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活着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活着读后感 篇1
合上这本书,悲伤已经充斥了我的心灵,让我在泪水中回忆整本书的内容。
主人公福贵年轻时顽劣不羁,嗜赌成性,他并不顾家人的劝阻,最终输掉了全部家产,随之而来的是父亲去世,母亲病重。生活的残酷与窘迫让他彻底从虚无缥缈的梦境中惊醒过来,却又被国民党抓了当壮丁,他有幸在战场上苟全了性命,得以回家和妻儿团聚,然而不堪的境遇却让苦难继续上演,亲人们的相继离世成为他心中永远的伤疤。最终在暮年之时,只能与一头老牛相守,在一抹夕阳中歌咏人生牧歌。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这正是对福贵一生的最佳诠释,听起来是多么的凄凉与不堪。世间的温暖多情,冷漠与困苦让他留恋忘怀,同时也告诉我们该如何去承受巨大的痛苦,其中也折射出眼泪的内涵和亲情的可贵。我的`泪水里,有感动,有愤恨,有同情,但更多的是触动我心灵的人生真谛。“活着”,一个如此简单的字眼,无需过多的解释,只要好好的活着,便是最幸福的事。
我觉得福贵是苦难中的幸存者,他心怀勇气与希望两盏明灯,指引着他坚定不屈地走下去。无论是有庆输血时苍白的面孔,还是凤霞被迫送走时簌簌的泪水,一切的不幸都已被放下,从而埋藏在心灵的最深处。福贵用行动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即便坎坷难行,也要一如既往地坚持,最终无悔而去,才算得上是无愧生命。”这就是整本书最本真的道理。
岁月不可以重来,生活也不可以再作安排,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地活着。因为我们生而为人,生而为众生!
活着读后感 篇2
人们纷纷在这个叫“活着”的故事里死去。
作者余华用他那冷冰冰的笔调让我们亲眼目睹少爷福贵的荒唐,导致家族被破产后和艰难的过程。又给了我们美好的希望,让有庆长跑比赛获得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让某些时刻充满着快乐与温情。可就在结束之时,余华毫不犹豫,让角色迅速死去,毫无征兆,只留下一个错愕的神情。
有庆是第一个死去的。“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他坚强的母亲说道,大多数人在这时候一定心痛不已,贫苦艰难的生活都不曾让有庆对生活完全丧失希望,但福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却使有庆难堪。他喜爱的两只小羊,为了割草上学每天来回奔跑,所以他拿了长跑第一名。我本以为悲剧即将结束,所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
可正当我感到前方的光明触手可及时,有庆却突然死去。就像我们知道的.很多社会底层人们一样,有庆的血型不幸与县长夫人的血型相同,他死得冤枉而荒谬,活活把血抽干至死。可那又如何?谁又会理睬一个啥也不是的小屁孩呢?
自从有庆死后,他家中的所有人一个接着一个死去,就如同一个说不清永远解不了的诅咒。最终只留下孤独的福贵和一头也叫作福贵的老牛。
余华作者写这本书不禁让我有些战栗,薄薄20万字,却笼罩着欲哭无泪的压抑。只是合上书本一时的我,似乎一下明白了许多道理,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使要担当诸多难以忍受的苦难,还要学会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生活给予我们的艰难和幸福,富贵与贫困。又像电影《我的姐姐》里的姐姐述说的人迟早都会变成灰。死是不必求成的,都必将会带来的节日,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任何身外的事物而活着,就像福贵一样伴随着死亡活下去。
活着读后感 篇3
利用了一周睡前的时间又重读了一遍余华老师的《活着》,余华老师用他哲学的思考为我们勾画出了血肉丰盈的福贵,艰难的近乎残忍的人生,福贵用他那悲剧的命运向我们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与活着的意义。
年轻时的福贵是纨绔、不羁公子哥儿,从家财万贯到输光所有的家产,到送走了身边一个又一个亲人,孤苦的走完一生的他,艰难的选择着“活着”,做一个继续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的人。
文章最后,写到了福贵老人与老耕牛“福贵”相依生活。从此,两个老人在属于他们的土地上继续耕耘,全书的境界也在这微妙的刻画中得到进一步升华,在给了人们更多思考空间的同时,更深层次揭示了活着的本质意义,也暗示了人生在经历困苦艰辛,尝遍了所有的酸甜苦辣之后终将归于平静,就像暴风在汹涌过后终会变平静而祥和。
初次读完福贵的故事时感觉他是平庸的更许是悲惨的,待重读之时细细体味,其实他不平庸,因为他承受住了所有难以忍受的苦难,他还有强烈的活着的.信念,他有着一股子与命运抗争不屈的精神。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是拥有平凡中的伟大,他所承受的一切铸就了他的伟大,他的坚忍与抗争升华了他的价值,活着,就是他对命运抗争取得胜利的最好证明。
其实,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成长为一个希望,它们就是鞭笞我们的动力,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需要在最低谷的时候去抓住每一个让自己成长的机会,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坚强,变成一个有经历、有故事的人。
活着读后感 篇4
在这个初春,我得到了一本书,是我弟弟推荐给我的,这本书是余华的小说《活着》。书中讲述了一位叫福贵的富家少爷,先是把家产赌光沦为一无所有的穷人,父亲气恨而亡;接着他不幸被国民党捉去当壮丁历经死难而幸免于世,但母亲却因病去世;再接着儿子有庆被抽血至干而死,女儿凤霞产后的败血症而亡,妻子家珍得软骨病最终病死;继而女婿二喜工伤而亡,外孙子苦根因吃豆子被撑死了;最后,只剩下老了的福贵和一头牛的`故事。这个故事跨越了中国从国民党到毛泽东的时期。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读完这个平凡的故事后,令我意味深长也让我明白了绝望的不存在。
余华在序中这么写,“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里面有一句话非常棒,“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生命只有一条,这是无价的,是用金钱也买不了的。人生无常,聚散离合。在每个离别的时候,我们只能目送着一个又一个的背影,重重叠叠的留恋不舍载满了无尽的牵挂祝福。在生命与灵魂融汇的瞬间,凝聚着的是美好、幸福,这瞬间所迸发出的光华值得我们用一生守候,永世珍藏。好好活着,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好好活着,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知足常乐就是幸福!