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大班教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成》等作品,尝试用红、黄、蓝三种不同比例的蜡光纸色块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中组合粘贴,加深对蒙德里安作品风格的感受和体验。
2.迁移折纸经验,能将正方形折成自己需要的各种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3.能按照先摆图形后粘帖的程序操作,体验创作的快乐。
准备:
1.蒙德里安红黄蓝构成》等作品挂图。
2.A4纸大小的图画纸人手一张,裁成A4纸的四分之一大小的正方形红、黄、蓝色蜡光纸(幼儿人手一份)
3.胶水,剪刀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诼一欣赏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成》等作品,感受作品的用色和造型特点
1.出示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画家的一些画。他的名字叫蒙德里安。(带读作品名字)他的作品名称是《红黄蓝构成》(带读作品名称)请你们仔细看看,能不能发现他的画有什么特点。
师:你觉得他的画好象什么?
2.引导幼儿进一步细致观察,了解其颜色。图形的特点。
师:谁能发现这些画都用了哪些颜色?(引导幼儿找出蒙德里安作品中用色风格和特点)
师:每一幅画上的红、黄、蓝色一样多吗?谁能发现这幅《红黄蓝构成》画上哪种色块最多,哪种色块第二,哪种色块最少?
师::每一幅画上的红、黄、蓝色都是按照这样的大小来分配的吗?
师:谁还发现这些色块都是什么图形?
师:在画上所有的线条都是什么线?请个小朋友来画画看。
二、幼儿讨论操作
1.出示材料,交代任务。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的红、黄、蓝三色正方形蜡光纸各一张,请你们学学这位画家,也用红、黄、蓝不同大小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粘贴成一幅画。
2.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策略。
(1).讨论怎样改变纸的形状。
师:今天老师只给你们准备了一个正方形,如果你还需要颜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怎么办?(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
师:怎样才能剪得直呢?(教师帮助整理并迁移折纸经验:先折成自己想要的形状,然后沿着折痕剪。)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选择或改变底纸。
师:你想在什么形状的底纸上帖?
师:老师给你们的是长方形纸,如果你想要在正方形纸上贴怎么办?(引导幼儿将长方形纸折剪成正方形。)
师:如果你想要在菱形纸上贴怎么办?(引导幼儿将正方形纸的角朝上摆放。)
(3).讨论构图。
师:请小朋友先想一想你想制作一幅怎样的`图,把你想要的形状先全部折剪好,然后先摆一摆,对好了位置之后再用胶水进行粘帖,记住了吗?
三、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根据底纸形状大胆运用不同色块进行构图和粘帖。
四.幼儿展示和欣赏作品
1.引导幼儿评价作品
师: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2.请幼儿介绍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
反思:|
认识红黄蓝教学反思《红黄蓝》是一节色彩知识课,主要是让幼儿认识红、黄、蓝三色,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参与活动兴趣。本堂课的成功之处一、目标达成较好通过变魔术、动手操作等活动一堂课下来,幼儿认识了红黄蓝三色,基本能说清三色。二、教学环节丰富由于以前上的几堂公开课自己反思下来都觉得环节太简单,所以这堂课的设计在环节的多样性上我下了功夫,让幼儿感到新鲜、丰富参与积极性较高。三、注重学生自主体验自主体验是学习过程的归宿,一个人获得的知识、能力、情感,不经过自身的体验很难形成。本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自主体验的环节,一个是让幼儿自己在箱内摸出不同颜色的糖果,并说出红黄蓝三色名称。另一个体验是给玩具找家,找出红黄蓝玩具分别放入红黄蓝相应的筐内。活动中幼儿自我参与兴趣较高。
不足之处
一、环节过渡语言组织的不够好。
二、教学有些拘谨。虽然比以前好多了,但毕竟是公开课,感觉自己还是太拘谨,不管是语言还是跟幼儿的互动,还不够放得开。三、最后一个环节给玩具找家创设的情境不够好,应把玩具杂乱放真正创造玩具没有家的感觉。
总之,今后我要多多向各位老师学习,多多锻炼自己,使自己更快成长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双手操作活动,让孩子们的小肌肉群得到锻炼,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玩线活动的乐趣。
