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微文呈现整理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心得体会(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篇1
通过培训老师的讲解和对五大核心标准的理解,我学习到了不管身处哪个岗位,都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一名工匠。那么,什么是“极致工匠”,个人理解是指能够将一件事情做到无可挑剔,做到精益求精,甚至达到偏执的一种做事理念。
围绕这种精神,我首先用“工匠”这个名词衡量自身的定位,查找不足,提升自己。20xx年企业建立之初,我和我当时并不健全的团队,在当地几乎没有机械加工厂,周边城市因原企业负面影响不予合作的背景下,开始了我们的供应资源搭建工作。在开封周边每到一个城市,都恨不得将整个工业园区的企业全部走遍。每每看到企业的设备及综合能力能够支撑我们产品生产的时候,心里就像雨后的彩虹,虽然总有一些在洽谈后“撞了南墙”,但我们并没有因为一次次的“撞墙”而回头。我们每个人都紧盯着生产计划这个纲领目标,不管夜里几点,一切休息和吃饭的时间都取决于当日的目标是否落地。而当时大部分新供方不了解我们的业务流程,我和我的员工不分昼夜,现场跟盯生产,时常用自己的小车连夜拉回部件,并指导供应商业务人员检验、入库。通过三年的努力,我们的'生产经营已经步入规范,小麦机已经跻身国内第二,并且美誉度已经达到第一,拖拉机也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这样的工作习惯已深深的扎根于河南事业部的每一位员工,但这并非是“极致工匠”。
经过学习,我体会到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有”,但在精细化、规范化、近乎偏执化方面还缺失很多。我们要学习“盘子为什么要刷七遍”。学习做事情应不厌其烦,做到对得起自己的岗位、对得起自己的企业,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用人品做产品;学习海底捞的服务意识,对待供应商的管理也是如此,我将带领团队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流程,建设订单及供方信息数据化管理通道,倡导主动引导供应商按制度、流程办理业务,建立服务型、阳光采购理念;要学习将工作做到“滴水不漏”,这个词说起来容易,但每件事都将其落到实处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想想个人,在与合作单位洽谈中只要说错一句话或一个数据,可能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对企业的损失。回想点滴,自身应该多多总结,查找语言或业务处理漏洞,鞭策自己务必从小事做起;学习“李传泉”的不怕撞南墙精神,接到任务迎难而上,且按照公司既定的方向,永不言败。最后对“近乎偏执”,我的理解是,干一行、爱一行,使之成为我生存的全部,为中联重科农机事业奉献全部力量。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5月10日,来自咸阳道北中学的一位老教师——呼秀珍老师,让我看到了一名好老师该有的模样。她,75岁高龄,却尽显精神矍铄;她,全程站立讲述,却不曾休息一刻;她,从教50多年,却未曾请过一天病事假……就是这样的一位人民教师,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标兵,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称号,可谓实至名归。她的报告深入浅出,在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中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听完报告后,受益良多,感慨良多。
一、努力做到不辜负,从课堂开始
当听到呼老师讲述她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故事时,当听到呼老师将课本中的课文选段声情并茂一字不差地朗诵时,当知道呼老师将一个个晦涩难记的文学常识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时,那一刻我曾想过,要是我在学生时代能遇上这样的一位老师该多好。你看,老师用心去教了,学生是能感受到的,才会用心去学。呼老师对待课堂的那份严谨和认真深深打动了我,那是怎样的一份执着与热爱,让她对教育充满着热情与活力。或许就是对待工作的.那份认真吧。反观我的课堂,也应该向着这些目标去努力,在教学中多为学生找方法,尽量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让每一节课都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学生在课堂中能收获更多。
二、努力做到不辜负,从爱学生开始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得先成为小孩,才能做小孩的先生。”这个“爱”字,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受,而不是成为约束老师行为的一个要求。呼老师说,爱是永恒的教育主题。当她们班的的学生在本子里夹了个纸条上写着“这个死老师”时,她看到后哈哈大笑,这个孩子的行为在她看来就是小姑娘一时使的小性子,她说:“作为老师有时候需要一些胸怀和气度。”因为她了解孩子,让自己也成为了孩子,所以她不会以一个师者的心态居高临下地俯瞰这件事,而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化解了这个孩子心里的小小心结。这才是作为老师真正的爱学生吧,回想自己工作以来和学生相处的点滴,哪些是真正做到“爱”了,也许自己认为那是爱学生,但是爱得很笨拙,或许换一种方式孩子会更喜欢,这也就需要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积累更多的教育智慧,成为那个心中有爱的老师。
三、努力做到不辜负,从班主任工作开始
