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蛤蟆》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数蛤蟆》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数蛤蟆》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数蛤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节奏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2)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童谣《数蛤蟆》
(3)采用多种形式,学习歌曲并把握歌曲的情绪。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木鱼、三角铁)、哨子、音乐记号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动一动:
师:小朋友们好!生:郭老师你好!师:首先,我要和大家玩一个节奏游戏,看谁拍的最准确。(板书X 0︱X 0︱)这里有我们学过的一个音乐符号,它的名字?生:休止符。
师:见到休止符,我们要用什么表示呢?生:握拳。
师:那你能不能试着拍拍我们的节奏呢?生:。
师:太棒了。老师今天也准备了两个小乐器,你们认识他们吗?生:木鱼和三角铁。
师:那谁想来用小乐器打我们的节奏呢?生:。
师:真不错,那小乐器就有你来保管了。师:那过了这一关,老师要带领大家乘着我们的音乐列车去参观一个小动物的家,那请你打着拍子,乘着我们的音乐列车,准备出发吧。(放音乐伴奏)
师:好了,到目的地了,那让我们看看是哪个小动物吧?哎,它先我们来猜,满身一头绿疙瘩,眼大嘴大肚更大,此君若是张大口,哪个虫儿不害怕。生:青蛙,蛤蟆。
2、算一算:
师:小蛤蟆真是的,还不让我们参观它的家,还要让我们算数。(一只
蛤蟆
几张
嘴
几只
眼睛几条
腿)
(板书蛤蟆嘴眼睛腿)我先来问你们,打着拍子来告诉我。生:一只蛤蟆一张嘴。
师:都过关了,小蛤蟆愿意让咱们参观它的家了,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蛤蟆的世界吧。(范唱音乐加图片)二:新歌教学
师:这些小蛤蟆可爱吗?生:可爱。
师:小蛤蟆经过自己的努力,都骑上摩托车了,那老师就看看你们今天能不能把这首歌唱好?
师:下面老师来唱,然后你告诉我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蛤蟆”怎样的心情?
生:活泼。
师:那你们想不想学这首歌?生:想。
师:那首先要过我们的歌词关,按我们刚才打的节奏,一起来读一下歌词。生:。
师:下面我们一起跟伴奏来读歌词,注意速度。我们的小乐器手准备。生:读歌词。
师:刚才我们说了,歌曲的情绪是活泼,怎么用声音表现活泼呢?生:声音有弹性,跳跃感。
师:那我们再跟着伴奏来读一遍,注意你们的声音,要有跳跃感。生:读歌词。
师:读歌词时你有哪些地方听不懂?生:“荷儿梅子兮,水上漂”
师:解释:“荷儿梅子兮,水上漂” 。因为这首歌曲是四川民歌,所以它采用了地方方言。这句是歌曲中的“衬词”,没有任何意义。有了这个“衬词”以后,歌曲就更加的生动,形象,更有地方特色和民歌的味道。生:蛤蟆不吃水,太平年什么意思?
师:蛤蟆不吃水,它是因为吃害虫了。庄稼没有了害虫,自然就是一个丰收的太平年。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范唱来一遍,你可以选择默唱,当然也可以小声唱出来。生:演唱。师:再来一遍,把你会唱的地方大声一点,不会的地方或者唱不准的地方小声点。生:演唱。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小眼睛,歌曲中的旋律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生:水上漂、一只蛤蟆。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来唱一唱相同的地方。生:演唱。
师:那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完整的演唱一遍。生:演唱。
生:好,接下来我们再跟着里面的小朋友一起唱一遍,我们就跟伴奏自己唱了。生:演唱。
师:好,那我们跟着伴奏来一遍。生:演唱。
师:下面请我们的小乐器手准备,你们来给我们大家伴奏,我们再来一遍。生:演唱。
师:接下来,我更要考考大家的智慧。为歌曲加伴唱,当我们唱到“嘴”“腿”“水”的时候,我们加一个小伴唱——呱呱。下面你们先唱,我来伴唱。
1、师生合作。
2、生生合作。
三、歌词创编
师:一只蛤蟆、两只蛤蟆我们都知道它们有几张嘴、几条腿和几只眼睛了,那3只呢、4只呢、5只呢?
