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心得体会
微文呈现整理的教师教育心得体会(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 篇1
在寒假的一段时间中,我阅读了《小学教育教学理论》一书中的几个部分,受益颇深,在这本书中我仔细的对其中有关教学多媒体的一节,谈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随着生字新词的增加,学生常常会表现有陌生、枯燥和乏味的'感觉,这些感觉往往会成为学习的障碍而影响学习的效果。但是,每当采用投影、幻灯、录像、配音乐上课时,每当各种抽拉片、五彩缤纷各种色彩的投影教具、图片出现在学生面前时,都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抑制不住的新奇,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都得到很高的提升,学生迫切地想看、想说、想听、想探个究竟。教育教学界曾流行过这样一句认知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会明白。”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地规范学生的思维活动。多媒体这种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的特点所创设的教学所需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使学生感觉身临其境,让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有利于学生学习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教学多媒体能使教学对象生动形象,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也变得生动起来,运用教学多媒体,多感官、多渠道参与信息的加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多媒体的使用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老师只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学习和接受能力,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板书形式,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 篇2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目前新的幼教资料和理论层出不穷,让我大有眼花缭乱之感,个性是近年来幼教体制的改变,再加上幼教观念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很多教育资料在社会和家长的要求下进入了幼儿园,珠心算教育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涌进了我区的幼教行业,在进行了多种学科的叫许后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学习珠心算的辛苦,珠心算本身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个性是它强调技术的娴熟,手脑的多次练习到达配合一致,这就要求孩子们要有超多的时光积累基本功,还需要花费超多的时光熟练所有的技能,才能真正到达眼手脑合一的目的,而在练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习珠心算的孩子速算潜力是很厉害,但是相应而来的还有很多的问题。
比如:珠心算算理与目前的数学是有相异之处的,个性是孩子们一旦建立了脑中珠像之后,对分解组成的理解和使用就大打折扣,这就十分不利于小学的思维训练中的要求,个性是在对数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时超多的用到数的分解组成,学珠心算的孩子表现出明显的反应慢。另外就是孩子在最初的基本功练习中由于长时光应对小小算盘上的某几档,视力也受到了影响。
那么能够发展智力的方式很多,我们有没有必要花费超多的时光和精力让幼儿选取珠心算来发展呢?我自我带着这样的困惑,在给孩子教学时就常常因此而事倍功半,个性是家长总向我抱怨孩子回家光忙于练习珠心算了,没有时光做别的,还有孩子对此抵触情绪很强,我常常自问:究竟该不该让孩子学习珠心算呢?期望有感想和有经验的同行能就此畅谈一下。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 篇3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联系群众最广泛,服务群众最直接,在辅导员中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20xx年管理学院学生工作中如何践行群众路线?如何做好师生满意的学生教育工作,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关系。
正确处理远和近的关系,进一步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这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要求我们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深情。只有面对面,才能手拉手、心连心;只有接地气,才能察实情、解难事,真正培养起对学生的感情、对事业的激情。必须健全干群联系的长效机制,推动党员学生干部沉下身子、放下架子、静下心来,深入学校、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所思所盼,关注学生所忧所急,解决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正确处理上和下的关系,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学生期盼有更好的教育,要求我们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多想多干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干的事情。只有始终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才能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化作具体行动,才能真正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亲近学生、联系学生、服务学生,从而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立德树人,形成共同推动学生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
正确处理多和少的关系,更加关注学生教育中相对落后的四困群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要求我们既要注重教育的整体发展,又要对四困学生给予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我们不能只重视学生教育发展的平均水平,而忽略少数困难学生和特殊群体存在的实际问题。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关心关注特殊学生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和增加资助渠道,切实促进教育公平,保住底线,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正确处理大和小的关系,切实重视那些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小事”。凡事要从大局出发,需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维护学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大”和“小”又是相对的,大事和小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需要我们善于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学生工作无小事。而且凡大事必做于细,必从小事做起。我们在谋全局、抓大事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这些自以为是“小事”的大事,带好每一个学生组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
育平台,找准四两拨千斤、牵一发动全身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把工作做深、做细、做透,带动全局发展,提高学生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
正确处理内和外的关系,自觉相信主动依靠学生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我们要多交学生朋友,多听学生意见,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善于调动整合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学生教育工作;要真心诚意拜教师为师,向学生学习,尊重学生首创精神,充分发现、大力推广先进学生典型,深入推进教育管理体制、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促进学生教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总之,我们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深化学习教育,认真查摆“四风”,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形成长效机制,努力以实际成效推动学生教育工作科学发展,办好学生满意教育。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 篇4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当我认真接受了继续教育后,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评课”与“议课”的区别:“议课”是围绕观课说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状态。“评课”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
二、“评课”不能流于形式:在教学中,各自形式的公开课、观摩课等等,常会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出现,随之而来的评课却往往流于形式,有的是在设计好的表格上打个分,有的是表扬为主,做好好先生,还有的是被动发言,敷衍了事,说几句好话,提一点希望,这些现象在我们的教学中可能很多人都碰上。我觉得在教学中,作为我们一线的老师听课评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践,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如果都说些没有意义的话,那评课还有什么意义呢?课堂教学终究是一线老师自己的事情,我们需要的是评课者真实的心声,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有所理解,同时有所接受,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付诸于行动。
三、“议课”非常有意义。“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讨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议”强调了彼此的平等,都有自我表达的权利和倾听、理解对方的义务。“议课”我觉得更能让老师得到提高,更能有说服力,因为有时评课者并不了解学校的情况、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进度等情况,往往对上课者提出的要求过高,这样如果只评不议,也许会让老师觉得委屈,甚至不理解,从而打击了积极性。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让授课者说话,让评课者更能点中要害,不仅可以得到参与者的充分信任和理解,更是对教师改进课堂、促进专业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短短的几个字却很精练的写出了作为一个合格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有人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对教师的崇高评价和美好赞誉。世人给教师带上了如此美丽的“花环”,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这顶“花环”增添光彩。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再次,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视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印象,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有效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