班主任工作琐碎而繁杂,一个班级就是属于班主任和孩子的一方天地。作为班主任,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和孩子们得这个小天地变得越来越好呢?呼老师说:“那就是要多下功夫。”其中最令我触动的是她在那个通信并不发达的年代,为班上的家长和孩子办简报,这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当呼老师说她用蜡纸、刻刀、钢板,一个字一个字去刻简报时,我能想到的两个字就是“佩服”。佩服她的勇气,佩服她的毅力。简报一办就是十三年,也正因为如此,这份简报架起了她与家长之间的一座沟通之桥。这样的班主任工作不仅有认真,更多的是有方法。我希望我在做班主任工作时也能向呼老师学习,运用教育智慧,唤醒学生,点亮学生。
这次的报告会我认为是学校给我们年轻教师的一份弥足珍贵的礼物,这份礼物不耀眼,不华丽,但是却千金不换。它让我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也可以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出无限的不可能。不辜负学生、不辜负家长、不辜负学校、不辜负社会。努力做到不辜负吧!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篇3
时代飞速发展,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慢”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工业时代。中国式制造业大国,而现在很多企业都追求“投资少,见效快”的理念,从而能忽略了“工匠精神”,导致如今中国人去日本等地大批量采批生活用品,甚至连马桶盖,剪刀等也求“日本制造”,对中国制造敬而远之。这类现象的出现正是因为现在“工匠精神”的`缺乏,放眼周遭,浮躁之风滋生蔓延,所以我们才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需要它让我们追求完美。顾闳中大师一生追求完美,他所做的《夜宴图》木板复刻至今无人再做第二份,因为他所做的太精妙,难度太大。他用1667块木板才做成,先打板打印,不合适的再修改,如此反复,一年半才做成,其坚守细致完美的工匠精神令人叹服。正因这样的工匠精神,才让我们获得如此艺术精品。相信有了这样追求完美的精神,那些粗制滥造的产品也就不复存在了。
工匠精神,需要它来让我们解放心灵,摒弃浮躁之气。著名拼布艺术家金媛善认为,工匠精神需要坚守,情怀和修行。她精心端坐,几百个小时做出世人精绝的《百花争艳》,在外国展览上备受称赞。她肯静心做事,如同修行一般地做布艺术,反观我们的制造业,恨不得一个小时做出成百上千的次品,让国人对“中国制造”失去信心,假如有金大师一般的不顾浮躁,只专心做自己的产品,“中国制造”一定会大放异彩。
逯耀东先生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以米饭为主食的国家,我们有一只有内涵的碗吗?我们每天点灯生活,我们有一盏有感觉的灯吗?是啊,如今文明推动文明太快,来不及体会传统文化之美,做不出有中国人情怀的东西,即使有也是少数,所以我们要从今天开始抛下浮躁做产品,慢一点也不是坏事,将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工匠精神发扬起来,融入产品,拉回国人总“向外看”的目光,让中国制造有朝一日成为人人争先购买的产品。
工匠精神,我们需要它!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篇4
“工作将占据你生命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从事你认为具有非凡意义的工作,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总感。而从事一份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热爱这份工作。”当在《工匠精神》中看到这句话时,我的心灵再一次被触动,是啊,我们生命中大部分时间不都是在工作吗?可是,我们又是以怎样的心态去工作?用怎样的行为去工作的?
把每一位同事当做老师。刚毕业的我们多了一点浮夸,少了一点稳重。刚进公司时,我会因为一通电话和客户沟通的还不错,就自认为自己的沟通方式还是比较让客户接受的,但是后来经历接客户、做活动、跟踪客户到店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么伤脑细胞,客户不会因为你一通电话就相信你。现在的我,依然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但是我学会了及时向同事、领导沟通,听听他们的建议,针对不同的客户用不同的'方式沟通。
把工作当做一场演出。每一位演员都会把自己的每场演出都做到完美。而我们平时工作,大多时间是因为要工作而工作,少了一点主动性。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你的思维方式也决定了你的生活和工作。领导交代一件事,我们要用心的思考,认真完成领导下达的要求,领导之所以提出问题肯定是看到问题的所在;客户向我们咨询一个问题,我们要及时真诚回复,客户之所以找你,是对你的信任,如果我们把客户当成是朋友,我相信我们的朋友会越来越多;扫街时,只要我们抱着要帮助客户的心态,想为他提供一个不仅质量有保证且价格实惠的环境,并且也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能力,相信客户一定会因为我们的真诚留下联系方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工作,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工作让我们实现了价值和梦想,所以,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我们的工作,用一种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行为去对待我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