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心得体会
微文呈现整理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心得体会(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了最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xx版)》。趁着五一假期,我仔细研读了《英语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紧跟新时代的潮流,领会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把握新方向。结合王蔷、王守仁、梅德明等专家的解读,我对新课标有了粗浅的认识,对如何在小学英语中落实新课标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对比新旧课标,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那么,我们要培养什么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通过英语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具备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新课标突出强调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针对此,相对于以往的旧课标,新课标对英语学习也提高了要求。
第一,分级标准有所改变。
在新课标中,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改为四个等级——1~2年级为预备级,3~4年级为一级,5~6年级为二级,7~9年级为三级。而且,“一、二、三”出现了“+”级别,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第二,词汇要求增长了25%,达到了20xx单词量的要求。
新课标还提到,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接触并学习相关主题范围内的200个单词,以及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但英语的课时量并没有增加,这就要求学生要在空闲的时间去提升英语,对学生的要求更高,而且突出强调语言知识的活学活用,摒弃以往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第三,阅读理解能力要求显著提升。
新课标对于阅读部分提出了13+3要求。而且,要求3-4年级课外阅读量达到1500-20xx词,5-6年级课外阅读达到4000-5000词。字数变多的同时,难度也变大,突出强调孩子对语篇更深层次的.理解,如在初中板块出现了以下三个要求:
1. 理解语篇中显性或隐性的逻辑关系,即要求学生能够推理文章背后的意思;
2. 根据话语中的重复、解释、停顿等现象,理解话语的意义,这要求学生有深厚的阅读功底;
3. 理解多模态语篇中非文字资源传达的意义。
所谓多模态语篇,我理解的是未来的语篇阅读不再仅仅是以文字形式出现,有可能是图形、表格、流程图,甚至是语音的融合,不断向国际化考试如剑桥、雅思、托福等靠近。因此,像以往一些僵硬化的阅读做题技巧已经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了,这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重视阅读,增加阅读,广泛阅读,学会阅读,真正提升阅读素养。
第四,强调学生的表达性技能,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有明显提高。
如要求学生就口语或书面语篇的内容、观点和态度作出简单的口头评价,说明理由。在“+”部分,更强调了“恰当质疑语篇的内容、观点,解释不合理之处”。这对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也体现了核心素养引领下,英语学习从应试走向素质的大方向。结合我所教授的三年级(一级),课堂上我会设计多途径的听说活动,引导学生在感知、理解、模仿和运用中习得语言,学会表达。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描述、阐释、分析、应用等多种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迁移创新类活动,引导学生评价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作者的观点以及主人公的行为,逐步学会理性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提升表达性技能。
新课标还提出了很多要点,指引我们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落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如:
1.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加大教研力度,围绕英语课程六要素,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
2. 要设置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励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深入探究主题意义。
3. 要加强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强化素养立意,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组织各语篇教学内容,规划系列教学活动,充分挖掘育人价值,引导学生逐步建构对单元主题的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素养。
总而言之,新课标更加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在日后的教学中,我将鼓励学有余力的孩子在扎实学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做一定的提升,去满足“+”部分的能力需求;课堂上,我会增加探究性、开放性、思辨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不同主题、不同语篇类型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素养,并创造机会、搭建平台给学生进行语言输出,包括口头和书面,等等。
恰逢五四青年节,青春正当时,拼搏无止境。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作为教师,我定会继续准确、深刻领会课程理念、目标和要求,并转化为切实有效的实践,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全面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形式与发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心得体会 篇2
就像是一场及时雨,随着20xx年新课标的颁布,雷老师就为我们精心组织了今天这场讲座。在两个多小时的学习中,我们从程晓堂教授的讲座中学习到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发展新方向;在雷老师更细致的分享总结中,对新课标又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触。
在程晓堂教授的讲座中,他提到了新课标重新界定了英语课程的性质,也提出了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设置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标,优化了英语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重新规划了英语课程的实施过程。在新课标中,最重要的是核心素养。程教授从它的演变,内涵,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解的讲解。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中,有一点就是”Icanengage”,这一点不是单纯的指学生参与活动,发展语言能力,而是指教师要吸引学生参与。程教授也给我们详细举例说明了在考试中,如何考察语言能力。像我们在听力考试中常见的“听句子,选出句子中所包含的单词”,这样的题目并没有考察到学生的语言能力。而像“Listenanddrawlines”这样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去做题,找出图片中对应的人和事。这是值得我们教师思考的地方。另外就是在剑桥学校的招生考试中,一连串的提问就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考察。在对思维品质的考察中,我们教师也要注意课堂的互动要有思维含量,例如在作文的表达中要与实际联系在一起,不能为了写作文而写作文,作文的内容不能脱离实际。
