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终结拖延症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篇1
之前一次参加果壳的赠书写书评的活动又一次赤裸裸的见证了我的拖延症,本来对读书很有感觉并且没事儿就爱写写书评的我,当一周变成期限,有了明确的deadline和任务要求,有责任感的重压之后,我又一次失败了,赶在截止时间的最后一秒,生拉硬凑一篇,连自己都没有勇气再看一遍我写的是什么玩意儿,这次结果没有支持我的拖延症,因为它没有“并没有那么差”。
拖延症现在成了流行词,而且成了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就像小的时候,谁说他考了托福,不管考得怎么样,我都觉得他是潮人,因为那是多么潮的考试啊。长大了,一个心理系的同学在描述一个人的时候用了“aggressive”,我当即觉得自己又土了,都用这么洋气的英文形容一个人多帅气啊。看电视多了,知道得抑郁症成为了忧国忧民思前想后的高等人的病,可惜我又一次落后了。这次,我紧随了时代和潮流的脚步,我终于在人们面前高呼,我有“拖延症”,然后喜滋滋的看着他们羡慕的神情,这第一说明了我大多数时候比较优秀(几乎所有拖延症的书开篇都告诉你,你不是失败者,你是为了追求优秀),我是懂得自我反思的人,我慢慢的有了一点高深心理学的修养(除了你们这些拖延的家伙,谁没事儿懂ADHD?,我这可不是看《心理学与生活》知道的),我们有独特的有暗号的系统,估计骷髅会也不外如是(没人整天凑在一起这么神秘和整天自我反省吧?)
《终结拖延症》拿到手里的一刻,很激动,因为我反复的check了书单,确定里面没有我。然后在收到书的当天下午,看到了第二批赠阅的名单,妥妥的落着我的名字。封面的包装很好,容易亲近,蜗牛背上沉重的钟表壳,拖拽着秒针不想让它移动的小人都意味着一个拖延症患者最无奈的对象——时间。
书的整体结构很简洁,没有太多的前因后果,简单叙述一下之后,就是满满的实用性的方法,全翻完后,我意识到这就像一本工具书一样,因为整体来看它逻辑完整,但是即使分开来,每个章节段落都可能成为可参照的范本和模式,直接拿来套用,然后成为一个个小小的Tips,成为范本。
此书有很好的互动模式,比如总是会留出强迫读者思考的部分,就是在文章介绍的方法下,留出题目和答案的.位置,基本上是强迫读者思考,这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我想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比如我,我羞愧的承认自己一个空格都没填,所以在看完书的今天我都觉得有什么事儿没完成,书没看透,然后情绪很糟糕,觉得提交这个书评的很底气不足。
此外,书里很多地方都用灰底不规则的方框圈着相应用到的“战拖小贴士”,每个小贴士都是直接可以拿来执行的战拖步骤,简洁明了,直截了当。
关于书目设计上一个很大的不足是很多关键性的内容放在表格里面,我觉得,编者和设计者的本意可能是让交互性更强,阅读更直观,突出对比和逻辑的顺序————————但是,老实说,大段的中文放在格子里是很不讨喜的做法,字体的必然变小,长段话的无重点,放在表格里让人的可阅读性大大变差,特别是步骤多的时候,框框就变成了满眼的乱七八糟,这个不好,不好~
剧透部分,慎入:
引言只是一个简单的概述,题目就是关于整个书的概述“三管齐下,终结拖延症”,然后三部分就是这“三管齐下”的分而述之,然后每个方法里面又分为一到两章具体的解释了这些方法。
大学的时候,学过项目化管理,然后再读过很多战拖的书之后,基本上可以把战拖的步骤概括了,也就是,无偏见的接受自己——觉察到问题——订立计划——行动——行动过程中的调节与检测——接纳进行的程度——自我实现,然后,调节与检测贯穿始终,成为一个循环的过程。虽然简单,但是方法就被扩展的比较多,这也就是无外乎思想下的方法的问题了。《终结拖延症》和其他的拖延症书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为读者提供了很多的方法,不在东拉西扯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而是直接的告诉你,怎么办!
