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三国故事》有感

2025/09/21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读《三国故事》有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读《三国故事》有感 篇1

《三国演义》是我和爸爸最喜欢读的书,从小爸爸就常常给我三国的历史故事,由于爸爸以为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除年龄战国时期外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段历史。当我读到关羽之死的时候,不禁眼里含满了泪水,英雄末路时令人不胜感概。

关羽一生忠义、义薄哉轨,人称关公,温酒斩华雄一战成名,白马坡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义无反顾他是立下赫赫军功的盖世英雄。但是英雄也不是完人,英雄也有失误,而且是足以致命的失误。“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关羽父子同死,结果使得刘备从四川起兵东征为他报仇,却又被陆逊火烧连营,兵败夷陵,国力损失过半。诸葛亮隆中对为刘备设计的战略是,雄据荆、益二州,外连东吴,内修政治,然后两道北伐,同一中原,恢复汉室。最后由于关羽的“大意”,隆中对的战略完全被破坏,两道北伐成了六出祁山,刘备大业终于无法完成。

关羽之死,自大之祸。他固然勇冠三军,但却过于自负,甚至关羽最望不起的人是孙权,他把自己比为虎,比喻孙权作犬。结果却被孙权的大将吕蒙、陆逊出奇兵打败。骄兵必败,这是中国传统的聪明。军事战役如斯,我们在学习中也是如斯,尤其是我在编程的学习过程中,望到好似简朴的标题题目,我就不自觉地说“垃圾”,结果却由于一些小小的“大意”,程序调试却花费了大把大把的时间。

牢记骄兵必败的道理,耐劳学习,谦虚谨严,不骄不躁,这是读关羽大意失荆州留给我的启示。

读《三国故事》有感 篇2

今年暑假,我看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联系了史实《三国志》,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用了小说的手法,记录了从汉末到晋初这几十年的历史。这期间,先是出现了许多的势力,后来只剩下蜀、魏、吴三足鼎立,最后由司马家族一统天下作为结尾。但这其中,作者总是有意神化蜀国,到后来,似乎刘备是正义势力,而其他两国都变成了反派角色了。

其实,没有真正的对与错。刘备、曹操、孙权其实都一样。因为他们都是为了一统天下。所以,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也不一样。换种说法,如果三个人互相为敌,那么每个人都会看到其他两个人不顺眼。而作者就是站在蜀国的立场上的。就说说咱们耳熟能详的诸葛亮吧。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羽扇纶巾明明是周瑜的衣服,罗贯中搬到了诸葛亮身上。火烧赤壁,周瑜好不容易等到了东风,却变成诸葛亮借来的了。草船借箭明明是孙权干的,却又用来体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周瑜之死与诸葛亮无关,把周瑜写成心胸狭窄,让他太委屈了。历史上,诸葛亮是常败将军,而周瑜才是百战百胜,而作者看待事物,就是从蜀国百姓们的角度来看的。

我们看事物,也要从多个方面来看。虽然说每个方面可能都没错,但是我们一定要用最冷静的头脑,最公平地看待事物。作文

读《三国故事》有感 篇3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中的一部历史小说。作者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在书中着重地描写了历时约半个世纪的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

这本书用浅近的语言把百余年间发生的错综复杂的事件叙述得有条不紊。它塑造了一个个形形色色的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最佩服的'是诸葛亮。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知天时、晓地利,知人知面更知心。“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大摆空城计”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就足以体现孔明当属智慧的化身。有一副对联是这样概括诸葛亮一生功绩的——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收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我觉得十分恰当。

武将中,我最欣赏的是关羽。他骁勇善战,立下无数战功:水淹七军、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后,一直跟随玄德,忠心不二。可惜这样的大英雄最后因大意而失了荆州,败走麦城时不幸遇难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与人物深深吸引着我,其中的文化与智慧更是引领着我一遍又一遍地去感受……

读《三国故事》有感 篇4

在三国风云人物中,我最喜欢典韦,他是曹操手下的一员猛将。

典韦从军的一天,营地的大旗竿被大风刮倒了,一帮人谁也扶不起来,这时,典韦却用一只手就扶起来了,迎风而立,任由狂风怎么刮,旗竿却纹丝不动。

都军校尉夏侯惇听说了这事,就把他要了过去,让他做前敌司马。他勇猛过人,每次上阵杀敌数量都是最多的。

后来夏侯惇向曹操推荐了这个难得的人才,编入了曹操的卫队,不久升为帐前都尉,也就是警卫队队长。自此,他就多次为曹操效力。

有一年,曹操出征荆州,来到宛城,宛城侯张绣投降。十几天后,张绣谋反,奇袭曹操军营。典韦知道后,手持双戟,冲上前去,以一当十,敌军攻不上来,使曹操得以逃生。可叛军从别的营门杀了进来,越来越多。典韦的部下只剩十余人,他也身受重伤,兵器都杀得卷刃了,终因伤重不支,怒目大骂敌兵而死。

曹操听说典韦和他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一起战死沙场,他不哭其子,独哭典韦。足可见他对典韦的疼爱之心。

我觉得,典韦的一生冲锋陷阵、勇猛杀敌,真是一员当之无愧的猛将。他的不畏生死、永不言退的精神多么令人敬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