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实施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信息技术实施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信息技术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所以,信息技术考试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的能力,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协作能力等。考试也不仅仅是作为给学生总结性评定的手段,还是学生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是发挥学生创造潜能的过程,是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育观念的过程。
二、考试内容与时间:
考试内容根据每学期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考试试题应包括三部分。
技能测试(30分):是为考查学生的键盘输入能力;
基础题(30分):重在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用一个半成品的作品出示任务,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学生如能对作品进行再加工、创作,可有不超过10分的加分。
作品考试(40分):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开放性、长作业形式的试题,学生自选主题,搜集资料完成作品。此部分考试,教师可提前一个星期或一个月的时间将作品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告诉学生。
说明:基础题和作品考试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任选一项完成。
考试时间安排在语、数考试前1-2个周,在网络机房内随堂测试。
三、考试前准备
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的上机考试为主,力争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开放的考试环境,以让学生有创新和张扬个性的空间。
1.出示考题和评价标准
出题时间至少在考前一星期,这样便于教师向全体学生公布考试内容、形式、要求、评分标准,让学生作好考前准备。对于学习过程中,已完成自创作品,并且质量较高的学生,宣布不用考试的通知(学期初应和学生达成协议),学生将作品上交。这也有利于考试时,单人单机的实现。出题形式可以有以下两种:
(1)本校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自主命题。
(2)信息技术教师提前将试题(并附评价表)上传交流,可以自主选择。
2.师生准备
教师应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另外,考虑到有的学生课外不具备上网的条件,教师可给学生准备充足的素材,以便于学生选择性使用,保证考试任务的完成。
四、考场管理
1.考场组织
考试以上机实践的形式进行,要求单人单机,以面向全体学生。考试采取开卷的方式,在考试中,学生可以事先自己准备资料、可以查看参考书和笔记,也可以相互讨论,但必须独立完成,作品不能相同。
2.考试过程
技能测试:时间一般为5分钟,可以利用金山打字通等软件。
基础题:教师可通过网络教室将试题和素材分发给学生,学生可边阅读试题边完成任务。
作品考试:学生已基本完成的作品,修改后上交。
五、评价标准与方法
基本题的任务要明确,让学生的操作有的放矢。评价时,只要关注任务完成的结果,至于学生的具体操作方法,不作具体要求。
作品考试:对学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仅作原则性的要求,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自选主题、搜集资料并完成的作品,不能以完美要求学生,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六、评价结果的应用:
1.用于学生的学期总评
期末考试成绩是学期总评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期总评=期末考试+作业完成+平时上课表现。
2.用于学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教师将学生作品和考试成绩上交学校,学校可组织教研组和相关教师随机抽取学生的作品和成绩,以考查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另外,学校也可随着考试的进行,对每位老师的任课班级进行抽考。
组织合理有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考试,不仅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通过组织考试,给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个人特长的余地,学生的创造潜能被充分地展示出来,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信息技术实施方案 篇2
为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深入开展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使教师了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切实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使信息技术在我校开展普及,切实提高教师们应用计算机的水平,特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如下:
一、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整体水平。
2、积极开展网络知识普及,使教师依托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教研与学习。
3、使每一位中青年教师拥有自己的博客,积累与交流教育感悟。
4、鼓励和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对象
学校全体教师分为初级和中级两个组,分别进行培训。
三、培训原则:
1、面向全体教师,突出骨干,按需实施,分类指导。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四、培训时间:
每周二中午:初级组
每周四中午:中级组
五、培训内容
初级组:(授课:华梁刚)
1、班班通基本使用(安全使用)
2、word基本使用、图文混排。
3、PPT幻灯片基本制作,学会简单课件制作。
4、Excel20xx电子表格制作及数据的录入、整理。
中级组:(授课:袁斌)
1、班班通基本使用(安全使用)
2、网络资源的下载(图片、动画、视频及文字)
3、图片、音乐、视频素材的简单处理与加工
4、网站信息发布、微博使用。
六、组织形式
集中在二楼教师阅览室进行
七、培训要求:
1、提高信息技术意识,真正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我们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将信息意识灌输到教师的头脑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有机的融到一起。
2、加强技能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使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是基础,也是关键。在今年的培训中,我们结合学校教学和教师实际,主要培养教师对Offcie20xx的使用水平。
