加努力,构建和谐创新的新课堂。同时也感谢何xx名师工作室给我一次学习的机会。

语文学习新课标的心得 篇3

2022年5月13日,我参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线上培训。

我反复观看学习了核心专家吴欣歆对《新课标》的解读和温儒敏教授的讲解视频,受益匪浅,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这与我们平时所遵循的把知识讲解给学生听,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不同,而新课标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努力打破传统封闭、单向、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不能让语文学习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课堂上。好像语文课堂就是一个固定的圈,不能有一点外延和伸展,要把语文教学从课本知识引伸到生活中去,比如学到那些爱国的名人事迹,就引导学生说是不是只有那些舍身取义的人才能称之为英雄,是不是只有为民族解放大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能称之为英雄。引导学生把眼光从课本中转移到生活中,让孩子们从身边的人物身上去寻找优秀的品质,这会让学生感觉更真实!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语文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我将和学生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语文学习新课标的心得 篇4

新课标的正式发布,意义深远而重大。义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做到及时把握新课标的核心素养,在新课标的导向下,课程思想性在增强,这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我深知——语文教学要和精神力量一同增长。

新课标核心素养强调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新的综合体现。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而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这些大部分都是在学校的教学体系里才能体现,因此,这次的新课标给我们指引了新的方向。

我也明白自己在进行三四年级的教学时,不应只局限于课内的识记生字和熟读文章,也要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与智慧,更要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作为语文老师更要做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注重传统文化积累,给学生们带好头,做好表率,改善快餐化、碎片化、网络化的阅读习惯。

本次语文新课标也拓宽了我的新思路,语文学习要立足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要求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我所理解,就是要做到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和语文实践之间的融会贯通。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有多大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要不断进取,语文和精神力量一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