2、培养孩子们的审美力、想象力、观察力、耐搓力、创造力及自信心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3、认识不同的线,激发幼儿发明创造的欲望,培养初步的创新意识。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重点难点
由易到难,能用不同的线创新出多种形式的玩法。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在家准备一根线,与孩子一起玩“挑花线”的民间游戏。
2、活动前期,在展示区中投放一些简单的用线制作的粘贴画,如:用线卷成圆形制成水果、花,用碎毛线粘贴做成的小白兔,毛线编成辫子等
3、准备电线、毛线、棉线、塑料线、缝衣线、绣线、钓鱼线、尼龙线、乐器线等并投放在各个区域。
活动过程
一、以“魔术”形式导入。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给小朋友们看,仔细看好喽!把事先准备好的线套在手掌上,打一个结交叉套在食指上,再打第二个结、第三个结、第四个结,松开大拇指上的线。大家看清楚了,老师一共打了四个结,现在老师只要吹一口气,这几个结就都变没了。当这几个结都变没了又成了一条线时,幼儿给了老师热烈的掌声,引起幼儿玩线的兴趣。
二、带幼儿到展示区欣赏一些简单的用线制作的作品,了解线的多种玩法,激发幼儿制作欲望。
三、出示各种不同的线,让幼儿观察讨论:
1、线的不同用途(幼儿回答:“我奶奶用线编了个中国结”、“我妈妈用线钩了一个钱包”、“我的毛衣是用羊毛线织的”、“我家接了很多的电线,”……。)
2、请幼儿结合和家长玩过的'民间游戏经历讨论:什么样的线最适合玩“挑花线”?(带毛的马海毛一类易打结,开丝棉又太细……)经过比较、讨论,认为做“中国结”的那种线最适合:牢固、不易打结、色泽鲜艳。
四、将玩线游戏与主题活动整合起来,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及特点在各个区域分层投放玩线游戏的操作活动材料,组织幼儿动手玩一玩(重在与众不同的玩法)
1、选择固定区域自由玩线(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需要选择不同内容进行操作,教师不做任何示范,而是作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倾听孩子心声,必要时给孩子一定的帮助和引导,使幼儿获得成功与提高。)
2、指导合作:
(1)教师在巡视时抓住有代表性的做法展开分析,提供合作方法。
(2)幼儿自由合作创新,鼓励他们大胆创造。
五、展示评价
1、展示幼儿的作品,肯定创新。
2、把幼儿作品布置成主题环境供大家欣赏。
六、活动延伸利用户外活动进行“挑花线”比赛,“争做小老师”活动。
活动反思
玩线活动开展得比较成功,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在组织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线的同时,给予了孩子们充足的想象空间和时间。把玩线活动放入固定区域中和主题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活动,让孩子们自主创新多种玩法,
并把作品用来布置环境,幼儿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起到了学以致用的作用。通过“挑花线”游戏,有效的促进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而且幼儿造型能力、布局能力、做事能力、手眼协调以及小肌肉精细动作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
相关资料附:
(1)、科常区:认识各种各样的线(毛线、中国结线、棉线、塑胶线、电线、尼龙线、吉他弦等等),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线的用途。
(2)、美工区:各种各样长短不同的线共幼儿编织、创作用,图画纸、水彩共幼儿绘画,吸管、图画纸、皱纹纸、棉线制作风筝用,剪刀、胶带、彩色笔等常备工具。
(3)、生活区:与线有关的玩具和教具(呼拉圈、毛线编织的假发、有带子的鞋、串珠、发饰,中国结、与线有关的手绢、衣服、鞋子,纸杯、原子笔、发夹、画笔、号码牌)。
(4)、操作区:可进行“挑花线”等民间游戏。
(5)、益智区:魔术《变变变》。这些“区角”满足了幼儿的需求,充分发挥了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每天区角活动时,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落,在这块自由的天地里,尽情的发挥、尽情的宣泄、尽情的想象,的确是其乐无穷。玩线游戏千变万化,游戏过程环环相扣,幼儿对技能技巧的掌握的过程,就是每一个幼儿自己的成功果实,能从中尝到最美的滋味。不仅大大锻炼了幼儿手指的肌肉群,有利于他们自信心、审美能力的培养,也让幼儿更好的了解、接受我们的民间传统文化。
通过让幼儿参与实践,从而激发幼儿爱祖国的良好情感,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大班教案 篇3
【精选】大班教案锦集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4
鞋子也会嗒嗒响
活动目标
1、感觉歌曲活泼、欢快的性质。
2、尝试用填词演唱的方法学唱第一段歌曲,发展倾听及演唱能力。
初步获得有关附点、休止符的感性经验。
活动准备磁带及录音机自备图谱
活动过程
一、感知音乐,熟悉音乐旋律。
1、教师弹奏乐曲,幼儿欣赏