下面老师放着音乐,同学们就用你们的数学知识进行创编吧。生:分组合作。
师:下面我要找学生把你们的答案写到黑板上来。生:每组一人去黑板上写答案。
师:非常正确,看来同学们的数学非常过关。那我们一起来唱唱吧。生:演唱。
四、德育渗透
出示图片:被捕捉的蛤蟆,餐桌上的蛤蟆。点题:小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教学反思:
《数蛤蟆》是一首四川民歌,《数蛤蟆》是一首四川民歌,它选取了生活中一种常见动物,表现了它们可爱的形象和四川民歌丰富、幽默的表现手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民歌的特点及四川民歌特有的风格。
在这节课中我能够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学生平时对蛤蟆的观察,并结合图片、音像等资料来使学生加深对蛤蟆形象、特征的认识,使他们更好的理解歌词,特别是很直观形象地认识蛤蟆在跳水时扑通扑通活泼的样子,使学生很自然的模仿了蛤蟆跳水的可爱动作,为本课增添了不少色彩。在本课中,我请学生对《数蛤蟆》进行了充分的聆听,通过听赏、律动、歌词创编、打击乐伴奏等多种形式来增强学生对歌曲的感受,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进行了充分的演唱,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准确地找出了歌曲中相同的乐句和四川民歌的特色。
总体来讲,学生在本课的中学习兴趣高,对这首歌有好奇心,喜欢听,喜欢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旋律,唱的很到位,声音嘹亮,并且能按提示的要求创编两段歌词甚至更多段落的歌词。本课中的不足是缺少评价。本课设计内容教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歌词创作这一环节,我没有做到让学生为自己或别人的创作做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中学会修改。这样不仅少了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而且使创作过于形式,学生不易理解。在以后设计本课时我还要设计到这样一个环节,在为学生介绍四川地理位置时应该结合“汶川地震”对学生进行一下爱国的思想教育,而且告诉学生在地震到来之前,像蛤蟆这样的动物就会出现反常的自然现象。
《数蛤蟆》教案 篇2
活动名称:
数蛤蟆(大班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这是一首四川民歌,知道四川方言中把青蛙称做"蛤蟆",使幼儿通过数蛤蟆的嘴、眼、腿,对青蛙有出步的了解和认识。
2、初步掌握歌曲的旋律,提高幼儿演唱技能,训练幼儿用各种感官(耳听旋律、眼看画面、嘴说歌词、身体动作)来感受歌曲的内容,增强幼儿的感受力和节奏感
3、教育小朋友要从小爱护小动物。
活动重点:
在熟悉歌曲之后,能够会表演。
活动难点:
让幼儿掌握歌曲的内容及其旋律。
活动准备:
环境布置(池塘);青蛙头饰,录音机,磁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谜语引出—主题"青蛙"。
2听音乐做模仿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问话方式。
2欣赏、示范、表演、比赛。
3欣赏青蛙的演变过程。
4观看青蛙怎样捉虫从而进行品德教育。
结束部分:幼儿扮成青蛙在布置好的池塘里尽情的玩耍、捉虫等,自然结束本节课。
《数蛤蟆》教案 篇3
《数蛤蟆》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蛤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蛤蟆》教案 篇4
数蛤蟆
——中班歌唱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在音乐中表演是种快乐的事。
2、学习小组合作,敢于展现自己。
3、锻炼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一台录音机、4个小鼓、若干根小木条。
活动过程:
1、出示青蛙的图片玩抢答游戏,引出主题。
(1)幼儿分成4小组,每小组4个人。
(2)每组放有一个小鼓,发给每个小朋友每人一条小木条。
(3)指导语:小朋友,你们都见过青蛙了,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去观察过它们呢?下面我们来玩抢答游戏好不好呀?游戏规则是,老师提问小朋友来抢答,你们哪一组的小朋友知道答案就赶紧敲一下你们面前的鼓,哪一组先敲响鼓哪一组就先回答老师的问题,答对了就奖给小红旗一面,看哪一组得的红旗最多。
(4)教师给幼儿提问。
①蛤蟆有几张嘴?
②蛤蟆有几只眼睛?
③蛤蟆有几条腿?
④蛤蟆都吃些什么东西?
2、引导幼儿创编有趣的青蛙动作。
(1)指导语:好了,小朋友们现在你们都知道一只蛤蟆,一张嘴,两眼睛,四条腿,那我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编成一首儿歌好不好呀?
(2)引导幼儿边拍手,边念编好的儿歌让幼儿熟悉理解歌曲。
(3)跟随音乐,边唱歌,边跟老师表演创编的动作。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蛤蟆形象反复演唱歌曲。
(1)学蛤蟆爸爸的声音唱
(2)学蛤蟆妈妈的声音唱
(3)学蛤蟆宝形容词的声音唱
4、引导幼儿玩《蛤蟆捉害虫》的游戏
(1)进一名幼儿闭上双眼,原地慢慢自转,其他小朋友排圆圈绕着该幼儿向相反方向边唱边跳跃前进,当大家唱到最后一个“呱”时,全体幼儿停下,中间的幼儿伸出一只手向前指,指向哪名幼儿,他就是“蛤蟆”其他幼儿都是害虫。
(2)蛤蟆捉害虫,害虫逃回家。(放音乐,音乐一停小朋友就不准再跑)
结束部分:
蛤蟆宝宝,我们今天捉的害虫可真多,拿回家去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