剧透完了,我又不想写了,突然很想看bosco的视频TT
看书的过程中,我得到的最浅显的经验是,想到一点,就赶紧找时间找地方写下来,因为有了这个书评的要求,我长了记性,以前总是我在当时以为自己能记住,结果在写的时候发现我思维的闪光点全不见了,这搞得我更加沮丧,然后就写不出来了。我想这大概也可以套用在其他拖延的事情上,有时候拖一拖,反而思路更跟不上,情绪更加沮丧,彻底觉得自己要完蛋了……
看完了,再一次决定自己要行动起来TT为什么我觉得说再一次说的这么悲凉。
愿所有战拖队友一起努力,一起加油。希望咱们也成为老师布置完作业,当天就完成,然后在礼拜天看着赶作业的人们,心里顿生优越感的人!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篇2
约百分之二十五的人患有拖延症,有趣的是,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属于那百分之二十五。那我们先来找一下自己的定位,你属于哪一种拖延?
要改变这些负性思维及行为方法,终结拖延,可以试试下面几个简单的方法:
01、练习立即行动
以合理的方式、在合理的时间内,去做合理的事情。
02、控制分心行为—思维终止
意识到自动拖延决定时(如心里想“待会再做吧”),要在心里喊“停”。
03、复杂任务做分解
学会将复杂任务做分解。
04、建立正向联系
将学习和愉快的事情联系起来,比如你喜欢古典音乐,那就边放边学习
05、运用承诺
当我想翻跃一面很难翻的墙时,可以试着先把背包扔过墙。运用承诺会有一个短期明确的目标,因为你承诺了他人,所以你的行动也会更坚决一点。
06、维持适当的压力
没有压力人的表现不会很好,你得强迫自己开始;压力太大表现也不好,思维会分散混乱,所以要维持适当的水平的'压力感。
书中作者还介绍了很多适合实际操作的流程、套路和练习,甚至可以在实战当中直接模仿复制。但是,任何方法光看不练是永远也没有效果的,战胜拖延,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读了《终结拖延症》这本书收获很大,成为自己的观察者看清自己过往的经历和模式。为什么大家会喜欢拖延每个人的目标都是不动脑子的生活,人都喜欢骑着大象自动驾驶,按照自己最习惯的方式去做。不拖延,就是此刻就要动脑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喜欢拖延的原因。
并且了解了拖延的分类:
a:期限性拖延症:期限最后的时候才去做。
b:个人事物拖延症:给自己限定了很多东西一直在拖
c:简单拖延:知道事情简单,当下就能解决,但习惯性的要放到一边。
d:复杂拖延:就是拖延的让自己对自己评价很低,会否定自己。
也学到了改掉拖延症
不要给自己贴上拖延的标签,这样自己会理解自己的拖延,也会成为理由,就不会想着去改进了。
克服对失败的恐惧,奉献立即行动:每天计划好明天一定要做的6件有意义的事情,然后第二天就把这6件事情,一件一件做完。太在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要克服,就是不敢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情,怕自己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情也做不好,让别人看不起。总是到最后才做,强调自己的时间不够才做成这样。其实别人真的不关心那么多,更关心的是你做了没,完成好过完美。敢于承诺和挑战自己,把背包先扔过墙!自己挑战自己有效面对压力,就翻过墙了!真得就做到了!
书里面还讲到,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不断地逼迫自己总是能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做更优秀的事业,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我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个体,但是为什么,每个人呈现在大家眼里是不一样的人呢,有些人会给人非常差劲的感觉。但是真的是这样子吗,我认为每个人都是优秀的,但是在成为优秀的自己的这条路上我们自己身上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毛病,在阻碍着我们。自己回想一下,如果克服自己身上各种毛病,你是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每日三省吾身,反省下自己今天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过失,还应该怎么做,每天只是回想一下,反省一下,花的时间非常少,但是收获非常高,性价比也超级高!
