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昆虫记》读后感 篇1
不要以为科学就是爱迪生的一盏灯,居里夫人的一颗镭。法布尔告诉我们,其实科学还是身边的一只蚂蚁、一只蚱蜢。
“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他们都是科学,都是我们身边的触手可及的事物。
法布尔用他的《昆虫记》,让我们知道其实科学离我们一点也不远,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在法布尔撰写《昆虫记》时,一贯“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法布尔为之献身的,正是这种揭示和把握“真相——真理”的伟大事业。
《昆虫记》这部作品展现了法布尔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久学才华和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昆虫记》读后感 篇2
暑假里,我读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撰写的《昆虫记》,这本书通过了他多年细致的观察和研究,真实记录了昆虫的生活与习性,用充满美感的文字展现了昆虫世界的.千姿百态,书写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通过这本书我懂得了许多的知识,认识了会缝纫的蜜蜂、有另外可爱面的蝗虫、有不怕高温把家安在烟囱里的长腹蜂、有捕食高手螳螂、有“强迫症”的圆网蛛、快乐的蟋蟀、可爱的莹火虫、爱唱歌的蝉等等。其是我最爱的是松毛虫,它们也叫“列队虫”,因为它们总是一只跟着一只,排着队出发。而且总是单排,无论第一只松毛虫走的是弯弯曲曲的还是直的,后面的松毛虫依然照做。当作者恶作剧把它们行走的路围成了一个封闭的环,它们竟然就那么一圈一圈地转着,直到第八天它们才走出来。看到这里我不禁哈哈笑出声来,小家伙太可爱了。
看到这里,小伙伴们你是不是也非常想看这本书呢?
《昆虫记》读后感 篇3
最近我迷上了读一册书,叫做《昆虫记》,以前我老是问一些奇怪的问题,老是把爸爸妈妈问得晕头转向。一天妈妈为我买了一册《昆虫记》,我爱不释手,十分着迷。
这册书的内容十分丰富,什么昆虫都有,红蚁、黑蚁、白蚁,这些小动物虽然微不足道,但它们的'生活习惯让我大开眼界,还让我知道了昆虫的许多本领,像屎壳郎如何滚粪球,蝉如何脱壳,有些昆虫十分恶心,有些昆虫十分有趣。
不知为什么,妈妈买来没几天我就和它结上不解之缘。这册书讲了每一只昆虫的出生入死,我经常会体会书中的昆虫的喜怒哀乐,让我身临其境,它们的出生、成长、狩猎和死亡都十分平常,高度的拟人化和自述十分有趣,有时还会让我开怀大笑。
《昆虫记》写了强者小时候的苦难,如凶残的螳螂小时候会被小小的蚂蚁吃掉。我想法布尔写《昆虫记》不是为了赚钱成名,他是想告诉我们,昆虫和人一样,有着生命,我们要好好对待它们。
《昆虫记》读后感 篇4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它就是《昆虫记》。当我看到这本书时,一下子被书中的文字吸引住了,我情不自禁地坐到椅子上,津津有味地读起来。随着书一页页地翻动,那些可爱的小动物们,松毛虫、石蚕、蜜蜂、蜘蛛等等,仿佛都在我的眼前。有的.跳来跳去,有的飞来飞去,还有的在说悄悄话。
在读的过程中,妈妈说有趣吗?我对妈妈说:“在法布尔的笔下,小动物写得不仅有趣,还写得栩栩如生、生动,有的小动物在说悄悄话,有的还在打架,还有的在唱歌呢!”妈妈说:“为什么法布尔写的小动物我们写得生动、有趣呢?因为他是用“心”在观察、用“心”在写作!而我们没有!”
我读完这本书,知道了法布尔为了研究昆虫,所以他放弃了美好的生活。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观察昆虫,然后做笔记、日记。最后积累成了这本书。
所以,我今后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来完成法布尔还没有完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