雷老师在最后的分享与总结中提到,20xx年新推出的英语课程标准中,英语占比越来越低;考试难度增大:课程难度等级变化,词汇量从1600增加到20xx,阅读写作要求增多。从考察知识到考察能力也体现了变化。新课标以后,英语课时量减少,但是考试难度增加了。英语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朝着“真实课堂”的思路在转变。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和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将新课标实施到位,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的高素质学生。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新课程标准修订之后,对英语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听说和阅读能力,让学生不再只靠答题技巧得高分,而更加注重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听说能力
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起始年级为三年级,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以在一至二年级开设,以听说为主。以听说为主,这非常符合语言学习的一个规律,也就是在学习初期给孩子打下一定的听说基础,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性,大多数地方三年级才有条件开设英语课,在学习初期就要求听说读写齐头并进。没有听说的一个铺垫,孩子是很难适应学校这种高强度的背诵和写的一个训练的,两极分化就会越来越明显。所以学龄前的一个大量的听说输入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阅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增加了语篇的要求,也就是要通过大量阅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体素材,并且新课标标准对学生在各个阶段的阅读量有了明确要求,初中毕业阶段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5万字以上。
可以看出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要进行课外阅读,并且要大量、广泛进行阅读。其实在以前的课程标准里面也是这样要求的',但是为什么能够达到这个要求的学生不多呢?第一是我们的学生没有从小养成英语阅读的习惯,到了学龄后由于学业的压力,更不会拿出时间来进行英文的课外阅读;第二是没有英语阅读的能力。由于学龄前没有打下一个阅读的基础,导致孩子没有能力去阅读,即便有心阅读,但如果感觉难度较大则对阅读提不起兴趣。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从小阅读的重要性。
三、新课程标准对词汇的掌握数量也有所增加
初三毕业生的要求是会运用20xx左右的单词,这是会使用的单词。那么如何能掌握大量的词汇呢?单纯依靠课堂的学习显然不能满足对词汇的需求,并且将单词学习孤立开也不是正确的方法,还会抹杀了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那么在学龄前的输入过程中(包括听儿歌、亲子对话或者亲子阅读等)孩子自然而然地会积累大量的词汇,有了这些词汇输入的基础,再加上自然拼读的学习,自然能将单词写出来,对学龄后的单词记忆帮助是很大的。
综上所述,英语启蒙对孩子学校的英语学习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会让孩子在学校的英语学习之路中走得更加顺畅。
作为老师的我们可以在吃透课标的基础上,才能在教学活动中针对拓展,游刃有余。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心得体会 篇4
20xx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xx版)》将于20xx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作为在一线工作近20年的英语老师,见证了20xx-20xx三个版本课标的变化,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新课标变化对未来英语学习的方向的看法。
一、课标分级标准的变化
20xx版,义务教育课标分为5个等级,每个等级跨度不大,而在新而20xx版新课标明确指出,兼顾小学英语开设起始年级区域差异,设置预备级和三个“级别+”。预备级主要满足1-2年级教学需要,以视听为主,“级别+”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我的心得:五级变三级,跨度大,难度增加,如何在每一个级别上让学生顺利过渡,那还是只有多花功夫,多用时间。尤其在学生学龄前的.阶段,他们处在语言敏感期,学习除母语外的第二外语,可以为孩子提供大量的英文歌曲、绘本和视听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磨耳朵”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建立音义对应关系,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词汇量的增加
20xx版课程标准词汇量要求为1500-1600。20xx版新课标词汇量要求为1800再加上拓展学习增加主题范围内的200个单词,达到20xx词汇量。课标还规定英语课外视听内容,每周不少于30分钟,听说已经进入英语的考核范围内,会拼读会音标,用标准的英语朗读和背诵。
我的心得:不仅仅看词汇量增加200,但是新版对于语言的学习要求更高。英语考试越来越重视语言能力的测试,而不是语言知识的考察。词汇量的积累,不仅仅靠单一背单词、背课文进行。它需要持续不断,广泛阅读英文读物,通过阅读积累,才能牢牢掌握单词并做到活学活用。
三、阅读与写作的要求增多
20xx版将阅读与听力放在一起,要求多达13个。阅读中理解语篇的显性和隐形的逻辑关系,理解非文字资源表达的意义。
我的心得:阅读与写作板块,阅读理解难度增大,外刊原文节选多,靠背课文,练句型的时代已经过去,必须加大阅读量,拓宽阅读范围才能让阅读游刃有余。写作难度增加,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会正确的写作步骤,懂写作技巧,以及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模式才是未来英语阅读写作的正确方向。
我们都知道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死记硬背已经行不通了。英语学习应该和语文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处。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深知课时量减少,而英语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是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做到提质增效。课堂以外,学生需要大量海量的阅读,完成一个初始的积累过程。当学生在小学阶段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中学阶段只需要循序渐进,保匀速前行。新课标来了,作为老师,唯有积极学习,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拥抱未来,以更好的姿势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