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教学教案 > 正文

比一比课文的教案

2025/09/18教学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比一比课文的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比一比课文的教案 篇1

单元目标:

1、初步知道怎样进行比较,初步了解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2、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大小、轻重及最(长或短、高或矮等)、同样这些基本字词和语句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单元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单元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3课时

比一比(长短/高矮)

教学内容:

比较长短、高矮。课本第4~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具:实物、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

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

(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XX比XX长、XX比XX短、XX和XX同样长或XX比XX高、XX比XX矮、XX和XX同样高。)

4、练习P4。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5、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6、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一比,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教师巡视,对差生进行辅导。)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5想想做做。

(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

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质疑。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

1、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2、预习P6比一比。

教学后记:1本节学生对大小的比较容易掌握,对于轻重的比较则比较难。

1.最大和最小的定义也比较难区分。

那些东西放在文具盒里?(各种笔、橡皮、直尺)

2、小结:把同属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我们就叫“分类”。

3、我们终于帮助小玲解决难题了,你们真是爱助人的好孩子。

4、试练:把圆形圈在一起。

一、练习设计:

1、第8页想想做做第一题,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

2、第9页第2题,把这些东西放在两个袋子里怎样放合适?

3、第9页第3题,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二、作业:

1、复习课本第8——第9页

2、试完成课本第9页第4题,可以怎样分?分成几类?

教学后记:

1、学生能很好区分每一种不同的东西.

2、对于生活中比较少见的事物学生比较难掌握他们的分类.

3、实践操作有些同学缺少条理性,不会将自己的东西分层放开.

比一比课文的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提升幼儿的感性认识,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使幼儿学会和懂得一些日常生活小常识。

活动准备

1、了解自己家中的电器的'名称、用途、用法、注意事项。

2、教材-想一想 说一说

活动过程

一、提问

1、小朋友们,你们加油家用电器吗?都有哪些电器?

(让几个小朋友说一说,他们家有哪些家用电器。)

2、结合教材,教师归纳小结:小朋友们家中都有电器:彩电、冰箱、洗衣机……

二、指导与启发

1、结合幼儿在家中爸妈出得到的信息。

提问:你把喜欢那些电器?***呢?你呢?

(充分让幼儿们相互交流,然后让几幼儿说一说)

2、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充分讨论:

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的用途、用法,以及给全家带来的好处。

3、在教师的引导下,重点说明使用这些家用电器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如:安全用电小常识、爱惜保护家电、以渗透安全保护意识、节约用电)

4、让幼儿打开书,认识教材中的电器。然后指几名幼儿说一说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

(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爱惜保护家用电器)

比一比课文的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愿意大声回答教师的问题。

2、按要求正确地在排序板上摆放,并尝试一一对应地方法比较俩组物体的多少。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一一对应的俩中物体的多少。

2、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谁多谁少后,引导幼儿说出多的是谁少的`是谁。

活动准备

玩偶、书、小筐

活动过程

1、小熊请客。

2、小狗小猫排排队。

3、小狗小猫谁多谁少。

4、幼儿操作活动。

活动反思

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物体多少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比一比课文的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和区分物体的长短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表达比较的结果。

2、能够通过直接比较与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在自主操作中探索比较长短的方法。

3、在自己动手操作中体验比长短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和区分物体的长短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表达比较的结果。

活动难点:能够通过直接比较与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在自主操作中探索比较长短的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Ppt 课件,扭扭棒若干,图谱,大树图片。学具:雪花片、吸管、图谱、彩色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森林比赛

师:小朋友们,欢迎来到森林比赛的现场!我是这场比赛的主持人张老师。今天,张老师邀请你们来到森林,和我一起来当裁判员!

(二)基本部分

1、第一场比赛:直接比较长短

师:欢迎来到第一场比赛:比尾巴。请小小裁判员迅速判断,谁的尾巴长。

(1)出示兔子、小猫的尾巴

师:谁的尾巴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继续出示猴子的尾巴

师:谁的尾巴长?那谁是这场比赛的冠军?谁的尾巴最长,谁的尾巴最短? 师小结:在长短差距很大的时候,我们用小眼睛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最长和

最短。

2、第二场比赛:探索直接比较长短的方法

师:多亏了我们的小裁判员,第一场比赛这么快就分出了胜负!

现在,欢迎来到第二场比赛:手工大赛。森林里的巧手妈妈们做了很多好看手工作品,请你们来看一看!

(1) 扭扭棒比长短

蜘蛛妈妈们编织了很多颜色鲜艳的扭扭棒,请你们来比一比,谁的更长? 教师拿出三根扭扭棒,遮住末端部分,请幼儿比长短。

教师展示末端部分,师:请你们仔细观察,现在他们是一样长的吗?看来, 要比较长短,

光是眼睛看到的结果,还不够准确。有什么办法来比较长短呢?我请小朋友们自己来试一试。并在图谱中,最长打√,最短打 X。

(2)彩色吸管比长短

师:我的小裁判员们。长颈鹿妈妈送来了彩虹吸管,请你们用刚刚的方法来比一比,哪一根最长?哪一根最短?并告诉我答案。

(3)幼儿分享结果与比较方法。

3、第三场比赛:自然测量比长短

师:恭喜小裁判员们,我们顺利到达了第三场比赛!这次可不容易,森林的小动物们,想知道我们哪一组的小裁判员最厉害。这是我们小小裁判员之间的.比赛! 小动物们给我们出了 4 个问题,让我们来看一看。

(1)浅棕色和深棕色的木头,他们想要比一比,谁更长?

师:现在可麻烦了,我们要怎么测量呢?仔细思考,我们身边有什么可以利用的测量工具?

师:我想到了!可以用我们常常玩到的雪花片来测量! 展示结果:哪个用到的雪花片更多?并在图谱上画√

(2)幼儿自主操作

教师讲解规则,鼓励幼儿进行小组操作。

①蓝色的鱼和橙色色的鱼,谁更长?

②黄色的毛毛虫和绿色的毛毛虫,谁更长?

③绿色的叶子和红色的叶子,谁更长?

(3)教师验证结果

小结:我们发现,在无法使用末端对齐的方法比长短时,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来测量。

(三)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师:感谢我的小裁判员们,因为有你们,森林比赛圆满结束啦!小动物们希望你们能够把今天学到的本领用在生活当中,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比一比?怎么样比呢?嘘,把这个问题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探索一下!

(四)活动延伸:家园联系

师:把学到的比长短的方法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

活动总结

1、情景化教学:情景贯穿始终。以森林比赛的情景贯穿了活动始终,引导幼儿扮演小小裁判员进行游戏操作,比较能够吸引幼儿兴趣。

2、目标达成度较高:通过本次活动开展,幼儿对于长短概念掌握程度高,能够通过眼睛直接比较、末端对齐比较、用雪花片进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长短,并用完整清晰的语言说出比较的结果。

3、环节设置层次分明,遵从了从易到难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