这几天下来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早睡了,并且不断的有意识地在提醒自己要早睡早起,每天完成规定的几件事情、希望接下来行动力越来越强!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篇3
战胜拖延无疑是困难的:各种“拖延症”在具体表现上可以千差万别,但看起来都顽固而容易反复。许多人戏称它为“绝症”。尤其是跟相“关的生理性拖延,每每卷土重来,更是让人痛苦不堪。此外,拖延本身的复杂性也增加了我们同它对抗的难度。
如果我们可以不太严格地把拖延称为一种“症”那么它更接近于一个症状性而非病因性的名词。由于这种根源和具体表现上的差异,几乎不存在一种通用于各种“拖延症”的万能灵药。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注重内心成长和价值观梳理,一类注重任务解决和时间管理。第一类方法,强调挖掘拖延行为的根源,加强对自身各个方面的觉察,倡导从拖延的根本原因入手,化解负性情绪、调整不合理认知、强化行为的改变,从而不仅实现拖延行为的改善,更是谋求对自己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接纳;第二类方法则强调聚焦于任务本身,挖掘、组织并利用自身的积极资源和社会支持系统,力求在短时间内克服障碍、实现目标。
从效果来看,第一类似乎更彻底,也更有利于预防反复,但改变周期漫长,似乎可以称为“长期战拖”;而第二类短小灵活,常用于对已发生的拖延的解决,或许可以称为“短期战拖”。是“釜底抽薪”重要,还是“扬汤止沸”有效,此二者可谓各有千秋,相信诸位拖友各有偏好。但是,无论是“釜底抽薪”还是“扬汤止沸”,容易的是“纸上谈兵”,共同的`难点都在于如何操作和执行。
对拖延根源挖掘最彻底的人,可能会成为拖延心理学家,但这本身并不足以保证知行合一,在行动中实践那些觉察到的知识;而短期战拖当中的主要内容,如时间管理等,最适用的人群却常常是那些本不容易拖延的人,这些方法在设计时通常就没有充分考虑到拖延的干扰,而是假设人的理性决策能力已经足够强大。事实上,我们理性的一面也许需要事先训练和养成习惯(就像在这本书里一样),才能足够强大。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篇4
《终结拖延症的49种方法》是一本我读过的相关书籍中最具代表性和针对性的书。所有章节都可单独成册,互不影响。脱离枯燥的理论,每章节均配有可爱的卡通插图,问题罗列全面而深刻,叙述表达也都很精练。读来让人记忆深刻,受益匪浅。
拖延症在常人身上都会有体现,有时候甚至会因为拖延憎恨自己,造成心理负担。拖延症是缺乏自控力的表现,摆脱拖延症就是对自己的征服,与人性的对抗。这本书提供了49种方法让我们凭借自我的力量摆脱拖延症,读的时候让人有很强的.代入感。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方法有很多。
如趁早放弃幻想,根本没有“万事俱备”的时刻这一小节,告诉我们在想法不够成熟的时候就应该着手准备工作,没有什么是现成的,也不会存在准备充分的时刻。做事注重计划固然是好,但是我们会忽略可行性。遇到点挫折就想放弃,这在完美主义者身上体现尤为充分。我们应该事先做好各种心理准备,在前进中不断修正,而不是等待一个并不存在的“完美”方案先落地。再如作者对于如何能坚持的更持久的看法,他建议将大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这样有计划的、按部就班的,不会因为急于求成而受挫。完成了小目标,就会带来微小的喜悦和成就感,慢慢的,你也就能改掉拖延症。这也是一个很棒的方法。49种方法每种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只要静下心来学习,每个人都会有收获。
在我看来,这本书就像心灵鸡汤一样。它告诉我们如何制定目标,如何坚持,如何科学的利用时间,如何调整心态,如何克服恐惧等,启迪读者厚积薄发,战胜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