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铃铛》教学设计
微文呈现整理的《雨铃铛》教学设计(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雨铃铛》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教学中通过读读背背来让学生感受雨的声和形,感受诗歌的美和大自然的美;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3、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意境美、语言美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写作能力。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激发学生亲近诗歌的兴趣。
1、教师播放《铃儿响叮铛》的音乐。学生和老师互动。
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老师给你们带了好听的歌曲,听听是什么歌? 会唱的一起唱,想跳的跳起来。”
2、播放以刚才歌曲为背景音乐的配乐朗诵诗歌,诗歌为《雨铃铛》.
师:“好听吗?那我们再来听一首,可要仔细听哦,因为里面又有了新的内容,我们轻轻的闭上眼睛听~~”
二、读一读,想一想,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一)、读诗歌。
1、学生自由读一读
师:“你会象它那样读吗?同学们自己读读,看谁能读的通顺。”
2、指名读一读。
师:“谁能刚才读的度给大家听听,同学们看她读得好不好?”
(二)、想诗歌。
师:“咱们能把诗歌读通顺读流利了,怎么样把它读的有感情呢?四人小组商议怎样将诗歌的美读出来”
三、说一说,背一背,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一)、说诗歌。
1、 全班交流。请发言的学生用小组商议出的方法来读一读诗歌。教师随机指导。
2、 集体配乐朗读诗歌,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二)、背诗歌。
自己背一背,看谁最先背会这首诗。
三、仿一仿,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听雨声,说描写雨的拟声词。
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下雨时的.声音,雨发出什么样的响声?”那描写雨的拟声词有哪些?”“沙沙”、“丁零当啷”、”“哗哗”、“唏哩哗啦”
2.引导学生展开想像。
师:“说一说雨的声音像什么乐器或物体发出来的?你可以用比喻句来修饰它,怎么说?”如:雨滴就像千万个伞兵,从空中跳下来,安全地...雨如万条银丝从天上飘下来,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美丽的珠帘。
3.给雨起名字。
师:“想一想“雨”和“铃铛”有什么关系?你们刚才说的雨的声音像什么乐器或物体发出来的声音?就可以以什么为题目啊!请学生小组商议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如:雨项链、花瓣雨、雨珍珠、雨帘,等等。
4、学生口头创作。
师:“想一想春雨还会落在哪里,引起什么变化?”如:春雨会落在小河里,小鱼游出了水面;春雨落在土地上,大地都披上了绿衣裳;春雨落在花儿上,花儿乐得直点头。还有春雨落在池塘里、落在小草上、落在大海里,等等。
四、学生自由仿编。
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试着把刚才说的写下来,也可以用好听的声音把你刚才仿编的诗歌朗诵给周围的伙伴听。
《雨铃铛》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雨铃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下册第10单元中的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诗歌采用简洁、生动而充满童真的语言和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描写雨的声、形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中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据此,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意境美、语言美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宗旨,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课前教师带领学生做《铃儿响叮铛》的律动,以这首动听的乐曲引出课题,并对课题质疑,激起学生了解课文的急切心理。这时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诗歌。然后请学生说一说,听了这首诗歌,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这一环节,使学生对诗歌中所描写的'情景有了初步的感知,而且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其实,无论是想像也好,描述也罢,都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锻炼。】
二、指导朗读,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为了让学生能进一步发挥其创造才能,读书是一个必要的手段。但如何读才能有效地利用时间,达到使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美的目的呢?教师安排了以下几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感受雨的世界。
2.四人小组商议怎样将诗歌的美读出来。
3.全班交流。请发言的学生用小组商议出的方法来读一读诗歌。教师随机指导。
4.同桌互读,读出美感。
5.集体配乐朗读诗歌。
三、从对雨声、雨形的描写、想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紧扣诗歌中“沙沙”和“丁零当啷”这两个词,教师导入下一环节,抓住雨声、雨形的特征来给雨起名字。在这一环节上教师设计以下几个步骤:
1.听雨声,说描写雨的拟声词。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各种雨的声音,学生倾听后说一说都听到雨发出什么样的响声。
【学生当堂想出形容雨的声音的词可能十分有限,可提前布置学生搜集表示雨的声音的词,搜集的过程实际就是告诉学生积累词汇的方法。】
2.引导学生展开想像。
说一说雨的声音像什么乐器或物体发出来的?