3、参培教师要遵守请假制度,有事履行请假手续。
4、按时出席,不迟到,不早退。
5、集中培训时,关闭手机,在老师授课过程中,教师之间不准互相说话,要求教师认真做好笔记。
6、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中,教师要按要求进行练习,不要做与培训无关的事。
7、遵守机房一切规章制度。
信息技术实施方案 篇3
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制约,虽经过一些电脑基础培训,但教师整体电脑操作水平仍然不高,许多教师不会操作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设备使用率效低。这就造成了大量教学设备和资源的浪费,各个学校的多媒体优势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而且由于缺乏多媒体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知识,各种故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维护费用日渐增加。
为了尽快提高农场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设备操作技能,借助多媒体工具来完成教学工作,现拟定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在每个学校培养3—5个骨干电脑教师,再由他们带动,辅导其他教师进行多媒体操作,从而快速提高全体教师的多媒体操作水平,加快农垦教学信息化步代,提高中小学的教学质量。
一、培训对象:
各农场学校教师,每学校3—5人。
二、培训地点:
海口市海秀路87号新南洋大酒店办公楼六楼百灵电脑培训中心
三、培训时间:
每期8天。
四、培训内容:
教学课件制作,常用工具软件的操作,网络知识,各种电脑外接设备及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日常维护知识,基本的多媒体设备维修知识。
五、培训目标
会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会利用常用办公软件进行日常电脑维护,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会使各种多媒体设备,能懂得日常多媒体设备维护常识,能够对多媒体设备进行简单的维修。
六、每期人数:
每期48人。
七、培训方式:
实践为主,教学理论为辅。
八、培训费用:
400元/人(包括教材及办证费用)
九、培训食宿安排:
60元/人/天(包住宿及一日三餐)
住房标准:二星级双人标准间伙食标准:中餐,晚餐八菜一汤
十、证书颁发:
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合格者,即可获得海南省人事劳动保障厅颁发的《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结业证书》。
十一、培训环境及实验场所:
电脑培训教室一间(教室装修豪华,铺地毯,4部新空调)
教学设备:学生机:人手一台(配耳机)
服务器:2台
教师机:1台
网络教学软件:1套
信息技术实施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管理“日志”,学会整理“相册”。
2.通过管理“日志”,整理“相册”,让学生清楚文章需要分类存放,图片需要具体说明,从而方便与人交流,从而使其成为我们真正交流的学习平台。
3.通过“我的空间”的管理,使学生形成文章、图片归类存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通过管理“我的空间”,进一步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会管理“日志”,分类存放,对需要修改的日志进行编辑或删除;
(2)掌握整理“相册”,修改照片信息并分类存放。
难点:学会对“相册”进行有效分类管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修改案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的空间”单元第一课时,让大家发布的“猜谜语”吗?今天可是我们大家揭晓答案的时刻哦!那应该怎样来发布我们的答案呢?
谁来说说。
要对原来的日志进行修改,如何修改。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二、探究新知
1.管理博文
①日志修改
组织学生看书学习,对“猜谜语”日志进行答案的补充。
学生自主探究“管理日志”,将自己的谜语答案通过编辑补充完整(学生发的第一篇日志)
学生结果反馈
学生演示:师板过程:我的空间—日志—编辑—出现日志(填写答案)
师: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对先前的日志标题和内容进行修改,对于不要的日志我们可以删除。但如果删除日志,这篇日志的其他留言也会随之消失,因此我们要删除时,一定要慎重对待。
②日志分类
师:在编辑修改日志的过程中,你是如何理解第4步中的“分类发布”的。
学生思考,并谈谈自己对分类的看法和理解。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分类的内涵。
师:日志上的信息使我们共享在个人空间上与好友交流的信息,日积月累,文章大幅度增加。如何让访问的好友更便捷的分享你提供的日志信息,我们可以对日志信息进行分类。
日志信息可以怎样分类?
一学生或师做演示:编辑—选择分类(新建分类)
问:新建分类根据什么而定义?
练习:进一步对有需要修改的日志,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完善,并将它们有效分类管理。
③日志管理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分类管理的效果。
补充:有好方法和建议和大家分享吗?
学生介绍自己的日志管理方法和经验。
2.管理“我的相册”
师:在个人空间中,除了日志可以表达信息与好友交流,相册也是我们在个人空间上发布信息的主要手段。如何来对“相册”进行有效管理呢?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新知。
①相册管理
学习情况反馈
师:相册管理可以做些什么?
为什么要对相册进行管理?
学生思考、回答:完善相册信息,便于分享。
②相册分类
问:在图片管理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建议吗?
学生回答:需要分类。
师:日志多了,需要分类管理,照片也可以分类整理,照片怎样分类管理?
学生回答:转移到(选择相册)
教师引导:相册怎样新建?师演示过程。
提示:在照片上传的过程中,就应该对图片进行及时分类,做到随时高效管理照片文件。
小组合作:将自己喜欢的照片添加到相册,并进行分类管理。
学生演示。
③相册管理展示
评价:他(她)分了几类?合理吗?是否有建议?
他(她)的分类好在哪里?
学生交流信息。
三、课堂总结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你是如何来管理自己个人空间的?你认为一个好的个人空间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素?你在管理个人空间时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结束语:通过同学们的精心地呵护和打理,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将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个人空间。老师要提醒大家,同学们平时要经常对自己的个人空间进行维护,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家园。
板书设计
管理“我的空间”
管理博文
管理“我的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