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草房子》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草房子》读后感 篇1
感动,终会拥有爱的痕迹。
看完结尾,一道泪痕留在了书上。大家都说,生活中充满了爱,而我们,也总是因为爱而感动,感动之余,我们应该想想,是什么样的爱让你感动。
《草房子》让我们为爱而感动,主人公桑桑那看似寻常的六年小学生活,实则包含了无数的爱。桑桑周围的人,将桑桑这原本寻常的六年,变成启迪人生的六年。不幸少年的坚持不懈,大人之间一个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感情纠葛,以及主人公自己对死亡的真实体验,都教会他,也教会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爱,更不缺少来自爱的感动,只是缺少一双双发现爱与感动的眼睛。
难道不是吗?一次帮助,是爱;一次关怀,是爱。在垃圾桶边,捡起没有被扔进的垃圾,是对环境的爱;在公交车上,给陌生人让座,是一种对陌生人的爱。而这些爱,就是使你感动的一道道爱的痕迹呀!这些爱,本可以感动我们无数次,却因为缺少发现爱的眼睛而让它们被埋没。
我们已经不需要过多的爱,我们需要的是,那一双双发现爱的眼睛。如果缺少爱的眼睛,生活将没有快乐,世界将变得冷漠无情,感动也不会穿插在人生中。《草房子》恰恰给了我一双发现爱的眼睛。希望在此之后,我们周围能够多几双发现爱的眼睛。
《草房子》读后感 篇2
《草房子》是曹文轩叔叔纯美小说系列之一。用诗一般美丽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副百看不厌的江南水墨画: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就是油麻地。
这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顽皮、聪明的桑桑,秃顶的陆鹤,不幸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他们是那么纯真、善良,每个人身上都散发出人性之美的光辉,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心灵。
纯净的美。文弱、恬静、清纯、柔和的纸月,不仅学习好,而且生性善良、懂事,她是那么完美,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感染和改变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仿佛是真善美的化身:桑桑变得干净了,不再抢妹妹的饼吃了,吃饭也变得文雅了,不再把桌上洒得汤汤水水,当桑桑得了重病的时候,她用眼神鼓励他,默默地送去一篮子青菜和鸡蛋,把妈妈亲手缝制的书包送给桑桑:书包是我妈做的,可结实了,能用很多很多年。纸月把“很多年很多年”重重地说着,把自己的祝福和关心送过去。
《草房子》读后感 篇3
《草房子》的主要人物有:桑桑、秃鹤、阿恕、细马、杜小康等人,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叫桑桑的小孩在一个学校上学,他就住在这个学校,因为他爸爸是这个学校的校长。
在上学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桑桑为蒋一轮和百雀送信;杜小康因家里发大水而破产,就跟他爸爸去养鸭子了……或许我们学校曾经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只不过我们没有留意到这些而已。而往往是这些事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能让我们铭记这些童年的快乐时光。
让我印象最深的的人物是主人翁桑桑,他生了一场很重的病,但他勇敢地挺了下来,最后他的病终于治好了。在治病期间,他每天都要坚持喝中药,而药是非常苦的,但他还是坚持喝,从来每有忘喝一次。我想,如果换成我的话,我恐怕很难能够坚持下来喝药,而且是那么苦的药。最后,桑桑的病治好了,但他不得不离开这个让他留恋的地方,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可能不会再回来了……
我们一定要珍惜我们的童年时光,让更多美好的记忆留在我们的心中,一定要像书中的桑桑一样,勇敢坚强,积极乐观。
《草房子》读后感 篇4
这天,我翻开我期盼已久的书——《草房子》,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故事中讲述了主人公桑桑在他家乡——十几幢一色的草房子里的六年小学生活。这六年使他刻骨铭心、终生难忘,因为他在其中经历了许多看似平常却撼动人心的事情:男女之间的真挚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想拼时的悲怆与优雅……
最后,桑桑在这些扑朔迷离的经历中慢慢地成长,越来越懂事。
在这些撼动人心的事情中,住在校园西北角的秦大奶奶让我印象最深。
她因为过去的往事不仅不肯搬家离开校园,而且经常给校园捣乱,成为了当地人觉得最难缠的人。读到这,我为油麻地小学感到愤愤不平。但后来,当我读到秦大奶奶不顾自身救了乔乔之后,我也和当地人一样改变了对她的看法。
我心想:原来秦大奶奶是善良的,只是她把这份善良藏在了内心深处。当我读到好不容易敞开心房的秦大奶奶,又因为校园的一个南瓜不慎落水身亡时,我不禁感到惋惜:多好的一个人啊!好不容易克服了内心的困难,现在却又……
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读完了这本书。那优美的语言让我感受到草房子与当地人的善良与朴实,我看到了人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