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经典方案 > 正文

古诗清明教学方案

2025/09/19经典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古诗清明教学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古诗清明教学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通过手指点画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形态。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教学准备:

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3、颜料、彩纸

教学过程:

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教学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

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2、启发幼儿用“梅花”说一句话。

3、小结:冬天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梅花有很多枝干,没有叶子,有白色的、黄色的、粉色的,还有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三、引导幼儿想象画面,初步感知古诗的意境。

1、欣赏教师配乐朗诵,启发幼儿在脑海中想象出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跟随课件轻声朗诵,读准字音,想象画面。

3、引导幼儿说说:你想到了什么画面?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设计提问:“凌寒独自开”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里,你感到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在这首诗里、严寒中盛开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没有香味呢?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培养幼儿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品质。

四、启发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边朗诵古诗边根据古诗情境进行手指点画。

1、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2、欣赏幼儿作品,结束教学。

教学反思:

教学开始,通过谈话,引起了幼儿对梅花的兴趣。在欣赏梅花的图片及课件中,了解了梅花的特点:颜色、形状还有花瓣的数量等。多数幼儿对古诗的内容非常熟悉,所以在教师引导下,大多数幼儿朗诵的较熟练,并且还能够用“梅花”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通过朗诵,使幼儿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美,体会到了梅花不畏酷寒、不屈不挠的品格。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特征,在结束环节让幼儿尝试手指点画,不仅增加幼儿对梅花的印象,还会使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古诗清明教学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古诗、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2、能正确熟读古诗。

3、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

活动准备:

1、古诗教学的自制PPT。

2、幼儿前期经验准备: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活动过程:

入场:听《琵琶语》学古人漫步进场,感受古曲的气氛

教师:现在我们听着优美的古曲,慢慢的进场,然后轻轻地找个座位坐下来。

了解清明节的风俗。

教师:之前清明节,我们放了一个小长假,那请你们回忆一下,清明节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播放 清明介绍PPT ,教师做相应的小结。

教师:小朋友说了很多清明节做的事,我们看看其他人会做些什么呢?

教师:清明节这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带着悲伤的表情,手捧着鲜花去祭拜去世的亲人 所以,清明节要去扫墓,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敬与怀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们的心情都比较难过和悲伤。

学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1、完整欣赏古诗两遍。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在清明节人们会做的事情,那古时候的诗人,在清明节这天会做些什么呢?

2、看背景图,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幼儿看图自由回答

3、句卡配对,进一步了解古诗大意教学反思。

(1)出示图卡,引导幼儿发现诗句与画面的匹配关系

(2)观察图片,幼儿为诗句匹配图片。

教师:如果要给这些句卡宝宝找图片朋友,你们认为应该怎么找。谁能为 清明时节雨纷纷 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

教师:谁能为 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 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教师:诗句 借问酒家何处有 对应哪一幅画面?

教师:那是谁回答老爷爷的?那个小孩。哦,最后一句 牧童遥指杏花村 对应的就是第四幅图片了。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古诗和这些图画的关系了吗?原来图片上的内容说的就是古诗中的内容。

朗诵古诗

1、幼儿整体诵读。

教师:那这首古诗的名字就叫《清明》(出示字卡),写这首诗的.诗人叫杜牧,他是唐代很有名的诗人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图片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2、记忆大考验两遍。

3、幼儿跟读两遍。

4、表演读最新幼儿园大班清明古诗欣赏教案(3篇)。

教师:你们读得真好听。那现在我们边读古诗边做动作,我们来表演一下这首古诗吧!

5、古诗接龙。

认字活动:学习明字。

教师讲述 明 的字源故事。

教师: 明 在甲骨文中是由一个日和一个月组成,表示日月照耀、明亮的意思,也解释为带来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个窗形的结构组成,意思是月光照进窗内,表示光亮之意。现在的明字则确定为日月之明了,一般用为光亮之义。

教师:我们今天学的这个字宝宝读什么呀?(明)结束活动:欣赏歌曲《清明》。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清明》,它还有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活动延伸:

学习歌曲《清明》

古诗清明教学方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将如期而至了。清明节是我国许多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一个相应的阐释与表达系统,深入细致地融入民众生活。清明祭祖是中华文明礼仪的优良传统。清明扫墓不仅是人们从感情上与祖先相联系,也是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础。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华古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关注。作为一线的教师将清明传统与古诗巧妙地结合,使幼儿在诗情画意里感受由中华古诗词的`意境之美,体验清明的民族文化传统,使幼儿性情得以陶冶,真正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欣赏与传承。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三、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观察讲述,引起学诗兴趣。

1、教师根据古诗讲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图片,提问,你在刚才的故事里,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呢?(古时候的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气怎么了?(下雨)

(二)观看VCD片,观赏体验,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

古时候,有一位杜牧的诗人,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问: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

(请幼儿讨论。)

5、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解读诗句,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

4、解读其中的诗句,理解个别字词“雨纷纷”、“欲断魂”、“借问”、“遥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习朗诵,表达感情,幼儿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慢慢跟读。

2、幼儿分组学念,感受古诗意境。

3、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提醒,注意表达合适的感情,轮流请几批幼儿。

4、请幼儿集体朗诵1—2遍,进一补感受古诗意境。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六、活动延伸

1、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清明节来到时朗诵给爸爸妈妈等家人听

2、在图书区添设古诗图书,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感受古诗意境。

古诗清明教学方案 篇4

【设计思路】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教学反思。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幼儿系列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向革命烈士致敬默哀或扫墓等活动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

【活动目的】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用古诗导入活动内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小朋友你们知道几月几日清明节吗?(4月4日清明节)

2、教师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现代英雄:抗洪救灾、抢险救火、保卫国家生命财产等等许多现代英雄也献出了生命。

6、放哀乐、人民英雄纪念碑画面,请家长与幼儿起立,向英雄们行礼、默哀,表示怀念。

教师讲述清明节的一些习俗供幼儿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