3.给雨起名字。
在教师出示课题时,学生根据课题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总的都是围绕雨和铃铛之间的关系发问的。教师并未急于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从读中去寻找答案。在此,教师将学生开始提出的问题又抛给学生,请他们自己说一说作者为什么把雨叫做“雨铃铛”,“雨”和“铃铛”有什么关系?接着,教师用刚才学生说出的雨的声音像什么乐器或物体发出来的声音,打开他们的思路,让他们给雨起名字。如:教师听有的学生说雨声像炒豆子的声音,那教师可以给雨起个名字,叫雨豆子。请学生小组商议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这时,学生给雨起了各种各样的名字,真可谓五花八门、丰富精彩。有些甚至连成人也无法想到,如:雨钻石、雨项链、花瓣雨、草莓雨、雨珍珠、雨琵琶、雨琴、雨帘,等等。也有的学生起的名字虽然不好听,但能说出他自己的理由,也是应该肯定的。】
四、循序渐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但如果就此结束,学生的创造能力还没有真正挖掘出来。教师这时用诗歌中最后两行做导入,再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春雨还会落在哪里,引起什么变化?而这一切都是为最后一步——编儿歌打基础。当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说出春雨会落在小河里,小鱼游出了水面;春雨落在土地上,大地都披上了绿衣裳;春雨落在花儿上,花儿乐得直点头。还有春雨落在池塘里、落在小草上、落在大海里,等等。此时学生已经作出了美妙的诗篇。教师只要再稍加引导,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成为出色的小诗人!
在编儿歌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体会了合作学习的轻松与乐趣。相当一部分学生编的诗歌十分出色,如:“小雨沙沙沙,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小雨沙沙沙,落在池塘里,鱼儿乐得摇尾巴。小雨沙沙沙,落在田野里,苗儿乐得向上爬。”“滴沥,滴沥,下雨啦!春雨落在土地里,种子发芽了。春雨落在小河里,小河长高啦!”“淅沥沥,淅沥沥,春雨洒在花朵上,花儿都笑啦!”甚至有些学生回家将自己编的儿歌用笔主动写了下来,虽然是汉字加拼音的短短几句话,但说明了学生对自己编出的儿歌是多么地重视和喜欢。
课后反思
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培养,想像力需要保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时刻注意到这一点,相信学生就会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维,也会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
《雨铃铛》教学设计 篇3
《雨铃铛》教学设计11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雨铃铛》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雨铃铛》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词语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孩子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就让我们一起去听吧。(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2、小结:《小雨沙沙》这首好听的歌曲展现了种子在春雨中发芽、成长的情景,你们也被感染,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了。是呀,春雨非常的美丽,(出示多媒体画面)它飘飘洒洒地洒向大地。请看屏幕,春雨点红了桃花;春雨染绿了柳枝;春雨唤醒了青蛙;春雨召唤着农民播种插秧;春雨催促着禾苗快快地长高。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赞美春雨的儿歌,儿歌的名字就叫《雨铃铛》。(板书课题:雨铃铛)
二、看课题,质疑。
1、请小朋友把课题齐读两遍。(读课题)问:读完了课题,你脑袋里有没有小问号,请把你的问题提出来?
2、孩子们真会动脑筋,提出了那么有意思的问题。你们见过铃铛吗?(师出示铃铛)这就是铃铛,它还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呢!(师摇铃铛)。春雨怎么会被称为雨铃铛?学完了儿歌,你们就会明白的。
三、听读识字
(一)熟读课文
1、整体认知课文:现在请孩子们仔细看画面、认真听录音、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多媒体出示:音乐、画面及配乐朗读)
2、整体认读课文:多美的画面、多好听的音乐,多么富有感情的朗读,孩子们,你们喜欢这首儿歌吗?请大家把书翻到第58页,自由、认真地多读几遍儿歌,把儿歌读熟了,就用你的行动告诉老师。
3、整体检查认读情况:
①谁能有感情地把儿歌读一读?(请一生读儿歌)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谁能再读一遍课文?请你来读一读(再请一生读课文),你想给他提点建议吗?