2、幼儿自由发表听后的感受
带领幼儿仔细倾听旋律及哼唱,使幼儿初步感受到音乐活泼、欢快的性质。
二、理解歌词,学习歌词
1、出示图谱。提问:看看图谱上她们怎样走?做些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及时梳理歌词。
3、师幼一起学习歌词。
三、填写词学唱
1、看着图谱和老师的指挥棒,听着音乐先在心里唱一唱。
2、幼儿尝试唱:跟着音乐,看教师指挥棒进行试唱。
3、重点学唱难句:教师范唱后,幼儿比较异同
(教师将幼儿唱错的难句范唱,通过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从而自我感悟,学会正确的唱法)
4、完整演唱:提示幼儿用怎样的歌声不唱出快乐的心情。
纽扣拼花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多种花的'图片,感受花的美丽。
技能目标:尝试运用纽扣进行拼、贴、画等技巧进行创作。
情感目标: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将纽扣贴到画纸上。
活动难点幼儿能在纽扣下添画叶子。
活动准备前经验准备:
1、课前幼儿观察过五颜六色的花。
2、幼儿已有使用双面胶和即时贴的经验。
物质准备:
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纽扣、双面胶。
绿色即时贴剪好的叶子。
活动过程导入:
导入活动,师生互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生共同跳舞蹈《茉莉花》,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基本环节:
通过观察、欣赏,感受花的美丽。
带领幼儿欣赏梅花、菊花、牡丹花等花的图片。
请幼儿说说各种花的颜色及形状。
三、交代要求,幼儿动手操作。
1、请幼儿欣赏范画。
2、介绍操作材料。
3、教师交代贴纽扣的方法。使用即时贴贴叶子的方法。
分组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操作。
结束:
四、展示作品,欣赏评价。
1、请幼儿自由评价。
2、将作品放入展示架大家共同欣赏。
活动延伸将纽扣等材料放入美工区供幼儿操作
我是小豆子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熟悉旋律学唱歌曲技能目标鼓励幼儿在感受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大胆创编动作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活动重点熟悉旋律学唱歌曲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在感受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大胆创编动作
物质准备录音磁带,录音机,课件
活动过程导入:
一、启发式谈话,导入课题。
1、出示用小豆子制作的小兔,引起幼儿的兴趣。
2、教师:你们知道这只小兔是用什么东西制作的吗?(我们自己种的小豆子),引导幼儿来认识小豆子。
二、学习歌曲《我是小豆子》
1、教师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在一片种植园里,小豆子发芽、长叶、开花,以及小豆荚成熟了裂开后,小豆子自己跳出来的情景
2、教师请幼儿说出他们看到了什么?小豆子是怎么从豆荚里出来的?引导幼儿熟悉歌词。
3、教师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教唱歌曲。、幼儿随音乐伴奏完整跟唱。
拨浪鼓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学习《拨浪鼓》中前半段的二声部轮唱。
2、在教师指挥动作和图谱的提示下,迁移原有歌曲中回声经验学习演唱第二声部。
3、愿意控制自己的音量,感受与同伴合作演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会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已学会歌曲《拨浪鼓》后半段;原声和回声图1-8。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教师和幼儿合作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回忆《山谷回音真好听》中原声和回声的关系。
(二)欣赏歌曲《拨浪鼓》前半段,初步感受二声部轮唱的形式。
1、教师和配班教师合作二声部轮唱《拨浪鼓》,幼儿初步感受二声部轮唱。
2、教师再次合作演唱,引导幼儿说出二声部轮唱的方式并尝试演唱。
3、教师范唱第一声部,帮助幼儿了解歌曲内容。
(三)教师逐步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学习二声部轮唱。
1、根据幼儿所听到的歌曲内容,教师逐步出示图谱并练习。
2、引导幼儿观察图谱,了解每个乐句的音值并正确演唱。
(三)幼儿尝试演唱《拨浪鼓》,体验合作演唱的乐趣。
1、教师与幼儿合作轮唱歌曲前半段。
2、教师指挥,幼儿与幼儿合作轮唱歌曲前半段。
3、教师指图,幼儿与幼儿合作轮唱歌曲前半段。4、幼儿看图谱轮唱歌曲前半段。
(四)完整演唱表演歌曲
幼儿自由选择原声和回声,加入歌曲后半段,玩着呢演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