②现在老师请最认真的三组小朋友来读课文,三组的孩子起立读课文,哪一组愿意和三组小朋友比赛读课文?(请三组和一组比赛读课文)。小结:两个小组的同学都读得不错,不过,如果你们在读儿歌时能再加上点表情,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得更好。
③现在,请1、2、3、4组孩子们拿起书,齐读这首儿歌。
(二)听读识字、词
1、自由识字:儿歌读熟了,儿歌中的生字在预习时已经圈出来了,带生字的词语也划好了,请大家自由地在儿歌中读一读这些生字和词语。
2、合作识字: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下面,老师请孩子们分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拿出生字卡片学习这些生字,开始。
3、词语识字:越来越多的孩子和生字交上了朋友,在儿歌中,这些生字和它的邻居手拉手、组成了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朋友,一个词语读两次。开始。(齐读词语。)
4、检查识字情况:
①生字朋友从刚才的词语中蹦出来了,请你们认一认。(师逐一出示卡片请孩子认读,并贴在黑板上。)
②这11个生字朋友,有些字的读音很容易出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那些字的读音?(请生说一说难读的字,并教大家读两次。)
③纠正了字音,我们认生字就更准确了,谁来试一试?请你来认一认。(注意正音),还有谁和他一样能干?请你再来认一认。(注意正音)。
④好多孩子都和生字交上了朋友,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全班齐读)。
5、游戏识字:这些生字现在藏在了一棵大苹果树上,请看屏幕,苹果树上结满了大苹果,可是这些苹果还没有成熟,只要你认识苹果上的生字,苹果就会变红、变成熟。谁愿意来试试?小结:这些红通通的苹果真可爱,我们一起读一读苹果上的生字吧。
(三)练读课文
和生字、词语交上了朋友,我们读就更准确、更流利了,请大家拿起书,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理解课文
(一)理解一、二句话。
1、字音读得准确、也很有感情,真好!课文一共有五句话。请小朋友看屏幕,谁愿意来读一读儿歌的1、2句话。(课件出示课文的一、二句话及背景画面)。
2、从第一、二句话中,你们知道了些什么呢?
3、小结:一、二句话写出了春雨沙沙的声音,春雨打在房檐上发出像铃铛一样的声音,是那样的轻柔、宛转、优美,真好听啊!春雨除了象小铃铛,你觉得它还像什么?春雨这么细、这么轻,你认为该怎样朗读这两句话?请你来读一读。(请生说一说、顺势再读一读。1或2人),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齐读这两句话。
(二)理解后三句话
1、读得真美,儿歌还有三句话,请孩子们看屏幕,谁来读一读儿歌的后三句话。(课件出示后三句话及背景画面。)
2、从这三句话中,你们又知道了什么?
3、春雨就象铃铛一样,发出丁零当啷的声音,原来,他在招呼小燕子盖新房。这三句话,你认为该怎样朗读?(请生说一说、顺势再读一读。1或2人),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齐读这三句话。
4、读得很好,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小燕子盖的新房子?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吧。师:在春雨的召唤下,小燕子从很远的南方赶回来了,他们衔着春泥,开始筑建他们的.新家,你看他们的家是多么的小巧、精致、坚固,燕子娃娃在它们温暖的家中快乐地长大。
5、勤劳的小燕子在春雨的召唤下,盖起了自己精致而又温暖的家。春雨除了招呼燕子盖新房,它还要招呼谁呢?
6、春雨招呼的东西可多了,你们看。(课件出示:春雨洒在各种事物上的景象)师介绍:春雨招呼着桃花快快地盛开;春雨招呼着柳枝快快地发芽;在春雨的招呼下,小青蛙一蹦一跳地出来捉害虫了;春雨招呼着种子发芽、快快长大;春雨招呼着孩子们种树、种花;在春雨的招呼下,花儿争奇斗艳、竟相开放,我们才有这绚丽多姿、姹紫嫣红的春天。
五、拓展延伸
(一)认读《春夜喜雨》
1、春雨这么可爱,伟大的诗人杜甫见到这喜人的春雨,情不自禁地写下了《春夜喜雨》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来赞美它。你们听。(课件出示《春夜喜雨》这首古诗及配乐诗朗诵。)
2、孩子们真能干,会读这首古诗了,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吧。
3、谁愿意单独朗诵这首古诗。(一生朗诵)
4、让我们一起学着杜甫的样子赞美春雨。(齐读)
(二)学生自己赞美春雨
1、杜甫写了一首诗来赞美春雨,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春雨呢?(请两三个孩子先讲一讲他们赞美春雨的方式)
2、请大家把准备好的资料拿出来,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3、谁愿意到讲台上来讲一讲你准备的资料。汇报表演。
4、田老师也准备了一首赞美春雨的歌曲,孩子们还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请你们听一听、看一看。(播放歌曲:《春雨蒙蒙的下》)
六、总结全文
大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赞美着春雨。的确,春雨就像铃铛一样,带给我们生机、活力:有了雨铃铛,花儿开得更艳,树叶儿长得更绿,枝头的小鸟叫得更欢,小朋友们在春风春雨的沐浴中种树种花,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